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解析).docx
《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解析).doc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1 .(2022北京)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 .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诗的结尾,诗人已得”,去欲辨已忘言。(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 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答案】(1) .车马喧真意(2) .例如:在南山下的几间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从
2、里,随意地采摘几朵。偶然间抬起 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心怡。鸟儿结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温馨。(1)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诗的开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诗人虽然身居闹市, 却感受不到车马喧。车马喧形象地表现了世俗交往的喧扰。诗的结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大自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表达,却已忘记了怎 样表达。表现了诗人已得真意,享受田园之乐,体悟自然的美好,表现了诗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用诗歌中的原词句填空即可。(2)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作者沉醉其中,自得
3、其乐。可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 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行扩展,结合诗句含义以及作者情感,加入适当的修饰成分呈现画面即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秋日里,诗人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 菊香飘逸扑鼻,好不惬意。不经意间,诗人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多么悠然自得啊!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黄昏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岚气,假设有假设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 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2. (2022上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城中闲游(唐)刘禹锡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
4、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 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看那么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 者的这种情感。(2).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例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希望你在今后的人生历程里,努力奋进,攀登人生的顶峰。13. (2022甘肃兰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田园杂兴(其八)宋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睛。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注】连枷: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戏木条构 成。使用时,操作者将连枷把上下甩动,使连枷拍旋转,来拍打 敲击晒场上的作物
5、穗头,使之脱粒。诗中农人秋季收获打稻的场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答案】场面平坦、霜后天晴、欢声雷动、昼夜不停的特点。【详解】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新筑场泥镜面平意思是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的像镜子一样,据此概括出:场面平坦;“家家打稻趁霜睛意思是“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据此概括出:霜后天晴;笑歌声里轻雷动意思是农民欢笑歌唱着,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据此概括出:欢声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意思是侬民整夜挥舞连枷打稻子,响声一直到天亮据此概括出:昼夜不停。 14. (2022甘肃武威)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
6、,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10(1) .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的心境。(2)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 境?请简要分析。【答案】(1) .孤独落寞(淡泊闲适)(3) ,例如1:我最喜欢鹿柴。一二句写空山传语的空灵、静谧之景;三四句由声及色,描写落日余晖映 入深林,映照青苔的幽静之美。例如2:我最喜欢竹里馆。幽深茂密的竹林中,诗人独坐其间,既赏幽篁美景,复得琴啸之乐,再有明月 相伴,“幽篁”“深林” “明月”与“独坐” “
7、弹琴”“长啸”的人构成物我一体的一幅画面。例如3: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春天到来,辛夷花绽开花蕾,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写辛夷花点缀寂 寞的涧户,纷纷扬扬洒下片片落英。整首诗展现一幅花开花落的画面。【1题详解】此题考查诗歌主旨的概括。鹿柴: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结合关键词“空山”“深林” “复照”可知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 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竹里馆:单独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 我相伴。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
8、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独 坐”“人不知”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辛夷坞: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单独开了 又落。短短四句诗,“发红萼”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寂无人”“开且落”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 和环境。故横线上可填“孤独落寞”或“淡泊闲适”。【2题详解】此题考查诗歌画面。诗中有画,指王维诗境优美,读其诗如置身画图之中;画中有诗,指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 画里富有诗趣。此题只需结合诗作,分析诗中表达的画面感即可。例如:我最喜欢辛夷坞。前两句写出了辛夷花在春天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
9、地绽开神秘的蒋蕾,是那 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后两句又将辛夷花置于一个山深人寂的环境之中,仿佛得见花瓣如缤纷红雨洒落深 涧。诗歌的画卷感十足。15. (2022青海)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1(1) .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2) .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答案】(1)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2) .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表现作者路经
10、潼关 时的所见所想。(1) .考查元曲主旨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第一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一个朝代兴起 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作者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 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 慨。表现出了这首散曲的主旨。第二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句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 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
11、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于自己置身乱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和对于现状有心思辨而无力改变的怆然与苍凉。(2) .考查句子的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意思是(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 怒似的汹涌。第一句是视觉描写,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着一聚字展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 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是听觉描写,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着一怒字形象地表现出那千古不绝的 滔滔水声的回响。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那么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把河水人格化,写出了波涛 的汹涌澎湃,还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
