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修辞手法(教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鉴赏宝鉴.docx
《专题3修辞手法(教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鉴赏宝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修辞手法(教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鉴赏宝鉴.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课题: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导学案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学习目标知识与技 能1 .掌握诗歌中常用修辞方法(借代、反问、拟人、双关、比喻、对偶、夸张、 反复、互文等)的类型及内涵、作用。2 .辨析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及答题思路。过程与方 法自学、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辞使内容增色、使感情升华,是表情达意的载体。重点各类修辞的辨析、内涵、作用。 难点时间:课时:教学过程【考点突破】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 用夸张、衬托、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 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在
2、分析诗歌语言的时候,常常提起修辞手法。几种常考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下: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以鲜明、生动、深刻 的印象.夸张增地表达效果,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溺烈的共鸣.对比把不1司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分 得更加鲜明。拟人把物人格化,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中富.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可使语言简练、 含蓄对偶从形式上使作品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使作品 意义集中含蓄。设问用问题引入,牵动全篇,承上启下,深化主题,令人回 味.反问川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加福语气,表达强烈 速情2 .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例如:
3、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房宫赋一一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六王毕”与“四海一”相对,都 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 出”相对相3 .多句对偶: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叫多句对对偶句。例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一一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老远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 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内容上1 .正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同类的或相近的,是互为补充的。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
4、府之任蜀州一一只要朋友互相知心,即使分离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上下联的意思是相近相关的。“海内”, 四海之内,古代指全中国。“比邻”,近邻。)2 .反对偶:上下联表达的意思是相反或相对的,多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例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用刀刻东西,刻一阵子就放下,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不停地用刀子刻下去,即使是坚硬 的金石也能被刻穿。(“锲而舍之”与“锲而不舍”是反对。)3.串对偶(流水对):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 物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例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一一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 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三)对偶的作用: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用于诗词, 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 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七、夸张:(-)夸张的概念: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有目的地放 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二)夸张的种类: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
6、超前”类,普通类乂可分为两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 上青天。蜀道难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 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药人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 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 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乂如: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 成泪”也是这个意思。(三)夸张作用: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
7、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 象和强烈共鸣:引起读者的联想,留卜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夸张还能增强幽默感和趣味性。【注意】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 就不合事理:同志们,你们看,我们的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下题。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缩狭绡裳。 酒
8、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5 .【设题】“忽相逢编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 样的感情?(6分)【注解】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缩袂绡裳:缩(gdo)袂(mei):素绢的衣袖。绡(xiGo)裳:薄绸的下衣。这里将梅花拟人化(相逢),将其比作编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 酒醒寒惊梦:寒气融着梅香袭来,酒也醒 了,梦也醒了。淡月昏黄:月色朦胧(空气中浮动着梅花的幽香)。这是对宋代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化用。【答案】“忽相逢缙袂绡裳”采用了比俞(或拟人)的修辞,把梅
9、花比作白色的丝织品,洁白纯净, 暗示其品格之高洁,(把巧遇的梅花写成了一位清雅飘曳的神仙般的白衣女子)表达了终于找到梅时的那 种喜悦之情。“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采用了夸张(或对偶)的修辞,用“春肠”寸断,表现了从 醉态回到现实的万分孤独和失落。【解析】比喻:把梅花比作白色的丝织品即编袂绡裳,说明梅花清新飘逸华美。把梅花比作白衣女子, 说明梅花洁白美丽,有神韵。(比喻是两个不同事物有相似点,进而构成本体喻体;借代是同一个事物, 用其本身的特征或部分代替整体。借代:这里用女子穿的“结狭绡裳”代指白衣女子也是正确的。)【赏析】寻梅头三句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程。“冷风来何
10、处香?忽相逢绡 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 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 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本篇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 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这首散曲是元代曲坛后期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乔吉的作品。他的作品清丽而质朴,雅俗兼备,这首寻 梅即是其中的名篇。这支散曲采取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却处处体现着作者 的心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乔吉一生不曾显达,甚至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其
11、作品内容也因此而表现出一种消极厌世的情绪和对现 实的不满,同时也会表达出自己的心声。结合这些背景分析,这支曲子中的梅花可以理解为作者心目中高洁品性的代名词,这在他另一支散曲 折桂令荆溪即事中也可以看出来: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 鸟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荆溪印事中,作者讽刺了当时中官僚腐朽,社会风气颓落,致使人民困苦,正义不得伸张的社会 现实。感叹家家不种梅花,实则隐射梅花般的高洁品性无人拥有。所以,寻梅中的梅花也可以是高尚品格的象征,“寻梅”二字本身即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渴望 与追求。“冬前冬后”道出了寻梅时间
