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及点睛.docx
《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及点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中考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及点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 .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 .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陨石迁徙无精打彩B.旋涡秘诀垂珠联珑C.辐射 题跋 自出新裁D.胡髭 腌胺 为富不仁1 .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令郎不愧为“省十佳美德少年”,他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同学,在生活上中也友爱他人。8 .老奶奶,您
2、这土鸡多少钱1千克?C.恭喜您,您很荣幸地被邀请为我们的指导老师,我们都很替您高兴。D.那天分别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一眨眼十年过去了,真是久仰了。9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全国各行各业中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 高的要求。(删掉“在”和“下”)B.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将“或许” 移至“这样”后)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将“稍 微”改为“稍作”)D.许多观众看完战狼2激情满怀
3、,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使观众不约而同地喊出“厉害了,我的国”。(删掉“使 观众”)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国演义中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尊为“武圣”的是关羽。B.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富有激情和反抗精神,有着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C.老人与海中的小男孩儿从老人那里学到了捕鱼的本领和自尊自强的精神。D.草房子中细马经历家境败落,在被迫辍学后,随父亲远走放鸭。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B
4、语序不当,应该把“可以”移到“提议”后。故答案为B。4、D【解析】D.草房子中是杜小康随父亲远走放鸭,而非细马;故选Do5、D【解析】A.前后不一致,应删去“会不会”和“能不能”。B.成分残缺,去掉“在过程中”。C.误用双重否定,“全班 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错误,应该是“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积极”。D.正确。6、1. D2,北京空气质量的提升源于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和一系列减排措施。3.要点:森林覆盖率增加,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生态改善(居住环境改善)【解析】1 .本题考查句子顺序。顺序能否调换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句子内容本身运用了一定的顺序;二是要考虑内容 和上下文之间是否
5、是一一照应的关系。本句应与上句的“新一轮工程将造林绿化建设与山、水、原、城有机融合”形 成一一照应的关系。故选D。2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对材料的理解。首先要注意题干或图表的主题、对象;其次需要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最 后分析图表的变化,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解答此题时,紧扣图表的主题“2013-2018年北京空气质量级别分布”, 纵向比较,明显看出六年以来北京空气质量有所提高。结合文字材料分析提高的原因。“北京建立了全面、有效的空 气质量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包括:完备的法治系统、系统性的环保规划、严苛的地方排放标准、强而有力的监控体系, 以及北京市民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北京市商用、民用供
6、电供暖结构优化,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 “北京 还把高排放机动车治理作为重中之重”说明了北京空气质量的提升的原因。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3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结合题意,找到相关内容,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材料一,“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 完成平原地区造林117万亩,在平原地区形成万亩以上的大片森林23处,千亩以上绿色板块210处”写北京森林覆盖 率增加,由材料二的图表可以看出北京空气质量有所提升,材料三的“新建28处城市休闲公园,并在东城、西城、海 淀等区新建了 20处具有自然特色的城市森林,还建设了 121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 “市民身边的绿色越来越多,城 市生态得到了极大改
7、善”,说明北京城市生态改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7、(1)不尽长江滚滚流(2)零落成泥碾作尘 (3) 一壶浊酒喜欢相逢【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 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碾,壶。8、示例:阿长,是作者小时候的保姆,她矮而胖,有切切察察的毛病,她很迷信,满肚子都是麻烦的礼节,但善良、 朴实,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要求从故事内容或人物形象的角度,做50字左右
