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信息数据交换平台数据汇聚标准技术规范.docx
《政务信息数据交换平台数据汇聚标准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务信息数据交换平台数据汇聚标准技术规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目录数据交换平台技术规范1前言51 .引言51.1 适用范围61.2 引用的规范文件和有关规定61.3 语和定义71.4 缩略语82 .系as、体设计要求92.1 平台介绍92.1.1 概述92.1.2 体系架构92.1.3 系统结构102.2 功能体系11221数据交换112.2.1 交换节点管理132.2.2 交换;瓶呈管理132.2.3 系统管理142.3 技术要求152.3.1 基本要求153系统性能要求163.1 开发环境要求163.1.1 要求描述16数据交换平台系统体系架构见图,包括服务层、功能层和数据层。2.1.2.1 服务层以JMS、Web服务等形式对功能
2、层各项功能进行封装后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文件交换服务和数据库交 换服务等。文件交换服务接受文件交换请求,将文件交换到指定位置。数据库交换服务接受数据库交换请 求,将数据库中的数据交换到指定的数据库中。2.1.2.2 功能层主要包括数据交换、交换节点管理、交换流程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2.1.2.3 据层主要包括文件和数据库等形式的可交换数据。系统结构2.1.3.1 概述数据交换平台应包括数据交换、交换节点管理、交换流程管理、系统管理等子系统。2.1.3.2 系统内部组成 数据交换子系统应实现数据适配、数据转换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交换节点管理子系统应实现交换节点注册和交换节点监控等功能。 交换流程
3、管理子系统应实现交换流程配置和交换流程监控等功能。 系统管理子系统应实现日志管理、统计分析和备份管理等功能。 各子系统关系a)数据交换子系统按照交换流程管理子系统所配置的交换流程,实现交换节点之间或交换节点与交换 中心之间数据的适配、转换和传输;b)系统管理子系统对数据交换、交换流程管理、交换节点管理等子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日志信息进 行记录、备份和统计分析。2.2 功能体系2.2.1 数据交换2.2.1.1 数据适配a)应支持文件或数据库数据的访问、抽取、传输与写入,包括文件适配和数据库适配;b)文件适配应支持二进制和文本等格式文件的适配;c)数据库适配应支持各种主流数据库的适配。2.2.1
4、.2 数据转换a)应支持异构数据之间的格式、代码转换;b)应提供数据转换规则定义接口和常用转换函数,并可自定义转换函数。2.2.1.3 数据传输a)应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可靠传输,并支持断点续传;b)应支持 HTTP、HTTPS、TCP、TCPS、JMSs SOAP、FTP 等多种协议;c)应支持将数据从一个交换节点同时发送到多个交换节点的数据传输模式;d)应支持文件大小4GB以上单个文件的传输;e)应支持单表记录数2000万条以上数据库数据的传输。2.2.2 交换节点管理2.2.2.1 交换节点注册a)应支持交换节点信息在交换中心的注册、更新等工作;b)应包括交换节点信息的登记、修改和删除等操
5、作;。交换节点信息应包括交换节点IP地址、端口号、交换节点名称等信息。2.2.2.2 交换节点监控a)应支持交换节点运行状态监测和交换节点控制等工作;b)应包括交换节点状态信息记录、交换节点状态信息查看、故障和报警信息提示、交换节点启动、交 换节点停止等操作;c)交换节点状态信息应包括交换节点名称、IP地址、端口号、运行状态、故障状况等。2.2.3 交换流程管理2.2.3.1 交换流程配置a)应支持交换流程所涉及相关规则的配置工作;b)应包括交换流程的创建、修改和删除等操作;C)交换流程配置所涉及规则主要包括传输协议、时间规则、路由规则、转换规则、日志记录规则等;d)应提供可视化拖放配置方式,
6、支撑数据适配、数据转换、数据传输等功能和相关规则的可视化配置 管理;e)应支持交换流程在交换中心或交换节点的热部署和热切换功能。2.2.3.2 交换流程监控a)应支持交换流程运行状态监测和交换流程控制等工作;b)应包括交换流程状态信息记录、交换流程状态信息查看、故障和报警信息提示、交换流程启动、交 换流程停止等操作;。交换流程状态信息应包括交换流程名称、运行状态、故障状况等。2.2.4 系统管理2.2.4.1 日志管理a)应支持数据交换、交换节点监控、交换流程监控等过程所产生日志信息的记录与管理等工作;b)应包括日志信息的记录、查询、统计、备份和删除等操作;c)数据交换日志信息主要包括发送节点
7、名称、接收节点名称、资源名称、交换数据量、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等;d)交换节点监控日志信息主要包括交换节点名称、状态变化、状态变化时间等;e)交换流程监控日志信息主要包括交换流程名称、状态变化、状态变化时间等;f)日志记录操作应按照统一的时间标准记录时间。2.2.4.2 统计分析a)应支持系统运行状况、数据交换情况的统计和分析等工作;b)应包括故障与报警统计、资源交换次数统计、资源交换数据量统计、资源交换趋势分析等。2.2.4.3 备份管理a)应支持交换节点信息、交换节点状态信息、交换流程配置信息、交换流程状态信息和日志信息等数 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b)应包括手动备份、自动备份、手动恢复、自动恢
