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占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 “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 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 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 任的艺术。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 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
2、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 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 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 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 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 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 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
3、沧桑句便 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 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 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 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 中国诗歌的一种“常二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 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 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 度,
4、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二同时,在诗歌流传中,不论是诗人还是读 者,都当有一份倾听与吟诵的自觉意识,让诗歌无尽的气韵得以真止地传承与创新。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变”中 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摘编自吕进新诗的“变”与“常”,有删改)材料二: 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D.第一句中“反”意为“违背二句意:因此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 第二句中“反”意为“反而”。句意: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仅仅靠背诵和记忆前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5、这样的人是不足以给别人 当老师的。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才行。只有当学生没有能力提出问题的时 候,才可以直接讲给他听。如果讲了他仍不懂,不必强求他一定要懂,可以暂时停止。“乎”是句末语气词,应在其后断开,“乎”和“力”不能连用,排除BC;“然后语之”中,“然后”表示承接,其前应断开,排除1)。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C. “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错误,文本二中,原文相关语句“凡学之道,严师 为难”的意思是求学的道理之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这里的“严”是尊敬的意思, 而非指严格。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6、(1)“寄托”,安身、藏身;“用”,因为;“躁”,浮躁。(2) “然后”,这样之后;“化”,指教化;“易”,改变;“说”,通假字,通“悦”;“怀”, 依附归顺参考译文:文本一: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却没有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远方,却不如 登上高处看的更为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加长,但是人们在远处也可以看见;顺 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 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都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 性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变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水流汇积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诞
7、生 了;积累善行从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 了。因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实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 办法汇聚成江河大海。千里马一跨越,也不足十步之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 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的走。雕刻一件物品但最后放弃了,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若不 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 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啊。蟹有六条腿与两个蟹钳,但是若没有蛇、 鲤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就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执政者发布政令,选举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这
8、样可以得到赞誉,但不能够耸动群众 的听闻;接近贤能的人,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闻,但起不到教化百姓 的作用。想要教化百姓形成好的风俗,君子就应该要重视设学施教啊!古代进行教育的场所,家庭里有私塾,党有称为庠的学校,遂有称为序的学校,国家 有太学。新生每年都可入学,隔年考试一次。第一年考察学生离析经文义理和辨别志向所 趋的能力;第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敬师长,能否和学友和性相处;第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广 学博览,亲敬师长;第七年考察学生在学术上的见解和择友的眼光,称之为“小成”。第九 年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触类旁通,知识渊博通达,临事不惑,不违背老师教诲,称之为“大 成”。这样之后,才能教化民
9、众,改变风俗,使周围的人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依附归顺。这 就是大学教育的纲要。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 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广泛运用比喻,课内就不能写好诗句;课外不学 好如果做好家室,课内就学不好礼仪。不喜欢那些才艺学问,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 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 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因此尽管离开师长 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大凡求学的道理之中,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尊师才能重道。重道才能使人敬重学 业。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
10、态度对待臣子的有两种情况:当他在祭祀中作为祭尸时,则不 以臣子相待: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根据大学礼制,给天子授课,授课 的臣下无需北面而居臣位,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仅仅靠背诵和记忆前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人是不足以给别人当 老师的。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才行。只有当学生没有能力提出问题的时候, 才可以直接讲给他听。如果讲了他仍不懂,不必强求他一定要懂,可以暂时停止。(节选自礼记学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匡山李白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
11、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注】匡山:指四川彭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荽,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B. “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C.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14.有人认为,这首诗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文, 试作分析。【答案】13. C 14.梦以记梦为由,抒写了诗人
12、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别诗川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诗人奋斗的豪情、高远的追求和 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 “以静衬动”分析错误,此处是以猿啼的声音以及洗钵的动作来衬托此地的宁静,应为 以动衬静,写出山中生活的宁静闲适。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 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从“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中可以看出,诗人向往 隐居自由的生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表现
