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BRTA 1.1—2023北京市道路运输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技术规范-全文及说明.docx





《T BRTA 1.1—2023北京市道路运输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技术规范-全文及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 BRTA 1.1—2023北京市道路运输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技术规范-全文及说明.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T/BRTA1. 12023北京市道路运输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2023-XX-XX 实施2023-XX-XX 实施2023-XX-XX 发布北京市道路运输协会发布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具备驾驶员面部抓拍及人脸身份识别功能,对驾驶员身份不符情况进 行报警提示,同时保存报警点驾驶位置照片和视频信息,事件驱动并实现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且 具备以下功能:一一可根据时间阈值设定拍照动作;应具备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动等)抓拍的驾驶员人脸照片面部特征对比;应具备开始行驶、定时或驾驶员离开监控画面再返回等情况下主动抓拍包含驾驶
2、员正面照 片,并进行身份识别;报警级别宜为低风险报警。6.2驾驶员驾驶行为监测功能6.2.1 概述驾驶员状态监测应包括,但不限于:疲劳状态报警、疲劳驾驶报警、长时间不目视前方报警、 抽烟报警、接打手持电话报警、驾驶员不在驾驶位置报警、双手同时脱离方向盘报警、未系安全带 报警功能。6. 2.2疲劳状态报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能够通过面部监测的方式识别到驾驶员疲劳驾驶 状态,对驾驶员进行报警提示,同时保存报警点驾驶员面部特征照片和视频信息,事件驱动并实现 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且具备以下功能:一一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
3、动、风雪雨雾天气等)实现驾驶员驾驶状态识别;一一在驾驶员佩戴帽子、眼镜、墨镜(红外可穿透)、口罩等情况下正常工作; 能够识别驾驶员眼部动作; 能够识别驾驶员打哈欠动作; 能够结合眨眼动作和打哈欠动作进行综合识别分析识别和报警总时间延迟小于2s:报警级别宜为高风险报警。6. 2.3疲劳驾驶报警当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监测驾驶员状态的摄像头定时拍摄、比对驾驶员人脸照片的面部特征, 通过计算分析同一驾驶员的实际连续驾驶时间,包括:一一日间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一一夜间连续驾驶时间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在24小时累计驾驶时间超过8小时;任意连续7天
4、内累计驾驶时间超过44个小时的驾驶状态。报警级别宜为高风险报警。6. 2.4长时间不目视前方报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能够对驾驶员长时间不目视前方的情况进行识别和 分析,对驾驶员异常情况进行报警提示,同时保存报警点驾驶员面部特征照片和视频信息,事件驱 动并实现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且具备以卜.功能:一一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 辆震动等),根据设定的脸部左右和上下角度阙值,实现对驾驶员不目视前方的识别; 可在驾驶员佩戴帽子、眼镜、墨镜(红外可穿透)、口罩等情况下正常工作; 能够区分车辆转向、倒车、驾驶员观察后视镜等情况与不目
5、视前方状态:并可根据实际要 求,确定不目视前方报警提示阈值; 不目视前方行为识别和报警总时间延迟小于2s; 一车速低于20km/h时抑制报警;一一报警触发时间间隔不高于180s,默认设置为60s; 当车速高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一般风险报警;车速低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低 风险报警。6. 2.5抽烟报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能对驾驶员抽烟的行为进行识别和分析,对驾驶 员违规行为进行报警提示,同时保存报警点驾驶员面部特征照片和视频信息,事件驱动并实现本地 存储和远程存储,且具备以下功能:一一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
6、闪烁、车 辆震动等)实现抽烟行为识别;一一能够识别香烟物品;能够识别抽烟动作;一一能够结合香烟物品和抽烟动作进行综合识别,识别和报警总时间延迟应小于2s;一一车速低于10km/h时抑制报警;一一报警触发时间间隔不高于300s,默认设置为120s;当车速高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高风险报警;车速低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一般 风险报警。6. 2.6接打手持电话报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能对驾驶员接打手持电话的行为进行识别和分析, 对驾驶员违规行为进行报警提示,同时保存报警点驾驶员面部特征照片和视频信息,事件驱动并实 现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且具备以下功能:一一能够在全
7、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 辆震动等)实现接打手持电话行为识别;一一能够识别手持电话物品;能够识别接打手持电话动作; 能够结合手持电话物品和接打电话动作进行综合识别分析,识别和报警总时间延迟小于2s; 车速低于10km/h时抑制报警; 报警触发时间间隔不高于300s,默认设置为120s;一一当车速高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高风险报警;车速低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一般 风险报警。6. 2.7驾驶员不在驾驶位置报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能对驾驶员不在驾驶位置的情况进行识别和分析, 对驾驶员异常情况进行报警提示,同时保存报
