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备战2023高考语文期初模拟试题分项汇编(新高考II卷)(解析版).docx
《诗歌鉴赏-备战2023高考语文期初模拟试题分项汇编(新高考II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备战2023高考语文期初模拟试题分项汇编(新高考II卷)(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高考语文期初模拟试题分项汇编06诗歌鉴赏一、(2023辽宁大连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吁胎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其一)杨万里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注】吁胎:紧邻淮河,是南宋与金分界线上的重要城镇:东南第一山:吁胎境内的南山, 被书法家米芾称为“第一山”,因此得名。王事:指受朝命接待全国使臣,宋孝宗淳熙十六 年十二月,杨万里奉派为金国贺正旦接伴使,此诗即作于北行途中。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近似白话的语句起笔,却具有点题
2、并唤起读者注意的作用,暗示这里的不平常。 B.诗中化用杜甫诗“齐鲁青未了”一句,写中原景象的青翠无边,以此来反衬眼前淮水碧绿 浅窄和冷漠无情。C.诗歌尾联颇具画面感,天色渐晚,暮霭重重,诗人浑然不觉,面对隔岸的渔火伤心断肠, 让人回味。D.作者用语以白描、不避俾俗著名,诗中“不因”“小出”“那得”等词语浅近明白。2 .为什么诗歌第二句写第一山“未到负平生”,而结尾登临后又感慨“肠断”?请结合全诗分 析。【答案】1. B2.第一山位于宋金分界线上,且闻名于世,而诗人不曾有机会登临,有种久闻胜地而末 曾一游的遗憾,故“未到负平生”;登上此山后,诗人眺望到黄河对岸的渔火,想到被金人 统治的人民的心酸
3、和苦难,而南宋朝廷却毫无雄心壮志去恢复失地,诗人的爱国情怀难以抑 制,自然伤心断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写中原景象的青翠无边,以此来反衬眼前淮水碧绿浅窄和冷漠无情”错,颈联是感慨中原 景象被淮水阻隔,以淮水的冷漠无情反衬诗人对中原故土的无限怀念与热爱。故选B。1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闻名未到负平生”是说吁胎军东南第一山鼎鼎大名已经听说很久了,一直没能游览,简直辜A.首联描述了诗人的外在动作与内心感受:悠闲独卧,孤高清净。B.颔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想借高飞的鸟儿向远方君主传达真情之意。C.颈联“怀空意”表明“传远情”
4、没有得到回应,接着又用反问句强化了此意。D. “理自隔”是“按照道理自然相隔”之意,尾联表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16.有人认为“飞沈”是“飞腾与沉沦”之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答案】15.D16.飞腾与沉沦分别借指人生起与落、浮与沉的不同境遇。诗人借此意明确揭示了“传远情” 未果的原因,写出诗人被贬后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心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 “尾联表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错误。那飞鸟和沉鱼本来就情趣相隔,又怎么能慰解我的 心怀情意。抒发对君王满腔忠诚却不被理解的苦闷无奈之情。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飞腾与沉沦”,结合“张九龄
5、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分析,此处飞腾应该是指人生的兴起, 沉沦应该是指人生的没落境遇,被贬之境。所以飞腾与沉沦分别指人生的不同境遇。结合颔联和颈联内容分析,“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日日夜夜我空怀着这无限情意,可 是又有谁能体会到我至诚的情意呢,是分析前面“传远情”无果的原因。后面“理自隔 按照 道理自然相隔,理应如此,结合注释内容“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谗毁, 忠而被贬”分析,此处抒发诗人被贬后,无人理解,知己难觅的失落、无奈之情。九、(2023海南琼海市嘉积第三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宋)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
6、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 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注工江空月静。【注】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 写的琴曲昭君怨。15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
7、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18.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 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两方 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答案】17.B18. (1)表达技巧:都用了以景结情(或衬托)的手法,运用空廓沉静的月夜环境氛围,烘 托出音乐余音绕梁的动人魅力,让人回味;(2)所寓情感:都写了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的默默无言,只有琵琶曲与大自然浑然独合, 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的赞美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8. “暗写自己的孤寂”错。“柳
8、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微风吹拂,轻絮飘舞,微暗的树荫中, 依稀看见它们游荡回转,而一点影子也不留地面。这是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做铺垫,并非表现 自己的孤寂。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1)从描写对象看:都描写了动人的琵琶曲(音乐)。(2)从表达技巧和情感上看,都用到了以景结情或衬托的手法。“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意思任她们演奏完一曲如泣如诉的昭君怨琵琶曲,此时,唯 见江面空阔,月光皎洁。“汉妃”句用王昭君远嫁匈奴,马上弹琵琶故事。一曲也兼指以昭 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汉妃一曲”,可以说是“今古幽思”的具体内容,其中寄 托着琵琶女离乡背井、流落江湖的身世之感
