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语文10月检测试卷命题人:沃丽丽审题人:赵湮注意:试卷共1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要超出答题区域。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代世界各地人们都有自己熟知的天象和星辰,通过观测,获得对于天时和 季节的把握。古埃及人特别重视天狼星,玛雅人对金星研究较深,爱斯基摩人 最关心的大约是关系极昼极夜变化的太阳运行。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北天极一 带的北斗七星曾是最受注目的星辰之一。生活在北纬三十五度左右的中国古人, 夜晚向北眺望,北极周围有一带永不下沉的圆形旋转天区,这个区域,现代天 文学叫“恒显圈”,中国古天文学称其
2、边界为“上规”。其中随天旋行有几颗璀 璨的星辰,名为北斗。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中国古人已渐渐掌握了观测北 斗以确定多种时间的技巧,使北斗星成为一个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北斗共有七颗星,因此常被称为北斗七星。北斗星之得名,源于它像古代的 斗,七星的排列形状似商周时期青铜古斗,故诗小雅大东日:“虽北有 斗,不可以挹酒浆。”北斗星分为斗柄与斗首两局部。高诱注淮南子天文训曰:“斗第一星 至第四星为魁,第五星至第七星为杓。”即以斗首为魁,将斗柄称杓。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以网络天地的方法进行计算的。对于大地的网络方法是 方格计里法,这在古代地图中已经得到证明。而对于天文的网络方法,也早已 经出现。我国至少战
3、国时代已经建立了近似于天经天纬的框架,并以之测定星 辰的天文坐标。就网络而论,渔猎所用之网,上有一可以提控全网的总绳索, 其名为“纲而处于北天极一带的北斗就是控制天文网络中的纲,被称为“天 纲”,或书作“天罡”。有纲那么必有网,古人称“纲举目张”,目就是网眼,故北 斗在天空旋转也有旋天纲之说。由于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形成了太阳在黄道上 移动的现象,这使北斗也在一年中与太阳间产生了不同角度的变化,古人因此 而生出以斗定时之法。黄昏时刻,观测北斗星柄的指向可以断定当时的季节。这种观测法被鹃冠 子记载了下来:“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 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淮南子天
4、文训曰:“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 月初昏,斗柄指寅;二月初昏,斗柄指卯;十二月初昏,斗柄指丑,一岁 而匝,终而复始。”这样,通过初昏观察斗柄指向,即可定出月份。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 B A.“明珠般的北斗七星就是一个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它使中国古人渐渐掌握了观测北斗七 星以确定多种时间的技巧”错误,因果倒置,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中国古人已渐渐掌握了观测北 斗以确定多种时间的技巧,使北斗星成为一个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可知,掌握以斗定时的技巧 才使得北斗星成为一个巨大时钟,选项因果倒置。C. “北斗系统是我巨型复杂科技系统” 错误,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北斗
5、系统是“巨型复杂航天系统”,不是选项所说的“巨 型复杂科技系统”。D. “支持用户数量提高了 1200万”错误,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第四段“支 持用户数量从50万提高到1200万,不是选项所说的提高了 1200万。2. D “两那么材料都采用了引用论证方法,大量的文献引用”错误,材料二是新闻报道,说它使 用“引用论证方法”不严谨,且材料二并没有“大量的文献引用”。3. C 北斗七星,近紫薇宫南,在太微北错误,不属于以斗定时之法,该选项为北斗七星所 在位置。4. 语言准确严密:材料一多处引用相关典籍,严谨而有说服力;材料二通过具体数据的引用 表达语言的准确严密。语言生动形象:材料一运用比喻论证,
6、如“永悬天际的巨大时钟”等, 使语言于严谨中见生动;材料二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弯道超车”“多面手”等表 述,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5. 结合起步晚、底子薄的国情,选择分“三步走”的战略。独树一帜,坚持走“混合星座 构型”的特色开展之路。开创通信导航一体化的独特服务模式,更好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6. B ,我感到很伤心”于文无据。原文只说“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 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 “ABNEGAZI0NE,等等。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 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
7、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并没有说到“我”对这些的感 受。应选B。7. C”依然对未来充满憧憬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描写“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哀。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 咬紧嘴唇,泪流满面”,少校妻子的死对他打击很大,以至于他“对那些照片却很冷淡”,说明他 对未来并不抱有期待。8. 环境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萧瑟阴郁。作用:营造了深秋寒冷萧瑟、满目沧桑的阴郁 气氛,烘托出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同时也为全文奠 定了沉重的悲情基调。9. (例如)战火纷飞的意大利,对于故事的表达者“我”一一
8、一个美国人来说,是异国他乡; 远离战场的米兰,对于经历了血与火的伤病员来说,是另一个世界,是“异乡”;战争的创 伤导致这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10. C 11. D 12. B 13. D 14. C15. (1)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 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入江河)。(2)托付你的国事给臧地老者,百姓就差不多生活安定了!【10题详解】C.句意为:“为学者”旨在每天增进知见。“益”此处作动词,解释为“增加”“提升”。应选C。【11题详解】A.连词,就,表顺承/表假设,如果;B.结构
