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统编教材文言虚词.docx
《【收藏】统编教材文言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藏】统编教材文言虚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藏】统编教材文言虚词整理高考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以、因、于、与、也、贝I、者、之。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1.而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宗受而藏之于庙。伶官传序 2 .温故而知新。论语.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3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 4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 5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
2、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7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8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15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答案:12连词,表承接,译为“来”“就”“然后”,或者不译。36连词,表并列,译为“和” “又” “并且”。78连词,表转折“却”,译为“然而、却”。910连词,表递进,译为“而且” “并且”。1112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不译。13连词,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14连
3、词,表假设,译为“如果”。4 .对,对于。5 .向。6 .表示被动,译为“为,被”。7 .表示比较,译为“比”15 .与解释句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 3 .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6,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7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唯赤则非邦也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1-2.介词,译为“和,跟,同”8 .连词,译为“和,跟,同”(作介词用的“与”,和后面的名词性短语
4、或代词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 而作连词用的“与”,常常连接两个名词或两个代词,所构成的名词性短语在句 子中作主语或宾语。如例1中的“吾与子”作主语。)9 动词。给予,授予。10 动词。结交,亲附。如: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与嬴而不助五国也。11 动词。赞许,同意。12 动词。等待。13 句末语气助词,通“欤”,表示感叹或疑问语气16 .则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阿房宫赋)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3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4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种树郭橐驼传)6此则岳阳
5、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答案:1-5: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 “便”。2表示假设关系。译为“那 么”。3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译为“可是、 却”。5表选择关系。和“非”或“不连用,译为“不是就是”。5 .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17 .者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1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2 .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3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
6、 *7.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8,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答案1-2:代词,用在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组或主谓词组之后,组成“者”字 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译为“的人”的事”“的东西”3 .代词,用在数词之后,指代上文所说的几种人或几件事物。可译为“ 种” “样”。4 .代词,用在时间词语的后面,不译。5-6.助词,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7 .助词,用在主语后,表判断。8 .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18 .之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1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耻。(师说)2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7、)5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6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9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答案:1-2:指示代词,译为“这、这个、这些”。3 .代词,作宾语,代人、物、事;代人时一般译为“他”或“她”,有时也 译为“我”。4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助词“的”,有 时可不译。5 .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6-7:结构助词,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8 .结构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9
8、 .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10 .动词,译为“到、去”15连词,表目的,译为“来”。16T7代词,释为“你(们)、你(们)的”2.何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1 .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2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孔雀东南飞).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9,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10 .何以战?曹刿论战.沛公大惊,日:“
9、为之奈何? ”鸿门宴 11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答案:1疑问代词。译作“为什么” “什么原因”。2 .疑问代词。译作“哪里”,译时“何”要后置。3 .疑问代词。译为“什么”。4-6:疑问副词,译为“怎么、哪里,表示反问。7-8:副词,译作“怎么” “多么”。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9 .复音虚词“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 样”或“什么样”。10 .复音虚词“何以”,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诘问,相当于“凭什 么。11 .复音虚词。“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译作“怎么办”。12 .作动词,译为“呵问”13 乎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0、1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赤壁赋)2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3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5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6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屈原列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7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解牛) 8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答案:13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和反问,可译为“吗”“呢”。4 .句末语气助词,表测度,可译为“吧”。5 .句中助词,用在句中起缓和语气作用或表示
11、语气的停顿.6-8介词,相当于“于”。9-10助词,用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6 .乃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1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4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齐桓晋文之事5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答案:1.副词,表顺承,可译为“就” “于是”等。23副词,表转折,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4副词,表条件或前提,释为“才”。5副词,表判断,用在判断句中,可译为“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收藏 统编 教材 文言 虚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