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 粉”无数。该节目通过选手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用、打动人心的诗词唤 起深埋在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带领观众畅享中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典之美。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 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 耍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 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
2、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 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自然而然 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 自然而然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耳濡目染B.耳濡目染C.耳熟能详D.耳熟能详脍炙人口引人入胜朗朗上口身临其境脍炙人口身临其境朗朗上口引人入胜2 .文中画横线
3、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 人们的生活视野。B.人们感知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享受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 人们的生活视野。C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 野。D.人们能感知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 野。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还因为人们热爱古代悠闲自在的生活B.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得令人窒息答案和解析13.【答案】D、A、C【解析】(1)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教多了,
4、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熟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 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文中是说节目中用的“诗词”都是人们熟悉的,用“耳熟能详” 恰当。朗朗上口:指诵读熟练,顺口而出;也指文辞流畅,便于诵读。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都 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结合“诗词大都比较凝练”,用“朗朗上口”衔接更 紧密,强调诗词凝练而便于诵读。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身临其境:指 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文中修饰“形式”,用“引人入胜”恰当。自然而然:指不经外力作用而如 此。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不加干预。用于“诗意”的“存在”,用“自然而然” 恰当。故选Do(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有两处搭配不当的语病:一是“享受”不能与“思想”搭配,故应在“诗 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前加上合适的动词;二是“增加”与“视野”不搭配,可将“增加”改 为“拓展”。据此分析,只有A项正确。故选Ao(3)第二段段首和第三段段首都是探究原因,“还因为”能够照应上段的“是因为,据此排除 B、D两项;括号后的内容是“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与“生活节奏较快”联系紧密, 据此排除A项。故选C。答案:(1) D(2) A(3) C(1)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情色彩和语 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
6、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 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 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下句 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意义轻重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范围大小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感情色彩不同。(6)语体色彩不同。(7)语法搭配不同。4.【答案】A【解析】A.“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主张性善论”错,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
7、的代表人物,主张 性恶论。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时,要了解并识记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知识, 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解答此类题,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多练习。57.【答案】C、D、D【解析】(1) A.张冠李戴,由“按照海德格尔造成影响”及“人们试图应用技术自身的 强化”可知,“双向的影响”并非海德格尔的观点,而是材料一作者的观点。B.说法绝对,原文中说的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D.说法错误,教师并非没有传授隐性知识的权力,只是“进行情感教育和人文教育则比较困难”。 故选:Co(2) D.变未然为已然,“消除了教育的区域化差异”错误,原文“另一方面,互联网联通一
8、切的 特性让跨区域、跨行业、跨时间的合作研究成为可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 加速了研究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的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教育鸿 沟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中说的是“将逐步被缩小甚至被填平”。故选:Do(3) D.内容虽然也是关乎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但与材料二的观点并无关联,材料二论述的观点 是:说“互联网+”甚至能够直接摧毁传统守旧的教育生态,并非耸人听闻,“互联网+”对教育 的各方面影响是深至骨髓的。以此为统领,分别从“互联网+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互 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整合上” “互联网+加速教育的自 我
9、进化能力”三个方面论证。选项中杭州某中学安装的“天眼”系统,不是“互联网+”,对教育 产生的深刻影响,它是借助智能分析系统,在学校局域网或可独立运行的系统。所以无法作为其 论据。故选:Do答案:(1) C(2) D(3) D(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 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理解分析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 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 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
10、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 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相互矛 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814.【答案】A、B、C、A、B、【解析】(1) A.目:名词作动词,用眼看,使眼色。译文: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B.顾:不过。译文:只不过感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C.援:提出。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D.道:学说。译文: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故选:Ao(2) A.之: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11、立性。译文:人们的毛病,在于喜 欢充当别人的老师。/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B.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译文: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我曾经整天地思索。 C.以:介词,把/介词,在。译文: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焉:代词,他/语助词,不译。译文:则又去请教他。/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故选:Bo(3)“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意思是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 说。这写的是韩愈不顾时俗、宣扬从师之道的事情,与“好学、上进”无关。“未尝稍降辞色”写的是有道德学问的前辈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与“好学、上进”无
12、关。故选:Co(4) “数州之犬”是主语,“仓黄”是状语,修饰谓语“吠噬”,状语与谓语之间不用断开,排 除BD; “至无雪”意思是到没有雪的时候,也是表示时间的一个词,作状语修饰“乃己”,“至 无雪”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Ao译文: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 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5) B. “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错误。原文说“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 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意思是“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 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责骂吗?不仅我会被责骂,人们也会因此责骂您”。“
