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重庆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二)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模拟调研卷语文(二)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如需改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信息技术进入学校,给教师带来了两重负担;一是显性负担。教师为掌握新技术、新设备而不断增加 的工
2、作时间,这往往是可见的、显性的,目前大量的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就是力图帮助教师 尽快获得这种能力,二是隐性负担,教师运用技术来改变教学的范型,即解决前述的“冲突”所承受的工 作负担,这往往是隐性的,不易被察觉的。这意味着,教师即使掌握了技术的应用技能,还需要花费更多 的精力来探索技术本身蕴含的教学新范型,这是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也是更深的负担之源。换言之,技 术为教师所减之负担是传统教育实践范型下的工作量;而增加的负担,是技术所指向的新实践范型中的工 作量以及为了适应新范型所需的必要准备。在解决新旧实践范型的冲突时,教师既有可能是承受所增加的 负担来革新教学实践,也有可能将技术置于一
3、边或将技术仅用来加强自己原有的教学范型以减轻自己所承 受的额外负担。当教师没有足够的胜任力,或者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在技术环境中面对教育转型的“自我 效能感”大大受控时,将更有可能采用后一种策略来解决冲突,从而使自己在无可逃避的科技加速语境中 控制自身负担,由此柯林斯提醒我们,技术所带来的教师负担,反过来也会影响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深度,进而影响到技术时代教育实践变革的发生。(摘编自赵健技术时代的教师负担:理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新视角)材料二:数字技术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它可以赋能学习环境建设:一是可提供辅助学习者学习的平台工 具,例如计算机设备、学习管理平台;二是可支持数字化学习资源
4、建设,例如协同建构的数字化课程资源; 三是可应用过程数据进行教学决策,例如,采集、识别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将学习数据和情况实 鼐大言:“疏不出,将并劾中官。“中官避匿,寻有旨,安,直皆免。先生与文祥、鼐日夜歌呼,以为君 子进小人退,刘吉虽在,不足忌也。吉阴使门客徐鹤、魏璋伺之。会寿州知州刘聚寓书于鼐,言:“梦一 叟牵牛入水,公引之而上,牛近国姓,此国势濒危,赖公复安之兆也。“鼐大喜,出书示客。璋遂劾鼐、 粲及先生,俱下诏狱。先生供词:“某等往来相会,或论经筵,不宜以寒暑辍讲;或论午朝,不宜以一事 两事塞责;或论纪纲废弛;或论风俗浮薄;或论民生憔悴,无赈济之策;或论边境空虚,无储蓄之具。”
5、 议者欲处以死刑部侍郎彭韶不判案获免谪广东石城吏目至官即从白沙问学顺德令吴廷举于古楼村建亭居之 扁日“谪仙”。其父来视,责以不能禄养,笔之,泣受。辛亥十月卒,年二十六,廷举治其丧。方伯刘大 夏至邑不迎,大夏贤之。初,王三原至京,先生迎谓日:“三代而下,人臣不获见君,所以事事苟且,公 宜请对,面陈时政之失,上许更张,然后受职。”又谓汤鼐日:“祖宗盛时,御史纠仪得面陈得失,言下 取旨。近年遇事惟退而具本,此君臣情分所由间隔也。请修复故事,今日第一着也。”二公善其言而不能 用,识者憾之。(明儒学案吏目邹立斋先生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议者欲处以死/刑部侍郎彭韶不判
6、/案获免/谪广东石城吏目/至官/即从白沙问学顺德令吴廷举/于古楼 村建亭居之/B.议者欲处以死/刑部侍郎彭韶不判/案获免/谪广东石城/吏目至官7即从白沙问学顺德令吴廷举于古楼 村建亭居之/C.议者欲处以死/刑部侍郎彭韶不判案/获免/谪广东石城吏目/至官/即从白沙问学/顺德令吴廷举于古楼 村建亭居之/D.议者欲处以死/刑部侍郎彭韶不判案/获免/谪广东石城/吏目至官/即从白沙问学顺德令吴廷举/于古楼 村建亭居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首,即“解元”,科举时乡试第一名的称谓。“元和“首”都是第一的意思。B.寓书,寄信。这里的“寓”字和归去来兮辞“寓形宇内复
7、几时”的“寓”同义。C.请对,古代官吏请求奏对。奏指向皇帝上书;对是对策,指当面回答皇帝问题。D.祖宗,文中特指帝王的祖先。在古代帝王世系中,一般始祖称祖,继祖者为宗。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智、李文祥、汤鼐三人意气相投,都以竭忠尽智匡扶朝政为己任,积极向朝廷进言献策,弹劾宵小。 B.在弹劾阁臣万安、刘吉、尹直的斗争中,邹智等人经验不足,满足于眼前胜利,留下刘吉,终养虎为患。 C邹智因受魏璋诬陷而下诏狱,但他大义凌然,在“供词”中坦陈赤胆忠心,后来幸免死罪,遭贬石城。 D.邹父前往探视儿子,却为邹智不能获得厚禄奉养自己大动肝火,不仅怒加责备,还失手将其鞭打致死
