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重点归纳知识点归纳.docx
《2023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重点归纳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重点归纳知识点归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92023,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般认为这是课 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2、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泰勒。由于泰勒对教育评价 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奉献,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 程理论之父。192023,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3、泰勒原理的实质是技术爱好的追求。是通过合法规律的行为而对 环境加以控制的人类基本爱好,它指向对于环境的控制和管理,其核 心是控制。4、科学结构运动与学术中心课程1959年9月,主席布鲁纳:讨论如何改善中小学的自然科学教 育问题。5、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6、实践性课程开发
2、理论:施瓦布的奉献。7、拉特克: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倡教学论的德国教育家。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并且还不断改 造着社会生活一。四、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基本观念):1、学习者是主体,学习 者经验的选择过程即是尊重并提高学习者的个性差异的过程;2、学 习者是课程的开发者;3、学习者是知识与文化的发明者;4、学习者 发明着社会生活经验。五、教学方法的基本类型:1、提醒型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醒活动(如:讲解、 示范等)专家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 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
3、、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 方法。基本形态: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3、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所提出的课 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 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六、如何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1、拟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2、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3、分派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4、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也许碰到的困难;5、对的评 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一、课程的基本标准:1、垂直组织的标准: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 来。2、水平组织的标准: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关
4、系组织起来。二、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1、学科课程: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科目本位课程:是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少联系的科目所组 成的课程。学术中心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而开发的课程。综合学科课程: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整合起来,形成一门新 的学科。2、经验课程(活动课程)经验课程有哪些基本特性:A经验课程以学习者当下的生活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 程目的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B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发明性的存在;C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D经验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优点:1、经验课程强调学习者当下的直接经验的价值,在经
5、验课程 中学习者成为真正的主体;2、经验课程主张将当代社会现实以儿童 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3、经验课程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以儿童的 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局限:1、经验课程容易导致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2、经 验课程容易导致“活动主义”,忽略儿童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品质的 发展;3、经验课程的组织规定教师有相称高的教育艺术。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综合课程:1、学科本为综合课程: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学科知识;2、社会本为综合课程:社会生活现实四、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直线式课程:是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 内容基本上不反复。螺旋式课程:是将特定学科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反复呈现,同
6、时运 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容不断扩展与加深。五、 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涉及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 规范和态度。六、教学组织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课程教材的组织框架A班级授课组织:最先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是15世纪末德国的 一些人文主义学校,然而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夸美纽 斯。基本特性:学生被分派于各自固定的班级;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 行;教学一一般分学科进行;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本标准加以拟 定;B个别化教学组织:道尔顿计划与文纳特卡计划道尔顿计划是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192023在道尔顿市公立
7、学 校里形成实行的,其后在纽约的道尔顿学校里实行。第六章课程实行与教学计划一、课程实行:是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二、课程实行的基本取向:1、忠实取向:课程实行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2、互相适应取向:课程实行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 情景在课程目的、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互相调整、改变与适 应的过程。特性:A课程不仅涉及体现在学程、教科书或变革方案中的有计划的 具体内容,并且还涉及学校和社区中各种情境因素所构成的谱系这些 情境因素会对课程变革方案作出改变;B课程知识是广大的、复杂的 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方面;C不断调整以求互相适应,是课程知识的一 个基本特
8、点。互相适应取向倾向于把课程变革过程视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不 可预知的过程。三、课程实行的基本模式:1、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2、兰德课程 变革动因模式;3、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四、影响课程实行的因素:1、课程变革的特性:A课程变革的需要和适切性;B课程变革 目的与意义的清楚性;C课程变革的复杂性;D课程变革计划的质量 与实用性。2、学区的特性:A学区从事课程变革的历史传统;B学区对课程计 划的采用过程;C学区对课程变革的行政支持;D课程变革人员的发 展水平与对变革的参与限度。3、学校的特性:校长的角色;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特性 与价值取向4、外部环境的特性:政府机构的力量;社区的支持
9、五、教学过程的本质: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 交往过程;2、教学过程是教学结识过程与人类一般结识过程的统一; 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六、从课程实行的基本取向看教学设计课程实行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互相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 向1、忠实取向特性:A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B、教学设 计本质上是排斥教师的;C、学生被孤立于教学设计过程。2、互相适应取向特点:A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作 用的实践活动;B教师开始进入教学设计过程;C学生开始进入教学 设计过程。3、课程创生取向特点:A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发明的过程,指向于 人的解放;B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C
10、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第七章一、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行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 所采用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行完毕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目的本为评价:即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的为依据而进行的评 价。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1、量的评价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化为 数量,进而从数量的分析与比较重,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2、 质的评价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足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 种特质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基本取向1、目的取向的评价:把评价视为将课程计划或教学结果和预定课程 与教学目的相对照的过程。2、过程取向的评价: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 与被评价者的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自考 课程 教学 重点 归纳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