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明清小说评点家们往往喜欢将小说与史记比附,在与史记比附的评点过程中, 他们开始逐渐认识到两者之
2、间的区别。金圣叹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就是一部非常重要的 著作,其中著名的理论有“以文运事”说和因文生事说。“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中的“事”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之“事”乃实有之事,系本真 之事,后者之“事”乃虚构之事,即逼真之事。“以文运事”是根据“事”而“算计”成文,“因文生 事”则要顺着“笔性”“削高补低金圣叹认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游传是“因文生事”。金在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二十八回回评中云:“夫修史者,国家之事也;下笔者, 文人之事也。国家之事,止于叙事而止,文非其所务也。若文人之事,固当不止叙事而已。 必且心以为经,手以为纬,踌躇变化,务撰而成绝世奇文焉司马迁之书,是司马迁之文 也,
3、司马迁书中所叙之事,则司马迁之文之料也。”金圣叹认为“史”可以止于“事”,但司马迁不满足于“史的叙事,而志在“文”,在记录人 物言行和事件发展时,他较多地采用生活化的细节以突出人物的性格,使史记文采恣肆。 “所叙之事”7广文之料”,“以文运事”即作者算计先生成之事,写成的仍然是“史”,但“以文运 事”的加入使“史”带上了“文”的色彩,金圣叹将史记与“杜诗”左传西厢庄子“韩 文”一起列为“才子书”,说明他是以“文”的眼光看待史记的。史书之“以文运事”,既强调作者要尊重“事”,又强调作者要注意运用“文的技巧。史 记之所以没有沦为史实的干巴巴的罗列和编排,全在乎司马迂文才之高,他在史料和史实 中融入
4、了自己的情感,让“事”皆着我之色彩。“以文运事”之“运”体现出作者旨在作“文”的主.文中有A、B两处引用,一个提供了出处,一个没有提供出处,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由于名为山海情的一部电视剧,让无数网友在笑中带泪、意犹未尽中追完全 基二这部讲述宁夏西海固地区易地扶贫搬迁故事的电视剧,自开播以来,观众口碑和网络讨 论度节节攀升,成为2021年开年的惊喜之作。岁月无吏,濠有情。(),因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政策,成就了一段跨越 山海的深厚情谊。电视剧中,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从“苦痔甲 天下”的西海固搬迁到茫茫戈壁滩上的村民,以勤勤息恳的劳作,开
5、荒戈壁、迎战黄沙,让 山川换颜、水土重生,让“塞上处处是江南的愿景不断实现,更让穷日子彻底成为了过去。山海情铺展开今日神州大地上激动人心的脱贫画卷。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山海情中的“山”是宁夏,“海”是福建,两个原本山水相隔、遥遥相望的省份B.山海情中的“山”是宁夏,“海”是福建,原本两个省份山水相隔、遥遥相望C.宁夏是山海情中的“山”,福建是“海”,原本两个省份山水相隔、遥遥相望D.宁夏是山海情中的“山”,福建是“海”,两个原本山水相隔、遥遥相望的省份.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B.白发三千丈,
6、缘愁似个长。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同企业员工们亲切交流并强调:大家都是“80后”“90后”, 正当其时,要有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奋斗。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 时,大家一定会为“强国圆梦、功成有我”而感到自豪。事业是锻炼本领的沃野,有事业心才能立身立业。在事业的舞台上,走出了 23岁就创 造出新的桥吊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的张彦,走出了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的水稻 专家周雷,走出了世界技能大