8、。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牛近国姓,此国势濒危,赖公复安之兆也。(2)廷举治其丧。方伯刘大夏至邑不迎,大夏贤之。14 .邹智在对王三原和汤鼐的言谈中,都谈到了人臣向皇上“面陈得失”之事。他认为这样做的作用是什 么?【答案】10.C11. C 12. D. (1)牛与国姓字形相近,这是国家形势临近危险境地,依靠您恢复安定 征兆啊。(2)吴廷举为他置办丧事。地方长官刘大夏到达县邑吴廷举没有去迎接,大夏认为他贤德。13 .可以督促皇上匡正时政之失;可以在当面交谈中获取皇上对政事的处理意见;可以增进君臣情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议论的官员认为
9、应当处以死刑,刑部侍郎彭韶不判这个案件,得以免除死刑。被贬为广东石城所任 吏目。到官任后,跟随白沙求学,顺德令吴廷举在古楼村建了亭子,让他居住。“案,作“判,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广东石城吏目”作“谪”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识记文化常识能力。C “对是对策”错误,奏对,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策,也叫策对,指应考的人在殿试中对答 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问题。此处的“对”指朝见皇帝。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 “还失手将其鞭打致死”错误,由“其父来视,责以不能禄养,维之,泣受。辛亥十月卒,年二十六”
10、 可知,原文只是说邹智父亲用鞭子打他,并没有说失手打死了他。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 “濒危”,接近危险;“赖”,依赖,依靠;“兆”,征兆;“此也”,表示判断。(2) “治”,置办;“方伯”,地方长官;“贤”,意动用法,认为贤德。【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三代而下,人臣不获见君,所以事事苟且,公宜请对,面陈时政之失,上许更张,然后受职”可知, 当面向皇帝陈述政事,可以起到督促皇帝的作用。由“祖宗盛时,御史纠仪得面陈得失,言下取旨”可知,当面陈述可以获取皇上对政事的处理意见。 由“近年遇事惟退而具本,此君臣情分所由间隔也”可知,当面陈述增进
11、君臣情分。参考译文:邹智,字汝愚,号立斋,是四川合州人。二十岁乡试中获第一名,成化丁未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 吉士。孝宗登基,王恕担任吏部尚书,先生与麻城李文祥,寿州汤鼐,以风度品格互相赘许。这年冬天恰 逢发生星象的异常变化,先生上奏说:“这都是大臣不称职,宦官操持朝政所引起的。希望皇上培养品德, 任用贤才,来消除天象的变异。”皇帝不给答复。第二年,汤鼐弹劾内阁大臣万安、刘吉、尹直。中官说 了奏疏的内容,并且留置宫禁之中,不交办。汤鼐指高声地说:“不交办奏疏,一并弹劾中官。”中官躲 避,不久下旨,万安、尹直都被罢免。先生和李文祥、汤鼐日夜欢呼,认为君子升,小人降,刘吉虽然还 在,不值得忌讳。刘
12、吉暗中让门客徐鹏、魏璋窥伺他们,恰逢寿州知州刘梁给邹智寄来书信,书信说:“梦 见一个老叟牵着牛落入水中,你把他拉了上来,牛与国姓字形相近,这是国家形势临近危险境地,依靠您 恢复安定的征兆啊。“汤鼐特别高兴,拿着书信给客人看。魏璋于是弹劾汤鼐、刘聚和先生,他们全部被 关进诏狱。先生的供词是:“我们相互往来,有时谈论经筵,认为不应当因为寒暑而停止讲授;有时谈论 朝廷,不应该因为一两件事而敷衍了事;有时谈论朝政纲纪毁坏;有时谈论风俗轻浮;有时谈论人民生活 困苦,国家却没有救济的策略,有时谈论边境防备空虚,国家没有储备的作战工具。”议论的官员认为应 当处以死刑/刑部侍郎彭韶不判这个案件,得以免除死刑。
13、被贬为广东石城所任吏目。到官任后,跟随白 沙求生 顺德令吴廷举在古楼村建了亭子,让他居住。亭子上的匾额是“谪仙”。他的父亲来看望他,责 备他不能用俸禄来侍奉双亲,用鞭子打他,哭着接受。辛亥十月去世,年二十六岁,吴廷举为他置办丧事。 地方长官刘大夏到达县邑吴廷举没有去迎接,大夏认为他贤德。开始,王三原到达京城,先生迎着他说: “三代以下,做臣子的没有机会见到天子,因此处理政事大都马虎草率,希望您先请求朝见皇帝,当面向 皇帝陈述时政治理不善的一些情况,皇上答应改变,然后再接受官职。”又对汤鼐说:“先世兴盛的 时候,御史纠仪得以当面向皇帝陈述朝政的得失情况,皇帝即刻决定是采用或是禁止。到后来只有等到
14、退 朝后用疏来陈述,这样君臣之间的情分就有了间隙。希望你效仿先朝事例行事,这是如今的第一等事。” 二人认为他说的对却不能这样做,认识的人都感到遗憾。(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俭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宋之问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处处山川同瘴疡,自怜能得几人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的“逐臣”不仅指诗人自己,还包括端州驿题诗的杜审言、沈侄期等四位友人。B. “南中”点明贬谪之地,其面积之辽阔、道路之阻隔让诗人和友人
