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附解析.docx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附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射洪中学高2022级1月月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命题人:李秋蓉张本建 审题人:余后志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3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
2、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 C.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C.国家走向统一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 C.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C.国家走向统一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D.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产生这一变B.铁犁牛耕的推广D.封建制度的确立.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墨子提出统治者要采取措施使“饥
3、者得食,寒者得 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A.儒家民本思想成为主流B.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又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 象;但自秦以下,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 族姓化,其名或取自“吉语,或取自地理方位,或取自俚俗,偶有姓氏命名的,也大多与当 地实际居民姓氏无关。秦以后的村落命名变化从本质上体现了()A.宗法观念弱化 B.专制集权强化C.风俗观念演化 D.社会治理僵化.汉武帝元朔五年始设太学,只有博士弟子五十人;昭帝时,增加至百
4、人;宣帝时,增加 到二百人;元帝时,增加到一千人;成帝时,已到三千人。太学的发展反映了()A.儒学政治地位不断提高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革C国家教育体系日趋完善D.文人学士备受社会尊崇.团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 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食肉饮酪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饮食特征。秦汉时期,中原地区鲜有饮酪者。但据齐民要 术记载,北魏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乳酪生产加工技术,民间饮酪风 气逐渐兴起。这一变化可以解释为()A.中外文化
5、沟通密切B.南北经济联系扩大C.古代农副牧业发展D.北方民族交流加强征,排除;题干涉及的内容与朝廷中枢机制有关,此信息不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情况,而 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社会经济较为繁荣,排除C;内阁不是宰相,因此题干反映 的现象不属于君权相权关系,排除D。17、答案B【详解】清朝皇帝的亲信顾问由皇帝凭个人好恶挑选到明确官品,说明军机处形成了制度化 的用人机制,故选B;军机大臣的挑选在官品上做了明确规定说明军机大臣并不是任人唯 亲,排除A;军机处的设立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C; D项是 军机处的特点,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18、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看出,清朝
6、中期人日增长远远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加,人均耕地日益减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反映了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暴露,故D正确;鸦片战 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A错误;边疆国土开发缓解人地矛盾、高产作物传入提高粮食产量 等材料无从体现,B、C两项错误。19、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可知,黄宗羲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的思想具有民主 色彩;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故选B项;“经世致用”主要是顾炎武的观点,而材料无法体 现,排除A项;“工商皆本”主要是黄宗羲的观点,而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西方民权 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在近代以后,排除D项20、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璞鼎
7、查对中国市场的乐观展望,外交大臣对广州市场 的觊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表现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是打开中国市 场,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鸦片贸易合法化对英国的重要性,B项错误;英国发动鸦片 战争不是为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C项错误;掠夺劳动力与供应、消费和商品 出路等无关,D选项错误。21、答案A【详解】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海关征税标准是4%,南京条约确定为值百抽五原则, 清政府的税收标准实际上提高了,有利于增加清政府的关税收入,故A正确;马关条约 后,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排除B;材料不能得出广州的腐败问题得到了解决,排除 C;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8、民地半封建社会,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海关征税标准是4%” “南京条 约最后确定为值百抽五原则”,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22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促进清廷向西方学习、汉族士大夫觉醒和曾国 藩、李鸿章等人进入政治权力中心产生重大影响“革命”是太平天国运动,B选项正确;鸦 片战争与汉族官僚地主地位上升等没有关系,A选项错误;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进行的洋务 运动是这场革命推动的结果,C选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时,曾国藩等人推 行的洋务运动已经破产,D选项错误。23、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依据材料“扶清灭洋”结合所学可
9、知,“灭洋”反映了当时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与材料中“扶清”的口号不符;义和团运动是民众自发的反帝斗争,主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 义的矛盾,B、C选项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4、答案D【详解】“孤零零的单项表演”“小修小补”说明洋务运动只是浮于表面的改革,并没有深 入到制度等深层次的改革,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主动学习西方,故A错误;洋务运动目 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B错误;洋务运动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故C错误。【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即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主动学习西方科技,但 是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以此角度解答
10、即可。25、答案B【详解】从表格中“几何代数”“理化” “法制理财”等信息可知清末教育注重传授西方文 化知识、课程内容倾向于经世致用和逐步向教育近代化,正确;从材料“1904年” 可知此时维新变法运动已经结束,无法得出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错误;故选B, ACD 排除;26、答案C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本身,即改革 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组织领导,脱离群众方面 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措施、进程方面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 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袁世凯告密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11、C。27、答案B【详解】根据“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 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可得出其强调维新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 放,故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从思想解放分析的,故排除。28答案D【详解】戊戌变法时期,在短时间内发布大量诏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 但并未考虑到这些诏令能否实施,带有较为明显的急功近利色彩,说明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 验,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中涉及的是戊戌变法中改革政令实行过程中的问 题,并未提及变法的社会基础,而且民众是否支持变法和实施者急切发布命令之间没有因果 联系,排除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12、狂潮并不能导致维新变法短时间内发布大量政令这一现 象,排除C。29、答案A【详解】从材料中的“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 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等信息来看,说明该法在政体 设计上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存在缺陷。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派内部 对于临时约法的态度,排除B项;临时约法试图通过责任内阁制实现立法权对行政 权的制约,而不是行政权制约立法权,排除C项;材料指出政体设计的缺陷不是从“因人设 法”的角度,排除D项。【点睛】临时约法的某些制度设计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力量对比关系,反映了资产阶 级革命党人在即将交权让位