7、赛获奖者、砌筑工邹彬,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快 递小哥阮海良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有责任感才能尽职成事。在“悟空”“墨子”“天问”等重大科技攻 关任务中,新时代青年担重任、挑大梁,用知识和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在北京冬奥会、冬 残奥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蓬勃向 上的中国青年形象。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事业心与责任感”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语文参考
8、答案1 . B 2. A 3. C 4.首先提出“以文运事”说和“因文生事”说并阐释其内涵;接着以史记水浒传为例,阐释“以文运事共因文生事”中“事”与“文”的区别;最后指出“事”与“文”的关系。5.材料一侧重阐释“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中的“事” 与“文”的区别,并指出“事”与“文”的关系;材料二侧重讲“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中“运”和“生”的含义,并指出两者都离不开写作主 体有目的的加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存在着一致性”错误。“以文运事”的“事”指的是本真之事,“因文生事”的“事”是虚构,是 逼真之事。可见,它们在事件真实方面不是一致的。故选B
9、。2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A.“内涵是一致的“错误。史作和小说中“文”的内涵不一致,史作中的文指的是文采,小说中 的文指的是小说创作中的艺术构思。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A.不符合“以文运事”内涵中要按照事实本来的样子写;B.体现“因文生事”的内涵;D.谈的是三国演义在虚构艺术上不如水浒传。故选C。3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材料的行文脉络的能力。材料一共有9段。第一段,通过对明清小说家们对小说与史记比附,引出金圣叹的看法 “其中著名的理论有以文运事说和因文生事说;第二段,具体阐释“以文运事说和因文 生事”说的内涵;即文章首先提HI“以
10、文运事”说和“因文生事”说并阐释其内涵。第三段,指出“金圣叹认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游传是,因文生事巾;第四到八段, 以水浒传为例,阐释“以文运事”“因文生事”中“事”与“文”的区别。第九段,由“,事,与,文,的关系相辅相成,在史作中,事,为,文,之料,在小说中,事,又因,文, 而生发,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文传而事传一事,的传世,需借助于作者惨淡经营的,文1 若无,文,则无呦世奇文”可知,指出“事”与“文”的关系。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材料一:材料一首先提出话题“以文运事”说和“因文生事”说,然后用大量的篇幅以史记水浒传 为例,阐释“以文运事”“因文生事中“
11、事与文的区别;最后指出“事”与“文”的关系;再结 合标题,“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试析”可知,材料一侧重阐释“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中的 “事”与“文,,的区别,并指出“事”与“文,的关系。材料二:材料二共有4段,第一段,结合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吃苦事, 其中,运,是算计”“,以文运 事之,运体现出作者旨在作文的主导地位“侧重讲“以文运事中运的含义;第二、三段,结合“水浒传是因文生事,因文生事,之,生,就是根据表现文心才华的需要 对,文料按照笔性的要求削高补低式的虚构创作过程”可知,侧重讲“因文生事中“生的 含义;第四段,结合“要之,以文运事的算计过程与因文生事的削高补低都不能离开写作主 体
12、有目的的加工“两者都离不开写作主体有目的的加工。5 . C 7. D8.干净明亮的环境烘托出秤蛇敞亮的心境,豆子的声响格外显出他愉快的心情:为下文激烈的矛盾冲突蓄势,形成情节的张弛起伏。9.“有价值的”一面:掌秤严格认 真,执着追求公平:爱惜名誉,唯恐别人笑话。“无价值的”一面:守着一杆过时的秤,落伍于时代:在小事上过于较真,狭隘偏执。【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C.“后来秤断了,人们也就不再这样称呼他了“错误。结合“头人家的两杆秤,大的一杆,归 了生产队,小的这一杆,就到了现在这主人的手上”分析,因为他孜孜以求一杆秤的公平, 受到敬重,后来秤断了,他不给人称重,也不觉