8、的笔记。可以说明作品引人的地方, 或内容精彩,或情节生动,或人物形象丰富,或道理深刻。语言要精练生动,有情感色彩。示例:衍太太怂恿我偷母 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鲁迅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她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自己 的孩子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却要打骂。她是个自私阴险、多嘴市价的人。或: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 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的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 遇,表达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之情。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 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
9、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 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二、阅读9、1.用夸张的手法,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畏困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关键字的赏析能力。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古代以八尺为“寻”,“千寻”写飞来峰上 古塔之高,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
10、点 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 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 的互勉或自励之意。10. 1. 寄托 昏暗,幽暗至!),来到 遮盖(1)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生长茂盛而形成浓郁的绿荫。(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 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2. B课文“环滁皆山也” 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后面几句皆属多余。链接材料中所写的 另外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珊山无关,可以省去。【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
11、思。“名”意思是“命名,取名”,“寓”意思是“寄托”,“陈”意思是“摆开% “翳”意思是“遮 盖”。这些要识记积累。1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 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中“芳”意思是“花”,“发”意思是“开 放”,“秀”意思是“繁盛,茂盛”。语序正常,据此翻译。中“从”意思是“跟从 “乐其乐”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据此翻译即可。2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的“醉”一是因为山水之乐,二是因为宴酣之乐, 三是乐人之乐。B “凸
12、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苦闷”错,作者虽然政治失意,但他与民同乐,寄情山水。 故B错误。3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情节的安排。对于此类试题,要把握好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结合上下文分析,对突出中心有 作用的情节就需要保留,如果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就可以考虑删去了。“环滁皆山也”已经交代了滁州城的地理环境, 言简意赅,而材料中交代其他的一些山,这与文章内容无关,所以可以删去。据此理解作答。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 琅那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
13、也 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 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 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 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 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平
14、展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 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 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 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醵地坐在众人中间 的,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 是游人离开后鸟
15、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 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11 1.在遇到困难时只要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可以迎刃而解(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1)引出文章中心论点: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2)以一个有趣的找表的故事开头,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 .不能,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要换个角度看问题,而该事例侧重表现勤奋刻苦,所以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 据。【解析】.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提取能力。题目“学会转身”已揭
16、示作者的观点,从全文看,作者论述学会转身的好处,第 段有“事实上,在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第段有“换个角度看问题, 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可选取其一作为中心论点即可。1 .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引出文章中心论 点一一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从内容上说,以一个故事作为文章的论据来证明中心论 点。同时故事有趣,还可达到引人入胜的作用。注意,只要是议论文中的事实或道理材料,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 选取这些材料的目的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即使用在开头,也不例外。2 .考查观
