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大宗商品物流体系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善大宗商品物流体系行动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完善大宗商品物流体系行动计划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 的现代物流体系。物流创新发展能力和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物流数字化转型取得 显著成效,智慧物流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物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产学研结合机制进一步完善,建设一批现代物流科创中心和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铁路、民航等领域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市场活力明显 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物流企业和知名服务品牌。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明显提升,跨物流环节衔接转换、跨运输方式 联运效率大幅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较2020年 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多式联运、铁路(高铁)快运、内
2、河水运、大 宗商品储备设施、农村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航空物流、国际 寄递物流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取得明显成效。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 升,城乡物流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通道+枢纽+网络运行体系基本形成,衔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 骨架,完成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 地布局建设,基本形成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网 络。物流干支仓配一体化运行更加顺畅,串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多元化电商发展。研究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应用,促进国际物流企业间互认 互验,试点铁路国际联运无纸化。2、推进物流智慧化改造深度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北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
3、智能等技术,分类推动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物联网相关 设施建设,发展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智慧仓储物流基地、 智慧港口、数字仓库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鼓励智慧物流技术与模式 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拓展智慧物流商业化应用场景,促进自动 化、无人化、智慧化物流技术装备以及自动感知、自动控制、智慧决 策等智慧管理技术应用。加快高端标准仓库、智慧立体仓储设施建设, 研发推广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低成本、模块化、易使用、易维护智慧装 备。3、促进物流网络化升级依托重大物流基础设施打造物流信息组织中枢,推动物流设施设 备全面联网,实现作业流程透明化、智慧设备全连接,促进物流信息 交互联通。推动大型物流
4、企业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数字化服 务,稳步发展网络货运、共享物流、无人配送、智慧航运等新业态。 鼓励在有条件的城市搭建智慧物流大脑,全面链接并促进城市物流资 源共享,优化城市物流运行,建设智慧物流网络。推动物流领域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加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企业数据对接,面向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物流企业提供普惠性服务。(六)数字物流创新提质工程加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 进公共数据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化物 流第三方服务平台,推出一批便捷高效、成本经济的云服务平台和数 字化解决方案,推广一批先进数字技术装备。推动物流企
5、业上云用数 赋智,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七)推动绿色物流发展1、深入推进物流领域节能减排加强货运车辆适用的充电桩、加氢站及内河船舶适用的岸电设施、 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等配套布局建设,加快新能源、符合国六排 放标准等货运车辆在现代物流特别是城市配送领域应用,促进新能源 叉车在仓储领域应用。继续加大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推进运 输结构调整,提高铁路、水路运输比重。推动物流企业强化绿色节能 和低碳管理,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开展节能诊断。加强绿色 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研发应用,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 次包装,促进包装减量化、再利用。加快标准化物流周转箱推广应用, 推动
6、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2、加快健全逆向物流服务体系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逆向物流发展模式,鼓励相关装备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推进标准制定、检测认证等基础工作,培育专业化逆向 物流服务企业。支持国家物流枢纽率先开展逆向物流体系建设,针对 产品包装、物流器具、汽车以及电商退换货等,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 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网络,创新服务模式和场景,促进产品回收和资 源循环利用。(A)绿色低碳物流创新工程依托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开展绿色物流企业对标贯标达标活 动,推广一批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创建一批绿色物流枢纽、绿色物流 园区。在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 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
7、洁能源应用。加快建立天然气、氢能等 清洁能源供应和加注体系。(九)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1、提升现代供应链运行效率推进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组织协同管 理优势,搭建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提供集贸易、物流、信息等多样 化服务于一体的供应链创新解决方案,打造上下游有效串接、分工协 作的联动网络。加强数字化供应链前沿技术、基础软件、先进模式等 研究与推广,探索扩大区块链技术应用,提高供应链数字化效率和安 全可信水平。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 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与供应链核心企业或平台企业合作,丰富创 新供应链金融产品供给。2、强化现代供应链安全韧性坚持自主可
