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80个重点知识汇总.docx
《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80个重点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80个重点知识汇总.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考的180个重点知识汇总(精编版)1、教育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定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 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更狭义的定义:是指德育。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2、教育的功能:定义:是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
2、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3、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代表人物:朱熹。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和英国的斐西能。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专制型放任型 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32、怎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1)教师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 自身素质热爱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发扬教育民主主动与 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保 护学生的合法权利。(2)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
3、确认识老师(3)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3课程的意义: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34、课程的类型: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从课程任务来看,可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校本课程。35、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
4、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 者是一个整体)36、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 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37、教科书编写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和适用性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3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 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39、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
5、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 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 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40、课程资源的分类: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41、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社会调查审查学生活动开发实施条件研究学生情况鉴别利用校外资源建立资源数据库42、教学的本质与特点:本质: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特点: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
6、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43、教学的作用与意义: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 径。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社会经验的 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 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44、教学的基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
7、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46、教学过程的结构: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 查知识47、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1)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
8、水平。(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材料。(3)直观性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将直观教具的演示和语言讲解结合起来。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启发性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扬教学民主。(5)循序渐进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教学要有系统性。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按照学生的认识顺
9、序,由浅入深进行教学。(6)巩固性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通过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来巩固知识。(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48、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 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 活动的方法。它包含了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注入式和启发式49、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
10、。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50、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5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一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它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 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 种组织形式。它是由夸美纽斯最早提出的。52、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缺点:过于强
11、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 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 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一一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5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一上课一作业的布置与反馈一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 定备课分为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54、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
12、的中心环节。要上好一堂课的标准是: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要使学生思维活 跃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55、课的类型: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56、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适当 讲究教学艺术板书有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根本的要求) 57、作业的形式:阅读作业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作业布置作业的要求:作业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生 的能力要求。分量适宜、难易适度。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的时间。作业反馈清晰、及时。作业 要具有
13、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的作用。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58、学生成绩检查与评定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有利于学校 领导了解学校教学情况。有利于家长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使 家长同学校密切配合。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和选 拔人才提供依据。59、教学评价的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60、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根据教学评价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根据评价采用的标准,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 评价。根据评价的主体,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61、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
14、则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62、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强调创设适合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由关注终结性目标向关注评价的形成性目标发展。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发展,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评价方法向综合、多层次、全方位方向发展。63、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与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德育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64、德育目标:即德育活动索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时代
15、与社会发展需要。65、德育的任务:培养学生树立鉴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素质。66、德育过程: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 有的生产劳动。4、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5、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
16、,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技 能。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6、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7、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8、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 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 的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本
17、质上就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过程。67、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 平之间的矛盾。68、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它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69、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 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 来。(2)疏导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
18、循善诱。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 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 行教育。(4)知行统一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认知。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坚持 知行统一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 动。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对学生
19、提出的要求要 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督促学生切 实做到。(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的要求: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 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学生。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启发自觉。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并且严格管 理,认真执行。(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70、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 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 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71、德育方法:(1)说理教育法:这一方法的要求:明
20、确目的性和针对性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注 意时机以诚待人(2)榜样示范法:这一方法的要求:选好学习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狠 抓落实,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3)陶冶教育法:这一方法的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 参与情境的创设。(1)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7)角色扮 演法(8)合作学习法72、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1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73、德育工作的新形式:开展社区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德育基地创办业 余党校74、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 品德发
21、展实际的德育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 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 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坚持知行统一,积极探索实践教 学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 合考评制度。75、班级的功能:(1)社会化功能: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传授科学 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 行为方式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2)个体化功能:促进发展功能满足需求的功能诊断功能 矫正功能76、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 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
22、自治自理。77、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 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低。78、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确立 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79、班集体的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共同生活的 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共同目标是导向,集体舆论和人际关系是基础, 组织结构是核心,规章制度是保证)8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教师 编制 考试 教育 理论基础 知识 必考 180 重点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