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设计_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docx
《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设计_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设计_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设计_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全 人教版中学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故都的秋教学设计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中学语文必修二教案全”。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菁华中英文试验中学 李红梅 一、 教学目的 、领悟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予的感情。 、闻秋声,观秋色,品秋味。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 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实力。 二、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经验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2、品尝语言,领会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3、理解作者为何
2、回避暖色闹景?为何写北国之外的南国之秋? 三、 解决方法 1、适当介绍作者及作品特色。 2、重点探讨写景段落。(分组探讨,合作探究) 三、 教学过程 导入语 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从古到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是举不胜举。有哪位同学能就这些名篇和佳句略举几例?(展示幻灯) 同为秋天,有的看到的是萧杀和凄凉,有的刻画秋天的绚丽和朝气,为什么?眼中景,暗寓着心中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原委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一种景象?“秋”景如何?“秋”意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课文的分析 (一) 、知人论世 1、作者简
3、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建社”,1930年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斗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崐宪兵隐私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薄奠、出奔、茫茫夜等, 2、时代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逼等缘由,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
4、一种闲散孤寂的生活。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二) 整体感知 一、揣摩题旨 1、故都的秋”中心词是什么?“故都”指哪里?为什么不说“北平的秋”? 明确:中心词是“秋”, 点明白文章的中心是写秋景;“故都”是修饰语,限定了描写的地点是北京,即示意了所写之景是故都所特有。表达作者对北平的深切眷念之情。 二、检查预习 1、 故都的秋总体呈现什么特点?清、静、悲凉 2、标出景物描写的重点段落。3-11段写景 3、如何快速抓住文章的“神”,即主旨?抓文眼 三、听读课文 1、(磁带录音诵读)大家顺着诵读的导引,神往故都,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并解决两个问题: 秋色:芦花 柳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都的秋 2022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第一 单元 故都 教学 设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