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重阳节尊老敬老心得体会八篇.docx
《开展重阳节尊老敬老心得体会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重阳节尊老敬老心得体会八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开展重阳节尊老敬老心得体会八篇-九月九,重阳节,我和爷爷来登高,我们俩,手拉手,爷爷登高不服老,爷爷,爷爷你真棒,我祝爷爷节日好”。每年 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一一重阳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老人节”,为激发幼儿尊老,敬老,爱老的情感,幼儿园抓住节日教育契机,10月14日在全园开展了 “九九 重阳节,浓浓祖孙情”节日主题教育活动,邀请爷爷奶奶们来 园参加本次活动。一.重阳节来历习俗看一看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PPt课件了解了重阳节的 由来及习俗。“噢,重阳节原来是给爷爷奶奶过得节日 呀” “重阳节可以登山呢,还可以赏菊花呢” “看,还有好吃 的呢,那是重阳糕呢”,孩子似懂非懂
2、的观看着,讨论着,有 的孩子边看着视频边给爷爷奶奶们捶背、端茶呢。二 .绘本故事读一读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爱心树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外公,绘本中简短跳跃的非节日“疾风骤雨”和“一阵风”的关照。老人对子女们的要 求并不高,如近日媒体披露的多起家庭养老案件,老人状告子 女,只是要求“常回家看看。敬老,对子女们来说最重要的 就是能够常回家看看,哪怕是隔三差五地打个电话、视个频。对社会来说,就是有个养老的良好环境和基本保障,让老年人 能够做到老有所乐。尊老敬老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于家庭子女、还是社会,都要成为一种常态。重阳节敬老,只是一个新的开 始。但愿火热的重阳节过后,
3、是全社会更殷实的尊老、敬老、 爱老、助老的常态和良好风尚。开展重阳节尊老敬老心得体会八篇【四】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是敬老节。此时此刻,让 我情不自禁想起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X兄弟,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今天,有的人出去扫墓拜仙人、有的人在家里拜祖先、 还有的人帮爷爷奶奶做家务、捶捶背等等。就在今天,我帮了老人家收拾东西、打扫卫生。一早,老人家出去了,把我们留在家里。我们看见四周墙壁、地面多脏啊!于是我说:一起帮奶奶收拾一下吧!好啊!弟弟跑过来开 心地说道。我们首先把自己的玩具全部收在一起,再把它们分 类摆好,然后再拿来扫把、拖把等工具
4、,我和弟弟先扫地,再 拖地,经过我们长时间的打扫,地面焕然一新,洁白如初。老人家回来后,她看见地面如此干净整洁,四周墙壁又如此干净,问我们:这是你们收拾干净的吗?我们齐声说:是的。看着奶奶表扬的眼光,慈祥的笑容,我们的心里荡起欢乐歌, 感慨良多。我们应该感谢有这样的一个传统节日,让我们有时间、有机会孝敬老人,感受亲情!九九重阳,秋高气爽,处处是丰收 的景象,处处有孝敬老人的故事,感受生活的温馨!祝天下父母、老人,健康长寿!开展重阳节尊老敬老心得体会八篇【五】 又是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蓦然回首,重阳节已悄然而至,我想起了和蔼的奶奶,慈祥的外公。岁月的沧桑把他们的青丝 染成了白发,生活的风雨在他们
5、的额头刻上了皱纹。不,但并 不是白发和皱纹,而是对子女深深的爱。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又很多,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吟诵着 这句千古名诗,我思绪万千。也许,今天也会成为游子最思乡 的一天,但所有人都是这样吗?诚然,当今世界的许多人已经被 金钱和名利冲昏了头脑,自己发达后则把养育他们的父母抛之 脑后,是因为觉得之前的被爱全部都是理所当然,还是早已数 典忘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难 道还不足以诠释出敬老爱幼的含义吗?人总有变老的时候,当你 无心于生活的各种纷争时,你又希望自己的子女怎样对待你, 怎样度过一个安乐的晚年? “爱
6、老其实就是爱自己”,爱对某些 人来讲也许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其实不然,爱不需要轰轰烈烈、赴汤蹈火,是微小的一个动作,可能就是爱的最大体现,作为 青少年,我们没有能力给与老人们太多的东西,但是我们能给 他们一个拥抱,为他们洗一次脚,梳一次头发,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今天的晨会课,广播里播出了许多关于重阳节的知识,原 本对节日的轻视,在这一刻全部被压了下去。那优美动听的旋 律也在传递着尊老敬老的讯息。国旗下的讲话让我再一次感触颇深,是啊,我们拥有了父亲节、母亲节有多少人记得那属 于爷爷奶奶们的节日?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许多青少年不是尽自己最大努力让他们快乐,而是避之不谈,唯恐他们会唠叨。记得看过这样
7、一则故事:一对夫妇嫌弃家里的老人,总是让他窝在灶旁吃饭,而且饭菜也是一些剩饭冷菜,那木制的碗 总是盛着很少的东西,说木制的碗老人就不会摔碎了,有一天,他们的儿子也在制作一只木碗,一问才知道是在为他们年老时 准备,顿时明白了一切,从此以后这对夫妇对老人的态度有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知道当今社会的人会不会以同样的方式 对待老人,但我知道老人们需要关爱,你可曾体会到。“敬老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希望我们这一代青年携起手来, 为老人们撑起一片蓝天。开展重阳节尊老敬老心得体会八篇【六】每当秋高气爽、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中国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一一重阳节。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