9、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C.代词,他/副词,表推测,大概;D.连词,来,表目的。应选Do12题详解】例句为状语后置句,“于”为标志,正常语序为“文王于臧观”;A.判断句,“也”表句末判断;B.状语后置句,“于”为标志,正常语序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C.定语后置句,“者”为标志,正常语序为“有可以一终身行之者言”;D.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其坚不能举自也二应选B。13题详解】句意:随后典章法规无一更改,也没发布什么偏颇的政令。三年后,文王观察国政,文武士人自 行解散了朋党,年长的官员也不再自诩有德。“三年”是一个时间状语,独立存在,前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文王观于国”是状语后
10、置句,之间不可断开,应在“国”后断,;“那么”为连词,引出后边内容, 一般前边断开,所以排除B项。应选Do【14题详解】C.“早上公布实施的法令到晚上就停止了”错误。应该是“老人早上还接受文王的指令,晚上就 逃走了,“遁”是“逃”的意思。应选C。【15题详解】(1)得分点:“端、萌芽;“皆”,都;“假设”,就像;“始”,开始;“然”,通“燃”,燃烧;第一 个“之。代词,它们;最后两句的“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得分点:“寓,托付;”于。介词,给;“庶几”,差不多;“廖”,本义为“疾病消失了”, 活译成“安定,参考译文:(甲)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有怜
11、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 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 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 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 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 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 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 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
12、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 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但凡有这四种发端的人, 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 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J(节选自孟子)(乙)“为学者”旨在每天增进知见,“为道者”重在日渐减损执著;减损再减损,直到无所造作 无所执著的境地,无所造作无所执著便能无入不自得,顺着自然常道,安宁无事。假设是生事扰民, 那便无法得到天下了。(节选自帛书老子)(丙)周文王来到臧地观游,只见一位老者在垂钓,但他的样子似钓非钓。他不是那种手拿钓竿的 钓法,却经常见他这样钓。文王
13、很想请他来参议国政,又担忧大臣和父兄们心里不服;转念还是 想放弃这打算,却又不忍心百姓失去天赐的机会。于是第二天召见属下大夫说:“昨夜寡人梦见 一位贤良之士,面色焦黑满脸胡须,骑着毛色斑驳的马且马蹄半边是红色,口里念着号令:托 付你的国事给臧地老者,百姓就差不多生活安定了!众大夫吃惊地说:“这是先祖君王啊。”文 王便说:“要不还是占个卦来决定吧J众大夫说:“既然是先王的托命,大王就不用多虑,又何 必占卦呢J于是乎迎请戒地老者前来面授国政。随后典章法规无一更改,也没发布什么偏颇的 政令。三年后,文王观察国政,文武士人自行解散了朋党,年长的官员也不再自诩有德,不合规 的量具也不敢擅自流入四方境内。
14、文武人士解散朋党,说明大家崇尚同心;年长的官员不树德, 说明开始同德务实,不合规的量具不敢入境,说明四方诸侯不再有二心。为此文王拜臧老为大国 师,以臣下之礼问道:“此政可以推广全天下么? “臧地老者默不作声,漫不经心地走开了,早 上接的令当晚就隐遁了,终身再无消息。(节选自庄子)16. B,宝玉没有问黛玉吃何药。17. B,王熙凤出场在先,贾宝玉出场在后。18. B,宝玉借西厢记中的曲词,表达对黛玉的爱慕之情。19. (1)质胜文那么野,文胜质那么史。(2) 一日克己复礼 (2).天下归仁焉(3)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20 .摇曳生姿/翩翩起舞拍案叫绝/赞不绝口美不胜收21 .例如一:虎年春晚
15、上爆红的只此青绿,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 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带来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例如二: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它用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 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带来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22 . (1) “古月”是指千里江山图,“今人”是指当下的观众,其含义为:画家早已逝去千年, 但是千载之后,那幅画的神韵却通过现代舞蹈的转化,熏陶了无数的观众。(2)妙处:以改写诗句的形式来呈现作者的感悟,使得表达更加诗意和优美;运用比喻的 手法,将千里江山图比作“古月”,化平实为生动,激发读者想象;诗句中包含了 “古月” “今人”的今昔比照,在比照
16、中传达出更为清晰悠远的历史感,诗情哲理并茂,更为精妙丰富。23 .它可以受人控制; 如可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以安抚情绪。24 . A文中划线句把“情绪”比成了 “水”,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借代,“戎马”代指战争; B.比喻,把“千里澄江”比作一条白练;C.比喻,把自己的内心比喻成透明洁白的冰雪。D.比喻,把大弦的粗重的声音比喻成“急雨”,把小弦的轻柔的声音比喻成“私语”。25 .(一)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局部组成。其中材料包含两段话。 第一段着重解释“力行”的出处及含义;第二段强调“力行”的作用、力行与德行的关系,以及 “力行品格”的主要内容。写作任务是紧扣肩负民