8、警点驾驶位置照片和视频信息,事件驱动并实现本地 存储和远程存储,且具备以下功能: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动等)实现驾驶员不在驾驶位置的识别;一对驾驶员不在驾驶位置的识别和报警总时间延迟应小于2s;一车速低于lOkm/h时抑制报警;-报警触发时间间隔不高于90s,默认设置为30s;当车速高于3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高风险报警;车速低于3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般 风险报警。双手同时脱离方向盘报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宜对驾驶员双手同时脱离方向盘的行为进行识别和 分析,对驾驶员违规行为进行报警提示,同时保存报警点驾驶
9、员面部特征照片和视频信息,事件驱 动并实现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且具备以下功能: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动等)实现驾驶员双手同时脱离方向盘行为的识别:对驾驶员双手同时脱离方向盘行为的识别和报警总时间延迟应小于2s;一一车速低于1 Okm/h时抑制报警:一一报警触发时间间隔不高于90s,默认设置为30s;一一当车速高于3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高风险报警;车速低于3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一般 风险报警。6. 2.9未系安全带报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宜对驾驶员未按照规定系安全带的行为进行识别和 分析,对驾驶违规行为进
10、行报警提示,包括以下功能: 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动等)实现驾驶员未按照规定系安全带行为的识别;一一终端检测到驾驶员未系安全带时,应在5秒内触发报警;一一对驾驶员未系安全带行为的识别和报警总时间延迟应小于2s;一一车速低于20km/h时抑制报警; 报警触发时间间隔不高于300s,默认设置为180s; 当车速高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高风险报警;车速低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一般 风险报警。6.3车辆运行状态监测功能6.3.1 概述车辆运行状态监测功能应包括,但不限于:前向碰撞报警、车距过近报警、车道偏离报警、行 人碰撞报
11、警、道路标识牌识别(推荐,非必选)、盲区监测报警功能。6. 3.2前向碰撞报警应符合GB/T 33577中碰撞报警的要求。同时应满足以卜.要求:对前向碰撞风险的识别和报警总时间延迟应小于2s;一一车速低于20km/h时抑制报警;报警触发时间间隔不高于180s,默认设置为60s;当车速高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高风险报警;车速低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一般 风险报警。6. 3.3车距过近报警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载终端应能够检测到与前车的距离和时间过近时产生报警,功能应符合 GB/T 33577中预备碰撞报警的要求,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一一对车距过近风险的识别和报警总时间延迟应小于2s
12、;一一车速低于20km/h时抑制报警;一一报警触发时间间隔不高于300s,默认设置为180s;当车速高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高风险报警;车速低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一般 风险报警。6. 3.4车道偏离报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能探测车辆相对车辆边界的横向位置,当车辆处 于报警临界线附近且没有操作相应的转向灯时,对驾驶员进行报警提示,同时至少保存报警点车外 前部区域照片和视频信息,事件驱动并实现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且具备识别符合GB 5768. 3规定 的下列车道线功能:一一黄色和白色实线; 黄色和白色虚线; 双黄和双白实线; 双黄和双白虚线; 黄色和白色虚实线
13、;同时应满足以下要求:一一对驾驶员未系安全带行为的识别和报警总时间延迟应小于2s;一一车速低于30km/h时抑制报警;一一报警触发时间间隔不高于300s,默认设置为180s;当车速高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高风险报警;车速低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一般 风险报警。行人碰撞报警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实现对行人的识别,并就潜在的碰撞风险对驾驶 员进行报警提示。且具备以下功能:一一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动等)实现行人碰撞风险的识别;一一具备检测各种状态行人的功能,行人状态包括且不限于步行、跑步、下蹲、打伞、骑
14、车等;一一对驾驶员未系安全带行为的识别和报警总时间延迟应小于2s; 车速低于1 Okm/h时抑制报警; 报警触发时间间隔不高于300s,默认设置为180s; 当车速高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高风险报警;车速低于50km/h时,报警级别宜为一般 风险报警。6. 3.6限速提醒(推荐,非必选)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宜具备限速交通标志识别的功能,且应符合以卜要求:终端应具备本地或远程设置车辆可安全通过的速度参数的功能;一一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动等)实现限制速度等交通标志的识别;识别到符合GB 5768. 2标准中定义的限制速度交通标
15、志时,应立即对驾驶员进行限制速度 提示,提示包含语音提示及显示提示;6. 3.7限高提醒(推荐,非必选)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宜具备限高交通标志识别的功能,且应符合以下要求:终端应具备本地或远程设置车辆可安全通过的高度参数的功能;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动等)实现限制高度等交通标志的识别;一一识别到符合GB 5768. 2标准中定义的限制高度交通标志时,应立即对驾驶员进行限制高度 提示,提示包含语音提示及显示提示;6. 3.8限宽提醒(推荐,非必选)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宜具备限宽交通标志识别的功能,且应符合以下要求:终端应具备本地或远程
