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模拟-202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仿真模拟卷(全解全析).docx
《第一模拟-202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仿真模拟卷(全解全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模拟-202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仿真模拟卷(全解全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23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仿真模拟卷第一模拟本试卷共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何以解忧? , ,悠悠我心。短歌行(2)人生如梦,o (念奴娇赤壁怀古)(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李白梦游天姥而非瀛洲,是因为瀛洲“”, 而天姥山与之相比,却“二【答案】(1)唯有杜康
2、,青青子衿(2)一尊还酹江月(3)烟涛微茫信难求,云霞明灭或可睹【解析】本题考点:默写常见名句名篇以及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唯”“子衿”、“酹”、“微茫”、“睹二2、按要求选择。(5分)(1)找出楹联内容与建筑功能匹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文渊阁(清宫藏书楼):云霞纷绮丽,文物共赢蕤。B.保和殿:(清朝殿试处):开洙泗新传,圣由天纵;集唐虞道统,德合时中。C.上书房(清朝皇子学校):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D.乾清宫(清朝召见群臣处):功德庄严耀宝月,薰闻安乐引祥风。【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语言表达理解对联含义。A乾隆题弘德殿 弘德殿在清代为皇帝办理政
3、务及读书之处。选项标明为藏书楼,考生如将“文物” 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文物收藏则选错。B乾隆题至圣先师室,选项标明为清朝殿试处,“集唐虞道统,德合时中”语句可推测为称赞人物, 不合乎场景。D乾隆题坤宁宫东暖阁,选项标明为清朝召见群臣处,“引祥风”可推测为后宫休息之处,不合场景。C项对联内容带有明显的训教色彩,符合建筑功能学校的特点。故选C。【解析】本题考点:分析作者的情感、写作的意图以及表现手法。评分标准: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全曲层次清晰。全曲可分三层,开头五句写虎丘雪后的美丽景色。“梅花浑是真真面,留我倚阑干。” 表现对雪中梅花的无限赞美和喜欢之情。
4、把梅花比喻成美女,既写出了梅花娴雅高沽的芳姿,又写出其悠 闲淡泊不慕荣华的神韵。后半部分由实转虚,抒发历史盛衰兴亡变化无常的深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则用吴王阖间的丰功伟绩早已成了过眼烟云,而虎丘的青山却亘古永存这一现实来委婉地说明人生短暂, 宇宙无穷,表达怀古情感。这是第二层。最后三句是第三层,表现自己已完全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又陷 入到对宇宙与人生之奥秘的思索之中,对一切不感兴趣了。不要说残碑无心去拍打,就连著名的剑池也无 心再去观看了。表达伤今情感。全篇景起景收,情景交融,很有韵味。全曲由写景、怀古、伤今三部分组成,分别写出游虎丘时的所见、所感、所叹,意脉清晰,结构谨严。 全曲通过雪
5、中游览虎丘而借景抒情,其中蕴含着国家兴亡之感以及土人人生失意、壮志难酬的悲慨。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 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 “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 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悻,致位政地,诲 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 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 主第宦者罪,悉逐之。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
6、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 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 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 帝日:“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关白咨访然后行,示弗 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 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日:“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 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 诲之将有言也
7、,司马光劝止之,诲日:“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 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 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 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鲸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 以天下事为忧。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 目强视日:“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日:“更有以见属乎?”日:“无 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并其党史昭锡窜
8、之南方()(2)兖国公主通其夫()【答案】(2分)(1)放逐/流放/发配(2)轻视,看不起【解析】本题考点:理解词语、句子在古诗文中的含义。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1)窜(放逐)或流放或发配薄(轻视,看不起).为下列句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顾可缓耶()A.回头 B.顾惜 C.难道D.只是君实勉之()A.勉强 B.努力,尽力 C.勉励,鼓励D.赶快【答案】(2分)(1)顾c.难道(2)B.努力,尽力【解析】本题考点:理解实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1)顾耶:怎么呢,难道吗。句意:难道可以缓延吗?15 .把第段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都知任守忠用事久
9、,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答案】(5分)都知任守忠长期执掌政权,将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任守忠的本意,(于是)多次离间太后与皇 帝的关系,到处传播谣言坏话,使朝延内外惶恐不安。(评分说明:1句1分。)【解析】本题考点: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评分标准: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关键字词“用 事”,“教”“间谍”“播”“汹惧”。16 .划线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答案】(3分)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评分说明: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
10、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2分,扣到0分为止。) 【解析】本题考点: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排序、判断。评分标准: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17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 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表达了自己对变法的态度。请结合本文和游褒禅山记相关材料,简要概括吕诲和王安石对变法的不 同认识。(4分)【答案】(4分)在游褒禅山记中作者没有明确提出对变法的观点态度,却含蓄地表达了做任何事情 不可能一帆
11、风顺,必将遇到重重阻碍,要成功,“志、力、物”缺一不可,但“物”与“力”不可强求, 一个人要想为社会有所贡献,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这充分表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决心和志气。 本文中吕诲认为王安石不懂世事,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会贻误苍 生。【解析】本题考点:比较、整合多个文本的信息。评分标准: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游褒禅山记中,“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2、。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忐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王安石没有直接说出对变法的态度和 观点,只是说“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在艰险偏僻的地方,光有意志不能到达,光有体力也不能到达, 有了意志和体力,盲从别人也不可以,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也不可以。所以“志”“力”“物”缺一 不可。“物”与“力”不可强求,只能做到尽吾志”,才不能后悔。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对变法的决心和 志气,要“尽吾志”。本文中吕诲认为“安石外示朴野,中
13、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 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变法的态度否定的,认为王安石只会 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 非,贻误天下苍生。18 .文章主要表现了吕诲怎样的性格?请依据原文分条加以概述。(4分)【答案】(4分)答案示例:主要表现吕诲的鲤直。(1)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2)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3)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解析】本题考点:概括古诗文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评分标准:采点给分,性格1分,例