8、控、安全高效,加强供应链安全风险监测、预警、防 控、应对等能力建设。发挥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作用,引导行业、企 业间加强供应链安全信息共享和资源协同联动,分散化解潜在风险, 增强供应链弹性,确保产业链安全。积极参与供应链安全国际合作, 共同防范应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工程1、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工程总结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经验,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 用示范创建,培育一批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梳理一批供应链创新发 展典型案例,推动供应链技术、标准和服务模式创新。2、制造业供应链提升工程健全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促进生产制造、原材料供应、物流 等企业在供应链层面强化战略合作。建
9、立制造业供应链评价体系、重 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提升制造业供应链智慧化水平,建设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深化工业互 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选择一批企业竞争力强、全球化程度高的行 业,深入挖掘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展制造业供应链数字化创新应用示 范工程。(十一)培育发展物流经济1、壮大物流枢纽经济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辐射广、成本低、效 率高等优势条件,推动现代物流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 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打造具有区域集聚辐射能力的产业集群,稳 妥有序开展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建设。2、发展物流通道经济围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
10、重大战略实施和西部陆海 新通道建设,提升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沿线物流基础设施 支撑和服务能力,密切通道经济联系,优化通道沿线产业布局与分工 合作体系,提高产业组织和要素配置能力。五、完善大宗商品物流体系优化粮食、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物流服务,提升沿海、内河水 运通道大宗商品物流能力,扩大铁路货运班列、点对点货运列车、大 宗货物直达列车开行范围,发展铁路散粮运输、棉花集装箱运输、能 源和矿产重载运输。有序推进油气干线管道建设,持续完善支线管道, 打通管网瓶颈和堵点,提高干支管网互联互通水平。依托具备条件的 国家物流枢纽发展现代化大宗商品物流中心,增强储备、中转、通关 等功能,推进大宗商品
11、物流数字化转型,探索发展电子仓单、提单, 构建衔接生产流通、串联物流贸易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资料来源: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国际物流通道逐步完善,畅联国内国际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枢 纽经济发展取得成效,建设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安全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提高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 况下物流对经济社会运行的保障能力。冷链物流全流程监测能力大幅 增强,生鲜产品冷链流通率显著提升。货物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 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提高0. 5个百分点,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 增长15%以上,铁路、内河集装箱运输比重和集装箱铁水联运比重大幅 上升。面向重点品类的逆向物流体系初
12、步建立,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明 显提升。清洁货运车辆广泛应用,绿色包装应用取得明显成效,物流 领域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高。现代物流发展制度环境更加完善,物流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健全, 标准化、集装化、单元化物流装载器具和包装基础模数广泛应用。社 会物流统计体系、信用体系更加健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行业协同 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展望2035年,现代物流体系更加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物 流企业成长壮大,通达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对区域协调发 展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更加有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二、指导思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
13、驱动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 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推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为建设现 代产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三、实施保障(一)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按规定放宽物流领域相关市场准入,消除各类 地方保护和隐性壁垒。推动物流领域资质证照电子化,支持地方开展 一照多址改革,促进物流企业网络化布局,实现企业注册、审批、变 更、注销等一网通办,允许物流领域(不含快递)企业分支机构证照 异地备案和异地审验。推动物流领域(不含快递)资质许可向资质备 案
14、和告知承诺转变。大力推动货车非法改装治理,研究制定非标准货 运车辆治理工作方案。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通关+物流服务,提 高口岸智慧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部门间物流安检互认、数据互通共 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安检。支持航空公司壮大货运机队规模,进一 步简化货机引进程序和管理办法,优化工作流程,鼓励航空物流企业 走出去。(二)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跨部门、跨区域 政策协同,着力推动降低物流成本等重点工作。深化铁路货运市场化 改革,推进投融资、运输组织、科技创新等体制机制改革,吸引社会 资本进入,推动铁路货运市场主体多元化和服务创新发展,促进运输 市场公平有序竞争。鼓
15、励铁路企业与港口、社会物流企业等交叉持股, 拓展战略合作联盟。(三)强化政策支持1、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海依据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 用海分类指南(试行)要求,完善物流设施专项规划,重点保障国 家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和港航设施等的合理用地用海需求, 确保物流用地规模、土地性质和空间位置长期稳定。创新物流用地模 式,推动物流枢纽用地统一规划和科学布局,提升土地空间集约节约 利用水平,支持物流仓储用地以长期租赁或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 式供应。支持物流企业利用自有土地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支 持依法合规利用铁路划拨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物流基础设施。2、巩固减税
16、降费成果落实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有关部署,推进现代物流领域发票电 子化。按规定落实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 半征收、购置挂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等税收优惠政策。严格落实已 出台的物流简政降费政策,严格执行收费目录清单和公示制度,严禁 违规收费,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依法治理只收费、不 服务的行为。清理规范铁路、港口、机场等收费,对主要海运口岸、 机场地面服务收费开展专项调查,增强铁路货运收费透明度。对货运 车辆定位信息及相关服务商开展典型成本调查,及时调整过高收费标 准。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按市场化方式发起成立物流产业相关投 资基金。发挥各类金