9、。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 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 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意思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 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 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3)从表达的上看,都写了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的赞美之 情。十、(2023重庆巴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耶溪书怀寄刘长卿员外(时在睦州)秦系时人多笑乐幽栖,晚
10、起闲行独杖藜。 云色卷舒前后岭,药苗新旧两三畦。 偶逢野果将呼子,屡折荆钗亦为妻。拟共钓竿长往复,严陵【注】滩上胜耶溪。【注】严陵:东汉隐士。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身居耶溪时有感而作,寄给彼时正在睦州为官的好友刘长卿。B.诗人开篇介绍自己的日常生活,虽然经常被时人嘲笑,但是他却乐享其中。C. “晚起闲行独杖藜,跟陶渊明“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心境相似。D.尾联中诗人希望刘长卿能跟自己一起生活,共享垂钓清溪、泛舟五湖之乐。20.本诗首联中谈到“时人多笑乐幽栖”,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之“乐”的具体内容。【答案】19.D20.抛却俗务的清闲之乐。“晚
11、起闲行独杖藜,写自己每天无须起早上朝,也不必拘泥各 种礼节,可以自己拄着拐杖悠闲地田园漫步。躬耕自资的农事之乐。颔联写房前屋后群山围绕,峰峦叠着、云卷云舒;诗人开荒种地, 还种植了两三畦药苗。和睦共处的天伦之乐。“偶逢野果将呼子,屡折荆钗亦为妻。诗人给孩子采摘野果,还用 荆枝为妻子制作髻钗,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希望刘长卿能跟自己一起生活”理解错误,诗人非常怀念身在睦州的刘长卿,于是便深情 地说,“拟共钓竿长往复,严陵滩上胜耶溪。”作者化用东汉高士严陵垂钓清溪的典故,希望 刘长卿不要贪慕功名富贵,和他共同享受泛舟五湖的快乐。“拟共钓竿
12、长往复”作者只是希望 与刘长卿时长保持往来,共享垂钓清溪、泛舟五湖之乐,并不是要和他一起生活。故选D。19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抛却俗务的清闲之乐。“时人多笑乐幽栖,晚起闲行独杖藜”作者在开篇介绍自己的日常生 活,虽然科考落第,时常被人嘲笑,但是自己却极其享受幽栖隐居的生活。每天无须起早上 朝,也不必拘泥各种礼节,可以自己拄着拐杖悠闲地田园漫步,更不用违心地参加那些令人 厌烦的应酬。躬耕自资的农事之乐。颔联“云色卷舒前后岭,药苗新旧两三畦作者描述其居所周围的 环境,房前屋后群山围绕,峰峦叠着、云卷云舒;诗人开荒种地,还种植了两三畦药苗。诗 人远离尘俗,心境旷达,即使苦
13、点累点,也丝毫不感到愁苦。劳动时,挥汗如雨,但也强身 健体;休息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充满了恬淡意味。和睦共处的天伦之乐。颈联描绘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美好画面,“偶逢野果将呼子,屡折 荆钗亦为妻。“诗人给孩子采摘野果,还用荆枝为妻子制作髻钗,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出,孩 子咀嚼着香甜清脆的野果,一定是喜不自禁;妻子羞涩地戴着夫君亲手制作的礼物,也会笑 容可掬。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十一、(2023重庆八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尽向南。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
14、望国意难堪。【注】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遍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 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工.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风景的喜爱。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20 .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 如何理解这个评价。【答案】21. C22.毛张健认为此诗并不
15、是劝诫友人安心赴任,而是表达催促友人尽快返家的愿望;诗 歌描写竹影满径、人家傍山、花木缘溪之胜景,并借用衣冠南渡之典是为了提醒友人吴越风 光让人着迷,侧面劝诫友人不要留恋于此;诗歌尾联想象夜猿啼海树之场景,正面提醒友 人“思乡望国【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说法有误。“避地衣冠尽向南”意思是士人躲避战乱都特别喜 欢到南方,此句借用这一典故,既是为了写出当时政局的动荡,又是想间接写出江南风景的 美好。故选C。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评价文章的思想主旨的能力。题干毛张建的评价中,“劝驾”意思是劝人赶紧出发,而“催归”意思是催促赶紧归来。所以, 毛
16、张建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是此诗并不是为了劝诫友人赶紧出发安心赴任,而是劝告友人不忘 归家、赶紧归来的愿望。根据注释可知,作者此时因安史之乱而避难江南。而在诗歌颔联和颈联中,作者先以“客路 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缘溪花木偏宜远”三句描绘江南竹林丛生的自然环境,依山 而建的建筑特征,偏远之地沿河花木越繁茂的自然美景,极写江南之美景。但这三句结束, 诗人却以“避地衣冠尽向南”加以总结。这说明,江南之景虽美,让人留恋,甚至有让人想耍 就此定居的想法。但在诗人眼里,他却对此有所担忧。此时大多数人避安史之乱而逃难于此, 本只应暂居于此,并力求挥师北上,光复中原。所以,诗人更加害怕因为江南美景令人留恋
