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docx
《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冀人版知识点汇总 物质的变化 第一课空气的成分1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其他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止匕外,还有少量二氧 化碳、水蒸气等其他气体。2 .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3.实验:点燃两支相同的蜡烛,用集气瓶将其中一支蜡烛罩起来。实验方法:A.把一支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在水槽中;向水糟中加入大约5厘米深的水,水不宜 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芯。B.不点燃蜡烛,用集气瓶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C.点燃蜡烛,用集气瓶罩在蜡烛上,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现象:蜡烛熄灭,集气瓶内水
2、面上升,并高出水槽中的水面。现象解析:A.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答:说明瓶子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B. 为什么集气瓶中的空气会减少?是空气跑了吗?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为什么?答:因为蜡烛燃烧会消耗一部分空气。C. 集气瓶中还有没有空气?是不是都用光了?为什么?答:集气瓶中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占据瓶内的全部空间。结论:蜡烛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4.实验: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气体还能不能支持燃烧。实验方法:A.用一块玻璃片在水下把集气瓶盖好,一只手托住玻璃片,另一只手按住集气瓶, 倒扣过来放在桌面上。B.把瓶口的玻璃片推开一条小缝儿,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里,
3、观察有什么现象? 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 行;另一种气体是不能支持燃烧的。4、氮气的用途:用于医疗手术、用作灯泡填充气、用于生产氮肥、用于储存食品。5、氧气的用途:潜水员需要携带供氧装置;氧快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液态氧用 作火箭的助燃剂;炼钢需要氧气。6、氧气的作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反应放热7、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会使人缺氧窒息。第二课燃烧的秘密 相同点:都是天然形成的;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质组成。不同点:颜色不同;形状不同;触觉不同;光泽不同;软硬不同;条痕不同。5、岩石内部结构与它的形成过程有直接关系。6、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岩
4、浆岩是由地下岩浆或地表熔岩冷却凝结而成的。由于温度骤降,气体等大量逸出, 形成气孔状结构,如玄武岩;有的熔岩是在地下变硬形成的,如坚硬致密的花岗岩。沉积岩是由一层层的沙子和淤泥固结而成的。这类岩石中常常含有古代动植物的遗 体或遗迹,如白垩化石。变质岩是由前两种岩石在高温、压力作用下变质而成的。它的特征比较明显,有的 具有片状结构,如片岩;有的是麻状结构,如花岗片麻岩;有的是板状结构,如板岩。7、根据岩石的性质和形成过程,可以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8、岩石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岩石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根据岩石的不同性质,将岩石用于不同的 用途。如石墨的条痕为
5、黑色,且有油脂光泽,硬度较低,常用于制作铅笔芯;花岗岩质 地坚硬,有花斑花纹,常用作建筑材料等。9、岩石的分类石浆石:力车绿石沉积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化石变质岩:大理岩、碳质板岩、石英岩第十四课光从哪里来1、我们把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2、哪些光是来自光源的光,哪些光是来自物体的反射光?光来自于光源的光:太阳光、灯光、萤火虫的光、烛光等。来自于物体反射的光:月光、镜子的光、玻璃的光、水面的光等。3、来自光源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光源。4、眼睛是怎样看见非光源物体的?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晴,我们就能看到该物体。5、来自于光源的光或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晴,我们就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6、月
6、亮可以反射太阳光、它本身不会发光。7、天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水母等。8、人造光源:火把、电灯、霓虹灯、蜡烛、手电筒等。9、光从哪里来?光是由发光的物体发出来的。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能够发光,有些动物和植物也会发 光,如萤火虫。还有一些自然现象也能发光,如闪电等。第十五课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前提: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2、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小孔成像现象答:因为孔很小,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所以蜡烛火焰上部的光通过小孔后会照到 纸屏的下部,蜡烛火焰下部的光通过小孔后会照到纸屏的上部。这样,在纸屏上就会出 现与蜡烛的火焰形状相似、倒立的像,这种现象叫作小
