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化”追求道德与法治复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四化”追求道德与法治复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做好“四化”,追求道德与法治复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认真解读教材,实现教学情境化教材是学生德性养成的一个抓手,是承载德育理念的一个载体,是老师变“教材”为“学 材”的重要途径,引领学生建构美好生活。必须要肯定要认真解读教材,才能实现教材的功 能。但教材是面向全国儿童,文中的儿童是编者心目中的儿童、理想中的儿童,他们的生活 与我们班上的儿童既有共性,也有差异。要让学生与教材里的儿童生活形成共鸣,就要想办 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代入感,感同身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才能实现德性养 成。“多样的交通和通信”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深刻体会四通 八达的交通和匕速开展的现代通讯
2、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使得,懂得现代交通和通信在我们生活 中的重要作用,学会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运用现代通信手段。本单元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其 结构如下:1.四通八达的交通;2.慧眼看交通;3.万里一线牵。本课时就安排研究前面两个 主题。第一个主题“四通八达的交通”,重在让学生感受兴旺的交通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 的便利,学会合理选择出行方式;第二个主题“慧眼看交通”,主要让学生了解交通开展带 来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人们采取的种种改善措施。两个话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广:学生研究了 解了 “四通八达的交通”,认识到多样的交通给出行带来便捷,给社会经济开展带来机会, 同时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因为有了这些认识,
3、有些学生也许会认为开展交通有利无弊, 所以教材安排“慧眼看交通”,了解交通开展带来的些缺乏,有待于学生在将来的生活中 去改进,提高学生的环节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一个主题也就是第11课“四通八达的交通”,这一课设计了四个话题我的出行体 验多样的交通方式家乡交通在开展怎能忘记他们。四个话题既有纵向的提升, 也有横向交叉,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整合。教材以“我的出行体验”开始引领学生进入研究内 容,出行时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时间紧可以选择最快的飞 机,如果时间允许,还想观赏一路美景,就可以选择汽车或轮船;中国交通开展这一块,我 们知道,中国是高铁建设的高手,动车、高铁
4、如蜘蛛网般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给人们提供方 便快捷的出行方式。这样就可以把第一、二个话题整合在一起,第三、四话题只需要提升学 生的认知,引领课外生活中的践行,在教学时就把他们整合在一块。第12课“慧眼看交通”,教材由两个板块组成“交通开展带来的问题”和“交通开展 大家谈”两个板块,表达的是“问题的呈现”“问题的解决”。这一课的课题题眼“慧”字, 告诉我们教材内容重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参与 社会的习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读懂了教材,我们设计教学活动就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提供的情境之中,引起孩子的 情感体验,与教材里的故事产生共鸣,实现教学情境化。二、摸清学生
5、学情,做到教学目标精确化首先要了解课标标准的阶段目标。课程标准中,“我们的国家”里第7条了解我国的交 通开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开展带来的问题。我们的社区生 活中第5条“了解本地区交通情况,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第11条“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等。其次了解学生年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三年级的小学生活动空间在不断扩大,已经 有了一定的思考判断分析能力,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对一些现象逐步形成辩证的看法。新式 交通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扩大了活动半径。如果能从学生亲身的出行体验中去挖 掘交通与生
6、活的关系,让他们了解多样的交通方式,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让他们 学会参与公共生活,从而对交通事业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本课要让学生认识到交通的开展 变迁,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人们面临这样的一些问题,乂有很多 相对应的政策法规出台。这样,学生对交通问题就会形成比拟辩证的认识。再次,我们一起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大城市里存在着居民出行难、交通拥堵、公交拥 堵、交通事故多发、空气污染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山区县城、农村,一般 碰到的问题可能是交通设施相对落后,局部地区生态被破坏等等。对大城市里的交通问题的 认识可能还是来源于网络、电视等渠道,缺少一些体验。所以在
