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域经济学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区域经济学简答.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简述新区域经济观的重要内容。P12.简述区域经济与经济区域两者的含义与联系。P242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作用。P39.简述AP EC制度创新的表现内容。P663 .简述综合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P7 8.简述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趋势。P4 .科技工业园区的形成特性。P101.简述经济辐射理论的合用性。P1595 .极化效应如何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 P136.如何理解总部经济的经济效应?并分析它的特性。P1171 1 .简述二重结构的内涵和具体表现。P1791 2 .简述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导向。P18813 .简述可连续发展的核心内容。P1 9 4.为什么说区域社会经济可连
2、续发展对社会发展不平衡调控的制约性是极其复杂的?P20714 .简述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联系与区别。P216.简述先行国与后起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差异。P2251 7 .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P2341 8.如何借鉴国外的开发经验来实行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战略?P29019、我国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点有哪些? 195页20、试比较后起国与先行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差异。233页22、二重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哪些负面影响? 18 7页 23、简述综合经济区划分的基本原则。8 0页24、简述划分经济区域的作用。80页25、简述“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战略。3 22页26、区域
3、产业结构总体评价应从哪些方面来考察? 174页27、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哪几种类型?其特点是什么? 34页五、论述题.试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关系。P41-421 .论述不同梯度上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P14 2-147.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的内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P 130-13 52 .论述科技进步与区域社会经济可连续发展的关系,并说明我国以科技为先导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连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建议。P2 0 5-207.简述“大北京”城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内容,并谈谈对重庆直辖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P30 4 - 3 086、阐述三种效应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
4、14页7.从五个层次上阐述新经济发展观。18页8、阐述AP EC制度创新的动力。66页1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有哪些,它们对支持和推动区域经济运营有哪些意义? p (19-20)答: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有:自然条件与历史基础;自然资源是一种基础性的物质因素,对区域劳动生产率提高、 产业结构形成和资本原始积累都有重要作用。历史基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凝结。历史形成的生产力是区 域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人口与劳动力;从消费角度讲人类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从生产者角度讲一定的 人口数量和适当的人口增长是保证区域劳动力供应的前提。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资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
5、说明,积累资金、引进资金、争取资金的确是经济起飞的关键一环,区域资本的形成和有 效使用,最各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起着黏合作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日益显示其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 用,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组织与管理;区域组织、管理效率决定区域的资源配置能力。2区域经济成长可划分为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性? P ( 36-38)答:经济成长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即工业化准备阶段;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 产率认仍相称低下,资金、技术、人才是发展的瓶颈。起飞阶段即工业化初期及其后的连续成长阶段;基础设施和 城市建设长足发展,区域经济和居民收入连续增长。成
6、熟阶段即工业化后期阶段;通过长期的连续成长,区域经济 进入了一个稳定增长产业更替的阶段。城乡关系趋于协调融合。提高阶段即工业化时期的新成长阶段;在宏观背 景上意味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任务已经实现,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将让位于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3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P (93-95)答: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及其特点:极核式空间结构;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增长极成为区域 的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极核,对区域内其他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区域空间结构。增长极一旦形成, 便会产生区域要素的极化过程。以其强大的吸引与辐射功能,对区域其他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
