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1).docx
《江苏泰州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泰州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泰州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032021 年)出塞曲 张琰腰间插雄剑,中夜龙虎吼。平明登前途,万里.男儿当野死,岂为印如斗久忠诚表壮节,灿烂千古后。【注】张琰,南宋广陵人。中夜:半夜。印如斗:斗大的印章,喻高官厚禄。6 .请将“首” “不” “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填入颔联空格中。7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命价值观?【参考答案】【分析】扬州当南北要冲,南宋末年和明朝末年,为抵抗异族入侵,于此皆有壮烈之举。 南宋名将李庭芝,明末史可法均在扬州殉国,至今有祀。此诗的作者,即为扬州人氏,且为 李庭芝部下,殉于扬州守城之役,于此诗中可见其刚烈之气和报国之志。【解答】(1)本题考
2、查诗歌的对仗。根据韵脚,“吼”“斗后”,可以判断最后一个字 应为“首”,根据“中夜龙虎吼”平仄关系:为平仄平仄仄,“万里”平仄关系:仄 仄平平 仄,所以“首“不” 回”三个字按恰当顺序应是“不回首”。(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采用乐府古题写成的军旅生活诗,上继汉魏 以来征戍诗作的优良传统,活现出一位以身报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勇猛顽强、武艺超群、 有胆有识的英雄形象,读来慷慨悲壮,大有盛唐边塞诗的气势。但是,诗中又有以身殉国的 明确表示,因而又具有南宋末年特殊的时代气息。答案:(1) “不” “回” “首”(2)刚烈之气和报国之志。译文:腰间插着一把宝剑,半夜发出龙虎般的怒吼。黎明时
3、,登上征途,昂然向前,万里不回 头。好男儿理应战死沙场,哪里是由于高官厚禄的引诱?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壮节,让它光 耀于千古之后。【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 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021江苏泰州)清平乐温庭筠洛阳愁绝,杨柳花剽I雪。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2)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O (1分)(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 个人的境遇。(2分)(3)反复
4、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参考答案】儒家经典(1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 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2006江苏泰州)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1分)(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2分)【参考答案】(
5、1)“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 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 情态。“浅草” “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2分,写出词语1分,品析1分)(2)绿 杨阴里白沙堤(1分)(3)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 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2分)(2006江苏泰州)破阵子为陈司亩斌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根据你所
6、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1分)(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 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分)(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 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参考答案】9.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分,意思正确即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分,写一个得1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 增添了肃杀的气氛。(2分,每点1分)(2005江苏泰州)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注释】恣:一作“争二觞(shGng):酒杯。浦:水边。平原年少:这
7、里指 远行的人。7. (1)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o (2分)(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4分)【参考答案】7. (1)比喻 柳絮的洁白和如飞雪般飞舞的情态。(2)上阕以人折杨柳枝,执手送别,离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等场景来侧 面烘托离愁的气氛;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来写心中的愁。(2020江苏泰州)吉祥寺赏牡丹苏轼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注】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簪:插戴。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 卷珠帘。7. (1)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2分)(2)描绘诗人
8、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4分)醉归的情景: (2分)“醉”中蕴含的情感: (2分) (2019江苏泰州)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苏轼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已知秋,更听寒蛮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注】簟(dian):竹席。里(qiong):蟋蟀。江亭:江边的亭子。君:指其弟子由。 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7. (1)上阕通过 和 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分)(2)赏析划线句。(4分)【参考答案】7、(1)夜凉寒蛋(2)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梦中历历来时路”,在上半夜人唾时, 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
9、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 目,记忆犹新。“犹在江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 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2018江苏泰州)泰州文天祥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心在坤维外,身游坎容(ddn)中。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 南归,继续抗元。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在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 宗)都在西南方。坎容(ddm):地底深穴。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7. (1)谈谈你对颔联中“心在坤维
10、外”的理解。(2分)(2)赏析尾联。(4分)【参考答案】1)【答案】这句诗用象征手法,“坤维”象征家人和国家。【手法】写出自己虽然被 元军追捕,藏身于船,但自己未曾放弃对家人和朝廷的牵挂,“护国抗元”的决心没有改 变。【境】 表现了他的爱国思家之情。【情】 语言含蓄,情真意切。【语言风格】【解析】本题属于“理解诗句”题,要从四方面去思考,一是理解“手法技巧”,二是 理解“内容意境”,三是理解“思想感情”,四是理解“语言风格”,这样对一句诗的理 解才能算全面。2)【答案】运用拟人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传佳讯”赋予晚鹊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手 法(宁可多写)】诗人因能顺利由通州出海南归,借傍晚时喜鹊边
11、飞边叫的情景,【境】生 动形象地表现自己的欣喜心情,表现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能南归抗元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 神)。【情】【解析】本题属于“欣赏语言”题,也同样要从四方面去思考,一是“手法技巧二是 “内容意境”,三是“思想感情”,四是“语言风格”(可省略),这样赏析才能算全面 诗前原有小序“予至海陵问程,趋通州凡三百里河道,北与寇出没其间,真畏途 也。”明确了文天祥要去的地方通州,指出这一路,北兵与贼寇”出没其间,真畏途 也”。全诗除了描写行路“难”外,一句“晚鹊传佳耗,通州路已通”(傍晚时分,鸟鹊 入林的叫声中传来好消息,去通州的路已通),道出了文天祥欣喜若狂的心情和期待胜利的 乐观精神。一晃,
12、在泰州十多天了,是泰州给了他休整,是泰州给了他希望,虽然前途吉 凶未知,但在告别泰州之际,这位离家万里的“羁臣”(旅途漂泊不定的人)以“天目鉴孤 忠”作为自己最大的安慰。是啊,泰州境内的天目山怎能不知道他是宋朝的忠臣呢?(2017江苏泰州)山中 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登楼韦应物 兹楼日登眺,流岁暗蹉花。 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注】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身居官场,常怀归隐之心。守,担七任太守。红树, 只是满树红叶。7.(1) “坐厌淮南守”一句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山中一诗中也属于 直接抒情的一句是“工(1分)(2)结合全诗说说,你对“流岁暗蹉跪”的理解
13、,并分析其作用。(3分)答:(3)下列诗句,借叶所表达的情绪与“秋山红树多”表达的情绪不相近的一项是()(2分)A.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题红叶)B.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参考答案】【答案】(1)万里念将归(2) “流岁暗蹉花”指时光白白流逝,诗人登楼远眺,感慨时光虚度,为下文抒发厌弃官场,向往自然的情怀作铺垫。 (3)B【解析】第题属“鉴赏技巧”题,考查古诗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 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蓝皮书第179, 377页都提到)直接抒情就是作者
14、直接抒发自 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第题“分析作用”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内容方面,从词句的意思入手, 思考诗句表现的情境、情感等。结构方面,主要思考与前或后句的关系。第题本质是“透视情感”题。“秋山红树”表现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A中借“红 叶”表现宫女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蓝皮书229页)。B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一句通过黄叶的翻飞飘零,慨叹自己的羁旅之情与思乡之愁(蓝皮书197页和229页都 有涉及)。C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叶,实则为了衬出人之美,表现的江南水乡的人情风俗 的喜爱和向往。(蓝皮书221页)D借写枫叶,表现对红叶的喜爱和赞美。B不同于其它, 所以应选B。(2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泰州 历年 中考 语文 古诗 欣赏 试题 汇编 2003 20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