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x
《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学生用卷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默写1、【来源】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第1题 ,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2、【来源】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第1题2014年上海高三高考模拟江苏南通如皋市江苏省如皋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2014年上海高三二模2021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二模第1题1分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七则)3、【来源】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第1题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曲两种旋律、音色交错出现的诗句是 ,4、【来源】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第2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同学们在家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对联社的同学引
2、名联以共勉,其中最恰当 的一联是A.虽有此不乐,既来之则安。B.厚性情,薄嗜欲;直心思,曲文章。C.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滋味尝来,无过菜根香。D.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5、【来源】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第3题【注】晓啬:土地坚硬贫瘠。阁皂:山名。画:寂静。青葱:鲜绿。戛:触击; 拂:掠过。辐辍:聚集。(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A.乎B.焉C.然D.矣(2)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士大夫疲于应付官务,无暇引山水自娱。B.古代士大夫疲于应付官务,审美意趣已尽失。C.叙写为官常态呼应首段游观、人力二者难兼。D.与后段作者胸藏意趣登亭饱览山水形成对比。(3)请从景物
3、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4)评析本文表现的思想感情的意义。三、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1、【来源】202()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第26题70分作文。人类有一支已经灭绝的表亲,叫尼安德特人,他们和我们“智人”这一支有什么区别呢?比 如尼安德特人会说:“走!到林子里去抓兔子吃”,而智人会说:“走!到林子里去找仙女。”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1、【答案】楼船夜雪瓜洲渡;陆游;2、【答案】曲肱而枕之; 3、【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4、【答案】D:5、【答案】A:6、【答案】(1)不恰当:移花接木是指将两
4、段不相干的事物嫁接在一起,文中所提到的翻译应该 是翻译家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寻找平衡点,并非亳无关联,所以不恰当。恰当:移花接木将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比作花木的移植接种,生动形象地写出翻译的特 点和难度。C;D;(4)第一种翻译虽然精确,但有逻辑错误,也有词语重复,如“每一个”和“它自己”。第二种翻 译既避免了以上错误,格式上又对偶,有格言警句的意味,令人过目不忘。(5)理由:现在翻译者在心理上过分崇拜英文,无法辨识英文的弱点;现在翻译者在翻译功底 上,中文程度有限;现在翻译者追求假精确,不求文意已成通病。翻译作品作为阅读物还会 影响中国作家的未来创作,从而深远地影响整个文坛。7、【答案】(