17、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 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本文阐述的观点是“遇到困难时学会转身,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而题干所给事例是表现勤奋刻苦的。所以不能证 明中心论点。也就不能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点睛】怎样才能准确恰当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 一是根据题目来确定该中心论点,文章标题即是中心论点,有些议论 文,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论点。二是根据中心论点提出的位置确定。在文章开头确定中心论点,作者在开头提出中 心论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文章第一句或第一
18、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引出中心论点。在文 章结尾确定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特别是总分式或层层递进式结构的文章,开头提出问题再经过多角度论证,作者 往往会在结尾重申中心论点。在文章中间分析论证后推出中心论点。三是根据分论点来确定中心论点。四是根据论证 的结构来确定中心论点。五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隐藏在引用的名言警句中。12、1.(1)天空暗黑时 (2) “我”拦住了一辆小拖车(3) “我”得知小拖车司机是特意送我回马山的。2 .这段运用了插叙,记叙了小拖车司机在马山潦倒时“我“帮助并规劝他的事情,为下文他特意送“我”回马山做铺 垫。3 .他本来是不去马山的,全考虑是否送“我
19、”去马山,所以“迟疑了一会儿。”.表面上描写了雨滴在车身上的美丽情景,实际上指“我”的帮助使小拖车司机产生的可喜变化。4 .善良,有爱心,乐于助人:为潦倒的他买水买糕,并劝他回家。细心体贴,尊重他人:没有言明“我”曾帮助 过他,维护他的尊严,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面对此类试题一定要本着忠于原文的原则,从原文中寻找答案。文章开头“紫 红色的天空渐渐变成暗黑”交代了时间,由于我错过车,所以不得不步行回去,然而天气突然变化,这时“一辆小拖 车被我拦在了路中央”,于是“我”上了车,一路上我们谈了很多,下车时司机的“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20、让我得知司机是特意来送我的,让“我”非常感动。据此作答。1 .此题考查的是记叙顺序。解答此类试题之前首先要知道记叙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顺叙即按照时间的先后 顺序来记叙;倒叙即先写出事件的结局,然后再讲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插叙主要是在文章中插入一段,起补充说明的 作用。通常情况下,顺叙和倒叙是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插叙主要是针对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来说。文章段补充交代 了“我”在马上帮助司机的过程,属于插叙,这一情节不仅能丰富文章内容,也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据此作答。2 .此题考查的是文中情节的作用。此处属于细节描写,司机的“迟疑”暗示了我的要求可能与他的行程不符,他在考虑 是否要送我,同
21、时这也是为后文埋下的伏笔。据此作答即可。3 .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的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考虑。此处的水花表面上是写雨滴在 车身上的美丽情景,深层含义表现了我的喜悦,由于我当初对司机的帮助,让他心存感恩,并开始学着去帮助别人。 据此理解作答即可。4 .此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形象。“想起明早课堂上那十多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踏上了 30里的归途”此句可以看出“我” 有很强的责任心;“我到几步之外的茶水摊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说明“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有同情心;“我决 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因为我不仅想维护他的尊严,还想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此句可以
22、 看出“我”能充分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据此作答即可。13、L (1)智通法师告诉客人寺中佛像、字画、和尚的真伪,把他当作知音(2)智通法师拿出珍贵的玉佛让客人观 赏,却被客人偷走。2 . B.环境描写,与文章开头的“暮色降临”照应;渲染寂静的气氛,以“暮色浓重”烘托智通法师痛苦难过的心情。3 .寺中大多数佛像是无心向佛的工匠后来重塑的,有形无神,字画都是摹本,和尚也心念尘俗,并非真心归佛,但人 们却不能辨别真伪,当成真的来膜拜;当智通法师把客人看作知音,真心诚意拿出珍藏的玉佛供客人欣赏时,客人却 欺骗了法师,暴露出见利忘义的本性,偷走玉佛。4 .他的画栩栩如生、神态逼真,他也能识别出其他佛像
23、的凡俗,看出玉佛的超越凡俗、复归自然的妙处,是一个有一 定艺术修养的人;他因见铜佛像神态超凡,反复摹画不舍,竟然沉沉睡去,是一个对艺术很执着痴迷的人;他见到智 通法师后彬彬有礼,请求原谅,是一个懂礼貌有一定涵养的人;他不顾智通法师的信任,偷走玉佛,是一个虚伪、自 私、贪婪、见利忘义的人。(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文章一至六段主要写了智通法师发现了一位独具慧眼的客人;七至十二段主要写了通法 师告诉客人寺中佛像、字画、和尚的真伪,把他当作知音;十三至二十一段主要写了智通法师拿出珍贵的玉佛让客人 观赏,却被客人偷走;二十二段主要写了智通法师悔恨交加,不得其解。2 .本题考
24、查人物情感。“客人()道:“全是假的? ”,该句由后面的疑问句可知,表明了客人疑惑的心理;从“客 人()地站起来,目光闪亮地盯着玉佛,两手张开,却又不敢去碰它”“绝品!此物非但脱了尘俗,而且超了神异之 气,又复归自然。我疑心它要开口说话了。我不敢触摸它,担心它会叫痛”等语句可以看出,客人想不到世间竟有如 此好物,对眼前的玉佛非常吃惊;由“客人()地说:“如果法师能让我看一眼另外一只,即使从此双眼失明,不能 看见任何精美之物也心甘! ”可知,客人并不是受到了感动,是可以看到另一只更精美的玉佛而激动的心情。3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暮色已经很浓重,宝光寺宁静得像多年罕见人迹”该句为环境描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河北省 唐山市 玉田 中考 考前 最后 一卷 语文试卷 解析 点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