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皖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皖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皖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安徽省安庆市皖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岭。在这之后,“土”和“民” 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和清楚了,彼此开始流通。虽说土人流落民间的是少数,老百姓加 入土流的却渐渐多起来。这些新晋的土人一面学习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却还不能摆脱或 蜕变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都这样,也就不觉其寒修;不但不觉其寒修,还要重新 估定价值,“雅俗共赏”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标准。早在中唐,禅宗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用口语原本为的是化俗,也就是争 取群众。“语录”就成为一种文体了
2、。这之后就是唐朝的“传奇”。照陈寅恪先生的意 见,这种“传奇”大概起于民间,文土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语化的地方。陈先生并且说唐 朝的古文运动就是从这儿开始。他指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韩愈的毛颖传,正是仿“传 奇”而作。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 “雅俗共赏”的路,诗也走向这条路。胡适之先生 说宋诗的好处就在“做诗如说话”,一语破的。刚刚来自民间的词,在当时不用说自然是 “雅俗共赏”的,后来虽然渐渐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终不能雅到诗的地位,它怎么着也 只是“诗余”。词变为曲,不是在文人手里变,是在民间变的;曲又变得比词俗,虽然也 经过雅化或文人化,可是还雅不到词的地位,它只是“词余”。可是虽然俗,大体上却
3、“俗不伤雅”,仍是“雅俗共赏”的玩艺儿。一一以上说的种种,都是安史之乱后几百年 间自然的趋势,就是那雅俗共赏的趋势。虽然俗雅并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赏”其实仍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 为雅”以及常语的“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土蜂拥而上,固然 逼得原来的雅士不得不理会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可是这些俗土需要摆脱的更多。他们 在学习,在享受,也在蜕变,这样渐渐适应那雅化的传统,于是乎新旧打成一片,传统多 多少少变了质继续下去。前面说过的文体和诗风的种种改变,就是新旧双方调整的过程, 结果迁就的渐渐不觉其为迁就,学习的也渐渐习惯成了自然,传统的确变了质,但是还是 文言或雅言
4、为主。是在什么条件之下才会让俗人所“赏”的,雅人也能来“共赏”呢?孟子说过“不 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别,自然也就能“共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 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刺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 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 ”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 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 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 对曰:“人各为其主,陛
5、下甫定大难,遽 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 ”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 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户。辞曰:“今三方虽 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 熟矣,无以逾卿。”八年,陕西省臣也速迭儿建言,比因饥馍,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 二,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 报。”从之。二十三年夏,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 等职也。”安童奏日:“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 奏,罪之轻
6、重,惟陛下裁处。臣谓管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 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 言之。”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 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有乘间言于帝曰:“诸王虽有罪,皆帝室近 亲也,丞相虽尊,人臣也,何悖慢如此! ”帝良久曰:“汝等小人,岂知安童所为?特辱 之使改过耳。”三十年春正月,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注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 掖门出/
7、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B.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i圭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C.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让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 左掖门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D.宗王乃颜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佳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 掖门/出诸免罪者争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辅,古代指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文中说安童 “公辅器也”,是说他有辅佐天子的才干。
