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区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_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docx





《2022区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_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区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_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区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_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区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统筹城乡发展调研报告”。 统筹城乡发展,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不能回避并且必需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xx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打造xx“一小时经济圈”强势增长极,领先在xx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互动共荣、南北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的迫切须要。统筹xx城乡发展,既是战略性任务,更是当务之重、当务之急。 一、xx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探究 (一)统筹思想越来越明确 面对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原江北县委、县政府在
2、1986年就提出了“服务城市、富有农村、依托xx、建设江北”的指导思想。1995年撤县建区时,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依托老城、开发新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四城”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较XX年前更加明确详细。XX年,区委、区政府在“1234”总体发展思路中,作出了“城市带动农村,南部带动北部”的战略部署,并且在工作中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举措。当前,正在抓紧制定xx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xx正朝着xx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统筹措施越来越有力 上个世纪八十年头,xx在xx市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近郊大农村。当时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依托xx老城区开发建
3、设龙溪,依托机场开发建设两路,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兴业、以城带乡”的路子。进入新世纪以来,龙溪新城、空港新城、北部新城快速崛起并呈融合之势,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强势推动,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加,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工作显著发力。 1、强势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近年来,xx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形成了以汽摩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集群,以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集中发展区,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实力和人口集聚实力日益增加。 2、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瞄准xx主城市民的“
4、菜篮子”、“果盘子”和“钱袋子”,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大力发展“三色”农业、畜禽林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都市型农业。承接园区大工业,创办了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通过努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格局正在形成。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实施了“一小时xx”和“村村通”马路建设,人行水泥便道“院院通”建设,电视信号和电话线路“村村通”建设,镇街集中供水和村级分布式供水工程,农房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等“三改一建工程”,以土地整理和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同时,实施了小城镇改造,中小学和农村卫生院危房改造,中小学寄宿学校建设,镇政府办公场所和镇文化中心建设,村级公共
5、服务中心等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有了明显改观。近年来,城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正在加速向农村延长。 4、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XX年,我区领先在全市对农村义务教化阶段学生实行“三免一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每年为群众减轻负担3000多万元。XX年,xx作为全市首批6个试点区县,起先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到XX年,参与人数达41.4万人,参保率达到81.59,区级财政补助1286万元。XX年,领先在全市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财政拨款424万元,让11000人得到政府生活救助。此外,还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五保供给、城乡医疗救助、农
6、村安排生育家庭嘉奖扶助、地质灾难避险搬迁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农夫享受到的文明成果一天比一天多。 5、主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区初步建立起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加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和服务。加强了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对23000名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免费培训。到XX年底,全区29.8万个农村劳动力中,在外务工经商农夫达到15.7万人,农夫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473元,占全区农夫人均纯收入的40。务工经商收入成了农夫收入的重要来源。 6、公共财政尽力向“三农”倾斜。近几年来,实施了向镇街倾斜的财政体制调整和改革,在
7、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基础上,区级财政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村社会保障倾斜的力度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XX年区级财政投入农村的资金高达5.8亿元。在近几年中,我区公共财政向农村投入的资金总额年年居全市第一。 (三)统筹效果初步显现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探究,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互动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有序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实力日益增加。通过20年的发展,xx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86年3.4亿元、1996年28亿元,到XX年猛增到183亿元。财政收入由1986年35
8、31万元、1996年1.1亿元,到XX年增长到10.6亿元。城镇面积由1986年0.4平方公里、1996年11.3平方公里,到XX年扩展到7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986年0.5万人、1996年11.9万人,到XX年上升到37.35万人。 二、xx现实城乡差距与缘由透析 (一)xx现实城乡差距 1、城乡发展速度差距拉大。近年来,xx区抓住机场建设、xx主城北移、xx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北部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经济发展迅猛,xx都市风貌展示区已显雏形。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实行特别措施狠抓“三农”,农村经济社会自身纵向比发展较快。由于广袤的农村制约的因素较多
9、,发展改变远不及城区,个别边远山区农村甚至仍旧山河照旧。“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是我区城乡发展差距最形象的描述。 2、地区收入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XX年,在全区10.6亿元财政收中,北部地区拥有50万人口的20个镇仅占3,南部地区40万人口的6个街道却占了97,个别镇全年财政收入不到10万元。相反,20个镇均吃区级财政补贴,财政支出占了全区的30。XX年,我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3元,比XX年的7309元增加4184元,每年增收1046元;同期农夫人均纯收入3604元,比XX年2622元增收982元,每年增收243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成倍数扩大,由XX年2.6:1上升到3.2
10、:1,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3.1:1的警戒线。 3、城乡居民国民待遇差别过大。据专家统计,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等缘由,城乡居民待遇差别有47项之多。一是在财政投入上倾斜市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往往是民办公助,农夫既出资又出劳,城市类似建设从不让市民掏腰包;城市居民低保、社区干部待遇、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金等大大高于农村同类人员标准。二是在劳动力就业上卑视农夫。一些行业和工种限制农夫就业,农夫工遭遇不同程度的工资卑视、雇佣卑视和政治卑视。三是社会保障差距明显。城市居民基本可以享受以各种保险为核心,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政策。农村除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相关救助制度外,养老保险
11、等不少保障制度缺失。尤其是进城务工农夫,难以与城市职工同等享受各类社会保险。据区农业局统计,用人单位没有为我区农夫工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83.5、87.7、94.6、92.4。四是享受教化等社会事业资源不同等。教化、卫生、文化等社会优势资源高度集中于城区,农村接受教化和医疗、享受文化生活的条件与城区相去甚远。尤其是进城务工农夫的子女难以就地入学。资料显示,农夫工子女在城区入学,平均每学年学费为2550元,人均借读费、赞助费1526元,农夫工家庭难以承载子女就地入学之重,被迫让幼小子女留守家中。 (二)城乡差距缘由透析 1、地理环境影响。xx位于长江北岸与嘉陵江
12、东岸的三角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华蓥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纵贯南北,将xx切分为两大纵向系统。在14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坝、台地、水体共占10,丘陵50,山地40。东南地区地势较平缓,靠城依江,占地理之优,为此,xx绕城马路内486平方公里面积已纳入主城规划,并在全速建设,xx北部新城区已在这一区域渐渐崛起。北部山高沟深,东部被铜锣山脉和明月山脉阻隔,且离城区较远,这近1000平方公里区域在短期内要与南部发展同步,由于制约因素非常明显,因而显得特别不现实。由此可见,特别地理环境确定着我区城市与农村、南部与北部的发展差距,也确定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差距难以缩小和消退。 2、经济承载实
13、力制约。xx由原江北县嬗变而来。xx在历史上始终是农业大县,工业和城市不发达。xx城市发育于1985年龙溪开发,转折于1992年两路城南建设,加速于XX年北部新区设立。xx现代工业起步于1998年科技产业园区,加速于尔后设立的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虽然现在城市发展和产业支撑已取得不菲成果,但要带动1300多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尤如小马拉大车,效果可想而知。特别的发展基础只能继承,不能逾越。有限的经济承载实力,逼迫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只能选择实事求是按部就班,不能不顾条件操之过急。 3、体制政策障碍。一是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缺陷。我国现行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分别管理以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统筹 城乡 发展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