13、出对权贵的蔑视,同时 表达作者不会向这些权贵屈服的决心。所以,全诗以记梦为由,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 向往以及对权贵的蔑视和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而别匡山一诗,首联“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从远近两个角度描绘匡山 的美景:远处,晨光初露,翠峰环簇,山色斑斓,美景如画,不禁心情舒畅;近处,晨风 轻拂,摇动藤蔓,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颔联“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 带樵随”,则是一幅幅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颈联“看云客倚啼 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写诗人闲倚古树,心随浮云,不料山僧洗钵,群鹤惊飞,打断了 诗人的遐思。于是引出最后“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
14、时”两句,这两句描绘出一 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图,表达李白内心远大的政治抱 负,并且诗人即将去追随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别匡山一诗表达了作者奋斗的豪情、 高远的追求和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2)古人善于运用音乐和景物表达情感,短歌行中描写音乐场面的句了是“;描写夜空景象的句子是“(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
15、子 是:“, (5)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 诗中的“,”两句。(6)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答案】.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鼓瑟吹笙.月明星稀.羽扇纶巾.橘橹飞灰烟灭.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笙”“纶”“橘橹”“鬓”“州”“受”等。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
16、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 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毅见春的到来, 瑟见秋的到茏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 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 地,仍然瑟缩着。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 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 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 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打有的竿梢所得的皮伤
17、,而由于最直 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映眼;直刺着天 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选自鲁迅秋夜)16.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有儿枝还低亚着,护定他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由于最直最长的儿枝,却己默默地 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映眼。B.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 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映眼。C.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 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映眼。D.有几枝还低亚着,护
18、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由于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 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映眼。17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改为“梦见春和秋的到来”, 从语意上二者基本相同,但是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6. B 17.内容上,用两个“梦见”,反复突出小花做梦经历的不同季节;与 后一句“梦到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最末的花瓣上”构成排比,强调小花由春到秋再凋零的过 程。结构上,与下文“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形成季节上的呼应,为 后文小花蕴含希望的“笑”做铺垫。同时短句形成回环往复、节奏舒缓、韵味悠长的表达效 果。【解析】【16题详
19、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打枣的竿梢所得”成分残缺,“所得”缺少对应的介词,应改为“从打枣的竿梢所 得”;二,“由于最直最长的几枝”成分赘余,后面“直刺着”的主语应是“几枝”,而“由于” 这一介词的运用掩盖了主语,所以应去掉“由于”。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选项及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寻不同之处,然后从内容、结构、修辞、语言等角度探究两句的表达效果。 内容上,“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突出了两个季节,春和秋。“梦见春和秋的到 来”则不能强调出两个季节,所以两句话的反复,可以突出小花做梦经历的不同季节; 修辞上,因
20、为后文是“梦到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最末的花瓣上”,原句两句“梦见春的到 来,梦见秋的到来”的表达,就可以和后文构成排比,强调小花由春到秋再凋零的过程; 结构上,下文是“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都突出季节,原句表述突出 “春”和“秋”,就可以形成季节上的呼应;效果上,“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对称句子,读起来会有形成回环往复、节奏舒 缓、韵味悠长的表达效果,而修改后的句子则不能有这种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聚焦。面对聊斋志异里的经典 故事,人工智能竟然创作出了 “蒲松龄笔下的狼袭
21、击了多个城市却无人能敌”的现代式情 节。一时间,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 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其实,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学创作是一种饱含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通过艺 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人 工智能的“创作”背后则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 ,其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一一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 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 算再“像样”,。利用人工智能服务
22、我们的生活,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人工 智能的创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开展几乎所有繁重劳 动的地步,文学创作仍会是人类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18 .下列诗句所用修辞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C.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 B19.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创
23、作【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杳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划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学创作比作宝贵园地。A.借代,借“丝竹”指代奏乐的声音,“案牍”代繁忙的公务B.比喻,把“洞庭水”比作“白银盘”,把“山”比作“青螺”。C.拟人、借代,把“草木”当作人来写,能“知”还能“斗”;“红紫”和“芳菲”均用来 代指花。D.对偶,“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下”的落叶声对 “滚滚来”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写出了诗人对韶华已逝却壮志未酬的无尽愁苦。 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
24、行文学创作”说明了一种现象,后文提到 “前几年流行一时”,说明这类现象早已经发生,故可填“人工智能写作现象早已有之”。第二空,根据“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可知,通过对比说明 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具备这一特点,故可填“赋予文学作品以个人的思想情感二 第三空,根据“这些成果看起来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说明的是人 工智能创作的局限性;前句“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算再像样,此处应用“也”承接,且内容要强调它们不能取代人类的写作。故可填”也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文学 创作”。四、写作(6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安徽省 马鞍山市 中高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