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共23页).doc
《2012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共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质量工程师考试大纲(共23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一、 质量与质量管理(一)质量的基本知识1、掌握质量的概念(含相关术语:组织、过程、产品、体系等)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具有经济性、广义性、时效性和相对性。 组织是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产品是指“过程的结果”。通常分为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四类。 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体系是指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2、熟悉质量特性的内涵常用的质量特性分类方法是将质量特性或分
2、为关键、重要和次要三类,它们分别是: 关键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会直接影响产品安全性或产品整机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重要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将造成产品部分功能丧失的质量特性。 次要质量特性,是指若超过规定的特性值要求,暂不影响产品功能,但可能会引起产品功能的逐渐丧失。 3、质量概念的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质量概念主要有:“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和“广义质量”; 符合性质量以“符合”现行标准的程度作为衡量依据;适用性质量的概念以适合顾客需要的程度作为衡量的依据;广义质量的概念:即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这一定义的含义是十分广泛的,既反映了要符合标
3、准的要求(是一种狭义的质量概念),也反映了要满足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是一种广义质量的概念。(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 1、熟悉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了解管理的幅度和层次 主要有: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三个层次)、组织活动(分为作业活动、战术活动和战略计划活动,分别由基层、中层和高层管理者负责执行)、管理技能(分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较强的概念技能、中层管理者更多需要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基层管理者主要需要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 3、掌握质量管理的定义(含相关术语: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
4、量保证、质量改进等)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质量方针是指有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的基本要求应包括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要求,也是组织质量行为的准则。 质量目标是组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组织质量方针的具体体现,目标既要先进,又要可行,便于实施和检查。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
5、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4、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含义为: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最早见于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发展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 5、了解质量管理发展的阶段 主要分为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6、熟悉八项质量
6、管理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7、熟悉过程方法模式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资源是过程中的活动所必须的条件。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的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熟悉课本P14页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图过程方法的基本要点:系统的识别组织所应用的过程;具体识别每一个过程;识别和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管理过程及过程的相互作用;ISO 9000族标准表述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 8、掌握顾客、顾
7、客要求和顾客满意的概念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现代营销管理的核心。识别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员工、供方、所有者、社会)的需求和期望,了解顾客的要求,以获得竞争优势并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去实现,是企业质量管理和经营的关键;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这就要求从顾客的角度要求组织提供的产品必须满足或超过某一标准(顾客要求)。顾客是指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是一个组织,也可以是指组织内部的一部分。顾客类型:按接受产品的所有者情况分有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两类;按接受产品的顺序情况分有过去顾客、目标顾客和潜在顾客。相关方: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者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顾客要求是一种特定的要
8、求,是由明示的、或者是不言而喻的惯例即一般做法所考虑的顾客需求或期望组成。需求是指对有能力(获得)某个具体产品所有的希望(预期达到的);影响期望的因素有:标记、信息、资料、推荐、知识。顾客需求或期望反映了顾客要求,即决定了认知质量。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即使规定的顾客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 9、了解顾客要求的识别与确认获得顾客的要求及其信息数据是实现顾客满意的难点之一。对每项产出和工作过程中影响顾客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仔细、完全的描绘和分析:分析与过程输出相联系的、对
9、顾客要求至关重要的产品要求,分析组织过程与顾客间相互作用的“服务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输出要求和过程。实现顾客满意的前提就是要使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要求抓住顾客心声(VOC)的六种主要方式:(1)针对顾客的大规模满意度调查,一般抽样为200或更多;(2)在某种类型的事件后进行事务调查;(3)从顾客对产品和服务问题的抱怨中得出;(4)对失去的顾客的分析;(5)积极地联系顾客,去调查有关顾客怎样使用产品和服务,怎样去感觉产品或服务的好坏的信息;(6)开展顾客关系管理。 10、了解顾客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指标 顾客满意度是对顾客满意程度的定量化描述。P21 11、掌握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目的、适用范围目
10、的:一是用于国家质量奖的评价,二是用于组织的自我学习,引导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增强竞争优势,并通过评定获奖组织、树立典范并分享成功的经验,鼓励和推动更多的组织使用这套标准。使用范围: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GB/T 19579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适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各类组织,是一对联合使用的标准。前者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后者对前者的内容作了详细说明,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提供了实施指南。两者为组织追求卓越绩效规定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用于质量奖的评价。 12、熟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结构和内容概要 卓越绩效结构图详见P22 【4.1领导】评价组
11、织高层领导在价值观、发展方向、目标、对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关注、激励员工、创新和学习等方面的作为,以及组织的治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4.2战略】评价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制定、部署及其进展情况。 【4.3顾客与市场】评价组织确定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和偏好的方法,建立顾客关系、测量和改进顾客满意度的过程。 【4.4资源】评价组织高层领导为确保战略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为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所配置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及财务、基础设施、相关方关系、技术、信息等其他资源。 【4.5过程管理】评价组织过程管理的主要方面,包括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 【4.6测量、分析与改进】评价组织选择、收集、
12、分析和管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方法,充分和灵活使用数据、信息和知识,改进组织绩效的情况。 【4.7经营结果】评价组织在主要经营方面的绩效和改进,包括主要绩效指标的当前水平和趋势、与竞争对手和标杆对比的结果。 13、了解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休哈特、戴明、朱兰、石川馨等关于质量的理论)详见P25二、 质量与标准化(一)标准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 1、掌握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标准 是一种文件,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是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3)是在兼顾各有关方面利益的基础上,经过协商一致而制定的文件;(4)是可以重
13、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5)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 标准化定义为: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标准是标准化的产物。 2、了解标准化的作用 作用:(1)生产社会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技术基础;(2)提高质量,保护人体健康,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3)发展市场经济,促进贸易交流的技术纽带。 3、掌握我国标准的分级和标准的性质 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其中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标准的性质P29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