7、孔成像,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制作 针孔“照相机”。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被物体挡住,物体背光的一面就会 形成影子。第十六课光的反射1、行进中的光遇到镜子等反光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2、制作潜望镜的方法:A.用直尺和铅笔在纸板上画出潜望镜的展开图。B.沿实线剪下,再将A、B处挖空。C.将纸板折叠,并用胶水粘接成盒形。D.将两块小镜子插入斜孔内。3、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给人们的 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4、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用镜子、水面等反光物体的折射可以
8、改变光的传播方向。4、潜水艇使用的潜望镜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潜艇上使用的潜望镜由呈型的镜筒和两块倾斜角为45放置的平面镜构成。潜 望镜的上部可以伸出水面,水面上各个方向的情形通过放置在第一个直角处的平面 镜反射到放置在第二个直角处的平面镜上,再由第二个平面镜反射到使用潜望镜的 人的眼睛里。这样,在潜水艇中的人就可以看到水面上各个方向的情形了。第十七课彩虹的形成1、彩虹的形成与阳光和空中的小水滴有关。2、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紫的七色光带,说明太阳光 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3、下雨时(或雨后),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它们就像三棱镜一样,将太阳光 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9、。4、1666年,牛顿用一束阳光穿过三棱镜,很快在对面的墙壁上出现了红、橙、黄、 绿、蓝、紫七种8R色的光带,后来他又将七色光合成了白光。5、七色光能合成白光吗?方法:用圆规在厚纸板上画一个1015厘米的圆。将圆分成七份,对应圆心角分别 为:45、25、110、45、45、45、45 ,对应部分依次分别涂为:红、 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将涂色后的圆形剪下来,在圆形纸板中央打两个小 孔,穿入棉线。拉动棉线使七色板转动起来,观察有什么现象。结论:七色光能够合成白光。5、我们还能在哪儿见过彩虹?喷泉或瀑布的周围、正在工作的洒水车后面、阳光照在的三棱镜上等。热传递第十八课勺柄是怎样变热的1、在同
10、一物体中,热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2、热在不同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假设:把盛有热水的杯子,放到盛有冷水的容器中,热水的温度可能会逐渐下降,冷水的温度可能会逐渐升高。实验方法:(1)向烧杯中倒入300毫升约90的热水,向锥形瓶中倒入100毫升约20的凉 水。(2)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冷水和热水的初始温度。(3)把锥形瓶放入烧杯中,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4)每隔1分钟观测一次冷水、热水的温度。提示:要四人一组分工合作;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触烧杯和锥形瓶的壁和底;读温 度计示数时,让视线和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使用热水时,注意不要被烫伤;实 验完毕后,将仪器整理好。绘制曲线图。描点。在坐标图
11、中根据数据进行描点,先用一个与纵轴平行的直尺落在时间点上,再用一个与横轴平行的直尺落在某个具体的温度数值上,这样它们的交点就是这组 数据的点。连线。用光滑的线段将各个点连接起来,这就是曲线图。结论:热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人们根据热传导原理,发明制作出很多科技产品,比如电热暖手器、各种各样的凉 垫等。天气冷了人们就用电热暖手器取暖,天气热了就用凉垫降温。这样大大方便 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3、当我们把盛有热水的杯子放到盛有冷水的容器中时,热水和冷水的温度会发生什 么变化?根据热在同一物体中的传递情况,热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冷水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第十九课传热比赛1、固
12、体材料中,金属材料(铜、铁、铝等)传热速度比较快,其他材料(如木头、 塑料、玻璃)传热速度比较慢。2、铁棒传热比较快,水和空气传热比较慢。3、不同材料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传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 空气、水等传热性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4、我们周围很多物品都用到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其目的是加快成减缓热传递, 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5、铁棒、水、空气的传热快慢有什么不同?铁棒传热的速度最快,水传热的速度较快,空气的传热速度最慢。6、空气、水、铁棒,它们传热的快慢一样吗?空气、水、铁棒传热的快慢不一样。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铁棒是固体。一般情况下,
13、 固体传热速度快于液体和气体。第二十课热在水中的传递1、水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放进温水中,热水比温水轻就上 浮,冷水比温水重就下沉。2、探究锅底部的热水和上部的冷水又会怎样运动。实验方法:A.向烧杯中加入多半杯约20的冷水(注意如果水的温度高,则效果不好,并且实 验现象呈现的时间短)。B.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细锯末。C.用酒精灯的外焰分别给烧杯底的边缘和中心部位加热。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D.观察有什么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木屑随着水不停上下翻滚,给边缘加热时烧杯里位于边缘的木屑 翻滚剧烈,给中心部位加热时烧杯里中间部分的木屑翻滚剧烈。总结:烧杯下部