8、月初九举办,那时的老奶奶们在县村里跳舞、唱歌为自己过重阳。九九重阳正赶上丰富多彩的 秋季,它也染上了秋天的五彩和美丽。“九”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 悦、兴奋。重阳节的种种风俗习惯,不辜负这大好光景,增添了这个 秋天的快乐,有多少人画上了这个秋天的快乐,为多少人画上 了一丝微笑,它看不见,摸不着,要发自内心去感受。重阳节 它又可以称为茱萸节、菊花节,甚至“野餐节”。秋天是野游 的好季节,可到郊外去“采青”啊,登山啊,或者再搞搞对身 体有益的活动,这是对身体非常好的哦。我国已经把九九重阳 节定为老年人的节日。同学们,九月初九时,你为爷爷奶奶做 了什么,
9、怎样让他们过得难忘,快乐呢?听听我的亲身经历吧。又一次九月初九了,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 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 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奶奶 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应该向她送什么礼物呀。我想了好 一会儿,想不好呀。正当心情烦躁时,我随手拿了一张报纸, 看见了 “重阳节”这三个字,喜出望外,认真地阅读起报纸来, 报上清楚地写着每当重阳节时,做孙子孙女的应该陪自己的爷 爷奶奶出去到郊外散散心,吃吃糕点,看看菊花,这就是最好的礼物,体验 这个秋天带来的幸福。看了这张报纸,我的心里有了小算盘。我走到奶奶跟前,想考考奶奶的记性就笑着说
10、:“奶奶,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奶奶疑惑地说:“哦哦哦, 是你的生日吧?” “不是,不是,我生日早过了好几个月了。” 奶奶又思索起来,”难道今天是国庆节?”“更不是了,今天是 重阳节,是你们的节日。”奶奶恍然大悟,笑了。我又继续说: “我陪奶奶到郊外去吧! 我搀着奶奶走了。我和奶奶一边谈, 一边走,走得更远了。我们看着清澈池水,饱览壮丽山色,顿 时感觉神清气爽。我陪着奶奶不知不觉度过了一天可爱的重阳 节。天暗下来了,妈妈爸爸回来了,还带了一袋糕点,可真是 雪中送炭啊。正准备给奶奶过老年节。上面缀着各种花纹,有 的是嵌着几棵小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津津有味地 尝起了糕点,可好吃了。奶奶
11、笑了,像年轻了五年。一家人嘴 里甜甜蜜蜜,心里更加甜蜜。爽朗的笑声传遍了开展重阳节尊老敬老心得体会八篇【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往往只剩 下一些简单的符号,例如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 饼但如果了解了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和传统礼俗,你也许 会发现,它们其实既有趣,又有魅力。重阳节也是一样。一说到“重阳节”,大多数人的第一反 应是“老人节”,于是,气氛似乎立刻就庄严起来。没错,重 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但又远远不止如此。重阳之时,正是金秋最美的时节,秋高气爽,丹桂飘香, 蔬果成熟,稻谷金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这个时候的节日, 也必然充满着收获的喜悦。吕氏春秋中就记载:“
12、(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月要收藏粮食、祭祀谷神和上帝。在汉代,人们就有了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惯一一当时 被称为“蓬饵”,后来慢慢演变成重阳糕一一“糕”谐音 “高”,吃重阳糕”既有“步步高升”的吉利寓意,又跟重 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相呼应。假如实在没有时间或机会登 高,人们觉得吃几块重阳糕也可替代。当然,不能忘了重阳节的重头戏菊花。东汉的风俗通义记载:“X郦县有甘谷,谷中水甘美,云其山上大有菊华,水 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三十余家,不复穿井,仰饮此水, 上寿者百二三十,中者百余岁,七八十者,名之为天,菊华轻
13、 身益气,令人坚强故也。”意思是说,X郦县这个地方的人, 喝了菊花山泉,个个身强体壮,寿命长到一百多岁,多么令人 羡慕!所以,古人一直觉得菊花与长寿有关。在重阳节这天,不但要佩戴菊花和茱萸来装扮自己,还要喝菊花酒。陶渊明以爱 菊出名,他就大张旗鼓地为重阳节和菊花做广告:“余闲居爱 重九之名,秋菊盈园,持胶靡由,空服九华。”又说:“秋菊 有佳色,裹露掇其英。”这就是直接吃菊花了。还说:“酒能 祛百虑,菊为制颓龄。”这大概是喝菊花酒。至于“采菊东篱 下,悠悠见南山”的名句,更是中国菊文化的开山力作。到了唐代,重阳节更是成为国家法定的节日,政府还发给各级官吏数额不等的“过节费”。在重阳这天,皇帝亲自
14、参与, 君臣曲江饮宴赋诗,活动盛况空前。所以,重阳节也可以理解 为古人的“秋游节”。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前 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灯果实,如石 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诸禅寺各有斋会。”看,多么欢乐的重 阳节,大家一起用菊花装饰房屋,一起去郊游,一边郊游还一边野餐,野餐还做得花样百出。看这段文字,简直能听到宋人过节的喧闹声,闻到宴会食物的阵阵飘香。当然,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节俗是佩戴茱萸。载,汉武帝宫人贾
15、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王维的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更是妇孺皆知。只不过这个习俗后来渐渐失传了。到了民国时期,施蛰存就写到:“唐宋人既说这种植物茱英,是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而我却至今还不识得。”所以,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其实很丰富。包括重阳节在内的 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的仪式里面葆养 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了解了这些,你才能知道我们这个民族有着什么样的心灵史,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开展重阳节尊老敬老心得体会八篇A1 风儿轻轻地吹,吹落了树叶,吹落了花瓣,吹黄了田野,还吹来了值得庆贺的吉利节日一重阳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开展 重阳节 敬老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