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文言文(小古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文言文(小古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文言文(小古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文言文(小古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题班级 姓名(一)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注释】陶侃:东晋名将。聊:姑且。贼:损害。执:抓住。1 .下面加点字与“陶侃尝出游”中的“尝”字意思相同的是()(多选)A.余尝谓读书有三到B.尝与诸小儿游 C.卧薪尝胆 D.浅尝辄止2 .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3 .读完这则文言文,可以看出作者对陶侃的态度是:o我觉得陶侃是一个、的人。(二)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
2、身曲附欲取蝉, 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 而不顾其后之患也。【注释】悲鸣:动听地鸣叫。委身:曲身。弹丸:弹弓铁丸。这里指拿弹弓的人。1 .请将选文所形成的成语填在标题处的横线上。2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的“其”各指什么。园中有树,其上有蝉。()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3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4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三)鹤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鹤(yu)啄其肉,蚌合而箝(qian)甲其喙。鹤曰:“今日不雨,明日不 雨,即有死蚌!
3、”蚌亦谓鹤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鹉!”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 并禽之。【注释】鹉: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4.博采众长,才能自成一体。要想擅长什么,必须要精深下去,必须专心致志,刻苦磨练。要 善于向他人学习。(五)韩娥善歌. A1 .C.整个乡里的男女老少都高兴得舞蹈,不能控制自己,忘记了以往的悲伤。2 .侧面烘托。通过“余音绕梁搬,三日不绝”和乡里的男女老少听到韩娥歌声的反应侧面烘托 出韩娥歌唱技巧的高超。3 .余音绕梁余音袅袅高山流水。(六)叶公好龙.在。逃跑。1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
4、罢了。2 .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他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 龙的东西罢了。“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 风。(七).D1 .才拔了一根毛,猴子就禁不住痛苦地大叫.一毛不拔连一根毛也不肯拔出来。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4.B5.生活中总是有得必有失,斤斤计较反而会让自己一无所获。(A)画鱼捉獭.C1 .C.我并没有在画上下过多大功夫,但是如有需要,也画得差不多了吧。2 .徐景山在木板上画了两条辎鱼,悬挂在岸上,于是群獭竞争着追到木板画边上,一下子就都 捉住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九)土人善画.令初不知爱
5、,漫悬于壁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乃珍藏之1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2 .C5.B(十)狮熊争食1.B2 . X V X.C3 .早知道分着吃就是了,也不至于受此侮辱。4 . AB(4-)善士于令仪1.告诉最终、最后、后来2.B.于令仪告诉邻居的儿子(小偷)说:“你很穷,夜晚拿十贯铜钱回家,恐怕要被人问来由。”3 . (1)小偷被抓后,于令仪耐心了解情况,而不是直接报官,表现他的宽容;(2) 了解到小偷是因为贫穷而偷盗,于令仪满足他的愿望,给了他十千元钱,表现他的
6、慷慨 大方。(十二)王羲之书六角扇. (1)拿着(2)起初(3)只要(4)争着1 .王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题字,每把写五个字。2 .书法很受欢迎笑而不答.东晋兰亭集序 (十三)牡丹图1 .这幅画;证明;善于;.这花中的花瓣都展开着,而且颜色枯涩,没有光泽,这是太阳正中时候的花2 .带露、则房敛而色泽花披哆而色燥; 睛圆黑睛如线。(十四)兄弟争雁.二人争论大雁被射下来后要怎么吃。哥哥认为应该煮着吃,弟弟认为应该烤着吃。社伯请 剖雁,烹燔半焉 社伯建议把大雁剖开,一半煮着吃,一半烤着吃。 已而索雁,则凌空 远矣 等到兄弟两个再去寻找大雁时,大雁早就飞走了。1 .C(十五)争山名.决断,决定正确1 .
7、D.老人认可甲,却否定乙。怎么您也这样错乱不明呢?2 .争辩太行乙询缘由.D(十六).这样 轻视 少害处1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 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 价值千金。2 .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日:“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3 敝帚自珍虫、河蚌等。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曝:晒。箝:同“钳”,把东西 夹住。1 .“两者不肯相舍”中的“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舍不得 B.舍弃 C.施舍 D.宿舍,即住的地方2 .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鹤和蚌,双方都不肯放过对
8、方,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一起捉走了。B.鹤和蚌,谁也舍不得离开自己住的地方,于是渔夫就把他们一起捉走C.鹤和蚌,是好朋友,他们不愿意分开,渔夫就把他们一起带回家了。D.鹤和蚌,不愿意互相施舍,渔夫发现了,就把他们一起带回家了。3.读句子,回答问题。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联系上下文,你能把这个成语补充完整吗?鹤蚌相争,o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欧阳询观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 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注释】欧阳询:唐朝著名书法家。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布:铺开、展开。裘: 皮衣,因:于是。1 .解释下
9、列加点的字。数百步复反及疲良久而去三日方去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3 .梳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并填空。()-()f() 一(宿其旁观).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韩娥善歌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概,三日不绝。 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 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善跃扑舞,弗能自禁,忘向之 悲也。乃厚赂发之。【注释】匮:缺乏。鬻歌:卖唱。假:借,换取。梁耀:栋梁。逆旅:客栈。 遽:迅速。扑舞:跳舞,舞蹈。赂:财物。1.加点字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0、)A.昔韩娥东之齐(助词,的)B.忘向之悲也(从前,往昔)C.乃厚赂发之(于是,就)D.三日不绝(断,断绝)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假”和文中“鬻歌假食”的“假”意思不一样的是()A.狐假虎威B.假道伐虢C.一狼假寐,盖以诱敌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以物也3 .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一里老幼善跃扑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4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现韩娥的演唱效果?试举例说明。5 .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表现歌声优美,除此之外,你还积累 了哪些表现音乐优美动人或音乐技艺高超的词?写两个:、o(六)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
11、, 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 龙者也。【注释】牖(you):窗户。施(yi):延伸。还(xudn):掉转。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施尾于堂*弃而还串.翻译文言句子。(关注加点字的意思)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2 .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七)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 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注释】冥王:阎王。既:既然。1 .这是一则()A.童话B.寓言故事C.神话故事D.笑话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教材 语文 六年级 文言文 古文 课外阅读 理解 训练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