17、 而最终走上晋朝“衣冠南渡”而最终在此定居偏安一隅的结局。这是第一层“催归”之意。诗歌尾联中,作者首先以“夜猿啼海树”烘托夜间寂静的氛围,然后由此直言“思乡望国”之情 难以忍受的情感。这既是诗人自己的情感状态,也是劝告友人及早归家,免得离家太久,像 他一样产生思乡望国之情。这是第二层“催归”之意。十二、(2023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破阵乐露花倒影(北宋)柳永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 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 莱清浅。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
18、宴。两两轻勒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 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 天日晚。【注释】芜,青草。灵沼,指宋琼林苑中之金明池,在顺天门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 彩舫龙舟,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荣光,指树木的光泽。蓬莱,指 蓬莱池,在陕西长安县东蓬莱宫附近。蓬莱宫,唐宫名,原名大明宫,唐高宗时改为蓬莱宫。 镐宴:即天下太平,君臣同乐共御宴。此指宋仁宗皇帝宴群僚的禊宴。鱼藻,歌曲名称。 23.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参差雁齿”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虹桥上的台阶高低排列十分整齐。A. “清浅”是偏义
19、复词,只有“清”“清澈”的意思;蓬莱清浅,运用联想写出了金明池的水像 蓬莱池的水一般清澈。C.“两两轻朋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彩舟竞渡的盛况,从 而渲染出了皇帝出游浓烈的节日欢乐气氛。D.该词最后两句以沉沉的云海和H晚的洞天作结,与前面的景物描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 了词人沉重的心情,对皇帝宴饮群臣的行为具有反讽的意味。24.有人评论柳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请结合此评论,对整首词 作简要赏析。【答案】23. D24.此词层次分明,结构严密。上片泛写池上景象,先写金明池的水色风光,后写游乐的热 闹景况。下片重点描绘皇帝赐宴和龙舟争标的场面,先写皇帝
20、临幸情景,后写士庶游赏情况。 下片以仙境作结,和上片结尾写蓬莱神仙世界遥相呼应。全词用赋笔铺叙了上巳节金明池一 天之中的热烈游况,以晨景始,以晚景终。其间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前后连贯,首 尾照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与前面的景物描写具有反讽的意味”理解错误,该词最后两句以仙境晚景作结,表达 的是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故选D。23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结构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中“露花倒影”八句描写金明池上的景象;“绕金堤”七句描写游乐的热闹情景,其中“霁 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作为上结,远远望去,金明池上空景色晴朗、祥云彩光,仿 佛看到了
21、海上的蓬莱仙境。下片中“时见”五句写皇帝临幸金明池,赐宴群臣;“两两”五句写龙舟竞渡的场面和宴会上的 盛况;别有”六句写士庶游赏的情况,其中“渐觉云海沥沉,洞天日晚写傍晚,天上白云茫 茫,金明池上巍峨精美的殿台楼阁,渐渐笼罩于一片暮霭沉沉之中,宛如神仙所居住的洞府 一般,这和上片的“蓬莱”仙境,遥相呼应。从金明池上的美景写到人的活动,从皇帝写到士庶,层层铺叙,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首尾照应。十三、(2023重庆一中高三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书韩韩牧马图(节选)苏轼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厩马多肉尻睢圆,肉中画骨夸尤难。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笔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
22、然。丹青弓I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韩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韩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骆气凋丧。24 .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诗首句“舐笔”写画工惨淡经营的情态;“先生曹霸”写韩韩的师承,写出韩韩系出名门。 B.苏诗第五句,描写画中之马华美照人的配饰;接着,以“自然”赞美了韩韩笔下马的形象。 C. “玉花”,玄宗所乘马名,诗中指画中之马。“庭前”指庭阶上真马,“屹”表现二者的神貌。D.玄宗看到画十分满意,故“含笑赐金”;掌管马匹的官员的反应,侧面表现了曹画的神韵。25 .两首诗都写到了曹霸、韩韩
23、,在处理上有什么不同?【答案】25. B26.主次不同。苏诗韩韩是主要写作对象,曹霸是衬托;杜诗以曹霸为主,韩韩是次要写 作对象。详略不同。两首诗对衬托性的对象的处理,苏诗是一笔带过,极略;而杜诗则更为详细, 介绍了韩韩师曹的时间,画马的成就,以及艺术缺陷。对韩韩的评价不同。苏轼高度肯定了韩韩的牧马图,而杜甫却批评了韩韩画马不能“化骨” 的艺术缺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描写画中之马”错误。描写的是现实中的马。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艺术构思的能力。主次不同。由“书韩韩牧马图”“先生曹霸弟子韩”可知,苏诗韩韩是主要写作对象,曹霸是衬托;由“赠曹将军霸”“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鉴赏 备战 2023 高考 语文 模拟 试题 汇编 新高 II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