8、复等操作;c)应支持全量备份、增量备份两种备份策略,备份数据应能准确、完整、快速地恢复。2.3 技术要求2.3.1 基本要求a)应支持SOA架构和ESB技术;b)应通过组件方式实现文件适配、数据库适配、数据转换、数据传输等功能;c)应采用由交换中心集中管理的端对端分布式体系结构,使数据能在各交换节点间并行传输;d)应支持跨防火墙的数据传输;e)应根据应用需求,按照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确定交换中心及交换节点的安全等级,并根据确 定的安全等级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0应具备符合安全等级要求的快速恢复能力;g)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可根据交换需求的变化实现系统的扩展部署;h)应保障交换节点、交换
9、中心之间数据的可靠传输;i)应提供7*24小时稳定可靠的服务。3 .系统性能要求3.1 开发环境要求平台主体建设完成后,必须能够支撑信息系统、各种数据资源的快速接入,并支撑各种应用系统的快 速开发,因此,平台必须包含一个快速SOA架构的开发环境。平台应支持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服务开发、服务部署和服务组合。平台应能够对应用、服务、数据进行整合。平台应提供通用适配器,以适配连接到平台的各类应用、服务、数据,包括采集和交付两类适配器, 并能为各种数据库、应用系统快速服务。平台应提供工具,支持主流开发语言(Java、C/C + +、C#、VB),能够开发、定制特定适配器。开发的适配器应支持参数配置
10、和版本控制管理。利用平台提供的工具,能够快速整合应用、服务和数据。适配器应能够由中心通过网络进行分布式部署到节点和管理。分布部署到各节点的适配器应能够由 节点工具进行配置和运行监控。平台应提供GUI工具进行服务组合和编排,并支持BPEL流程。平台应支持以WSDL和UDDI标准描述的WEB服务。平台应将交换服务、安全服务等功能模块的接口与开发环境进行良好的整合。平台应实现市、区、县三级平台架构,并具体支持数据库、格式化文件和非格式化文件的两级平台 交换。平台开发环境应支持分布式调测(debug)。平台开发环境必须支持XML、JMS、JCA、J2EE、.NET和WebServices组件标准.A平
11、台开发环境必须支持多种传输协议的连接模块,包括TCP、HTTP、HTTPS、JMS、WebServcies 等。3.2 平台部署、运行要求平台应能够在地市内部网络和各区县政务外网上正常运行,在保证性能和稳定性的要求下,所需硬件、 软件配置尽可能低。3.2.1 要求描述平台为支撑多项跨部门应用的基础设施,应具有较高可靠性,在整合多个模块和多个节点的基础上, 应支持P2P的可靠数据交换模式,避免单点故障和效率瓶颈。平台应不存在单点故障平台由多台服务器共同支撑,同时用于复合的业务流程中,因此需要对单点故障进行管理,实现故障 切换。平台应具备多层次备份能力平台应具备适配器、服务、系统等多层次备份和恢复
12、能力。系统自动切换到备份系统后,要求数据不 能丢失。平台应具备可扩展能力根据平台所接入节点、应用、服务、数据的变化,平台应具备扩展能力,并且所提供的扩展方式不应 影响平台工作效率。平台应提供负载均衡能力根据平台中各模块的负载程度,平台应能够自动进行负载均衡管理。平台中的模块应能够灵活配置平台中的各个模块应可运行在不同环境中,通过配置,平台的配置可动态改变。运行监控平台应提供监控的人机界面,对服务组件进行远程管理和监控。平台不应影响所接入系统的运行平台对接入的系统、服务和数据不能造成任何有害影响。3.2.2 性能指标平台应支撑各种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 HP Unix, AIX, So
13、laris, Linux等,要重点考虑对LINUX的支持。性能指标173.2 平台部署、运行要求18321要求描述18性能指标193.3 数据共享交换服务要求2033.1 要求描述2133.2 2性能指标233.4 平台扩展性需求243.5 平台管理模式要求24351要求描述24353性能要求253.6 共享交换应用服务要求25351要求描述253.7 对性能的规定263.8 运彳掷境侬性要求271 .引言51.1 适用范围61.2 引用的规范文件和有关规定61.3 术语和定义71.4 缩略语8平台应具备跨越多个网络环境,穿透多重防火墙的能力。3.3数据共享交换服务要求利用平台提供的基础服务建
14、立一个数据交换环境,通过对数据转换和传输过程的集中统一控制和规范 管理,以多种数据共享交换方式实现省级、地市级委办局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为跨部门的应用提 供支撑。平台可实现多种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包括文件交换,数据库数据交换,事件驱动、请求/响应和发 布/订阅等多种方式。文件交换实现各部门间一对一、一对多的文件交换。数据库数据交换实现部门之间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及中间格式转换。共享数据库建设利用数据交换服务,建设落地的企业基础信息和人口库、空间地理数据库等。基于服务的交换能够将各种数据库和应用系统方便、快速地包装成Web服务或JMS服务,解析各机构提供的各类服 务接口中的数据,并转
15、化为需求方的数据格式。要求描述构建一个数据交换环境,实现在多种网络间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与业务协同,具体功能 需求包括以下多个方面:基于事件驱动的会话模式:推: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主动信息推送方式推送模式需支持数据增量实时、定时和周期性时间规则的数据服务模式。拉: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的被动信息获取方式组播:在一个域璇羊组范围内的多点群发方式基于服务的会话模式:请求响应:基于请求响应模式双向交互的被动服务主动服务:基于事件回调模式双向交互的主动服务交换平台应支持各种不同会话策略:实时:基于事件驱动,由系统运行时动态产生和控制的会话方式定时:由系统定时器根据预设的定时策略产生和控制的会话方式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务信息 数据 交换 平台 汇聚 标准 技术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