14、的水受热后会上升,上部比较冷的水会下降,通过热水和冷水的相 互对流,使全部的水变热,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4、热在空气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通的。取暖器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周围比较 冷的空气就会从下面补充过来,这样,在冷热空气不断对流过程中,整个室内的空 气就会变热。5、冬季把教室门打开一条缝,将纸片分别粘在门缝的底部和上部,观察纸片向哪儿 飘,并解释这种现象。推想在夏季做同样的实验,纸片会怎样。冬天,底部纸片向里飘,上部纸片向外飘。因为冬天时教室外面的温度低,教室 里面的温度高,热空气会从上部流出来,冷空气会从底部进去。夏天,底部纸片往外 飘,上部纸片向里飘。因为夏天时教室外面的温度高,
15、教室里面的温度低,热空气会 从底部流出去,冷空气会从上部流出来。第二十一课太阳能热水器1、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辐射。2、太阳能热水器吸热多少可能与颜色、摆放角度、热水器的受热面积有关;黑色的 比白色的可能吸热多,受热面积大的比受热面积小的吸热多,受热面与光线垂直的 比不垂直的吸热多。3、黑色的、受热面积大的、摆放角度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的太阳能热水器吸热最多。4、观察比较太阳能热水器有什么相同点?它们的结构大致相同,都是由水箱、太阳能板、支架、连接管道控制部件等组成, 整体呈现为一个三角形。6、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辐射热?电烤箱、电疗器、电暖气、壁炉、暖气等都应
16、用了辐射热。第二十二课保温和散热1、尽管保温容器的形状、大小、制作材料各不相同,但它们一般都是双层的,中间 的空气已经抽去,这样有助于减缓热传递,提高保温效果。2、羽服中有蓬松多孔的羽毛,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 此羽线服可以保持人的体温。3、农田覆盖的塑料地膜,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借以保持地温,使小苗在低温多风的 早春不至于冻死。4、黑色能加快物体的散热。5、要散热,必须加快热传递。为此,应该采用金属等热的良导体;加大热源与外界 的接触面积;一般可以涂成黑色,使传导、对流和辐射加快进行。6、影响热传递的因素主要有物体的制作材料、颜色、热源与外界的接触面积等。7、使一杯热水
17、变凉可以借助热的良导体,或者与冷水、冰等物体接触,或者增大 容器表面积等方法来加快热传导,或者通过水的流动或吹风加快热对流。8、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 缓热传递;有时需要散热,使物体的温度尽快降下来,这就需要加快热传递。9、热水瓶内有瓶胆,瓶胆为双层,中间的空气被抽去;瓶胆壁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 质。10、热水瓶的瓶胆为双层,中间的空气被抽去;瓶胆壁内外涂有银白色发亮物质,有 什么作用?瓶胆的两层玻璃之间抽成真空,破坏了热对流、热传导的条件。瓶胆内外涂有银白 色发亮物质,好像镜子一样,能把热反射回去,减少热辐射。11、怎样让一杯热水更快变凉?(1
18、)把热水倒入金属杯,同时放入冰水中浸泡。(2)把热水倒人敞口容器中,同时放到转动的风扇下。(3)在热水中加入冰块,可使热水迅速变凉。(4)用小棒快速搅动热水。12、观察更多的保温容器,比较它们的材料和结构与热水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判断 它们能否保温,效果怎样?相同点:都采用了热的不良导体,减缓热传递。不同点:材质不同,款式不同,颜色不同,保温效果不同。其中,真空保温容器的保温效果 最好。科学擂台一一保温物品大比拼制作保温物品。一、绘制图纸1.掌握方法绘制方法:A.先确定主视(正面)图方向,再确定左视(面)和俯视图(上面)方向。B.先画出能反映物体真实形状的主视图,再画出左视图和俯视图。C.要遵
19、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原则来绘制视图。D.标注尺寸时,主视图和左视图标注在图的右边和下边;俯视图标注在图的右边二、选择材料要求:选择材料时要根据自己的方案选择成本较低、安全环保的材料。三、制作外箱方法:A.在保温板上画出六个面,并沿线锯下。B.用砂纸打磨边缘。C.胶枪预热之后,把五个面粘接成箱体。D.把粘好的保温箱用胶带固定。注意事项:手锯和胶枪要严格按照使用方法进行操作,注意安全;小组成员要分工 合作。四、制作内箱。按照塑料瓶的周长和高,在锡箔纸上画线,并用剪刀剪下;用双面 胶先将锡箔纸在瓶壁上,再将塑料瓶固定在保温箱底部中心位置。五、装配组合。先将棉花填充在塑料瓶与箱体之间,再用胶枪
20、将两根长度相同的塑 料绳固定在距箱体侧面四分之一的位置(注意绳子的长度应是箱体宽度的两倍)。六、美化外观。用彩笔在纸上绘制美丽的图片,然后粘贴在箱体四周。1、用科学术语对保温原理进行解释?材料本身不能传导热或热传导比较慢,最大限度地阻挡热传导。(2)能够很好地与外界环境隔绝,使外界气流不能进人,阻断热对流。1 .物体在燃烧时有什么现象? 发光发热、散发气味、生成新物质。2 .物体燃烧前后有什么不同?燃烧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物体燃烧后,有新的物质生成,构成物体的物质发生了改变。3 .实验: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实验方法:A.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焰上方,大约15秒钟,观察烧杯内壁产生什
21、么现 象。B.往烧杯中加入10毫升澄清石灰水,将蜡烛点燃,放入烧杯中,5秒后盖上盖子, 等蜡烛自然熄灭后从瓶中取出,摇晃烧杯,观察石灰水有什么变化。注意事项:A.点燃蜡烛时要注意安全。B.如果现象不明显就找找原因,再做一次。实验现象: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小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4、生活中对燃烧的利用?烹饪食物、取暖、制造加工生活用品、食品加工、火力发电等。5、燃烧带来的危害?但是燃烧引起的火灾,火灾会烧毁人们的财物,烧伤人们的身体;或高温液体、 蒸汽等也会给我们带来烧烫伤的危害。瓦斯爆炸、森林大火、公共场所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年级 上册 知识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