7、展发挥着主导作用。 点轴式空间结构;它是在极核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区域内的增长极与周边其他的经济活动集聚点, 借助于交通通信能源供应等线路连接起来而构成,彼此间具有紧密联系或功能互补的点轴式空间结构。在经济轴线 形成后,位于轴线上的增长极和其他点将会因发展条件的改善而使发展加速、规模扩大,并因此而引起轴线规模的相 应扩大。网络式空间结构;是以点轴式空间结构为基础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以各种交通通信动力供应等线路为枢 纽带,将区域内各地不同等级不同类型与功能的经济活动集聚点互相连接和沟通而形成的网络式空间结构。一个点 也许与多个点发生联系,以满足获取发展所需的足够资源要素以及开拓市场的需要
8、。4区域空间经济活动中的区位指向性可分为哪些类型,各有什么内涵?(P97)答:所谓区位指向性,是指经济活动(或产业部门、行业、公司)在选择最佳区位时,向可以满足自身重要布 局规定或适合自身技术特点的特定区位接近的倾向性。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这类区位指 向是指经济活动的区位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分布的强烈制约,在空间分布上趋向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适宜而又 集中的地方。原料地指向。某些在生产过程中中花费原料多或原料不适宜远距离、长时间运送的经济活动,它们 的区位倾向于选择在原料集中供应地,因而表现为这种原料地指向。燃料动力指向。一些经济活动在生产过程中 要消耗大量劳力供应,它们在
9、区位选择上一般倾向于尽也许靠近燃料动力供应地。劳动力指向。部分经济活动在 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劳动力或对某种类型的劳动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因而其区位选择明显地趋向于合适的劳动力集中且供应富余的地方,从而表现为劳动力指向。消费市场指向。某些经济活动是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或是 其生产经营对市场需求变化及市场行情波动很敏感,或是其产品因笨重、体积庞大、易腐烂变质等因素而不宜远距 离运送,因而它们的区位选择趋向于消费市场。交通枢纽指向。有些经济活动的运送费用在其产品总成本中所占 的比重很大,或是为了便于从不同的地方获得原材料于燃料,或是为了便于向多个市场地发送产品,它们在区位选 择上往往趋向于运费最低
10、或运送便捷的地方,从而就经常分布在交通枢纽。5什么是可连续发展?用可连续发展观测区域经济有哪些新特点? p ( 1 36-138)答:定义:可连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它涉及三大原则: 公平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从可连续发展可以观测出以下区域经济特点:第一,作为可连续发展空间载 体的区域,是既有经济区域特性,又有自然地理特性的区域。比如说,西部大开发仲四川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 障”,西北荒漠地区提出“重建秀美山川”。第二,作为可连续发展的区域经济活动,其经济增长、结构基础,更加依 赖于资源永续运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自然资源环
11、境生态能否提供可连续发展的供应,成为区域经济 连续增长,经济结构连续优化的关键。第三,可连续发展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具有外溢性特性,因而区 域协调城乡协调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由于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客观上存在区域差异和发展差距,因而 可连续发展中的区域协调、城乡协调更有新的涵义和重要性。6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政策手段重要有哪些?(P 2 42)答:1、公共投资政策。这是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改革开放,特别是1 9 94年我 国实行的分税制改革,从经济利益关系上重新调整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政府实行有效地公共投资政策才成为 现实。2、市场政策。重要是指对
12、经济杠杆的运用。如地方政府为调控生产要素流出而采用的地区市场政策-财政 补贴政策、减免税收政策等,以及为吸引生产要素向区内流入的地区市场政策-高工资吸引人才政策、提供优越投 资环境的政策等。3、边沿地区政策。区域的边沿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对这些 边沿地区采用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以调节生产要素的流向。7、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性有哪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1分) 二是起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1分)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分)四是对外开放进一
13、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活力。(1分)五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1分)8、简述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基本内容。城市化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互相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以概括为农村的推理和城市的拉力,及其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共同的作用力。(2分)(1)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1分)(2)规模化和机具共同构成城市对公司的拉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支柱,在城市化过程中,表现为公司对规模化和机具的追求而集中在城市发展。(1分)(3)较多的就业机
14、会和城市文明共同构成城市对居民的拉力。城市文明对乡村人口的拉动要以城市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从而使得他们在城市可以赢得基本的生活空间为前提。(1分)9、制定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在区域发展与运营方面存在功能失灵;(2分)区域经济具有要素分布的空间上的不平等性;(2分)不平等的区域经济竞争使区域差异扩大不可避免。(1分)10、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从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内容看,重要涉及工业贸易合作、资金合作、劳务合作及科学技术合作等四大方面。(1)工业贸易合作。工业贸易合作又叫工贸合作,涉及合作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生产合作和加工贸易合作两种形式;(2)资金合作。资金合作是指合作双方以资金的筹措