12、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16. (2022内蒙古赤峰)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借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 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 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D.本诗通过对稚
13、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山水的思念之情。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12【答案】D在酷热的五月仲夏黄昏时分,憩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 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都映照在苍茫暮色里。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D.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稚川山水风光的热情赞颂。从隔水青山似故乡可看出诗人还巧妙抒写了他的思乡之 情;D选项说法不全面; 应选Do考查的是对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然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一二句,描画行人黄昏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山水的点染。作
14、为一个赶 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黄昏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 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一个凉字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是凉爽宜人,写五 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汀沙云树晚苍苍一句写了两种景物,一是汀沙,即江中汀洲的白沙,一 是云树,远处云烟缭绕的繁茂树林,这是诗人纵目远眺看到的景色。特点是晚苍苍,写出了汀沙云树在 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的情景。据此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即可。例如: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让人感到无比惬意,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云烟缭绕的繁茂树林 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17. (2022浙江丽水)月山草
15、堂四咏明汤显祖楼转松风韵紫虚,眼云夜冷昼芙蕖。 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 (-)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13 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三)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四)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注释】选自汤显祖诗文集。月山,在遂昌县城西。(1) ,以下是四首诗歌的标题,请将诗歌序号分别填到对应的标题后面。松屋卧云( )竹院烹茶()荷亭酌酒()竹窗延月()(2) .你从这组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案】(1) .(-)(三)(四)(二)(2) .诗人在月山草堂听松赏
16、荷、观竹品月,沉浸于清丽雅致的自然景物,追求高洁的君子之风。诗人在月 山草堂取水烹茶、酌酒酣卧,享受着幽居生活,追求闲适的自在人生。(1) .此题考查诗歌标题的补充。标题松屋卧云对应了第一首诗的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中的松眠云,因止匕松屋卧云是第 一首诗歌的标题。标题竹院烹茶对应了第三首诗的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中的青竹烧茶, 因此竹院烹茶是第三首诗歌的标题。标题荷亭酌酒对应了第四首诗歌的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便向池亭卧亦清中的酒花池 亭,因此荷亭酌酒是第四首诗歌的标题。标题竹窗延月对应了第二首诗歌的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中的竹林月窗,因此竹窗延月
17、 是第二首诗歌的标题。(2) .此题考查理解诗歌主题。第一首诗歌松屋卧云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意思是: 山中松枝摆动的声音如同紫虚,在山中居住夜中微冷,白天可以欣赏这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花。这山中 所有的一切,就如同是江南陶渊明的隐居之所啊。表现了诗人对月山草堂的喜爱赞美之情。第二首诗歌竹窗延月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意思是: 秋夜里秋风起,露水重,就好像在清洗着竹林,在月光投射的窗户边欣赏月色竹影不知夜已深。不知道丛桂 是这山中的客人,在月夜下一直听着潇湘云水般美妙的曲子。表现了诗人沉醉于观竹品月之中,不知夜 已
18、深。第三首诗歌竹院烹茶“君子山前放午街,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意思是: 正午雨后时分,走在悠悠君子山前,看见山下烧着湿竹,青烟缭绕着整片的竹林,就像一片片云霞在飞舞。14 在这样的天气里,就烧一壶玉井的泉水,来试一试桃溪谷雨后的新茶。第四首诗歌荷亭酌酒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意思是: 荷亭之中酒香四溢,这酒好像是天上的露水凝结而成的,身旁的荷花一朵朵阿娜多姿,像一位位步态轻盈的 少女。黄昏时分,荷风、细雨迎面吹来,一醉何妨!即便醉了,那就在荷亭中安心睡去,享受无边的清静自 然。在松屋卧云中,我们看到一位诗人在听松赏荷,感叹此处如同陶
19、渊明的居所;在竹窗延月中我们看 到一位诗人站在窗前赏窗前明月,听竹子摇摆之声。诗人在月山草堂中听松赏荷、观竹品月,将月山草堂比 作江南陶渊明的居所,沉醉于这山中清丽雅致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高洁的人生志趣,追求高洁的君子之 风。在竹院烹茶中,我们读到一位放松心情的诗人,趁着午休的时刻,赏景品茶,超然物外,悠雅闲适。 在荷亭酌酒中,我们看到诗人在荷亭中小酌,似醉非醉,似醒非醒,西风暮雨来临之时,也不须归,可 以亭中静卧,尽享清静自然。诗人在月山草堂取水烹茶、酌酒酣卧,表现了诗人享受着幽居生活,追求闲适 自得的人生。18. (2022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江山秋色图胡行简连山缥缈树
20、槎牙,江上西风雁影斜。万迭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家。注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槎(chG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万迭:万重。野 人:山野之人。(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2) .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答案】(1) .B(2) .画作展现出万重秋天的美好,显现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佳境。图中还画了许多人物活动情
21、景,使 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令观者目不暇接,百看不厌。(1) .B.本项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有误,根据前两句中的“树槎牙和“西风雁影可知,前两句描绘了一幅 树木枝叶稀疏,江山西风劲吹,北雁南归的画面,虽不可说萧瑟凄凉,但也不能说生机勃勃。应选B。(2) .考查诗句赏析。三、四句大意为:一重重的秋光风景无限美好,画中还有山野之人的活动,使画面增加了生 趣。由此可知,联系前两句中的“连山缥缈可知,画作展示了万重秋光的美好,一重山色就是一重秋光,一 重秋光就是一重美好。除了自然风光以外,画作中还有很多山野之人的活动情景,景与人相融相合,使画面 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1519. (2022广
22、西贺州)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 的典故,表达 的感情。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答案】鸿雁传书思念故乡答案例如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春潮涨涌,江水 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答案例如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 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能从整体画面感,平阔,正悬, 对仗角度等选取两个角度答题,
23、意对即可。)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诗人目睹北归大雁,自然想起了雁足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 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 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鸿雁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作者借这 一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个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 表达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语文试题 分类 汇编 古诗词 鉴赏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