8、B.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劳动者),到元代 成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官的荣誉。C.卷选,唐宋元明清时期朝廷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除最高职官由皇帝亲自任命 外,一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封爵的高官的死叫做“薨” .从汉朝开始皇后的死、唐朝以 后二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也都叫“薨”。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童少年老成,受到器重。他十三岁为官,闲暇时多与老臣们交流,不与年轻人 接近;在如何处置阿里不哥党羽一事上,其见解合乎皇上心意,受到皇上器重。B.安童谦虚谨慎,不贪名利。朝廷封他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到四千
9、户, 他推辞说自己年轻,难当重任,他关心的是朝廷在天下四方的名望威信。C.安童秉公执法,严格选官。陕西地方官也速迭儿建议杀一两个盗贼,以示惩戒, 他则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只有犯死罪的才能上报处死;在选官问题上,他坚持原则,从 严把关。D.安童对待宗室,用心良苦。那些因受牵连而入罪的宗室成员,经安童审查而被平 反,他们对安童怀感恩之心,但安童故意不理睬他们,有人便在皇上那里说安童坏话,皇 上批评他们品质恶劣,人格低下,不理解安童。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2)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
10、参考答案:10. C 11. D 12. D13.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 样怎样来收服(招抚、招引、招致)还没有归附的人呢?(“甫”、“遽”、“怀服”)(2)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执行(或:那些尤其没有作为的官 员,我常常废弃不任用),考虑到(因此)他们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陛下您详细审 察。(“事例、废格、短”)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首先找到句中的名J 词或名词性词组,这些在句中不是做王语,就是做宾语。如惊王、世祖、安堂、宗室洼误者、诸免罪者 再看标志性的词语,如“自、或、尝叫往
11、是句中停顿,所以选C。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 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困,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 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匿:“夫、惟、羞、 凡、筠、请、敬噂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百3句首的语气词S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 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目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 的关联词,如节91是故于是使然而R无论f至若2是以%而1使然则噂前面大多可以断 句J常在句首的时间诩如顷之2向之
12、X未几2已而、斯须”避而内俄而等,也可以用助断句。呼、哉、 也、矣、欤、焉殍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沛也、笑、耶、哉、乎、焉、兮、耳、而已隼后面可 断句。似、于、为、而、则巧连喀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盲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 “日口十项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ET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 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日”后冒(:)除后叹(!),“夫盖次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R耳”后面画圆圈3 ) “耶一乎重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 (。)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11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文学
13、常识的熟记能力。D项,从汉朝到清朝,皇后的死都叫 “崩”。死后追封的不算,被废的也不算。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那些被平反”不符合 文意,是“多所平反”;对“小人”意思理解错。13 .本题考察句子翻译。第一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甫”:刚、才;“遽”: 就;“怀服”:招抚、招引、招致。第二句中,重点的实词虚词:“事例”:先例;“废 格”:废除;“短”:说坏话。试题分析:参考译文:安童,是木华黎的四世孙,霸突鲁的长子。中统初年,世祖皇帝为追念功臣,把他召 入长宿卫,这时安童才十三岁,官位已在百官之上。他的母亲是弘吉剌氏,昭睿皇后的姐 姐,随便出入禁宫。世祖有一天看
14、见她,问到安童的事,她回答说:“安童虽然年纪小, 但是是辅佐皇帝的人才”。世祖说:“你从哪里知道的呢? ”她回答说:“每次退朝时, 他一定和老臣们讲话,从未亲近一个年轻人,我是通过这个知道的。”世祖很高兴。中统 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将要以法处置。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候,皇帝对他 说:“我将要治这些人的死罪,怎么样? ”安童回答说:“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 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样来收服至今未归附的人呢? ”皇帝很 惊奇地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说的话如此老道?你说的正合我的意思。”因此特别器重 他。至元二年秋八月,官封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食邑增加至四千户。安
15、童推辞说: “如今虽然三个方向已经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我这么年轻,就被委以这么重的任务 (或:错误地承受重任),恐怕各个地方会轻视朝廷。”皇帝深受感动,过了一会儿说: “我已经考虑成熟,没有人比你合适。”至元八年,陕西省地方官也速迭儿建议,由于他 那里连年饥荒,盗贼横行,如果不公开杀他一两个,不能显示对他们的惩罚。皇帝下诏书 至中书省让他们详议,安童上奏说:“把强盗、窃贼均处死,恐怕不合适,犯了死罪的应 该按照旧例上报待批(处死)。”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二十三年夏,中书省奏拟漕司官 员的名单,皇帝说:“像平章、右丞等这样的官职我亲自任命,别的你们就定吧,这是你 们的职责。”安童上奏说:“最近
16、听说皇帝您希望依靠近臣为您的耳目,我不才而接受任 命,如果近臣行为不法,听从人们举报,罪的大小,请皇帝您裁定。我认为所谓的甄选官 吏的方法,自有明确的规定,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执行,(另一种翻 译:那些特别没有作为的官员,我常常废弃不任用),考虑到(因此)他们同党之中有说 我坏话的,希望陛下您详细审察。”皇帝说:“你说得对。今后若再有像近臣那样徇情枉 法者,不要任用;有妄自上奏的,就来告诉我。”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武训兴学武七,名训I,堂邑人。家贫,乞食村落间,长而有力,恒为人转磨负绳。以己不 识字,每伺儿童入学,随其后,群儿争厌侮之,于是发大愿,欲广立义学。