15、常相见的愿望成空。C. “云摇雨散”“海阔天长”借景抒情,描写南中气候特点、地理状况,渲染悲凉气氛。D.诗歌平易晓畅,但展现了诗人被贬途中的情感变化过程,写得波澜起伏、跌宕生姿。16 .这首诗题目中“慨然”二字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 C16.被贬岭南的惶恐感伤。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不能与友人相见的孤独寂寞、凄苦愁虑。对朋友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惘忧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云摇雨散描写南中气候特点”错。“云摇雨散”并非写景,而是比喻分离;此外这里的“云 摇”有暗指皇威或政治势力之意,后者使他们像雨点般散落四方,“翻飞”也含有命
16、运不测之意。故选C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被贬岭南的惶恐感伤。“逐臣北地承严谴”,“逐臣”点明了身份;“承严谴”意思是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我们这些有罪的臣子,受到了严厉的处罚,从北方流放到南荒这,写出了被贬岭南的惶恐与感伤。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不能与友人相见的孤独寂寞、凄苦愁虑。“谓到南中每相见”,诗人以为在南荒大家还 能够经常见面。想想远离家乡能有朋友作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岂料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意思是说:谁料到南中会有这么多岔道,千山万水使各个乡县重重相隔,哪里还能见到朋友们的面呢?这 实际上是借景抒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深沉的懊丧和哀愁。
17、“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是 写对朋友们的思念的。这里的“云摇”有暗指皇威或政治势力之意,后者使他们像雨点般散落四方。“翻 飞”也含有命运不测之意。“海阔天长”说明朋友之间相距遥远。古代交通不便,因此诗接着说“音信稀”。 彼此之间难以来往和互通消息。“音信稀”又和“每相见”遥相照应,更增强了悲凉的情味。对朋友的担忧和对未来的迷惘忧惧。”处处山川同瘴历,自怜能得几人归”,诗人在驿前孤寂地思念着同 样遭遇的朋友,为朋友和自己的未来担心、忧虑。上句是写虽然各人所去的地方不同,但都同样充满瘴厉, 山川满目凄情。下句以深沉的长叹收结了全篇。中原人大多不适应南方偏僻地区炎热的气候,视岭南为蛮 荒
18、之地,被贬谪的人初到岭南都有九死一生的恐惧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1)贾谊过秦论将秦覆灭的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文章中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其“仁义不施” 之举的两个句子是“和“ (2)杜甫在客至中“, ”两句,让人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3) “长缨”本指长绳,在诗文中“长缨”常用在表达渴望杀敌立功的语境中,如“, 便是如此。【答案】.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 .何劳短兵接 .自有长缨缚(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有
19、:策,御,敲,鞭,笞,飨,樽,酷,缚。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心理学家德韦克的畅销书看见成长的自己描述了两种心智模式“成长型心智模式和“不变型 心智模式”。所谓不变型心智模式是用固定的、守旧的思维习惯去思考问题。而成长型心智模式是一种开 放式的思维习惯,不断拓宽思维范围,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这就不是“how” (如何)的范畴了,而是进入到“what”(什么)和“why”(为什么)的范畴。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how”(如何)方面【】但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 几乎所有都是关