17、族复兴重任的当代青年的身份,联系自身开展深入思考、认真规划,写一 篇文章。(二)写作任务分解任务一:写作主题为“力行”材料已明确了 “力行”的内涵,即努力实践,竭力而行;“力行”的意义与价值,即“仁” “君子 之大德”;“力行”的表现,即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任务二:阐述“力行”的当代意义材料中的两段话都侧重阐述“力行”的价值和意义,如“力行”的出处、早期儒家对“力行”的 推崇等,写作任务要求联系民族复兴重任,即侧重阐述“力行”的当代意义。任务三:写作者身份“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当代青年”是这篇作文写作者的角色定位,写作时应结合对自身开展的思 考。(三)参考立意:当代青年要有敢为天下先、建功立业
18、的力行品格;当代青年要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力行证道;力行对个人、社会、国家意义重大。力行在左使命在右中庸中的“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道德经中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都 说明古人对力行的重视。当代青年肩负民族复兴重任,应传承先辈们的力行之道,重视力行,以 自己的行动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力行在左,使命在右。学习先辈力行品格,以力行底色着墨靓丽人生。【分论点一,从“怎么办”角度提炼,号召青年向先辈学习。】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站在先辈的肩膀上,我们得以感悟力 行之道。看,一场小型爆炸绽放于空地之上,中国的爆炸力学学科应声而诞。作为爆炸力学的奠 基人和开拓者之
19、一的郑哲敏院士,是许多有志青年的偶像。他身上闪耀着力行之光。在与学生驻 扎西北做研究时,他总说:“要干出汗的活。不要想着不出汗就出活。”他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 句话。扛钢板,搬器材,他什么都干。郑院士因为秉持“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的信念, 才毅然投身这门全新的学科。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怎能不感染和鼓舞每一个有志青年 呢?又如王德民院士,致力于改变当时中国油田开采技术落后的局面。他白天投入实地开采,晚 上忙于科学研究,终于创造出一种比当时国际通用方法的产量高出70%的开采方法。这样的竭力 前行,怎么能不收获成功?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先辈的力行品格,为自己的人生着好底色。力行在左,使命在
20、右。树立远大志向,以力行品格助力民族复兴。【分论点二,从“怎么办”角度提炼,号召青年树立远大志向,坚定力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君可见,神舟十二号科研团队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仅为33岁, 他们默默耕耘,竭尽全力,只为一个共同的航天梦而奋斗。君可见,奥运会的赛场上,“00后” 的运动健儿们努力拼搏,为国家荣誉尽其所能。还有力行于考古专业的女孩钟芳蓉、力行于电子 科研的天才少年曹原,以及无数在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的中国青年们身为当代青年的一分 子,我们要如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如宗意“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身体力行,为祖国的海 晏河清献力。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青年正前行在路上。让我们以勇锐
21、盖过怯弱,凭力行压倒苟安,在时代画 卷上绘出最美的花朵,助力民族复兴!【结尾号召凭借力行助力民族复兴,简洁有力。】【点评】本文题目为四字对称式题目。开头段落亮观点,展文采。中间段落素材丰富,既有先辈 郑哲敏、王德民院士的事迹,也有青年钟芳蓉、曹原等后浪事例。并且,考生巧妙运用滕王阁 序中的素材,为本文增色不少。北斗还被古人用来指二十四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中讲到其法:“斗指子 那么冬至加十五日指癸,那么小寒加十五日指丑,那么大寒”这种斗柄 所指的循环,历经二十四向,与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相应。北斗星在北天旋转,是因地球自转形成的星辰绕极周日视运动,一日一夜即 “跑完” 一周。所以,观测北斗指向在一
22、天之中的变化位置,就可定出时辰。中国历史上有多种天文观测体系,如日的影长、月之盈缺、太阳的黄道运动、 恒星的中天测时、岁星纪年以及辰星正四时等,北斗斡旋运动也是其中之一。 明珠般的北斗七星,在我们先辈的眼中,就是一座举首可见的巨型天文钟。(摘编自秦建明北斗七星与斗建考) 材料二:“北斗”是党中央亲自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 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 系统。在北斗系统研制建设过程中,工程全线克服种种困难,探索出一条从无 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开展道路,凭着追 求卓越的精神实现了 “弯道超车”。同样是建
23、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俄和欧盟选择搞“一步建全球”。我国 起步晚、底子薄,明智选择分步走。北斗首任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组织研 究提出了 “三步走”开展战略。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世 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区域系统,为 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实现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全 球梦”。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所采用的轨道星座构型相比,北斗系统独树一帜。 北斗一号建设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提供导航定位服务。北 斗二号系统充分继承北斗一号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现区域导航定位覆盖的成 功经验,在国际上首创以地球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高级中学 学年 上学 10 月月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