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d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天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说到底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在民族遭遇危机时,文化自信 是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支撑。提倡文化自信决不是搞文化民粹主义,它的立足点是促进中 华民族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是一种正能量。现在对文化的使用相当泛化,官场有官场文化、商业有商业文化、企 业有企业文化、学校有校园文化。可以说,社会种种行为都贴上了文化标签,几乎有什么活动 就有什么文化,把文化、亚文化、反文化都塞进一般文化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正 确理解
2、文化的本质,区分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文化是一个整体,是一条长河。这个整体的构成是可变的,否则就不是有机整体;长河是 流动的,有河源有河流,有源无流就会干涸。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既是唯物的又是 辩证的。我们在研究中国文化时,应重视处理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辩 证关系。尤其是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观,否定传统和凝固传统都是错误的。 没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统文化就会干涸断流。传统文化之所以不可能全盘继承,正是由于文化自身的有机性。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应 区分智慧力量、生活方式、道德与风俗习惯,它们在文化整体中的可变性是各不相同的。智慧 力量是超越
3、时代的,具有永恒性和传世性。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经典著作中的智慧都具有超越 性,可以反复为后人提供智慧力量。而生活方式会随着生产方式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文化 中,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也是多变的。没有不变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但在变化中又有不变 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继承传统文化应提倡中国的传统节日,沉迷于西方的节日是不可取的,因为节日是民族特 性的象征。比如,水是人的生命之源,因而才有泼水节,云南的傣族和缅甸的傣族都有泼水节。 又如,火是相当重要的,不仅西方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神话,中国的彝族、纳西族、哈尼族、 俅像族、拉祜族、基诺族都有火把节。体现民族特性和民族认同的节日,应当作为非物质
4、文化 遗产加以保留和爱护;但不能提倡陈风陋俗,如古代的葬礼、婚礼以及相关观念都需要除旧布 新。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把归隐的愿望写得十分形象,抽象的思想、意念化成了具 体的、美好的、能够感触的形象,十分生动。A. “忽复归嵩岑”中“忽复”二字用得极好,表现出裴十八这个人的个性和情态,十分洒 落、爽快,看淡功名富贵之意尽在不言之中了。B. “归时莫洗耳”,运用许由洗耳的典故,目的是告诫那些一心攀爬之人不要矫情作伪、欺 世盗名,不要去官场厮混,应该归隐山林。C.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是诗人与友人裴十八的临别赠言,二人相互劝慰,相互鼓 励,
5、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16 .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这首诗:“只写送别事,著笔平”,“著笔平”就是用语朴实,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运用史记鲁周公世家的典故表达诗人殷切渴望贤才的两句诗是: , O(2)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的观点。(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以比喻来哀叹人生的短暂以及人的渺小,又通过“ ” 一句表达了对永恒的羡慕。六、名著阅读() 18.乡土中国中乡土本色篇写出了中国基层“乡土性”的三个特点,请试作 概括,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19.乡土
6、中国中,作者提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请简述什么是“差 序格局”。七、话题作文()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袁隆平在田间地头兴致勃勃努力钻研“新植株”,孔子从师师襄子学习思考乐曲的“奥妙”, 黑塞在祖父的藏书室中捞取“珍珠”,王佐良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里感受“新世界”这些场景带给你什么感受?你有过哪些难忘的读书学习的经历?请以“学习”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要求:自拟标题:注意突出场景和细节,情感要真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提倡文化自信应重视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当今世界,文化问题不仅是一个 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文化是国家和民族认同的精
7、神黏合剂,没有文化认同,就不 可能有真正的国家和民族认同,就不可能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文化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 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上没有话语权,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是承载民族 精神的载体,没有优秀文化支撑,就不可能具备由优秀文化传统所凝聚的民族精神;文化是以 文化人和以德育人最重要的途径,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必然走向没落。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视自己的民族精神并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培育自己的人民尤其是青年 人,就是强化民族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文化认同感强的民族, 往往能够抵御外来侵略,保持民族和国家团结,不容易被外来势力分裂。中华民族长期以来