17、行乞所得钱, 积不用,数年,得二百余串。有黠者为谋曰:“汝蓄钱无利,盍放母生子?他口不可胜用 也。”武难其人,黠者乃自荐,愿为代。武尽以予之,仍作苦自食,不用一钱。黠者以其 朴拙,从而干没之。武屡索不得,愤极而病。同邑岁贡生杨树坊哀其诚,谓曰:“义学非 可赤手办,此后有钱,我为代存,决不负汝,毋听匪人言,一再误也。病痊,仍日行 乞,且为人佣。又数年,积钱数百千,悉付杨,兼收子母,其数日增。杨劝令娶妇,为嗣 续计,武不可,曰:“吾所志未一刻忘,今将以此钱设义学也。”杨议令设于本庄,武庄 距柳林尚数里,武嫌本庄涉于私,且虑奸人侵蚀,不如柳林庄大,乃购腴田,建学舍。近 庄闻其义举,皆捐助。储蓄既富,
18、租粒出纳,均有定章。次第设经、蒙二席,蒙童延诸生 训之,经席请举人主讲,修丰隆,礼待尤优异。入学日,武先向塾师叩头,次彳扁拜诸生 童,具盛馔,请邑绅陪塾师饮,自立门外,屏息以俟燕罢,而啜其余沥,自以乞人不敢与 塾师抗也。既开塾,武来往塾中,一日,见塾师昼寝,长跪床前,久之,塾师醒,见而惊 起,自是不昼寝。或遇学生嬉戏,亦向之长跪,学生遂相戒不敢出位。人有乐施,无多 寡,必叩头谢,口喃喃为祝词,俚而有韵,盖天籁也。邑令闻而义之,呼至署,问之,不 言,与之食,不食而去。武之首常蓄发一握,蓄左则去右,蓄右则去左,貌寝身肥,蠢蠢 然乡愚也。行乞,与之蒸饼,食碎者,留其整卖之,以助学费。延之入坐,不可。
19、或命至 明伦堂小憩,从之,俯仰四顾,逡巡出。所设义学,始于柳林,次临清、馆陶,凡四所。 远近皆呼为武善人,年五十余卒。邑人感其义,为立祠于柳林,祀之。此光绪庚子以前事 也。(选自清稗类钞)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邑岁贡生杨树坊哀其诚哀:悲伤B.从而干没之干:求取C.自以乞人不敢与塾师抗也抗:相当D.貌寝身肥,蠢蠢然乡愚也寝:丑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己不识字申之以孝悌之义B.长跪床前,久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C.塾师醒,见而惊起吾尝终日而思矣D.此光绪庚子以前事也回也不改其乐.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武训“兴学”作为的一
20、项是:长而有力,恒为人转磨负绳 行乞所得钱,积不用于是发大愿,欲广立义学 见而惊起,自是不昼寝 或遇学生嬉戏,亦向之长跪行乞,与之蒸饼,食碎者,留其整卖之A.B.C .D.11 .请把文中言文材料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汝蓄钱无利,盍放母生子?他日不可胜用也。自立门外,屏息以俟燕罢,而啜其余沥。邑人感其义,为立祠于柳林,祀之。参考答案:10. A (同情)11B, “之”均表时间名词后的助词,彳碎。烟九,连词用,介词;C表承接,连词表修饰,连词;D语 助,句末表判断、语助,句末表确定)12 D,是武训兴学前家贫时的生活状态是武训的兴学志愿是塾师的行为).你(自己)存钱又没有利润,为
21、什么不把它借出去赚利息?以后你就用不完了。盍、放母生子、胜、 句意各1分自己站在门外,不敢出声,来等待宴席散去,然后去吃宴席上剩下的酒食。屏息、燕、沥、句意各1分 乡民被他的道义所感动,为他在柳林建祠堂并祭祀他。“感“被动词、“为“后省略宾语、“立祠于柳 林”状语后置句、句意各1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 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仍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两檐之外, 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屐,徜徉乎其 间。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阴而游梦蝶
22、,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 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 欢,因榜其轩曰“三友”。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其所友者谁欤? ”予指以告。 客仰而叹俯而笑曰:“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所谓笋石者,鳞皴枯燥,不任斤 凿,此固无用之石也。所谓仙榆者,离奇卷曲,不中规矩,此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贱而弃 之,曾不一顾,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 ”予曰:“嘻!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 之嘉石,钱吴越之大树,则第以甲乙,衣以锦绣矣。予虽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谬人, 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于世,而世亦无所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
23、。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 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然必 先得之于心,而后寓之于物,故无物不可为乐。虽其所寓不同,亦各适其适也。子意以为 何如? ”客曰:“是则然矣,奈何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 ”予曰:“不然, 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以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忽。”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于心者,乃相顾一笑而去。予因以是言而刻诸石。时 丁未夏,四月望日。三槐王元老记。取材 于王寂三友轩记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不任斤凿任:承受B.曾不一顾曾:竟C.仍其旧而新之仍:仍然 D.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
24、区区:拳拳之心 1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予因以是言而刻诸石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B.予虽欲友,其可得乎其可怪也欤C.屹然而笔卓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彼且恶乎待哉18,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是:A.作者认为人情嗜好“虽其所寓不同,亦各适其适也”,这与王羲之“虽趣舍万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所见略同。作者以木石为友,苏东坡则“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 赋)可谓各适其适。B.作者说,夫人情之嗜好,而在乎适意而已,在议论中体现道家推崇无为超脱、随 意自适的思想和独特的人生旨趣。C.三友轩记生动地再现了作者贬官以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安徽省 安庆市 高级中学 语文 模拟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