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句子默写与诗歌鉴赏-解析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项复习(学年秋季学期).docx
《专题06句子默写与诗歌鉴赏-解析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项复习(学年秋季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句子默写与诗歌鉴赏-解析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专项复习(学年秋季学期).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6句子默写与诗歌鉴赏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句子默写.古诗文名句积累。(1)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2)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4)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5)孔子特别重视教育,在和弟子的对话中经常会提及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在“,“中,我们能看到他对“学”“思”关系的见解,他用“温故而知新”告诫我们要学会复习, 也曾用“,”点出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这些都是论语 留存给我们的精神食粮。【答案】影入平羌江水流 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风萧瑟 风正一帆悬 学而不思那么罔 思而不学那么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详解】
2、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 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此题中的“影、羌、征、萧瑟、悬、罔、殆”等字词容 易写错。1 .完成以下默写填空回首童年时光,我们不能忽略友谊的力量,如同论语中所说,“(1) ,不亦乐乎”,朋 友是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们在一起,也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做至上三人行,(2)o,。“同时,我们还学习过表达对朋友思念的诗句,我们可以用李白写下的“(3)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4) ,”(峨眉山月歌)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答案】有朋自远方来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寄愁
3、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详解】默写答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 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此题中的“远、焉、择、善、改、寄、愁、随君、夜郎、 清溪、渝州”等词语容易写错工.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大题只选四题作答)“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朱自清春)依惜别之意;颔联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颈联借景抒情,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切之意流露出来:末 联借马鸣之声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整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两首诗表达的都是老朋
4、友间的深情厚意,且流露出来的情感是相对复杂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详解】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 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送友人这首诗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 含不忍别离之情。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但流露M了老朋友间的深情厚意。从内 容来看,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从情感角度看,表达的又都是朋友间的深情。所以选C。赠汪伦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 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比拟
5、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 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情感基调较为轻快。黄鹤楼闻笛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 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从诗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均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不一致。1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题。寒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释】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终身不降元朝。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以下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
6、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句从菊花开放的时令来写菊花,表现了菊花不与春天开放的百花争妍斗艳,写出了他不俗不媚的品 性。B.第二句从菊花开放的姿态来写菊花,写出了百花凋零之后,只有菊花傲霜拒风,独放光华,趣味无穷。C.三、四句写菊花盛开之后,尽管枯萎、凋谢,被北风吹落地上,但香味仍留在枝头。D.全诗借菊抒怀,以“寒菊”自比,以“北风”喻指北方的蒙古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答案】C【详解】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意思是: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 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写出了菊花凋谢后不落,但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被北风吹落地上”的 理解是错误的。应
7、选C。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春晖:春光。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云:指雾气、烟霭。20.以下对该诗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诗首句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B.第三句诗人揣度客人心理,转到对万里无云的无雨时节的描写。C. “入云深处”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令人神往的意境,引起客人游山之兴。D.这首诗虽然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21.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答案】20. C 21.轻阴【分析】20. C.最后两句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劝慰客人不
8、要错过美好春光,诗人婉曲地假设 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 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 要“沾衣”,选项错误; 应选C。21 .此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理解。“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 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想 要回去的惟一客观原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以下问题。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2 .下面对这
9、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歧王宅里”“崔九堂前”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勾起对过往岁月的美好追忆。A.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运用了反衬的手法,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慨。C.这首诗中,在江南的深秋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和故人重逢,忆古伤今。D.安史之乱后大唐盛况难再,这首诗开头即煞尾,表达出了深沉的悲哀与感慨.23 .“落花”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请写出本诗中“落花”的丰富寓意。【答案】22. C 23.“落花”,喑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详解】1.此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分析。C.”在江南的深秋时节”错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 逢君”,眼下正是
10、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应选C。2.此题考查诗歌的意象。解答此题结合诗歌的意思和写作的背景来分析。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大历五 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 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 思是,眼卜.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口不再,梦一样的回忆, 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这两句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沧桑巨变。风景 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
11、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 零的落花和皤然自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也是有意无意之间的寄兴。熟悉时代和杜 甫身世的读者,定会从中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24 .阅读下面反映儿童玩耍生活的诗歌,完成小语和小文的谈话。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小语:杨万里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我很喜欢读。小文:是啊,比方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从前两句中(1)“、(2) ”等词看 出,诗歌中的季节是春季。小语:里面的“追黄蝶”的儿童也很有趣。你能描绘出“黄蝶”飞入菜花后,儿童心理活动吗?小文:可以啊,他心里可
