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docx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3文言文阅读(比照阅读)一、文言翻译(共4小题)1. (2022-郴州)文言文比拟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嶂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切:迫切。通籍:做官,出仕。俸:官薪。落落:堆积
2、的样子。素螳(yin):指 书里的蠹(du)虫。(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A.送给B.情趣C.得到D.细密(2)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3)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余因得遍观群书。故有所览辄省记。(4)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2. (2022邵阳)古文阅读。【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那
3、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公亦以此自矜(矜:同情)B.尔安敢轻吾射(轻:重量小)C. 一日曝书画(曝:暴露) *D.尾搐入两股间(股:大腿)(2)以下对文中划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B.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C.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D.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处土笑而然之。(4)小李同学平时只埋头读书,不愿参与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上两那么短文揭示的道
4、理,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文言翻译(共4小题)1. (2022 郴州)文言文比拟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蟀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切:迫切。通籍:做官,出仕。俸:官薪。落落:堆积的样子。素蟀(yin):指 书里的蠹(
5、du)虫。(1)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余幼好书,家贫难致。A.送给B.情趣C.得到D.细密(2) 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8) 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3)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余因得遍观群书。故有所览辄省记。(4)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解答】(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 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致:得到。应选:Co(2)
6、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 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据此断句为: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应选:Ao(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 合。中重点词语有:余,我。遍观,广泛地阅读。句意为: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中重点词语有:故,因此。辄,就。句意为: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4)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 之家”,乙文“余幼好书,家贫
7、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甲乙两文主人公 幼时都因为家里贫穷没有方法得到书来看,都选择了借书来读;甲文主人公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主人公 借书于张氏;据此可知他们都爱好读书;根据甲文“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 屈伸,弗之怠”可知,甲文主人公刻苦抄书,即便是天气严寒,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时,也不放松抄 录书;根据乙文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乙文主人公梦中都在想着借书的事,足见其看书的欲望强烈; 据此可概括为:都具有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答案:(9) C(10) A(3)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4)爱好读书。“
8、余幼时即嗜学”“余幼好书”,他们都因家贫只能借书以读,甲文借书于藏书之家, 乙文借书于张氏;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宋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袁枚读书迫切,不能借到书在梦里也想着这件事。2. (2022邵阳)古文阅读。【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那么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那么非其上矣不得
9、 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J(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上:统治者。(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乐民之乐者 以为乐(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D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以刀劈狼首B.以伤先帝之明 *C.以我酌油知之D.以其境过清 *(3)以下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A人不得/那么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B.人不得/那么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C.人不得那么非/其上矣/不得/
10、而非其上者非也D.人不得那么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二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表达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6)【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 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解答】(1)此
11、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 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或:或许,也许。句意为: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乐:以为乐。(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 意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意思是“因为”。A.以,用;B.以,以致;C.以,凭借;D.以,因为。应选:Do(3)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 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 埋怨国君是不对的。
12、据此断句为:人不得/那么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应选:Ao(4)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 合。中重点词语有:然而,这样;微,如果没有;归,一道。句意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中重点词语有:王,统一天下。句意为: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君王,从来没有过啊。(5)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选文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所以,甲文主要运用了议论、抒情两种表达 方式。应选:Co(6)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一问:根据【乙】“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
13、,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那么 何时而乐耶”可知,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观点的发扬。第二问:根据选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观点正确,语句流畅即可。例如:我认为,有借鉴意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 义,就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把国家、 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表达了一种为天下 人谋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
14、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情怀,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这是一种高 尚的幸福观。答案:(1)或许,也许;以为乐;(2) D(3) A(4)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5) C(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我认为,有借鉴意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我们这个时代又赋予它新的含义,就 是为人民着想,把自己的幸福同人民的幸福连结在一起,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把国家、民族的 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表达了一种为天下人谋福 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和忧国忧民,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这是
15、一种高尚的幸福观。3. (2022怀化)文言文阅读。【甲文】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假设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彳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6、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文】醒心亭记(节选)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 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那么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那么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 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那么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
17、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 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注】涯:水边的陆地。直:直接,径直。君:君主,皇帝。(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那么其心洒然而醒。(2)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云归而岩穴暝昏喑树林阴翳遮蔽构亭曰“醒心”建造或醉且劳矣有时(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4)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A.甲文第一段先写朝暮之景,再写四季之景,最后
18、收笔,引出人之乐亦无穷也的感慨。B.甲文第二段层次清晰,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场景。C.乙文中“醒心亭”为曾巩所建,“醒心”二字取自韩愈的北湖一诗。D.乙文“乃公所寄意于此中“此”指代“一山之隅,一泉之旁”。(5)曾巩说:“公之作乐,吾能言之。”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公之作乐”的内涵。【解答】(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 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所见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缭乱,所听到的泉声使人为之一振。于是(我)心胸顿觉 清爽、洒脱而酒醒。据此断句为: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那么其心洒然而醒。(2)
19、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埋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埋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 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昏暗。句意为: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翳:遮蔽。句意为:建造了一个叫“醒心”的亭子。构:建造。句意为:有时喝醉了累了。或:有时。(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 合。中重点词语有:芳,香花;发,开放。句意为: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 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中重点词语有:其,大概;谓,称得上;取乐于山泉之间,状语后置。句意为:啊!这大概可以称 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4)此题
20、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根据“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日醒心,使巩记之”可知,修建“醒心 亭”的人是欧阳修。应选:Co(5)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文章内容,“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那么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 矣,那么必即醒心而望,那么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这是“公之乐”的外表,即山水之乐;从“吾 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可知,这是欧阳修真正的快乐。欧阳修是一个在治下与民同乐, 在“江湖”忧其君的好官。欧阳修的“乐”,醉翁之意在山水,更在于看到国家安定、百姓富足而与民同 乐。答案:(1)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那么其心洒然而醒。(
21、2)昏暗;遮蔽;建造;有时。(3)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啊!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4) C(5) “公之乐”外表上是指山水之乐,从欧阳修喝醉了登上醒心亭眺望,见到美景顿觉清爽、洒脱而 清醒可以看出来,实际上是指因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而快乐,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 无憾于下”可以看出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才是欧阳修真正的快乐。二、文言句式(共5小题)4.(2022益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2、为斑,为屿,为帽,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 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日:“余以手为口,君以眼 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
23、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注释】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年作者被贬此地。相(xiWg)田:观察田地的好坏。王逸少: 指王羲之,字逸少,相传他在此临池学习书法,池水尽黑。黄鸡,报晓的公鸡。该句意思是不要因为时 光易逝,年华老大而悲伤。(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C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全石以为底C.潭中鱼可百许头 D.以其境过清*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全石以为底C.潭中鱼可百许头 D.以其境过清*门前流水尚能西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寺在薪水郭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各市 2022 年中 语文 真题分 题型 分层 汇编 13 文言文 阅读 对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