5、1)第一次出现是让读者对常河的“哭诗调”的内容有感性认识;第二次出现是常河 因家庭守况,被迫打破“曲子是艺术,不卖唱”的原则,为了钱登台,满腔的悲戚与羞耻由哭诗 调传达出来;笫三次是常河已逝,常小河在获得中国戏曲最高奖后,用父亲的哭诗调纪念父亲, 安慰父亲负重的灵魂,传承父亲对戏曲艺术的虔诚之心、脱离物质的纯粹之心。哭诗调出现三次 是常河生命重要时刻,结构上也将小说情节有机串联,浑然一体。(2)小说从第段开始,常河的生活发生重大转折,挫折丛生。频繁的分段将每一段的内容突出呈 现在读者面前,将常河的复杂心理凸显出来。因生活的重压而做出的无奈抉择、对艺术的原则放 弃、为钱卖唱的羞耻感、对艺术纯粹的
6、热爱产生的煎熬等等都因分段得到强化。(3) “旬然” 一词拟声,描写出常河倒下时声音响,身体沉重。这将常小河举起奖杯与常河的匍然 倒下形成对比,常小河之喜与常河之悲,常小河成为戏曲界翘楚,而常河终其一生都是丧礼上卖 唱的小人物。但对比并没有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将两者的联系强调出来。正是常河的培养和牺 牲才造就了常小河,正是常河心中对戏曲艺术的无限虔诚与热爱才是常小河登上最高奖的真正支 柱。作为小人物,常河的倒下和最高奖杯同样沉重。(4)常河拜的是汤显祖、朱天水,汤显祖代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传统,朱天水代表以曲子为代表的 民间戏曲艺术生命,常小河拜的是常河,常河代表的是民间戏曲艺人对戏曲的无限虔诚
7、与纯粹的 热爱。两人拜的戏神并不矛盾,而是统一为一种精神,一种吸纳中国文化与民间生活,追求纯粹 艺术、坚守艺术原则的精神。8、【答案】D;B;(3)第2联,对画面无法展示的细节的描绘,如鹤迹;展现视觉无法描摹的声音,如泉声,刻画出 春山的幽静与生机。第3联,对宿雨的想象。虚写/想象隐者采药,突破白云下柴门紧闭的实景。使寂静的春山有人的踪迹,有人的声响,静中 有动,视角也由眼前拓展到整个春山,表现出作者对自然、隐逸的由衷喜爱与向往。9、【答案】(1)按次序/依次/依次编辑承担/承受(2)BC(3)何蕃在太学读书,太学生们不敢做不仁义的事,埋葬那些死后丧事无人料理的人,怜悯他们的 孤儿并养育他们,
8、不管别人恩惠大小,一定要尽力报答,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仁吧。(4)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 (5)答案I:本文选材的特点是典型,是与作者对何蕾的叹惜、不平之情相对应的典型事迹。如第I 段作者不写何蕃在太学琐事,而写何蕃在太学时间之长,太学诸生推崇之盛与礼部官员不合,无 缘仕途的对比。第段挑选何蕃纯孝,欲回乡归养与太学诸生苦苦挽留,因太学司业出官道州, 而错失唯一一次为官机会。第段写何蕃仁勇,却挑选有人质疑,太学先生为之辩解的事。答案2:本文的选材特点是较少选择直接叙写何蕃言行,而大多通过他人反应侧面表现出何蕃品 质、性格。如第一段写何蕃学识渊博,声明远播,并没有
9、直接写何蕃如何用功精进,而是写太学 诸生推颂之盛、推荐文章之多。或第二段写何蕃纯孝,对他如何归养落墨极少,而是写诸生如何 坚决的挽留。或第三段写何蕃仁勇性格,是从欧阳詹生的口中说出或辩驳的。这样选材既典型乂 能强化了对何蕃品格的塑造。(6)文章第段直接抒发作者对何蕃命运的叹惜之情。作者以泽为喻对何蕃进行评价,何蕃如泽, 处于低地,虽个人品行尊崇,但影响仅限于太学,传播不远。这是对前三段何蕃形象的补充。同 时,作者还认为像何蕃这类贫贱之土只有等待时机或上位者的发现才能真正发挥才能,因此,将 何蕃的个人形象开拓为群体形象,使何蕃的个体形象具有较为深远的社会意义。10、【答案】(1)A;D;(3)作
10、者描绘出随时间变化的山水景致,日与月东升西落,青山下溪水长流,江帆随溪水而下,沙 洲上鸟类翩翩飞舞,烟雨移动,山色迷蒙,橘柚鲜绿,刚刚长出。变化的景色表明作者经常立于 就亭,眺望风景,可见作者对江山风物的亲近与痴迷,满心的欢喜跃然纸上。(4)本文抒发作者热爱自然山水,不管官务简散还是繁忙,都会融于山水,怡情养性,再而进入广 阔天地之志,提倡人生要留下一片精神畅游之地。作品主旨独辟蹊径,不是借亭台抒发怀才不遇 或思乡之情,也不是议论某种道理,而是提倡以山水滋养生命、性情。对于当今高速发展的社 会,工作繁忙、唯物质名利追求的人们有积极的启示作用。11、【答案】【范文】追求决定高度易经云:“取法乎上
11、,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 一个 人确立很高的人生目标,在实践的路上若能实现其中一部分已是成功;若将目标降为中等,大都 数人也只能实现其中一部分;若将目标降为最低,最后将一无所获。材料中“智人”追寻的是 “仙人”而不是眼前的“兔子”,所以活了下来,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不应只看眼前,也应有更 高的追求,并为之努力。战场上,铁蹄踏遍欧洲的拿破仑,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更让人敬畏的却是他麾下那一名 名骁勇的士兵。一句“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道出了他们的追求,梦想着在某一天,元 帅的权杖会出现在自己的背包里,在沙场之上点兵拨将,奋勇抗敌。这是他们的追求,是他们英 勇无畏