16、设置车辆可安全通过的宽度参数的功能;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动等)实现限制宽度等交通标志的识别;一一识别符合GB 5768. 2标准中定义的限制宽度交通标志时,应立即对驾驶员进行限制宽度提 示,提示包含语音提示及显示提示;6. 3.9限重提醒(推荐,非必选)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宜具备限重交通标志识别的功能,且应符合以卜要求:终端应具备本地或远程设置车辆可安全通过的质量或轴重参数的功能;一一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辆 震动等)实现限制质量或轴重等交通标志的识别;识别到符合GB 576
17、8. 2标准中定义的限制质量或轴重的交通标志时,应立即对驾驶员进行 限制质量或轴重提示,提示包含语音提示及显示提示;6. 3.10盲区监测报警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具备盲区监测报警功能,需满足以下要求:一一应能够在全部工况环境下(至少包括白天、夜晚、顺光、侧光逆光、树荫阳光交替闪烁、车 辆震动等)实现盲区行人报警;一一监测范围应至少包含车身右侧区域;应能够识别小孩和成年人,能够识别到站立、下蹲、行走、骑车、行人、打伞等状态;该报警宜为高风险报警。6.4其他功能6. 4.1自动提醒应满足JT/T 794-2019中第5. 9. 3款的规定。6. 4.2多平台上报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支持且连接平
18、台的数量不少于3个,且满足以下要求:不同平台之间的连接相互不影响;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和平台建立连接后,应定时向平台发送心跳信息。7. 4.3车辆状态数据采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符合JT/T 794-2019中5. 4. 8的要求,宜支持车辆识别号(VIN)、速度 信息、刹车信息、油门信息、转向灯信息、累计里程等数据采集的要求。8. 4.4设备参数管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支持本地或远程查看、设置相关设备参数的功能,设备参数应包括卫 星定位参数、视频监控参数、车辆运行监测参数、驾驶员驾驶行为监测参数以及与终端相关的其他 参数。9. 4.5固件升级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当能够具备远程固件升级功
19、能。10. 4.6无线通信要求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无线通信应满足以下要求: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主机内应配备无线通信模块,终端所有数据应通过该模块上传到平台;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应支持WCDMA、CDMA2000、TD-LTE、FDD-LTE等多种无线通讯网络;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宜支持使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数据通讯的功能。11. 5功能配置要求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的功能应可以根据车辆营运性质、用户需求、政策法规进行增减,增减 功能不应影响其他功能正常运行。车辆营运性质与终端功能配置要求见下表。表2终端功能配置要求序号功能项道路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公交车重载普货车辆、半挂牵引 车1开机自
20、检VVVV2行驶记录仪VV3卫星定位VVVV4视频监控VVVV序号功能项道路客运车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公交车重载普货车辆、半挂牵引 车5摄像头被遮挡VVVV6红外阻断型墨镜失效VVVJ7报警附件采集VVJ8终端人机交互VVV9疲劳状态VVJ10疲劳驾驶VVVV11长时间不目视前方VVV12抽烟VVVV13接打手持电话VVJ14驾驶员不在驾驶位置VJ15驾驶员身份验证VV16双手脱离方向盘VVJ17未系安全带VV18前向碰撞VVVV19车距过近VVVV20车道偏离VVJ21行人碰撞VV22超速23超高24超宽25超重XX26盲区监测VV27自动提醒VJ28多平台数据上报VVJ29车辆状态数据采集3
21、0固件升级VVJV注:J表示必选功能,=1表示推荐功能,X表示不做要求7性能要求11.1 气性能要求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及外设的电气性能应满足JT/T 794-2019中6. 4的规定。11.2 境适应性要求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及外设的环境适应性应符合JT/T 794-2019中6. 5的规定。11.3 磁兼容性能要求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及外设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JT/T 794-2019中6. 6的规定。11.4 视频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音视频应满足JT/T 1076-2016中5. 2的规定。11.5 源标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及外设中具备发光功能的原件或设备,其发出的光线不得对驾驶员产生危
22、害。11.6 源输出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及外设提供的电源输出应满足以卜要求:5V电源输出:+5V (5%),也 流21A。12v电源输出:+12V (5%),电流20.5A。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的主电源为车辆电源, 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内应具有备用可充电电池,当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失去主电源后,备用电 池工作时间不少于1()分钟,备用电池工作时间应足够向监控中心报警或传输必要的数据。11.7 器性能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运行功率等电器性能应满足JT/T 794-2019标准6. 4的规定,主机接口输 入应满足以下要求:高电平输入值适应范围:536v。低电平输入值适应范围:02V。有报警时输 出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BRTA 1.12023北京市道路运输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技术规范-全文及说明 1.1 2023 北京市 道路 运输 车辆 智能 视频 监控 报警装置 技术规范 全文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71940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