12、之长,从冬前直找到冬后;“溪南溪北”、“树头树底”写明了寻梅的 地域之广,溪水南北,孤山上下,作者都寻了个遍。这两句一方面从时间以及空间的跨度之大来表现作者 寻梅之艰,寻梅之勤;另一方面,从侧面亦体现出作者爱悔之切,宁肯溪南溪北、树头树底,从冬前直找 到冬后也不肯罢休。爱梅之切,实则是作者在苦苦呼唤人性的高洁和社会的公平;寻梅之艰,体现着这一 愿望的实现之难。从第三句开始,作者笔风一转。头两句虽然表达了寻梅的艰辛,但接下来来的两句多少给读者们带来 了一丝欣慰。虽然已是冬后,“冷风”已“来”,本来已经对寻梅不抱希望了,可是不经意间,一阵暗香传 来,作者不禁激动地自问,“何处香”?体现出对传来梅香
13、之地的急切寻觅。忽然间,“绪袂绡裳”的“白 衣仙女”翩然而至,进入作者的眼帘。苦苦寻觅的梅花在作者的心里就如同神仙一般高洁、神圣再一次表 现出作者的爱梅之深。可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本来他已经找到了他苦苦寻觅的梅花,但是,“酒醒” 了,之前的喜悦 瞬时荡然无存,原来这都是一场梦,现在刺骨的冷风惊醒了美梦。作者心里仿佛响起凄凉的笛声,使得春 天的气息也无法令人开心,而是更加使人断肠! “寻梅”只是一场南柯之梦。作者从梦中惊醒,认清了现 实,。眼前的仅仅是淡淡的泛着月晕的月色,昏黄一片,失望的氛.围弥漫开来。全曲到此戛然而止,并未 交代最后的结局,只是留给读者们以无尽的遐想与悯怅。八、反复:(一
14、)反复的概念:反复修辞,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二)反复的种类:词语反复c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H的。如:沉默呵,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 一词,表达自己对段祺瑞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如: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双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 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
15、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 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 麦,(艾青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为了赞美保姆一一大堰河的勤劳和善良,艾青在这里一连反复使用了 六个“她含着笑”,使勤劳而乐观的保姆形象跃然纸上。语段反复,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诗歌中的反复又称“复沓”。它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表现强烈 的感情,强调主题,加强语气,增强旋律美,起着一唱三叹的作用。“重章叠句”,是指文学作品中,在不 同段落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语句重复出现的一种表现手法.作用在于加深EfJ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 主体,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
16、抒发.“叠唱”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地重叠. 它常常川于表现人物的一种回环往复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叠句运用得好, 可以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如:关雎:参差昔菜,左右流之。参差昔菜,左右采之。参差存 菜,左右范之。(三)反兔的作用: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四)反复与排比的区别: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 词语或句子上;排比则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
17、 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如:北宋欧阳修词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李 清照词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均为反复修辞。(吉林省长白山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如梦令春景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注】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诗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 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红溜:形容花朵娇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小梅: 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6 .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18、是()(5分)A.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B. 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温和,那样地令人 陶醉、销魂。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可 见诗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D.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诗人借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感叹春色渐老,春 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鸡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小梅, 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答案】CD【解析】C
19、项,使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不是实写,诗人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 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借以表达诗人的悲苦和思念。D项,不是比喻而是 拟人或反复。(5分,答对一个给3分,答对两个给5分)7 .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答案】以乐景衬哀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 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用典。诗人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 借以表达诗人的悲苦和思念。拟人。写人与绿杨一样消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 其中,让
20、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反复。“依旧” 一词,反复运用,指小梅之曲悠悠不尽,表现诗人忧思情怀不尽。同时节奏鲜 明,音韵和谐。(6分,每种手法及准确分析2分,答对3种即可得满分。只有手法,没有分析不给分)【赏析】这首词诸本题作“春景二乃因伤春而作怀人之思。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转作悲苦语。化用李 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春光明媚,本应产生舒适欢畅之感受,而女主人公何以有这般与外 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疫。”“是为点题之名。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 老,春光即逝。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
21、载体。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因为 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人与绿杨俱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 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词人之心,或欲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 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然而词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达到反衬的效果,甚而不惜极尽雕琢气力状物写景, 终不免落于攻琢之痕。“溜”字本写花红之鲜艳欲滴,“皱”则欲状恭水波漾漪之态,亦不可谓不巧矣!然 味之终觉神韵欠焉!究其原委,就在于它显得雕琢、吃力。正如其“天连芳草”句,如换“连”为“
22、粘二 则失于穿番矣!故吹剑录谓“莺嘴”二句:“咏物形似,而少生动,与红杏枝头费如许气力可 谓一语中的。其实,很多词评家们都恰切地指出了这一点:草堂诗余批曰:“琢句奇峭。”奔州山人词 评评曰险丽。”古今词话词品亦云:“的是险丽矣,觉斧痕犹在。”如此雕炼奇峭,有粹编本要 以为此词乃黄庭坚所作,实在也是事出有因。“诗缘情”,贵其感发之力量,“词之为体,要吵宜修“,尤重其内在之情味意境。而由于诗、词体裁 的限制,其用字造句,又特别讲究锤炼洗净。但是这种锤炼不是刻意地雕章琢句。其用心尽管良苦而出之 必须自然,浑成无迹,顺手拈来,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也。秦观此词中,“疫”字的运用就应 该说是较为成
23、功的。所以草堂诗余才又说:“春柳未必瘦,然易此字不得。”是公允之评。以花木之“瘦” 比人之瘦,诗词中也不乏此例。如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程垓“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摊破江城子)新鲜奇特,形象 生动,各具情深。九、互文:(-)互文的概念: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 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修辞手法 教案 高中语文 诗歌 鉴赏 表达 技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