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1.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周边的山戎希望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但晋悼公认为山戎 “无亲而贪”,不同意与之和议,晋国的卿大夫魏绛向晋悼公陈述了 “和戎”的五大好处,最终说服晋悼公与戎族订立了盟约。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晋国是春秋时期首个霸主B.山戎已经完全认同晋国文化C. “和戎”有利于民族交融D.晋国产生了华夏认同的观念.史书记载,秦完成统一后,曾一次将各地豪富二十万户迁到咸阳,还曾“徙黔首三万户 琅研台下,复(免除赋役)十二岁”;击退匈奴后又“为筑城郭,徙民充之”。这些做法的 主要目的是()A.削弱豪富势力 B.开发边疆地区 C
2、.增加政府收入 D.巩固国家统一.隋朝建立后,一度呈现出繁荣富庶的局面,有史家说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史书记 载长安、洛阳、太原等地的仓库储存的物资在唐朝建立后还用了很长时间。隋朝出现繁荣富 庶局面的原因有( )北周的统治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索貌阅”增加纳税人口江南经济发展扩大了政府财税来源租庸调制保证了国家的税收A.B. C. D. “礼”和“法”是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两种重要工具。有学者指出“礼”和“法”都是 一种行为规范,只是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礼是靠传统的习俗来 维持。关于中国古代的“礼”和“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礼法始终尖锐对立B.秦律体现了礼法结合
3、C.唐朝治国重礼轻法D.清朝乡约与法律合流2 .有学者指出:“宋代社会,儒生与商贾之间,可能颇有分流,前者以内圣外王自我期许, 志在经国济世,尤其理学家们不屑言利。明代中叶以后,风气颇为不同,江南士大夫如有余 力,也会投资商业活动。”明朝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商业有较大发展B.心学成为主流思想C.科举考试形式灵活D.不再实行重农抑商. 1863年10月5日,法国世界画报称:“如今,我们可以在沿海地区自由地进行商贸 活动了,至于在那些没有被太平天国或者其他叛乱分子占据的地方是完全可行的。”这一现 象出现在( )B.太平天国鼎盛时期D.列强瓜分狂潮时期A.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C.中法越南条款
4、签订后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可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工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3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都在上海和重庆得以应用,铁路、电报、电 灯、汽车等技术在城市的应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汽车在上海应用的年份是1901年,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电报于1886年传入重庆,此时民国尚没有建立,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对现代技术的应用要早于重庆,现代化进程并不同步,排除D项。故选:Bo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需要结合近
5、代交通事业发展的特征和城市化的特点来解答。本题考查交通工具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让多地海关税务司把海关税款以总税务 司的名义存入汇丰银行,便于英国攫取中国的海关税款,“让税款跑到革命党的库里去是不行的” 说明其目的是防止税款跑到革命党的库里,意欲造成革命党人的财政困难,正确,选择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条款已经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排除,排除 A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无法体现安格联打算武力干涉中国的革命,排除,排除D项。故选:Co本题考查武昌起义,需要结合武昌起义的
6、特征和影响来解答。本题考查武昌起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 .【答案】A【解析】通过观察“1952年、1957年、1965年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大致比重的变化” 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提 高,反映出国家工业布局有所改善,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内地工业产值的占比而非总量,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当时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三线建设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排除D项。故选:Ao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一五计划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五计划,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
7、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 .【答案】D【解析】根据“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首届进博会(2018年)累计意向 成交额为578.3亿美元,本届已经增至735.2亿美元,五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 可知,中国有着超大规模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D项正确;材料没有近五年对外贸易额、对外投资额的具体数据,无法得出AB项的结论,排除AB项;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排除C项。故选:Do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外开放及影响,可结合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外开放及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8、的能力。7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印度洋可以被看作是全球商品、思想和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十字路口,在那 里相会的中国、印度、中近东的伊斯兰国家充当着主角,而欧洲充当配角,一个渴望接近亚洲滚 滚财源的配角。”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中,中国、印度、中近东的伊斯兰国家充当着主角; 15世纪,新航路开辟,欧洲开始从配角慢慢走向舞台的中央,B项正确; ACD项都不符合材料中描述的时间,排除ACD项。故选:Bo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学生淮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乔治一世继承了英国王位
9、后,不主持内阁会议,由大臣们“自己先商 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国王逐渐统而不治,为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提供了良机,B项正 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英国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C项; 材料强调英国国王逐渐失去行政权,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o本题考查英国的政治制度,需要结合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征来解答。本题考杳英国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对材世纪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于19世纪媲美”可知,强调十月 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推动了其它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A项正
10、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排除B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王朝,排除C项。故选:Ao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需要结合这两次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这两次战争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战败国和殖 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它没有消除大国之间的矛盾,反而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对战败国的严 厉制裁,刺激了德国极端
11、民族主义和复仇情绪,最终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说明凡尔赛 和约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B项正确;根据材料“德国明确地为推倒第次战争的裁决而战”可得出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应负主 要责任,排除A项;英法采取绥靖政策促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排除C项; 根据所学德国史实可知,德国于19世纪后期,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排除D项。 故选:Bo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结合二战的背景和特征来解答。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 .【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75年欧共体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了洛美 协定
