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校内公开课).docx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校内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校内公开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古代诗歌四首二次备课【学习目标】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2 .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 .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难点】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 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文明史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请大家自由说说你记得哪些 优秀诗歌。(生自由回答)诵读古代优秀诗歌,我们的心灵能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
2、。今天,我们来学 习四首古代诗歌,学习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领会占人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 神,来继续感受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二.展示目标:1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内容。2 .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 .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三.课堂活动:活动一:初读诗歌,了解诗歌体裁:1 ,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体裁各不相同,根据以前学诗歌的经验,你能准确给它 们区分体裁吗?学生展示。教师引导明确文学知识:诗歌从形式上可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近体诗”)。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3、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 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今体诗二、四、六、 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有“歌” “行” “吟” 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 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 种诗体。绝句: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 一种
4、形式。诗歌四句一首,用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短小精粹。常见的绝句有五言 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便期、宋 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在字句、押韵、平仄、 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 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 联。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i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散曲又分小 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乂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 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
5、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 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观沧海:四言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言绝句;次北固山下:五言律诗;天净沙秋思:散曲。2 .朗读诗歌,感知韵律与节奏:古诗律诗节奏规律:四言诗一般为“二二”式;五言诗一般为“二三”式.“三”依据具体情况,可以再 分为“一二”或“二一”。七言诗是在五言前面加“二”,一般为:“四三”节奏或“二二 三”节奏。通读这四首诗,明确节奏,初步感知内容。学生展示朗读。师生评价。3 .三读诗歌,读出意境美。学生展示,师生评价。要想真正读出感情,还得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接 下来让我们穿越到千百年
6、前,走进诗人,领略他们的才华,感受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活动二:学习观沧海。1 .资料助读:(1)学习诗歌,一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了解作者、背景;抓标题、意象、意境; 抓关键词句。所谓意象,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富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 形象。(2)作者介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 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 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3)背景资料:建安十二
7、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 北伐,削平了北方群雄。七天月出卢龙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他 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实际,写下了这首 诗。接下来,我们通过抓意象、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2 .结合注释,疏通诗意,思考下面的问题:(1)文中描写了哪些意象?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2)这首诗可分几层?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曹操在戏曲里狡猾奸诈的代名词,今天通过这首诗和作者及背景资料,你读到 了怎样的曹操?请结合具体诗句或资料说说你的看法。学生探究,展示。示例:由背景资料可知曹操具有渴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初中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校内公开课 初中部 编版七 年级 初一 上册 语文 古代 诗歌 教案 校内 公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