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解析: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跳南一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扇子作为实用器物产生,却被逐渐赋予了深层次的象征含义。从统治者在重重“障扇”下出行,到读 书人借“便面”遮面;从汉宫妇人托执扇抒弃妇之情,到魏晋名士持鹿尾扇谈经书之义自古文人笔墨 着重记叙的扇子,其实都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缺少联系。然而在宋代商业活动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等种 种历史大趋势的影响下,扇子第一次作为日用品受到了关注。在南宋遗民的笔下,林林总总可发现专卖扇牌的、专卖扇
2、柄的、专卖折叠扇或团扇的各色商铺这 些悄然花样翻新的商品也许昭示着在温暖的江南,扇子受到了更大的欢迎。那么这些商店中的扇子是怎样一番模样、又反映了普通百姓的何等观念?展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持扇的人物形象屡屡出现,他们手中拿的大抵是竹扇纸扇一类。这样的材质称不上奢靡,似乎与时人连饮 酒都要全套银器的性子不符,但贵在轻便、又有其他材质无可比拟的天然意趣。妇人的扇子则往往施加装 饰,在绢面扇子上以逸笔勾画花草虫鸟,成为所谓“画扇”。然而,市井中的宋人并不喜新厌旧。比起奢 靡的王孙贵族,百姓们总是务实的。当扇子坏了,还有那些走街串巷以修扇子为业的匠人,用如今的我们 已不能得知的技艺,将破损变为缺陷之
3、美。不论装饰如何、工艺如何,宋人所使用的各式扇子在形制上大抵还是团扇,这也是自汉代班婕妤团 扇诗起就萌发的传统。然而两宋的街头,一股源自异邦的新风已悄然暗度,带来时人眼中尚且陌生的折 扇。根据宋史记载,早至端拱年间,二十余把折扇就作为礼物,被日本使臣进奉给宋太宗。之后,在 北宋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相国寺里,也出现了进口自日本的高级折扇。扇面上一改本土“画扇”上的花鸟 图案,绘以清远萧瑟的山水,意境独绝。作为舶来品的折扇并未能在北宋民间流行开来。不过,在南宋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观。在梦粱录 中,吴自牧记载了都城中的铺席,其中就有“周家折叠扇铺” 一项。也许当时的匠人吸收了折扇的形式, 仿制出了汉地的
4、版本,并且成品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以至于有独立的铺席专门经营。同时,南宋人周密在 其癸辛杂识中也提到了自己对“倭人之扇”的看法。不同于北宋前辈们的赞叹之情,他批评日本折扇 “或作不肖之画于其上”。从“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到“作不肖之画于其上“,这样的转变,是不 是又暗示了中国匠人贩卖的仿制品,精致程度已出于发源地之上呢?小市民的扇面一挥一摇,不止驱散江南酷暑的清风,更让礼仪伦理赋予的繁缚深意褪去。持一把图案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 主题。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下列小题。吴百朋,字维锡,义乌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永丰知县。征拜御史,历按淮、扬、湖广。擢大理 寺丞,进右少卿。四十二年夏,进右佥都御史,抚治邨阳。改提督军务,巡抚南、赣、汀、漳。与两广提 督吴芳讨平河源贼李亚元、程乡贼叶丹楼,又会师破倭海丰。初,广东大埔民蓝松山、余大眷倡乱,流劫 潼、延、兴、泉间。官军击败之,奔永春。与香寮盗苏阿普、范继祖连兵犯德化,为都指挥耿宗元所败, 伪请抚。百朋亦阳罢兵,而诱贼党为内应,先后悉擒之,惟三巢未下。三巢者,和平李文彪据岑冈,龙南 谢允樟据高沙,赖清规据下历。朝廷以倭患棘,不讨且十年。文彪死,子珍及江月照继之,益猖獗。四十 四年秋,百朋进右副都御史,巡抚
6、如故。上疏曰:“三巢僭号称王,旋抚旋叛。广东和平、龙川、兴宁, 江西龙南、信丰、安远,蚕食过半。不亟讨,祸不可言。三巢中惟清规跨江、鹿六县,最逆命,用兵必自 下历始。”帝采部义,从之。百朋乃命守备蔡汝兰讨擒清规于苦竹嶂,群贼震慑。隆庆初,吏部以百朋积 苦兵间,稍迁大理卿。给事中欧阳一敬等请留百朋剿贼,诏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如故。百朋 奏春夏用兵妨耕作宜且听抚帝从之寻擢南京兵部右侍郎乞终养不许改刑部右侍郎。父丧归,起改兵部。万 历初,奉命阅视宣、大、山西三镇。百朋以粮饷、险隘、兵马、器械、屯田、盐法、番马、逆党八事核边 臣,督抚王崇古、吴兑、总兵郭琥以下,升赏黜革有差。又进边图,凡关塞
7、险隘,番族部落,上马强弱, 亭障远近,历历如指掌。以省母归。起南京右都御史,召拜刑部尚书。逾年卒。(选自明史吴百朋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百朋奏春夏用兵/妨耕作宜/且听抚帝/从之/寻擢南京兵部/右侍郎乞终养/不许/改刑部右侍郎。B.百朋奏/春夏用兵妨耕作/宜且听抚/帝从之/寻擢南京兵部右侍郎/乞终养/不许/改刑部右侍郎。C.百朋奏/春夏用兵/妨耕作宜/且听抚帝/从之/寻擢南京兵部/右侍郎乞终养/不许改刑部右侍郎。D.百朋奏/春夏用兵妨耕作/宜且听抚帝/从之/寻擢南/京兵部右侍郎/乞终养/不许改刑部右侍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8、一项是A.巡抚,意为巡视安抚;也是职官名,明代开始设置,职责是代替君王来巡视天下。B.会师,行军之时,各路人马在某一地点聚集起来,也可比喻几个方面人员的会合。C.僭号,冒用上级尊号;“僭”,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D.屯田,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税粮。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百朋能文能武,颇有战功。吴百朋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先后担任了御史、右少卿等职务,后来改任 为提督军务,与两广提督共同讨伐河源贼寇后,二人又在海丰打败倭寇。B.吴百朋有勇有谋,冲锋陷阵。对广东的三处盗贼巢穴朝廷有近十年没有征讨,吴百朋
