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的期末试卷_高二语文上期末试卷.docx
《2022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的期末试卷_高二语文上期末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的期末试卷_高二语文上期末试卷.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的期末试卷_高二语文上期末试卷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的期末试卷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高二语文上期末试卷”。 第卷 (共36分) 一、基础学问(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鼙p鼓 未遂su 骊l宫 城阙qu 勖x勉 B.饥馑jn 扃jing牖 修葺q 引擎qng 栏楯shn C.薜b荔l 佝偻l 召zho见 筵yn席 莳sh秧 D.踯躅zh 凝睇d 脂zh粉 汀tng州 哂shn笑 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白皙 文身 照相机 明目张胆 B.斑驳 坐落 流线形 世外
2、桃源 C.倦殆 度假 名信片 缔结邦交 D.呕气 脉膊 捅漏子 坐阵指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喧闹极了。 B.尽管有过很多血的教训,一些司机仍旧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交警部门应当加大惩罚力度。 C.那林立的大石,千态万状,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奔马,无不惟妙惟肖。 D.这些文章或辨析真伪,或分别源流,或比较优劣,或品评得失,其结论虽难说都是不刊之论,但都建立在丰赡的材料基础之上,可谓持之有据,故令人信服。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会刚刚完备落幕,华特迪士尼公司又与上
3、海申迪集团签 署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合作协议,标记着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 动。 B.最近卫生部组织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公布 了4批43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19种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 剂的黑名单。 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 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运用效 率。 D.新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 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阔农夫的主动性。 5.下列注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实以蕃(而且)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认为)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修饰关系)
4、 夫差以酣酒亡(因为) B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其莳也若子(种植) 轩凡四遭火(总共)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迎) C往往而是(到处)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每次)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沿袭) 秉烛夜游(持,拿着) D苟有能反是者(假使) 苟且偷生(姑且) 吾与点尔(和) 雪肤花貌参差是(长短不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学文理分科是否应当取消 有权威人士日前表示,文理分科降低民族整体素养,导致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分别,应马上组织专家进行取消中学与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中学阶段文理分科是否真的到了必需取消的地步? 在中学教化阶段围绕课程设计
5、、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用等方面,我国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其中,中学阶段实施文理分科教化,更是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对此,始终有观点认为,实施文理分科教化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养成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影响中学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类似看法,有肯定的道理和现实意义。但从教化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学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特性差异。这一时期的学生,受家长、老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已起先形成并具有了肯定的职业意识,这种意识会影响其对将来社会角色作出尝试性选择。而对将来社会角色的考虑,又很大程度上会体现在学科学习上;加上现行的高考和高校录
6、用制度指引,对文理学科各有所偏好和侧重也就显得很正常了。 而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每个个体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结构。这也意味着,每一个中学学生的多元智能是有差异和偏向的。敬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是素养教化的基点和内在目标。忽视特性发展,让全部学生接受同样模式的教化,绝不是教化公允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全社会也已达成了基本共识,国家也多次发文强调基础教化的均衡发展,同时明确要求敬重学生的特性及差异化发展。 就现实的教化状况来看,我国中学阶段教化仍有特别大的区域性差异。特殊是在一些农村中学,课程、教学、老师等资源明显不足,客观上带来了
7、学生在文理学科学习上的选择偏向。假如完全取消文理分科,在现有教化资源尚不均衡、不完善的情形下,我国中学教化体系的内在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影响到基础教化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同时也是最能见成效的培育对象。此外,文理分科教化在肯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中学学生集中精力为高校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基础。“一刀切”式地取消文理分科,尽管学生接触到的学科学问会更广,但也可能导致“浅而不深”,影响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概而言之,并不能说取消分科,就能完全变更中学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假如硬要改动,势必连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及高考和高校
8、录用制度改革也要一起进行。 总之,取消中学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只有当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化资源丰富起来时,我国中学教化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化才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只有当包括高考和高校录用制度改革在内的教化整体改革逐步完成时,全面取消文理分科方可说水到渠成。 6.下列对文章表述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实施文理分科会导致学生养成不均衡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影响中学学生完整的人格建构。 B.要体现教化的公允,必需让全部学生在已有智能基础上自由发展,让学生接受不同模式的教化。 C.由于我国中学教化存在很大的区域性差异,教化资源不均衡、不完善,一旦取
9、消文理分科,就会影响到基础教化的均衡发展。 D.为确保中学教化的有序发展,取消中学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 一旦取消分科,就会变更中学学生对文理学科的不同倾向。 7.下列对“取消中学阶段的文理分科”的主动意义的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避开学生特性的片面发展,帮助他们建构完整的人格。 B.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和造就,让学有生接受到更广的学科学问。 C.让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化资源丰富起来,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和高考、高校录用制度改革。 D.对提中学华民族的整体素养有利,让国人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相结合。 8.文章说“取消中学阶段的文理分科,应当慎行”,不能作为理由的一项是 (
10、 ) A.我国绝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师资等教化资源还没有丰富起来;中学教化阶段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教化还不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 B.中学阶段的学生发展已显现出特性差异,受家长.老师.社会传媒等多方面潜在因素的影响,学生已起先形成并具有了肯定的职业意识。 C.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有利于高校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D.我国的中学教化在课程设计.教学实施.高考制度以及高校录用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系列化举措。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
1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微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
12、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 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
13、,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吐利胀懑,无微不至 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 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10.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为国以礼 B.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 府吏见丁宁 C.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
14、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损害小儿的故事。 第卷 (共114分) 四、古诗文阅读(24分) 13.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安秋望 赵嘏
15、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家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称赞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你就颔联某一方面的艺术特点做简要赏析。(4分) 答: (2)诗中的“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寄予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并请简要列举你的理由。(4分) 答: 14.古诗文默写。(每空l分,共6分) _,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人教版高二 语文 上学 期末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