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烈山:放火烧荒)氏之有天下也,其 子日柱(柱: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证()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D.神农氏制作耒耙1 .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 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这一方法()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B.是科学
2、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D.反映了制造农业工具的精湛工艺3.从考古发掘看,春秋到战国早期的铁器,多出自墓葬,且数量很少。 例如在山西长治分水岭12号墓中共发现430件随葬品,其中仅有铁 器8件;14号墓中共发现1 005件随葬品,其中仅有铁器9件,其余 多为青铜器。据此推知当时()A.铁器最终取代青铜器B.铁犁牛耕已少量出现C.生产力并未完成转型D.青铜农具数量非常多1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铁路、运河等交通城市病生活的便捷观念的变化依据图示和所学,围绕“工厂和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某一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
3、9.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和“击鼓通信”近代早期建造大量灯塔,保障海上行船安全1850 年前 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和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讯领域产生了 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 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20 世纪 初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世界更加密切联系的新时 代20 世纪 中叶 以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 展,取代电缆,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21 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信普及,人们的沟通方式和交友方 式得以改变。2017年8月,中国的“墨子号”量子
4、卫星成功实 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摘编自刘以林通讯技术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 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第12页共18页答案与解析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1. A2.C3.C7.B8. D9.D13. A14. D15. C4. A5. A6.B10. c11. A12. AA “尖头木棒”“放火烧荒”体现了刀耕火种,因此材料可以佐 证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铁器的冶炼,排除 B项。材料没有体现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耒 相,排除D项。1. C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青铜铸造工艺
5、,无法判断中国的 青铜铸造工艺的地位,故A项错误。“泥范铸造法”是工匠们实践经 验的总结,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 铸造工艺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 生活智慧,故C项正确。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很少用于农业生产,故D 项错误。2. C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到战国早期的铁器数量很少,说明铁农具在 当时并未被广泛使用,生产力并未完成转型,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 春秋到战国早期的铁器数量很少,无法得出铁器取代青铜器的结论, 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体现铁犁牛耕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表明青铜 器数量较多,但未体现青铜农具数量非常多,排除D项。3. A材料反映了在
6、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已比较广泛,成套铁制 农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故A项符合题 意。“开始”一词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说明铁 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的随葬品, 无法得出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的结论,排除D项。4. A三则文献记述都体现出以家庭为单位、男女分工合作的经营模 式,据此可知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故A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是 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尽可能提高产量,材料未体现精耕细作农业的 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故C项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男女分工合作从事家庭生产,不能体现妇女地位的提高
7、, 故D项错误。6.B材料体现的是庄园经济下的手工业出现“私家与公竞作,以 收私利的情况”,说明当时的庄园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 业的发展,B正确;A、C说法均与材料无关,排除;魏晋时期官营手工 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D排除。7. 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封建社会后期,从事家庭纺织业的女性不再 纺织一体,而是专职“纺”或“织”,封建经济自给性减少,这说明家 庭纺织业的商品性增强,B项正确;独立的生产部门需要独立经营、 独立核算等,这些在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家庭纺 织业的情况,未涉及整个社会的分工情况,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女 性在社会劳动中的地位,排除D项。8. D “上海机
8、器织布局筹办于1878年,产品纳税享有优惠,营业兴 盛、利润丰厚;同期兴办的汉阳铁厂也享有优惠政策,经营情况却恰 恰相反”说明不同的企业面临的情况不一样,表明企业发展受到多重 因素的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机器织 布局和汉阳铁厂同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但却呈现不同的发展情况, 且材料未涉及管理水平,排除A、B两项。材料仅体现了上海机器织 布局和汉阳铁厂的经营情况,未涉及近代企业工业布局的问题,排除 C项。9. D上海大隆机器厂可以“大量制造织布机”,其产品连英商怡和 纱厂的大班都称为“优良出品”,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中国近代 机器生产的发展,D项正确;该厂发展不能说明中
9、国重工业获得了“飞速”发展,排除A项;在中国近代大背景下,“机器制造业能与列 强竞争”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政策,排除C 项。10. C从材料中国家对科技发明的奖励政策的演变可知,国家更加注 重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故C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 故美苏冷战不是促进当今中国更加重视科技的原因,A项错误;改革 开放“开始”要求提高创新能力的表述与国家早在1955年就已制定 相关条例、设立科技发明奖项的史实不符,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科教兴国”战略得到了 “全面”贯彻落实,D项错误。11. 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社会文化娱乐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 果。18世纪60
10、年代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夜生活的发展,19世纪中 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这些都是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在夜生活发 展中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贵族娱乐圈子的扩大,排除C项; 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与材料时间“17世纪”不符,排除D项。12. A材料的时空信息是19世纪初的英国,透露出本题考查的是第 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 开展,机器增多,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一一工厂出现,传统手工工场和家 庭手工业逐渐被淘汰,这体现了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故A项正 确。B、D两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第一次工业革
11、命是以轻工 业为主导的,材料未体现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排除C项。13. A材料“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我已经三年多 没有工作了”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对传统的家庭结构产生冲击,故A项 正确;材料与抬高工人就业门槛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传统等 级观念的冲击,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妇女的经济地位提升,而非政 治地位,排除D项。14. D据表格数据可知,从“约17901793到“约18301835, 国民收入增长幅度为106%左右,而同一时期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幅 度为85%左右,“同步增长”的表述错误,排除A、C两项;工人实际 工资的增长幅度为85%左右,不能说明“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
12、劳动力”,排除B项;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这一时期国民总收入增长 幅度大,而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较小,这说明资本家攫取了高 额的利润,工人相对贫困,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15. C根据“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打破我们想象的边 际”可知,互联网功能强大,打破了传统的认知,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 野,故C项正确;A项说法夸大了材料之意,错误;材料未体现人工智 能,B项排除;D项未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16. 答案(1)主题: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2分)材料二。(1分) 理由: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大量文物的出土直接证明我国是农业起 源地之一,而材料一属于历史传说,有待考证。(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经济 社会生活 第二 单元测试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