8、一 直维持团结统一,靠的就是由文化认同而产生的伟大民族精神。有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即使有 分裂也是暂时的。移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心向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也是这种以文化为纽带的民 族精神作用的结果。当代世界的矛盾和战争并不是产生于文化差异,而是根源于霸权和利益的对抗。历史证明, 相同文明的国家可能发生战争,而不同文明的国家也可以结盟。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当代现实都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陈先达文化自信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正确理解文化的本质,区分清楚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就可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B.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具有多变性,但也有
9、不变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传 统。C.文化问题不是学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必然走向没 落。D.历史证明,有文化差异的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而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容易结盟。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促进中华民族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立足点,立意高远。B.文章从文化的整体可变性的特征人手,探讨该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继承传统文化。C.第五段列举泼水节、古代的葬礼等礼节是为了论述继承传统文化应提倡中国的传统习俗。D.文章尾段论述当代世界的矛盾和战争根源于霸权和利益的对抗,使得论证更加周密。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
10、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既不要否定传统,也不要凝固传统。B.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具有可变性,不能反复为后人提供智慧力量。C文化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文化话语权。D. 一个文化认同感强的民族,不容易被外来势力所分裂,即使有分裂,也是暂时的。二、现代文阅读(文学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后视镜黄咏梅父亲生于1949年。过去,他总是响亮地跟别人说,我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不过,很久 没听他再这么说了。退休前,父亲是个货运司机,跑长途。那些年月,汽车司机是很红的,跟 副食品店员、纺织工人合称“
11、三件宝”。父亲跟人炫耀光辉岁月,总是说,他最远跑到过天路, “呀拉唆,那就是青藏高原” 一说,肯定就要唱。天晓得父亲是哪个年代开到过天路的。别 人要是问起,天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他无言以答,只顾哼“呀拉唆”,一哼没个完,好像他 记忆里那条天路,开不到尽头。还时常超速,把人撇在后视镜都看不见的拐弯处。那时候,公路上拖着大皮卡的那些货车司机,敞开车窗,赤着膊,肩头挂根油腻腻的毛巾, 边扭动方向盘边朝窗外吐痰,或者逆着风大声讲粗话。父亲跟他们完全不一样,他无论跑多远, 都穿得整整齐齐的,第二颗扣子永远扣牢以支撑衣领的挺拔。90年代初,发胶刚刚开始流行那 阵,父亲的车上就一直备着一瓶,风从来吹不动他的
12、大背头。我记得很清楚,父亲的驾驶室上 挂着一个小相框,是他80年代在彩虹照相馆拍的4寸艺术照。父亲看看远方的路,又看看近前 的艺术照,心里不知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了跟那照片一样的笑容,臭美地、轰隆隆地开向目 的地。母亲在家守着我们兄妹二人,母亲经常忧心忡忡地说:“也不知道你们父亲在路上会遇到什 么?”她怨父亲不顾家庭,一个人跑到外边潇洒,留下她一个人在家拖儿带女。父亲也不逃避, 有时安静地坐在母亲身边,有时也会向母亲申辩:“你以为一个人在外边跑有多潇洒?我不累? 你自己想想看吧?” “我哪里是一个人了?我后边不是拖着一条大尾巴? 我母亲光联想到父 亲坐在驾驶室疾驰的风光模样,她忘记了父亲身后那
13、一车重重的货物。母亲无语了。父亲站起 身来,拍着母亲的肩膀,柔声说:“我哪里是一个人?我背后拉着一台拖拉机呢。”母亲彻底 沉默了,肩膀慢慢地松懈下来。父亲常说,他的身后拉着台拖拉机,母亲是车头,哥哥是左轮,我是右轮。那一年,哥哥念初三,我念初一,我们不再满足从父亲捎回来的特产袋子上找课本里读到的 她名了,我们缠着父亲讲那些地方。可是,父亲每每让我们失望。父亲抱歉地解释说,你们老 爸天天坐在这个大玻璃罩子里,脚都不沾地,这些地方,多数是在镜子里看到的,你们知道, 后视镜里看到的东西,比老王伯伯的风筝还飞得远,又远又小。有一天,吃过晚饭,父亲从房 间里拿出一叠照片,神秘兮兮地递给我们。我们一看,竟
14、然全是父亲在路上拍的。原来父亲求 厂里那个工会主席借了相机。这些照片拍下的多数是公路牌。很多地名我们听也没听说过:怀 集、白沙、乐从、深阳逐渐地,我们不再满足看公路牌,我们吵着父亲要看风景。父亲只好 拍些沿途的风景回来:一座奇怪的石头山,一排飒爽的钻天杨,一道有趣的倒淌河,以及一轮 即将沉入群山的落日父亲拉着我们这台拖拉机,吭哧吭哧地进入了新世纪。父亲一辈子只会开车,也没有培养什 么业余爱好。母亲去世后,他独自一人打发晚年生活。60岁那年,医生检查出父亲的脊椎变形、 增生,是长期坐驾驶椅落下的职业病,晚年加重,压迫了神经。医生教父亲尝试倒着走路,可 以锻炼脊椎,减轻疼痛。父亲很快喜欢上了这项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濮阳市 2021 2022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