15、与投放为核心内容进行的经济合作活动。资金在区际之间的流动重要涉及直接投 资合作(股权合资公司和契约合资公司)和间接投资合作(信贷和证券投资);(3)劳务合作。劳务合作是通过劳动力的区际流动进行的区域经济合作。从目前国内地区间劳务合作的内容看,重要有纯粹的劳务贸易、 信息征询及旅游三大类。(4)科学技术合作。区域之间的科技合作是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转移和再配置的过程,其内容重要涉及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贸 易和技术转让与技术援助三大类。1 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重要内容?每个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禀赋各不相同,与其它地区相比,那些具有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的价格较低,运用这些要素来进行生产的商品成 本也
16、相对较低,利润较高;相反,禀赋较差的生产要素由于稀缺,具有较高的价格,运用这些要素进行生产的商品成本也相对较高。那 么在区域贸易体系中,每个区域都应当专门化与本区域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性商品,并用于出口,同时进口那些本区域相对稀缺 和昂贵的要素密集性商品。(5分)1为什么中国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仲只能选择非均衡模式而不是均衡发展模式?答:1从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区域经济的 核心问题是工业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域经济的增长模式问题就是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2从国 内外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践来看,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是区域哦区域
17、经济增长普遍采用的两种模式,基于我国经济 所处的成长阶段,区域经济增长宜采用非均衡的协调发展模式,体现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就是要哺育区域经济增长 点,促进和诱导区内外要素优先向增长点聚集,进而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带动区域经济快速、连续增长。3我国 以处在工业化中期,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 业化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 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足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加快实现我国工 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区域增长的新模式。
18、所以中国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能选择非均衡发展模 式而不是均衡发展模式。2简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仲“马太效应”的涵义及其形成机制答:涵义:马太效应:是指在区域内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生产专业化和非生产专业化 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上,引发和加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形成机制:“马太效应”的产生,和集聚 效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集聚效应产生的因素(1):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性,区位指向的经济活动受相同区位条 件优势的吸引,经常都倾向于集中到区域内相关资料和要素富裕的地方。不仅如此,某些经济活动的趣味指向虽然不 同,但是在实际中为了追求减少运费、减少成本与销售费用以及更好的适应
19、和满足市场需求等,往往也会表现出共 同趋向于相同的交通枢纽,消费市场集聚的规模。(2)某些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出于加强彼此之间 的经济技术联系的需要,那些在经济技术上具有互补性,互相依赖性和关联性的经济活动,往往都会倾向以集中到资 源和要素组合条件较为适宜、优越的地方发展。(3)某些在声场非配上有密切联系,或者在区位选择上有着相同指 向的经济活动和公司对集聚经济效应的追求。这些经济活动或公司按照一定的比例或规模,成团或称组地集中分布 在某个拥有特定资源和要素优势的地方,可以使其中的每项经济活动或每个公司都因与其他相关经济活动和公司在 经济利益来源于因经济活动或公司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
20、导致的有利外部环境和相关投资的节省,它是无论按何种方 式将经济活动和公司分派配置都不也许获得,故而被为集聚经济效益。,集聚效应作用的结果,同在会促使经济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一方面,集聚效应的作用会导致区域经 济移动的极化现象,即区域内的资源、要素、公司、产业部门不断地向优势区位移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极或 增长中心的形成于发展。另一方面,集聚效应的作用将会强化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与不平衡,促进发达地区、 城市、城市密集区()、生产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带等经济空间集聚形式的产生,促进区域空间中心一边沿结构、 多核新结构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引发和加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3
21、论述经济区行政区体系有哪些具体内容和组织形式。P (120)答:经济区一行政区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调控和运营仲对区域经济发展实行分类指导和调节,其具体内容和组织 形式可作以下构想:第一,一三大经济地带为地区单元制定和实行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构建宏观经济布 局的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照跨省区市的综合经济区统筹规划及拟定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组织国民经济地 区体系,统一部署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协调各地区经济发展。第二,根据各省区市现有的资源要素和产业比较优 势及其在宏观经济中的专业化奉献,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经济类型区,如资源型加工型资源一加工型自给自 足型等经济类型区,并以地区依
22、托制定和实行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第三,根据当前和此后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及 也许出现的问题,选择能源和原材料资源特别富集的地区、智力密集度特别搞的地区,分别作为能源原材料开发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国家重点参与区;选择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带重要的传统工业老基地和西部地带原“三大线”地 区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重点参与区;选择省区市的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大江大河流域治理工程项目作为国家 参与的重点工程项目。第四,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大力推动相关省区市开展广泛的区际联合与协作,建立多层次、 多类型、密集限度不同的区域经济技术协作网络,互相开放区域市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 区域经济