9、认为他们接受招安 后会马上反叛,若不快速征讨会招致大祸,就上书献计并亲自率兵征讨。C.吴百朋娴于军旅,屡受升迁。朝廷认为吴百朋长时间在军旅很辛苦,就任命他为大理卿,但欧阳一敬等 人上奏求朝廷留下吴百朋剿灭乱贼,皇上就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等官职。D.吴百朋考核官员,做事认真。万历初年,吴百朋巡视宣、大、山西三镇,用粮饷、险隘等八事考核边地 大臣,并根据官员情况对督抚总兵以下的官员进行升降奖罚。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百朋亦阳罢兵,而诱贼党为内应,先后悉擒之,惟三巢未下。(2)又进边图,凡关塞险隘,番族部落,士马强弱,亭障远近,历历如指掌。【答案】10.B11. C 12.
10、B13. (1)吴百朋也佯装罢兵,利诱乱贼的党羽作为内应,先后将他们全部抓获,只有三个贼寇的巢穴没有 攻下。(2)进献边防图,凡是关塞险隘处所,少数民族的部落,兵马的强弱,亭障设置的远近,都清晰分 明得像指着手掌看一样。【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关注四个选项中不同停顿点的正误问题。比如“百朋奏春夏用兵,妨耕作宜,且听抚帝,从 之”“百朋奏/春夏用兵妨耕作,宜且听抚/帝从之”,从主语“百朋”分析,其动词谓语是“奏”,到 “听抚”都是“奏”的内容,由此判断,在“奏”后停顿较好,因为不能在“兵”后停顿;从动词“从” 分析,前面的“帝”是主语,“帝”前要停顿,后面的“之”是宾语,“之”后要停顿。
11、再如“乞终养/ 不许/改刑部右侍郎”“乞终养/不许改刑部右侍郎”,有“不许”是朝廷的命令的角度分析,“不许” 要单独成句。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的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同时还要注意 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 “乎” “于” “而” “之” “也” “矣” “焉” “耳” “则”这些关键词。【11题详解】试题分析:“冒用上级的尊号”错误,应为冒用帝王的尊号。点睛: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在平时学习 中应多多识记积累。【12题详解】试题分析:“亲自率兵征讨”错误,原文有“百朋乃命守备蔡汝
12、兰讨擒清规于苦竹嶂”,意思是吴百朋下 令,蔡汝兰擒获赖清规。点睛:解答此类题目要将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13题详解】试题分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第一句得分点:“罢兵”、“诱”、“悉”及句子大意;第二句得分点:“进”、“指掌”及句子大意。 点睛:对于文言文翻译要先确定关键字再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13、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 名、人名等要“保留”等。【参考译文】吴百朋,字维锡,义乌人。考中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授职为永丰知县。受征召,就任御史,历任淮 州、扬州、湖广的按察使。后来,晋升为大理寺丞、右少卿。嘉靖四十二年夏天,他升任右佥都御史、在 员邸日任巡抚。后调任为提督,负责军务,巡视南昌、赣州、汀州、漳州。与两广提督吴桂芳讨伐、平定河 源的乱贼李亚元、程乡的乱贼叶丹楼,又会师一处,在海丰打败倭寇。起初,广东大埔的百姓蓝松山、余 大眷发动叛乱,在漳州、延平、兴州、泉州之间流窜、抢劫。官军击败了他们,他们逃到永春,与香寮的 盗贼苏阿普、范继祖联合侵犯德化,被都指挥耿宗元打败,他们假装请求招安
14、。吴百朋也佯装罢兵,利诱 乱贼的党羽作为内应,先后将他们全部抓获,只有三个贼寇的巢穴没有攻下。三个巢穴是指和平的李文彪 所占据的岑冈,龙南的谢允樟所占据的高沙,赖清规所占据的下历。朝廷因为倭惠棘手,十年没有讨伐三 股乱贼。李文彪死后,他的儿子李珍与江月照搂替他,更加猖獗。嘉靖四十四年秋天,吴百朋晋升为右副 都御史,依然巡防上述地区。他上奏说:“三个巢穴的乱贼冒犯尊卑之礼而称王,即刻招安即刻又叛乱。 广东的和平、龙川、兴宁,江西的龙南、信丰、安远,被蚕食过半。不赶紧讨伐,祸害不可言说。三个巢 穴中只有赖清规的势力跨江西、广东六县,最违逆圣命,讨伐必须从下历开始。”世宗将奏章交给部中议 论,并依从
15、了他。吴百朋使命令守备蔡汝兰在苦竹嶂讨伐并擒拿了赖清规,震慑了众贼。隆庆初年,吏部 因为吴百朋颇受兵营之苦,渐次升他任大理卿。给事中欧阳一敬等人奏请穆宗仍将昊百朋留任负责剿灭乱 贼,穆宗下诏将他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依旧巡抚故地。吴百朋上奏,春天用兵妨碍农田的耕作, 应该进行招安,穆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久,他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请求回乡终养天年,穆宗不同意。 改任为刑部右侍郎。父亲去世后回乡服丧,再度做官时改任兵部职。万历初年,奉命巡视宣州、大同、山 西三镇。吴百朋以粮饷、险隘、兵马、器械、屯田、盐法、番马、逆党等八件事情考核边疆大臣,督抚王 崇古、吴兑,总兵郭琥以下的官吏,分别受到升官
16、赏赐或罢免的处理。又进献边防图,凡是关塞险隘处所, 少数民族的部落,兵马的强竭,亭障设置的远近,都清晰分明得像指着手掌看一样。后由于探视母亲回乡。又出任南京右都御史,升任刑部尚书。过了一年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蓦山溪张中孚山河百二,自古关中好。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 往事知多少?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老马省曾行,也频嘶、冷烟残照。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长安道,一回 来,须信一回老。【注】张中孚,其家世代为北宋高官,曾任知镇戎军兼安抚使,后降金。其一生历事宋、金及伪齐刘豫。 出自刘禹锡初至长安“不