12、:允许46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免税和不限量进入共同体国家;共同体的商品 进入46国享受最惠国待遇,但不免税”可知,允许46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免税和 不限量进入共同体国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共同体的 商品进入46国享受最惠国待遇,则有利于扩大欧共体的海外市场,C项正确,排除A项; 材料并不是建立了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排除B项;洛美协定前期对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单向贸易优惠政策,后期取消代之以向自由贸易过渡, 双方最终建立自由贸易区,完成与世贸规则接轨,排除D项。故选:Co本题考查欧共体的形成,要求学生结合欧共体形成的特征来解答。本
13、题考查欧共体的形成,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2 .【答案】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中“公元前33年,已降汉称臣的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 来汉朝,请求和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南匈奴主动请求和亲;根据材料二中“三 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蒙古与明 朝长期对峙,是明朝北部边防的主要威胁。功绩:根据材料一中“昭君出塞六十年,汉匈结束了 百余年的战争局面,边境迎来了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的 喜人景象”可知,昭君出塞缓和了汉匈关系,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材料 二中“在
14、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厉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 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娘子劝说俺答汗与明朝和谈,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 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的社会进步;综合材料信息、问题和所学知识可知,王昭君 与三娘子是民族和平友好的使者,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汉蒙民族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故答案为:时代背景:西汉末年,南匈奴主动请求和亲;蒙古与明朝长期对峙,是明朝北部边防的主要威胁。 功绩:昭君出塞缓和了汉匈关系,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娘子劝说
15、俺答汗与 明朝和谈,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的社 会进步;王昭君与三娘子是民族和平友好的使者,为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友谊做出了重 要贡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古代中国历史人物,可结 合王昭君与三娘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功绩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古代中国历史人物,侧重考杳考生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3 .【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 的论题,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16、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国共产 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内容,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土地 革命时期和抗口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由于国内主要矛盾不同,因此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采 取不同的土地政策;也可以选择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政策,因为不同时期的历史 任务不同,因此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故答案为:示例:观点: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体现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阐述:1931年处于土地革命时期,这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为调动农民生产 和革命积极性,推动无偿没收地主、豪绅、军阀、官僚
17、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分配农民土地, 这促进农民革命根据地的壮大,推动革命力量的强大。1942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为团结一切 能够团结的力量一致抗口而采取双减双交的政策,即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这调动了农 民和地主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一切力量进行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措施, 土地革命时期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而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因此其采取的土地政 策也不一样。总之,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体现了其政策的与时俱进。【解析】本题考查中共的土地政策,需要结合中共在革命时期和我国建设时期经济政策的特征来 解答。本题考查中共的土地政策
18、,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 .【答案】【小题1】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吸收东方先进文化;交通便利:货币统一;统 治者重视文化发展。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推动了波斯帝国 经济交流、文化繁荣;维护了波斯帝国的统治;对后世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小题2】作用: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阿拉伯人足迹遍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 沟通的媒介;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 大成就。例子:阿拉伯数字、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解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和波斯帝国需要结合。第一小问耍结合波斯
19、帝国对世界文明交流的 影响来解答;第二小问要结合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来解答。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和波斯帝国需要结合,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15 .【答案】【小题1】周代:宗法制以血缘纽带,存在森严等级关系、隶属关系;分封制和宗法 制互为表里;礼成为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清民民初:出现族会制,具有民主色彩;宗族管理具有近代化特点;宗族之间具有一定平等性, 制度化。【小题2】西方列强的入侵,民主意识的传播;小农经济的瓦解,冲击传统宗族关系;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政治运动的影响;宗族意识的淡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笫一问可结合周代宗法
20、制与清末民 初宗族管理的不同之处来分析;第二间结合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特点形成的原因分析。本题主要考杳的是宗法制、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 材料主旨的能力。16 .【答案】【小题1】原因:一战使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一战中得到锻炼,思想得到解放;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指明了新方向。【小题2】不同:一战削弱了殖民体系;二战促使殖民体系崩溃。有利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削 弱了英法等欧洲殖民国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走向联合;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联合国宪章等 国际法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北京市 石景山区 期末 历史 试卷 答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