17、融机构作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大对 骨干物流企业和中小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企业兼并重组融 资渠道,引导资金流向创新型物流企业。在仓储物流行业稳妥推进基 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农 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保险,提升鲜活农产品经营和质量安全风险保 障水平。(四)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国际物流通道沿线国家协作机制,加强便利化运输、智 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等方面合作。持续推动中欧班列关铁通 项目在有合作意愿国家落地实施。逐步建立适应国际铁路联运特点的陆路贸易规则体系,推动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加强与国内外银行、保 险等金融机构合作,探索使用铁路运输
18、单证开展贸易融资。四、加快培育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新动能(一)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1、促进全链条降成本推动解决跨运输方式、跨作业环节瓶颈问题,打破物流中梗阻。 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提 高干线运输规模化水平和支线运输网络化覆盖面,完善末端配送网点 布局,扩大低成本、高效率干支仓配一体化物流服务供给。鼓励物流 资源共享,整合分散的运输、仓储、配送能力,发展共建船队车队、 共享仓储、共同配送、统仓统配等组织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 动干支仓配一体化深度融入生产和流通,带动生产布局和流通体系调 整优化,减少迂回、空驶等低效无效运输,加快库存周转,减少社会 物流保管和
19、管理费用。2、推进结构性降成本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连园区、接厂区,合理有序推进大 宗商品等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完善集装箱公铁联运衔接设 施,鼓励发展集拼集运、模块化运输、散改集等组织模式,发挥铁路 干线运输成本低和公路网络灵活优势,培育有竞争力的门到门公铁联 运服务模式,降低公铁联运全程物流成本。统筹沿海港口综合利用, 提升大型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高码头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加快推进铁水联运衔接场站改造,提高港口铁路专用线集疏网络效能, 优化作业流程。完善内河水运网络,统筹江海直达、江海联运发展, 发挥近海航线、长江水道、珠江水道等水运效能,稳步推进货物运输 公转水。推进
20、铁水联运业务单证电子化,促进铁路、港口信息互联, 实现铁路现车、装卸车、货物在途、到达预确报以及港口装卸、货物 堆存、船舶进出港、船期舱位预定等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共享。支持港 口、铁路场站加快完善集疏运油气管网,有效对接石化等产业布局, 提高管道运输比例。(二)铁路物流升级改造工程大力组织班列化货物列车开行,扩大铁路点对点直达货运服务规 模,在运量较大的物流枢纽、口岸、港口间组织开行技术直达列车, 形成核心节点+通道+班列的高效物流组织体系,增强铁路服务稳定性 和时效性。有序推动城市中心城区既有铁路货场布局调整,或升级改 造转型为物流配送中心。到2025年,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年运量 150万
21、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新建物流园区等的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 力争达到85%左右,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全面实现铁路进港。(三)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1、促进企业协同发展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创新供应链协同运营模式,将物流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供应链体系,提供供应链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增强制 造企业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引导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互利 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投资专用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器具研 发,提高中长期物流合同比例,制定制造业物流服务标准,提升供应 链协同效率。鼓励具备条件的制造企业整合对接分散的物流服务能力 和资源,实现规模化组织、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协同。2、推动设施联动发展加
22、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与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 等设施布局衔接、联动发展。支持工业园区等新建或改造物流基础设 施,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并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发展 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第三方仓储、铁路专用线等物流设施, 面向周边制造企业提供集成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促进物流供需规模化 对接,减少物流设施重复建设和闲置。3、支持生态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慧物流体系同步设计、一体建设、协同 运作,加大智能技术装备在制造业物流领域应用,推进关键物流环节 和流程智慧化升级。打造制造业物流服务平台,促进制造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加强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共享,实
23、 现物流资源共享和过程协同,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服务一体化运行水 平,形成技术驱动、平台赋能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新生态。(四)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工程在重点领域梳理一批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培育一批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模式、代表性企业和知名品牌。鼓励 供应链核心企业发起成立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联盟,开展 流程优化、信息共享、技术共创和业务协同等创新。研究制定物流业 制造业融合发展行业标准,开展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对标。(五)强化物流数字化科技赋能1、加快物流数字化转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物流要素在线化数据化,开发多样化应用 场景,实现物流资源线上线下联动。结合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引导企 业信息系统向云端跃迁,推动一站式物流数据中台应用,鼓励平台企 业和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云平台、云服务,加强物流 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提升物流数据价值。培育物流数据要素市 场,统筹数据交互和安全需要,完善市场交易规则,促进物流数据安 全高效流通。积极参与全球物流领域数字治理,支撑全球贸易和跨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