17、改南山色,其余事事新”。白居易长安道中有“君不见,外州客, 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的诗句。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通过写终南山未改旧时的青色,意在歌咏家乡仍然充满生机。B.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间接写出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C. “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示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D.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15 .本词抒发 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答案】14.A15.词的上片 喜: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忧: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词的下片
18、喜:重回故里的欣喜;忧:物是人非的伤感。【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鉴赏能力。A. “家乡仍然充满生机”错误,应该是写出家乡的物是人非。故选Ao【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词抒发的喜忧参半的情感,赏析诗歌的情感可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词上片中“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意思是,少壮时节也曾挥刀立马,建功立业,绣帽貂裘,春 风得意。抒发的是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情感是喜。“时移事改,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 时移事改,往日功名已成土,仿佛成了浮萍断梗任水吹浮,身不由己。“听楚语,厌蛮歌,”虽是轻歌曼 舞,可谁知往昔不堪回
19、首呢?抒发了他乡漂泊的凄苦,情感是忧。下片中“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流落异乡几十年,在暮年白发回故乡。抒发重回故里的欣喜,情感是喜。 “终南山色,不改旧时青”终南山色依旧在,可怜长安已换几朝臣。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情感是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秦始皇统治时期,为了蒙蔽百姓,巩固统治而焚书坑儒,过秦论中体现这个举措的句子是:, O(2)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随波荡漾流转,所有春江都在月光笼罩之下 诗句是:(3)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答案】 .焚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廉港随波千万里.何处
20、春江无月明.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焚、黔、潮、鼓、馔。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应用1(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 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 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 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 乃至面目
21、全非。要知道,(),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 O距今已有woo多年的唐观上!良皴转传捶二中间历经战乱度生*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 一样。我们的经典名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 有用。”清代有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 “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 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 在唐代的真正模样。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伤
22、大雅A.无伤大雅遍体鳞伤一字千里耳闻则诵B.无伤大雅伤筋动骨B.无伤大雅伤筋动骨一字千里耳熟能详C.无关大局遍体鳞伤C.无关大局遍体鳞伤失之千里耳闻则诵D.无关大局D.无关大局伤筋动骨失之千里耳熟能详.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B.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C.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D.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 样。B.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
23、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 一样。C.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 一样。D.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 样。【答案】17 B 18. C 19. D【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 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无伤大雅: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无关大局:对整个局势没有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析 吉林省 洮南市 一中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第三次 月考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