13、病”是“责备、不满”的意思,意译为“责骂”。不是“生病”的意思。故选:Bo(6)以是:因此;炊:煮饭;不暇:来不及;挈挈而东: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如是:像这样。 译文: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 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7) “蜀犬吠日”是说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比喻少见 多怪;“越犬吠雪”是说越地很少下雪,所以一下雪,越地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 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现在用来多指少见多怪,带有明显的贬义。“今韩愈既自以 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意思是如今韩愈
14、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 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责骂吗?从中可以看出,柳宗元是用类比手法讽 刺了土大夫之族无知无识、少见多怪的恶劣行径。结合前文“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等句可知,柳宗元援引“蜀犬吠日” “越犬吠雪”的例子,来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 社会流弊,揭示出当时贵族阶层压抑、打击勇为人师者的嚣张气焰。“不以病乎” “以召闹取怒 乎”等句也揭露当时不尊师从师,对敢为人师者、从师学习者妄加非议的社会现实。句中隐含着 对韩愈的同情理解以及对浮薄世风的愤懑之情。答案:(1) A(2) B(3) C(4) A(5) B(6)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
15、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儿次了。(7) “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现在都用来比喻少见多怪。由“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 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可知,柳宗元援引这两个例子,是用类比手法来讽刺士大夫之族 无知无识、少见多怪的恶劣行径,揭露当时不尊师从师,对敢为人师者、从师学习者妄加非议的 社会现实。参考译文:文本一: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 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 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严正不屈
16、地当起老师来。世 人果然都感到惊怪,相聚咒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渲染地编造 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他住在长安,煮饭都来不及煮熟,又被外放而匆匆 忙忙地向东奔去,像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了。屈原的赋里说:“城镇中的狗成群地乱叫,叫的是它们感到奇怪的东西。我过去听说庸、 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 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 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 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
17、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 此受到责骂吗?不仅我会被责骂,人们也会因此责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罪过吗?只不过感 到惊怪而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见到奇异的事情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因而谁 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闹和恼怒呢? 文本二: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 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 放松读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 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
18、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 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 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 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 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他。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 益。文本三:杨时,字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年龄稍 大一点即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颍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 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
19、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 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颖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颖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颍目送 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颖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颍 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景页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醒来的时候,那门外的 雪已经一尺多深了。(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 推断、语法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理解文言实词的含 义时要注意其特
20、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 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解答此 类题时注意分句间关系并注意结合句子的语气来判断。(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事例的能力。要通过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梳理文章 叙事线索,概括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事例,小心比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 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断句前通读文章,整体感知, 把能断
21、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 作出相应调整。(5)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 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事实情况。主要关注是否弄错对象、时间、事件、原 因等。(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 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7)本题考查探究作者写作意图的
22、能力。探究题虽然具有“答案开放,个性解读”的特点,具有 较大的自由发挥度,但它决不是毫无限度完全随意的发挥,而是一种基于文本进行的不同层面和 角度的深思和探究。作答本题,首先理解两个故事的含义,然后把握作者讲述故事的写作意图。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一一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 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 “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
23、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 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 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这是进一步深 入探究和认真复核的过程。15【答案】【小题1】泣孤舟之凝妇【小题2】鸳马十驾【小题3】是故无贵无贱【小题4】渺沧海之一粟【小题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题6】两情若是久长时【解析】故答案为:(1)泣孤舟之悠妇(重点字:蔑)(2)弩马十驾(重点字:弩)(3)是故无贵无贱(重点字:贱)(4)
24、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渺)(5)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重点字:堪)(6)两情若是久长时(重点字:久、长)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 关名句。赤壁赋名句辑录:1 .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都是通过音乐引 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2 .侧面描写客人的洞箫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两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3 .表现对自然永恒、人生短暂的哀叹的句子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 .表达对人生短暂、人很渺小的感叹的比喻句是: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 .写出赤壁赋中苏子与客到赤壁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天津市 河东区 期末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