12、的源泉,也是他们势不可挡的法宝。在如今商场即战场。创业初始,华为实力弱小、举步维艰,处于发展的“饥荒时期”,国内 市场被爱立信、诺基亚、松下等国外几大巨头占领。数十年后,华为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最大的 电子通信设备公司。“工程商人”在技术和营俏领域为华为开疆拓土,一直是华为持续发展、不 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从“工程商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2018年,华为把数字技术带入每个家庭,发布智能计算战略,5G专利技术打破西方垄断,并让他 们深深忌惮。今天的华为,之所以能作为行业先锋勇立潮头,在技术持续创新上走向尖端就是因 为有仰望星空的高追求,并面向未来,在思想、理论层面为
13、企业发展积极探索。时易世变,在竞争环境口益残酷的当下。如果没有长远一点看未来的眼光,落后、被吞并甚 至消失都有可能。面对滚滚而来的新商业时代,百年尼康数码对现有消费群体缺乏敏锐的观察力 与洞察力,没有抓住未来市场需求,自动更新产品性能,最终被遍地开花的智能相机替代,跌落 行业巅峰。在个人发展的规划中,青年一代也应该确定未来人生发展方向,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做 生命的强者!清华校长在2018年毕业典礼上对即将远行的学子们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类对意义 的追寻永不会停息,追寻意义是自身价值所在。我们有怎样的追求,就有怎样的命运。我们所 追求的高度,就是能达到的高度。愿我们历经人世浮沉,归来仍是少年
1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进化人类学家认为,因为我们从过去几代人那里继承了在这个世界立足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被 包裹在文化里。人类进化的目的 , , ,_ 。不过,环境既包含文化层面,也包含物理层面。文化的快速变化正在对 人类的进化过程产生巨大影响。是将其应用于生活环境相同情景中不是通过个人努力独自解决问题是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共同枳累知识不是通过集体合作快速解决问题A.B.C.D.二、阅读(本大题共23小题,共70分)6、【来源】2020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第48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变通的艺术余光中“东是东,西是西,东西永古不相期! ”诗人吉卜林早就说过。但做翻
15、译工作的人,不相 信东方和西方不能在翻译里相遇。调侃翻译的妙语很多。有人说:“翻译即叛逆。”有人说:“翻译是出卖原诗。”有人说:“翻译文字忠者不美,美者不忠。”我则认为,翻译如婚姻,是一种两相妥协的艺术。至于妥协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一方应该 多让一步,神而明之,变通之道,就要看每一位译者自己的修养了。翻译既然是花企接木的事情,翻译家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自然难与作家相提并论。主要 的原因,是译者笼罩在原作者的阴影之中,译好了,光荣归于原作,译坏了,罪在译者。除了有 能力也有时间去参照原文逐一研读的少数专家之外,一般读者是无由欣赏的。因此,翻译界一直有一个久持不下的争端。一派译者认为译文应该像创作一
16、样自然,另一 派译者则相反,认为既然是翻译,就应该像翻译。第二派译者认为,既然是外国作品,就应该有点外国风味,而且所谓翻译,不但要保存原 作的思想,也应该保存原作的形式,何况在精练如诗的作品之中,思想根本不能遗形式而独立。 如果要朱丽叶谈吐像林期玉,何不干脆去读红楼梦?有人把弥尔顿的诗译成小调,也有人把 萨克雷的小说译成京片子。这种译文读起来固然“流畅”,可是原味尽失,“雅”而不信,等于 未译。第一派译者则认为,“精确”固然是翻译的一大美德,但是竟要牺牲“通顺”去追求,代 价就太大了。译者追求“精确”,原意是要译文更接近原文,可是不“通顺”的译文令人根本读 不下去,怎能接近原文呢?不“通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上海 杨浦区 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 学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