14、性标准:是指具有法律属性,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强制手段加以实施的标准。违反强制标准就是违法。推荐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又称自愿性标准。(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掌握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 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使用。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在未经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家组织的标准、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区域性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团体标准和企业(公司)标准中的先进标准。
15、 2、熟悉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是技术引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采用国际标准是指将国际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或修改转化成我国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并按我国标准审批发布程序审批发布。我国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分为两种:等同采用和修改采用。(三)企业标准化 1、掌握企业标准化的概念和基本任务 所谓企业标准化是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搞好生产、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企业标准化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企业标准化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第二,
16、企业标准化贯穿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第三,企业标准化是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企业标准化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项:(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2)贯彻实施有关的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上级标准;(3)正确的制定、修订和贯彻实施企业标准。在制定修订企业标准时,注意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4)积极承担上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任务;(5)建立和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并使之正常、有效运行;(6)对各种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熟悉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 所谓企业标准体系是指企业内部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
17、学的有机整体。企业标准体系的构成,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技术基础标准、设计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原材料及半成品标准、能源和公用设施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设备技术标准、零部件和器件标准、包装盒储运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标准等。企业管理标准主要包括:管理基础标准、营销管理标准、设计与开发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设备管理标准、产品验证管理标准、不合格品纠正措施管理标准、人员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和质量成本管理标准等。企业工作标准主要包括:中层
18、以上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一般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和操作人员通用工作标准等。 3、熟悉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的监督 对企业标准贯彻实施进行监督的主要内容是:(1)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不符合请执行标准的产品禁止出厂和销售;(2)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按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符合标准的产品,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签发合格证书。(3)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都必须进行标准化审查;(4)企业应当接受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对企业实施标准状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四)了解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WTO/
19、TBT)协议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TBT协议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两条,即:(1)各成员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不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2)各成员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透明度。 基本原则:(1)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技术壁垒原则;(2)非歧视原则;(3)标准协调原则;(4)同等效力原则;(5)互相承认原则;(6)透明度原则。三、 产品质量法和职业道德规范(一)产品质量法 1、熟悉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 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为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的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
20、。 立法原则:(1)有限范围原则;(2)统一立法、区别管理的原则;(3)实行行政区域统一管理、组织协调的属地化原则;(4)奖优罚劣原则。 2、掌握产品质量法的适用产品范围 产品质量法使用的产品范围,是以销售为目的,通过工业加工、手工制作扥生产方式所获得的具有特定使用性能的产品。即指用于销售的经过加工制作的工业产品、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包括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和设备。初级农产品(如小麦、水果等)、初级畜禽产品、建筑工程等不适合本法规规定。未投入流通领域的自用产品、赠与产品等也不适用于本法规定。 3、熟悉产品质量责任的概念 产品质量责任是指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其他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的人
21、违反产品质量法规定的产品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产品质量法是一种综合的法律责任。 一般来说产品存在缺陷,即产品存在“不合理危险”,大致有以下情况:一是产品本省不应当存在危机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如儿童玩具),但因涉及、制造上的原因,导致产品存在危机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这种即为“不合理的危险”。二是某些产品因本身的性质而具有一定的危险(如易燃易爆产品),但如在正常合理使用情况下,不会发生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但因产品涉及、制造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该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也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这种危险就属于“不合理危险”。 4、掌握判断产品质量责任的依据 一是因为产品设计上的原因导致
22、的不合理危险(也称设计缺陷);二是制造上的原因产生的不合理危险(也称制造缺陷);三是因告知上的原因产生的不合理危险(也称告知缺陷、指示缺陷、说明缺陷) 5、掌握产品质量法中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要求 基本要求:即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健全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6、掌握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生产者的产品质量义务包括四个方面:保证内在质量,保证产品标识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产品包装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销售者是产品质量义务包括四方面: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保持产品原有质量,保证销售产品的标识符合法律规定要求,严禁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23、 7、熟悉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 包括:(1)禁止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2)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3)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的厂名、厂址必须真实,禁止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4)禁止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产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8、熟悉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 产品只来那个担保责任是产品销售者、生产者不履行产品质量担保义务,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买卖合同的范畴;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制度是依据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建立的产品质量民事责任制度;产品质量担保责任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主要是销售者与消费者,或者销售者与生产者、供货者等平等主体之间,在产品买卖过程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质量 工程师 考试 大纲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