12、能是这么想的:(3) 。”小语:对啊对啊,这样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儿童(4) 的形象。【答案】新绿未成阴 刚才的蝴蝶到哪里去了?天真烂漫【详解】此题考查诗文理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意思是: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 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新绿”是指新长出的树叶,未成阴是形容树叶还未繁茂,稀稀落落 的样态,这正是初春时的景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意思是: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 不到了。此时孩童的心里应该是急切知道蝴蝶的去向的。据此可拟写为:“哎呀,黄色的蝶儿你飞去哪里了 呢?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
13、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这时儿童 们定是东张西望,处于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然而最终还是未搜寻到,满是失望,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 稚气(天真烂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5 .以下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第一句作者问忆重阳节在长安登高的情景。B. “送酒”此处化川有关陶渊明的典故。C.第三句诗人联想到沦陷的都城中的菊花。D.诗人“强欲登高”,感叹“无人送酒”,其中的惆怅、凄凉、难以言表。26.欣赏诗歌特别要注意对核心意象的理解,请简要分析诗中的“故园菊”的意义。【答案】25
14、. A 26.不仅负载着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分析】25. A.第一句写作者重阳节勉强登上高处远眺,不是在回忆,故A错误。应选A。26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要词句的理解。解答时,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 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诗人一用直接抒情,“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担 忧直接表现出来;二是以想像的手法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垣残壁间从从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 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地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 忧虑。所以“故园菊”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
15、情,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早口平定安史 之乱的渴望。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展洛阳边。27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所作,首联的“客路”和“行舟”与尾联的“和“遥相呼 应,流露出诗人此刻身在江南却 的情感。28 .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开阔的气象、昂扬发奋的精神风貌”。画线诗句中,诗人借助平潮、一、正风、等意象表现了这种气象与风貌。【答案】27.乡书 归雁(洛阳)心念故乡28. 阔岸 悬帆(一帆)海日【分析】27.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首联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
16、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末联写这时候,一 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 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 吓家里人。“乡书”和“归雁”遥应首联中的“客路”和“行舟”,全篇笼罩 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露出诗人此刻身在江南却心在洛阳的情感。28 .此题考查意象的分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句中的意象 有:平潮、阔岸、正风、一帆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 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句中意象有:海日、残夜
17、、江春等。诗人借助平潮、岸阔、 正风、海日、江春等意象表现了开阔的气象、昂扬发奋的精神风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9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0 .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一句运用了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来抒怀,请任选一种 进行赏析。【答案】29.例如: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观”字统领全诗,表达了全诗意境开 阔、气势雄浑的特点。30.例如一:诗人通过丰富
18、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 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例如二:情景交融,通过写大海的广阔浩大,表达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分析】29.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东临碣石”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以观沧海”,开篇点题及交 代观察对象。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 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表达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30 .此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 上作答,还要注意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
19、。“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意思是: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 现出来的。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诗人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日 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想象日月好像运行出没于大海的怀抱之中,灿烂的银河群星好像 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内,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 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阅读春游湖,完成下面小题。春游湖徐府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薇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31 .“夹岸
20、桃花蘸水开”中“蘸”字用的妙,请赏析其妙处。32 .“小舟撑出柳荫来”一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答案】31.最传神的是“蘸”,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 的时沾时离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或“喜爱之情”)。32.春 水上涨,没过桥面,阻断了前行的道路。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 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产生了类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的理趣。(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分析】31.此题考查学生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
21、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 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诗中“夹岸桃花蘸水开”意为: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 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一句中的“蘸”字本是人的常用动作,这里用来形容桃花, 所以是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桃花倒映在 水中,岸上、水中的桃花连成一片,充满了生机的情景。说明刚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 花带雨”的动人神态、意趣;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33 .考查赏析作者感情。本诗后两句意为
2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 荫深处缓缓驶出。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 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断桥”的地方。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 里,就过不去了。“人不度”,就是游人不能度过。对满意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 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 富有情趣了。断桥这块地方,集中了矛盾,是春游途中的关键。从前进中遇到阻碍,又在阻碍中得到前进。 这句话诗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要放弃希望,也许转机就会出现在
23、前方,与陆游游山西村中 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4 .本诗首联以叙事开头,用“”交代自己旅人身份,”引出颔联写水面所见;颈联“海日生 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出了的哲思;尾联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35 .请你展开想象,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36 .以下诗句中,与本诗抒发的情感不一致的是()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06 句子 默写 诗歌 鉴赏 解析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期中 专项 复习 学年 秋季 学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