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感觉器官的功能(二).docx
《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感觉器官的功能(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考研侯英建老师笔记——感觉器官的功能(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听觉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内耳、耳蜗组成。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疏密波(2020000Hz),最敏感频率在10003000Hz之间。听阈:每种频率的声波的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中耳的功能功能将声波振动能量高效的传给内耳,其中鼓膜和听骨链在声音传递过程 中起着增压作用。组成鼓膜鼓膜呈椭圆形,面积为5090mm2,厚约0.1mm,呈顶点朝 向中耳的浅漏斗状,鼓膜就像电话机的振膜,是一个压力承 受装置,本身没有固有振动,但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 失真度的特性听骨链听骨链包括锤骨、砧骨、镜骨组成;声波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其声压增强,振幅略减小( 鼓膜和卵圆窗膜有
2、效振动面积之比为=55:3.2=17.2 : 1听骨 链杠杆长臂:短臂=131)鼓室内有鼓膜张肌和镣骨肌,阻止较强的振动传到耳蜗,从而对 内耳的感音装置起到保护作用,但对突发性爆炸声保护不大咽鼓管空气经咽鼓管进入鼓室,使得鼓室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同 以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和功能。(-)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在经过听骨链和卵圆窗膜(前庭窗)传入 耳蜗,此途径称为气传导。是声波传导的主要途径,此外鼓膜的振动也可引起鼓 室内空气的振动,在经圆窗膜(蜗窗)传入耳蜗,这一途径也属于气传导。骨传导:声波直接作用于颅骨,经颅骨和耳蜗骨壁传入耳蜗,此途径称之为骨传 导。二、内耳耳蜗
3、的功能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液,内外淋巴液互不相 通,迷路在功能上分为耳蜗和前庭器官两部分。(-)耳蜗的功能结构要点 耳蜗的结构要点:内耳耳蜗形似蜗牛壳,其骨性管道约2.52.75转,蜗管腔被前庭膜和基底膜分隔为三个腔:前庭阶、蜗管和鼓阶。(2 1/22 3/4)前庭阶和鼓阶:在蜗底部:前庭阶与卵圆窗膜相接,鼓阶与圆窗膜相接。蜗顶 部以蜗孔使二阶相互沟通,其内充满外淋巴。蜗管:是个盲管,管内充满内淋巴 基底膜上有声音感受装置:螺旋器(科蒂器)由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振动从基底膜的底部(靠近卵圆窗膜)开始,沿基底膜向蜗顶方向传播,不同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考研 侯英建 老师 笔记 感觉器官 功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