14、子1例1分,答错、例子错误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 分,给满为止。【参考译文】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时任宰相。吕诲生性纯朴敦厚,在家时就 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 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台省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台省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纷纷谴责 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副使程戡巴 结地位尊贵且受皇帝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
15、,(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 任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不堪任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 权重,不是程戡所应当担任的。”究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宫门向皇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 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英宗生病时,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守忠长期执掌 政权,将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任守忠的本意,(于是)多次离间太后与皇帝的关系,到处传播谣言坏话,使朝 廷内外惶恐不安。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辞深切,大多是别人难以说出口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 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
16、诲对皇帝说:“太后轴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 多。(遇到)大的事情,(整下)应当(向太后)禀报咨询后再施行,表示自己不敢专断。”于是评定任守 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为御史中丞。王安石掌管政事,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人才。吕诲说王 安石不懂政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 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辩就委以重任。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草来标新立异, 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取,(那么国家)一 定没有安宁的道理。”皇
17、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 都(让他)任邓州知州。(当时)吕诲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吕诲说:“王安石虽然有一时的名望, 但他好持偏见,较信好人,喜好别人逢迎自己。听他说的觉得很完善,实施起来却显得粗疏了;(如果)让 他居于宰相之位,国家必定要遭受祸患。再说皇上刚即位,早晚与他谈论议事的,只有那两三个执政大臣 罢了,如果他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人,那国家大事就要被败坏了。这是心腹大患,要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 还能够拖延呢? ”吕诲被逐出朝廷后,王安石更加肆无忌惮。吕诲三次居于言官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当时的人都很推崇他的耿直。居家被疾
18、病 困扰,吕诲仍然早晚愤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以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到的时候 吕诲已经暝目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国家的事还 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司马光问道:“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 ”吕诲说:“没有了。”于是去 世,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惋惜。皇帝诏令追赠他为通议大夫。(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3分)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倨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两居之, 日啖荼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 为鼓吹,至是亦皆罢去。独犹
19、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备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日:“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 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 然其诗质而实绮,症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 和其诗几言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 子,其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着。渊明临 终,或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 自量务己必贻俗患,龟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 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
20、节师范其 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 所折困,终不能,浚,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噫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噫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 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本方至。其诗比杜子美, 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 亦一二焉。注 俨:陶渊明的儿子舒俨(1分)第一段横线处填入虚词正确的一项是()A.以 B.其 C.则 D.而【答案】D【解析】本题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
21、句式和用法。21. (3分)苏辙在本文中引用了较多的苏轼的书信,有什么作用?【答案】使苏轼自己说明自己的态度,把问题说得深切具体,有利于缩短读者距离,讲清了写 作理由和内心历程,更有说服力。【解析】本题考点: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评分标准: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苏辙在本文中引用了苏轼的书信(6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乡村生活铸就了一种“乡土本色”, 他写道:“农业和游牧业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 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 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
22、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 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反观陶渊明的田园诗,与费孝通此段论述是可以 相互印证的。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本文苏轼的书信和苏辙的文本也都谈及陶渊明的目的 以及你对陶渊明诗歌情感中体现的“乡土本色”的理解(限150字左右)。【答案】苏辙在文中介绍陶渊明,一是符合文章作为引言的写作内容需要,二是表达其对陶渊明的尊敬(1 分);苏轼想表达自己对陶渊明的感情深厚,表明不仅喜欢陶渊明的诗,更钦佩陶渊明的为人并且受到感化 并有意仿效(1分)。两人都是表达了对陶渊明诗歌所体现出来的“乡土本色”的崇敬和向往(1分),表达 对归隐山林,回归大自然的向往(1分)。陶渊明诗歌所体现的“乡土本色”主
23、要有:(1)希望脱离官场、摆脱世俗生活的干扰;希望辞官归隐、回归田园故土,希望回归大自然,回归自由的 心灵空间;(2)喜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种农业劳作生活;(3)喜欢乡村田园美丽的自然风光,卷恋 土地、殷勤耕作,与山泽草木、禽鸟相依共生的情怀:(4)渴望与乡里乡亲把酒言欢、恬淡自然不客套的 生活等等。【解析】本题考点:评价古诗文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相关材料,探究作品内涵,形成自己的见 解。评分标准:采点给分,1点1分,答错不扣分,多答根据合理程度给分,给满为止。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探究能力。首先关于写作目的。本文是苏辙为苏轼追和陶渊明所作诗集写的序。所以在文章中介绍陶渊明,一是 符合文
24、章作为引言的写作内容需要,二是表达其对陶渊明的尊敬。而苏轼的书信谈及陶渊明,根据第三段 中“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 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电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 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可以看出苏轼想表达自己陷入大难之中,他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表达自己对陶渊明的感怀 之情。表明苏轼写作追和陶渊明的原因,赞美苏轼的精神品格。关于陶渊明诗的“乡村美学”。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的论述,印证了陶渊明所作诗的“乡土本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模拟 2023 年高 语文 上海卷 仿真 全解全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