20、于“how”(如何)的,很少是关于“why”(为何)的。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 然的一知半解,而【】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 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 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和 人生态度,也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18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一个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 .请在文中【】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
21、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而成长型心智模式是一种不断拓宽思维范围,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 题的开放式的思维习惯。19 .独具特色货真价实刨根问底.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本题要求将画线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首先要找到改写后的单句的主干,本句话的陈述对象是“成长型心 智模式”,谓语动词为“是”,和“成长型心智模式”对应的宾语为“开放式的思维习惯”,然后再将“不 断拓宽思维范围,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作为单句中“开放式的思维习惯” 的定语,最后在组织语
22、言时可增删个别词语,适当调整语序。【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本处是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how”方面做得比较有特色,可填“独具特色”。“独 具特色”,非常特别,具有自己的特色。本处是是说真正的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 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究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而不是一知半解,所以 可填“货真价实”。“货真价实”,事物实实在在,一点不假。根据后文“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可知,批判性思维是要追究到根本,可填“刨根问底”。“刨 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
23、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有两处语病:一,“要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中“树立”和“人生态度”搭配不当,可将“树立”改为“塑造”。 二,“不仅,也要”语序不当,“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根据逻辑关系,批判性思维的作 用首先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更进一步是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可改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 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io分)阅读下面一首短诗,完成下面小题。战场上的雨【以色列】耶胡达阿米亥雨落在我的友人的脸上,在我活着的友人的脸上,那些用毯子遮头的人。雨也落在我死去的友人的脸上,那些身上不遮一物的人。20 .这首小诗为什么
24、不将第一句删去,而直接以“雨落在我活着的友人的脸上”开头?21 .这首小诗极富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请选择你感受最深切的一个角度,写一篇200-300字的文学短评。 【答案】21. (1)突出“雨”和“脸”两个意象,画面感更强烈; 强调士兵的“我的友人”身份,增 强读者对战争的情感体验,更好的引发共鸣;(3) “友人的脸上”多一次重复,更有一唱三叹的韵味。22 .战场上的雨用叙述的语气,克制、平静的语调,为我们呈现了残酷的战争,极具情感冲击力。全诗 只有简短的五行,没有意象,也没有用喻,寥寥数笔,像一幅枯墨画,战争的残酷和激烈,战后的凄惨与 悲凉跃然纸上;或者说整首诗就是一个浓缩的意象,一个贴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部分 学校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高考 模拟 调研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