13、得能给什么人主持公道了,这个称呼慢慢淡 忘了。故选C。7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一个有信仰的人,不要因为挫折和错误而放弃坚守,唯有执着方能不凡”错误。文中的老 人放弃的不是信仰,而是“一斤等于十六两”的错误观点。故选D。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对于本题的解答题干已指明了方向,即从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角度。抓住“把地上的一切都晒得暖洋洋的小那些干净的温暖的石头,草丛,木桥”“发出愉快的声 响”“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干净”等分析,划线句写了“秤昵”带着豆子上路时的秋日的 美好环境和人物的“好心情”,“温暖、干净”的环境烘托出愉快的心情。结合”
14、算账的时候,麻烦出现了。在他一斤十六两的盘算里,人家该找他十三两粮票。但他 点了三遍,人家居然只找了他七两。于是,就起了争吵分析,而与此时的美好不同,下文 等待他的是“暴风骤雨”,此时的美好为下文激烈的矛盾冲突蓄势,情节上一张一弛。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每天一个固定的时候,太阳光会透过窗户照射到屋子里,他把秤杆水平状态的投影刻 在了墙上。以后,有人再要淘换东西找他过秤,就一定得是晴天,一定得是最早的阳光投射 进他们家窗户的那个时候。他这么孜孜以求一杆秤的公平”分析,在晴天第一缕阳光投射进 窗户时,才能淘换东西,他“虔诚”“孜孜以求一杆秤的公平”,掌秤严格认真,执着追
15、求公平。 结合”不要因为别人说我的好,就让别人笑话我”杆秤让他获得了人们的尊敬,他所做的 一切是不失去这份敬意”可知,他格外爱惜名誉,唯恐别人笑话。结合“年轻人明白过来,也不想解释现在的秤早已是十两一斤了”“有人把一杆新秤拿到他面 前,给他细数上面的金色星星。是十颗,而不是十六颗。警察忍住了笑说:跟我们走,秤 早就是十两一斤了”分析,但“秤早就是十两一斤了“,工作组的年轻人知道,镇上的人也知 道,只老人不知,落伍于时代。结合“秤坨就举着自己的秤给警察押着往派出所去了。他突然说:,我多要了他三两粮票也 狂吼声掀翻柜台,举起秤就往那收款员身上砸去。没抽到几下,细细的秤杆就折断了。于 是,他举起了那
16、个光滑油腻的秤坨,砸在了那家伙挂满自以为是的表情的脸上”等分析,他 还多要了年轻人三两银票,来借此教训年轻人,心胸狭隘。在镇上受到刺激后拿秤花往收款 员身上砸去,没死成后再也不给人称秤,在小事上过于较真、偏执。10 . C 11. D 12. D. (1)太后(路惠男)多干预朝中政。赐给路琼之等人财物。家财累计千金;居住的府第服饰 和器物,跟帝王之子相当。(2)当初,太宗年幼时就失去了生母,为太后所抚养。太宗对路太后尽心恭敬侍奉,太后抚 养疼爱他的情感也很深厚。13 .琼之年纪小,本来就不应该随便去造访;王僧达是贵公子,不能处罚他。【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根据语法结构,”及上即位
17、”做时间状语,比较独立,后边应断开,排除AB两项;“别居外 宫是一个动宾短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项。句意:等到太宗登基,对太后供养侍奉的礼仪,跟往日完全一样。有关部门上奏说太后应当 移居另外的宫殿,诏令说想要亲自展昏定省。使太后尽欢,不同意该项奏请。故选C。11 .本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D项,“平民死后按其生平事迹给予的称号”说法错误,溢号分为“官谥和“私谥”两种,平民 没有谥号。故选D。12 .本题考杳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项,“路惠男死后荣耀。路惠男死后,太宗为了感激她的抚养之恩,两次下诏褒奖”错误, 两次下诏不准确,文中第二次并非下诏,而是“下令书”;而且是在路惠男生
18、前不是死后。 故选D。13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1)豫,干预;累,累计;相侔,相当。(2)少,小时候;所生,生母;为所,被;摄养,抚养;笃,深厚。14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依据原文第四段皇帝的话“琼之年少,自不宜轻造诣。王僧达贵公子,岂可以此事加罪! ” 可知,孝武帝的意思是:琼之年纪小,本来就不应该随便去造访。王僧达是贵公子,怎么可 以拿这件事情加罪于他! 译文:文帝路淑媛,名惠男,是丹阳建康人。凭姿色容貌选进后宫,生孝武帝,拜为淑媛。年长后, 失去了文帝的宠幸,常常跟随世祖(孝武帝)到封地去。世祖入京讨伐刘劭、路惠男留在寻阳。世祖(孝武帝)即位后,派遣建平王刘