13、之际,企图利用临时约法制约袁世凯、保卫民主共和成果的 苦心和努力。实际上,这也是临时约法局限性的表现,一些政体设计没有做到分权制衡 的双向互动,“因人设法”得不偿失。30、答案D【详解】从材料“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可以看出,张骞肯定辛亥 革命是因为其实现了制度的变革,即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故D正确;戊戌变法运 动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排除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B; C项材 料未体现,排除。31、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根据题意可知,乡间所说的是“造反”而不是“革命”,说 明农民阶级并不是不知道有辛亥革命,故排除A项;中国社会未出现丝毫
14、变化和农村地区与 外界完全隔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明显不符合事实,故排除C、D项。农民的概念中依旧认为 是“造反”而非“革命”,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有所影响,但影响有限,故选B。32、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依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认为“忠、 孝、贞节这三样道德”是中国一切落后的根源,并把最基础的“忠、孝、贞节”看作罪恶之 源,据此可知他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认识全面否定,具有偏激倾向,故B选项正确。A选 项错误,陈独秀的观点不能代表中国开始全面否定孔教及其封建伦理道德,表述过于绝对; 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陈独秀对忠、孝、贞节三种道德的观点,并未体现新文化运动摧 毁了一切道
15、德和美德的传播,表述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陈独秀对西方现代 文明的看法。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33、答案C【详解】根据图表信息,农业税收数额逐渐下降,工商杂税收入数额逐渐上升,其他收入比 重也逐步上升,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传统依靠农业税收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故C项正 确;晚清政府税收逐年提升是对图表信息的表面体现,而非实质,排除A;农业税收虽然下 降,并不能说明传统的小农经济失去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民族工业发展 的信息,故D项错误。34. B【详解】根据材料“1927年的失败之后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 对于革命的制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道路是
1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 路,B项正确;城市中心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这条道路强调武装夺取政权,排除 C项;实施战略决战与题干时期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5. A【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政府直接向国民政府提供了一笔3亿美元的贷款,而且还说服英国 政府在1943年1月11日同其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宣布废除过去一个世纪里的一切不平等的 对华条约”可知,二战时期,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中国抗 战对反法西斯的巨大贡献使得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支持,废除了一些不平等的对话条约,A 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此时处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没有剿灭红军,排除C 项;
17、D项并不是美国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题3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19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日益严 重,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成为当时流行思 潮。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观念的理论依据。严复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 理,阐明中国变法维新的必要性。故答案为:示例一:论题:19世纪末,兴民权,倡新学,维新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阐述:19世纪末,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资产阶级改革兴起,提倡开设议 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
18、成为当时流行思潮。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 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观念的理论 依据。严复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变法维新的必要性。示例二:论题: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思想成为时代主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阐述:1915年起,民主、科学、“打倒孔家店”、白话文成为流行词语。说明新文化运动 主张民主思想与科学精神;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主张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民主科学 思想成为时代主流。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人积极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以俄为 师”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37. (1)原因:农业和手
19、工业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坊市制度被打 破;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或政府鼓励经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文化科技的进步使水陆交 通发达;经济重心的南移。(任答三点即可)(2)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 主义萌芽产生;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任答三点即可)【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一些地区商品生产的 发展”可分析得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根据材料”以及人口大幅 度增长,促进了宋代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国外市场的开辟”可分析得出人口的增长;根据材料 “到宋代,都城开封的布局不再
20、沿袭唐代前期都城的封闭式坊市制度,商人可以随处开设店 铺,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夜市营业时间也允许延长到三更甚至四更”可分 析得出坊市制度被打破;根据材料”罗盘的发明和海船制造技术的提高,使宋代海.上交通比 前代更为发达,海外贸易更加兴盛”可分析得出文化科技的进步使水陆交通发达;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宋朝放松了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北宋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新特点:根据材料“随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并 且开始出现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可分析得出商业市镇兴起;根据材料“如松江、杭州等城 市,使得大批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市
21、场”可分析得出农产品、手工业品商品化程度提 高;根据材料“商人之间可以互通联结,他们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壮大势力,结成联盟” 可分析得出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根据材料“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可分析得出资本主义萌 芽产生;根据材料“在市场交易中,银票、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可分析得出白银逐渐 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8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 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以此为鉴,唐太宗采取了()A.互利互惠的对外政策B.贵华夏贱夷狄的政策C.为国理财的经济政策D.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
22、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B.提高农业技术水平C.松驰人身依附关系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宝相花是唐代最具影响力的丝绸纹样,其中蕴含了中国的莲花、牡丹、菊花,欧洲的 卷草、忍冬和中亚的葡萄、石榴等形象。宝相花的形成反映了()A.物产种类决定艺术形式B.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朝文化观念兼收并蓄D.审美趣味的世俗化趋向.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 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A.三教合一的趋势B.社会经
23、济的繁荣C.天理人欲观对立D.佛学诗词的兴盛.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 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A.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的负担B.并未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C.加速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对百姓的社会管控.如图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演变简图,此组图片可用来说明()(平民区)(贵族区)闾里制(先秦)里坊制(秦汉一隋唐)街巷制(宋朝以后)A.专制政治与商品经济的联系B.农耕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C.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D.政府监管与市场调节的结合. 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上至徽、钦二宗,下至黎民百姓,敢于以死相争的着实不多。而12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附解析 四川省 射洪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月月 历史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