23、的协调发展发明有利条件。第五,健全宏观经济分级调控体系,实行统一规范、分区调控的政策,提高调控 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的前提下,实行统一规范,即由中央政府统一地合理界定中央、 地方和公司间的责权利范围,制定地区经济活动与运营的规则;建立和健全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权。4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差异重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缩社区域发展差距的措施有哪些? (pl 7 5)答: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十分明显,其可如下儿个方面的表现:1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并附差异。东部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岸,分布众多的海港,江河纵横交通便利,处在我 国地形第三级阶梯,海拔较
24、低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降雨量多。土壤肥沃,自然资源缺少,土地资源局限性。中部 地区地形起伏比东部大,比西部平缓,光热条件好,降雨量局限性,土地资源丰富,人均粮食高于全国水平。丰富 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但是矿产资源贸易充足开发。西部地区处在我国第一第二级阶梯上,以高原山地丘陵盆 地为主,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局限性。2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差距非常突出,是 一个历史的长期的过程。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古代农业开发较早。沿海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 的区域,西部和中部与东部差距不断扩大。在经济结构方面东部地区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仲所占比重 具有明显优
25、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和西部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西部地区曾经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 成为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效率优势”的重要表现之一。3区域制度安排和经济社会条件差异。只要表现为非国有 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经济社会条件差异重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基础设施方面;中西部地区处在相对不利地位, 资金短缺,导致基础设施局限性,交通困难,通信落后等问题。其二,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方面,明显存在着东部地区优 于中西部地区的状况。措施:1 .让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当前仍然面临着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发展 等多方面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起来,通过这些地区的发展迅速积累资金
26、、增强国家的综合 经济实力,发挥区域经济的发展示范作用,帮助和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以实现逐步缩小差距的目的。2.坚持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在我国具有普遍性,应当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让一部分地区优先发 展的情况下,尽也许使其它地区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欠发达的区域的经济优势发挥出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 会福利和经济福利,更好地满足当代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3、加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开发。缩小西部地区与全国其 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建设边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前提 下,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经济非
27、均衡协调发展,就可以逐步缩小这种差距, 达成共同富裕的目的。5简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特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对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设想、思绪和谋划。它根据不同的区生产要素条件的分布情况和盖度区在国家经济体系中 的地位和作用,对地区未来发展的目的、方向和总体思绪进行谋划,以达成指导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经济腾飞的作用。(2分)其 特性表现在:(1)区域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在宏观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谋划区域发展的总体构想,因此,它不同于国家的发展战略,而必须根 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制定,带有强烈的区域性特性。(2分)(2)预见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预见性涉及狭义的预见性和广义的预见性,狭义的预见性是指制定远景目的时对经济发展的规模、 速度和水平等指标的预测。广义的预见性是指对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及区域政策变动方向的预见。(2分)(3 )综合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涉及区域内的城乡、乡村、产业、部门、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政府行 为等,具有极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2分)(4)可操作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可操作性,重要表现在目的的可实现和采用策略的可应用性。(2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