19、宏恭迎路惠男。 有关部门官员上奏说:“考虑到淑媛柔顺聪明显扬于内宫,美好的仪态为外宫的典范。敬奉 尊号为皇太后,宫殿叫崇宪。”于是路惠男居住在显阳殿。孝建二年,追赠太后路惠男的父 亲路兴之为散骑常侍,路兴之的妻子徐氏为余杭县广昌乡君。大明四年,太后弟弟之子抚军参军路琼之上表说:“先代之臣已故怀安令道庆命运生辰不吉 利。自己背离政治清明的时代。请依照帝王武取侍从请求命名的制度,特新求皇上思泽,小 会降两詹加以调盛。”重李(半式市)下诏书交付门下省办理。有关部门官员奉旨奏赠给事中。 路琼之及其弟路休之、路茂之都提升为主要职务。太后(路惠男)多干预朝中政事,赐给路琼 之等人财物,家财累计千金;居住的
20、府第服饰和器物,跟帝王之子相当。路琼之的住宅跟太常王僧达家相邻。常常乘坐着华丽的车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带着卫从人 员走访王僧达。王僧达不以礼相待。路琼之把这件事告诉了太后(路惠男),太后十分生气,向 孝武帝告了王僧达说:“我还健在,然而别人都欺凌我家:我死后,家人就都要乞讨要饭了!” 想要加罪于王僧达。孝武帝说:“琼之年纪小,本来就不应该随便去造访。王僧达是贵公子, 怎么可以拿这件事情加罪于他! ”大明五年,太后跟随孝武帝巡视南豫州。让公主以下全部 随从。太宗即帝位,尊太后为崇宪太后。当初,太宗年幼时就失去了生母,为太后所抚养,太宗对 路太后尽心恭敬侍奉,太后抚养疼爱他的情感也很深厚。等到太宗
21、登基,对太后供养侍奉的 礼仪。跟往日完全一样。有关部门上奏说太后应当移居另外的宫殿,诏令说想要亲自展昏定 省。使太后尽欢,不同意该项奏请。不久后太后就去世了,死时五十五岁。将灵框迁移到东 宫,门题为崇宪宫。皇帝又颁下诏书说:“我幼年时艰难困苦集于一身。早年依靠仁爱教导。 平定暴虐,奠定基业,实在是靠了太后的仁德风范,恩德施加在国厄之中,又兼永久的仰慕。 礼沿着人情而施行,又循着事情而树立,可特地为太后穿热麻衣守丧三个月,以表达追恩敬 仰的心情。”谥号为昭皇太后,埋葬在世租陵墓的东南边,称为修宁陵。太宗废除幼主,想要让人后心中高兴,就颁下令书说:“太皇太后早年对我爱枕有加,就情 论事,同于天性相
22、连。太宗尚未登基,所以称为令书。15 . C16.最后两句写诗人披着蓑衣,顶着竹笠,手拿钓竿,在斜风细雨中心情垂钓,乐此不疲, 表现出他沉醉于大自然的怀抱,抒发了他远离世俗,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乐观豁达的心情, 同时也表明对官场的厌倦。【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处处隐含作者的失落之意”分析错误。“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两句描写出清幽 的环境,茅屋傍水,绿树成林,闲逸的隐居生活,潇洒自娱,乐在其中。“蓑笠纶竿钓今古, 一任他斜风细雨”则化用张志和渔歌子词“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表明曲 中主人公的执着追求。所以全诗并非处处隐含作者的失落之意,而是通过
23、描写隐逸生活的安 闲自在,反衬出作者对官场纷争的厌倦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故选C。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最后两句“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的意思是:披着蓑衣,顶着竹竿,手拿钓竿, 放眼看世事的变化,哪管它斜风细雨呢。此句化用张志和渔歌子词“青箸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表明曲中主人公的执着追求。定风波中也有类似的诗句“一蓑烟雨任 平生”,表达苏轼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可见“风雨”具有 比喻义,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是政治上的坎坷,而“任”字表明主人公对政治得失的不在 意,超脱,旷达的胸怀。也表达了诗人不畏风雨,想要保持自己的节操,不与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山东省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模拟 语文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