7、确定教学目标时,就把这些 问题以直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城市开展带来了一系列的交通问题,结合县城生活中的共 享单车、电动汽车等交通方式的变化感受交通变化,而绿色出行、低碳出行更多的是涉及未 来的生活,也仅停留在一种观念的,没有过多的体验活动。“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一个课时要把两课内容都上完,只能有侧重地整合教材、选取 教材,对学生比拟陌生的高铁、动车、立体停车库多花时间讲一讲,进而设计上杭到北京行 程来理解不同的出行方式,大概12分钟的教学时间。而第12课的内容就作为次重点进行教 学。三、灵活设计活动,追求教学过程丰富化课堂教学是德育落实的主渠道,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8、 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研究为中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研究活动,如教材研究、小组讨论、 展示演练、角色置换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切身感受德性成长的过程,有了体验, 学生内在的德性成长才有深厚的基础。这节课里虽然时间短、容量大,但仍然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在“了解现代交通工 具的特点”这个话题,设计几个活动:1.观看图片、录像、微课;2.讨论展示:3.创意设计。 这一课插入了微课教学,密度大的知识用微课展示:学生的体验通过讨论展示的方式呈现, 践行课外,要求学生做“未来交通设计师”,完成设计作业。在“认识现代交通工具”这一 教学活动中,采取了 “认一认”“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了解了不
9、同交通工具特点后, 为体验不同的出行方式,学生当“小小筹划师”,为暑假的北京旅游,设计往返行程。这样 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生活能力。研究“家乡交通在开展”,让学生比 一比、说一说、看一看,了解上杭交通高速开展给上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视频,激 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根据现在课堂教学实际,我们要重视学生前置知识和经验的利用,要把课前的预习落实 到位,组织学生和家长完成亲子作业,如导学案设计以判断选择题为主,不加重学生的负担, 还有调查访谈,向家长了解以前的交通等。这样课堂上的讨论内容丰富,资源共享,才有思 维的碰撞,能力的提升。积极参与研究的孩了得到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成长。
10、这样上课 就轻松许多;另外,课堂上落实每个学生最好的做法就是小组合作、同桌合作,两两共享, 两两监督,弥补大班集体教学的缺漏。四、及时小结提升,做到研究方法具体化课堂上学生要做什么?教师要做什么来支持学生的研究?这是一节有效教学活动的重 要一点。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里应该注重研究方法的小结,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能力 的提升、道德的成长,这是教学计划的一个核心。多样的交通一课,在每个环节都有小 结,有内容的归纳,也有方法的指导。如第一个教学环节“你还知道有哪些现代交通工具吗? ” 通过录音小结:面对不同的出行方式,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出选择。在“个性旅行线 路筹划”这一教学活动里,老师不仅让
11、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意愿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同 时也让学生学会设计活动方案,在具体的操作中收获方法技巧,如一要考虑时间安排、二是 考虑每个人的意愿,还有费用等等。整堂课最好的方法指导就是板书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 呈现。用一句形象的话来形容我们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好比在吃压缩饼干。帮助学生进行 知识的梳理、情感的培养、道德的提升等尤为重要。多样的交通一课的板书设计成思维 导图的呈现方式,这课知识点丰富,内容涵盖大,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孩子喜欢,易学易 记,值得提倡。此外,如何使用多样的评价方式去监督学生的研究,让返校复学的儿童爱上研究,克服 困难,持之以恒地研究,关注学生的特殊需求和个别差异,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另一重要教学 任务。最后,对复学后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提M四点建议:1 .整合教材,注意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2 .巧借他山之石,弥补课时短、任务紧的现状教学缺漏。具体可见“国家中小学网络云 平台”的网络教学,都北京海滨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老师执教,与我们现行教材同步,每节 课时长大概20分钟。可以组织学生看看,省时高效。3 .了解学情,摸清学生研究薄弱点,提升学生德性养成。这是网课无法达成的目标,需 要老师细致入微,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中培养道德习惯的养成。4 .检测巩固,及时归纳、整理研究成果。尤其注重课后研究的跟踪,做到课上道德认知 与课后践行相统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