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青岛版科学(六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青岛版科学(六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青岛版科学(六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9探索地球io认识太阳一11登上月球一12月相的变化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9探索地球【教材分析】探索地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 的第一课时。“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了解了从古至今人们对 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以旧知引新知,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地球是球形的。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导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通过任 务卡(搜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相关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 两个活动,活动一: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学生在课前通过搜集资料知
2、道地球是一 个球状的天体,但对该结论的论证过程和各学说的发展历史等不太了解。因此,本课以此为 切入点,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历史,又引导学生模拟帆船远航回归的场景,使 学生直观感受到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二: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 通过图片和资料卡提示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运用现代技术对地球进行较为准确 地测量,有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信息。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从日常生活 中寻找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化本课的探究内容,并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日常观察,列举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更多实例。【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具
3、备了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知识方面对 地球也有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人们对地球的探索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 总结。【教学目标】12月相的变化【教材分析】月相的变化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球单元的 第四课时,建议本节课是在观察月亮的基础上,通过第月相的变化,初步形成对月相变化的 探究兴趣。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古诗诗句中引导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质疑每 个月的初三的时间月亮形状,引导学生开展课前关于地球上观察月亮形状的观察活动。第二 部分活动过程中,首先是指导学生观察月相的科学方法的学习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同一日期, 不同
4、时刻,月相的样子以及不同日期,相同时刻,月相的样子。其次,在指导学生学习观察 方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这一方法的引导,进而与前期”上个月这个时间,月相 形状”进行比较,旨在提示分别从不同时刻、口期、月份观察夜晚月相的形状和位置,掌握 观察月相的方法。在基础上开展交流、讨论,指导学生认识月相的变化规律。本活动既体现 了与上一活动的承接,为学生前面观察活动中的记录提供示范,又为本活动的探究提供了研 究的基础,避免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缺少部分观察记录难以进行研究活动的情况发生。笫三 部分拓展活动,使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农历的制定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 的气候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
5、乡的情感。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月相变化的秘 密,了解月相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通过几次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 究的进阶性。【学生分析】在二年级上册看月亮一课学生已经有了观察月亮的学习经历,知道月相是变化的, 并能在教师的指导卜简单地描述不同的月相,初步形成了对月相变化的探究兴趣。低年级段 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不涉及月相变化规律的认知。中高年级段的学生则需要在长期观察月 相的基础上,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对研究宇宙天体的浓厚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6、。2 .了解同一日期,同时刻,月相变化规律。3 .了解不同日期,相同时刻,月相变化规律。科学探究目标:1 .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并持续观察月相变化的过程。2 .能对已有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3 .能将已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在探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能意识到月相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月相记录表、直尺、卡纸、圆规、剪刀、碳素笔等。教师准备:课件、音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LPPT3出示谜语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 镰刀。”从而导
7、入新课。2JPPT4出示教师提问:从这则谜语里你得到了月亮的哪些信息?你还见过什么样的 月亮?二、活动过程活动一:交流观察到的月相。1 .PPT 5出示学生出示每天在同一位置观察月相的记录表。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总月相观察记录表。3 .PPT 6出示教师总结每天在同一位置月相变化规律。4 .PPT 7出示制作月相卡。5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月相卡,给月相排序总结。6 .把观察的想法填写到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中。7 .教师总结,并指出交流活动中的分歧所在。活动二:PPT8-10出示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谈话:我们发现月相是变化的,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学生讨论交流。1 .PPT 11出示教师总
8、结月相的变化规律。三、拓展活动-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LPPT 12出示教师出示拓展活动内容:查阅资料,了解农历的制定与月相变化的关系。2 .引导学生讨论活动要点及注意事项。【板书设计】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规律:月相变化是有周期性的0科学概念目标:了解人们从古到今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卜,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 是个球状天体。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球的形状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历史上人类在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中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9、养成探究的科学精神。【重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 是个球状天体。【材料准备】学生准备:搜集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教师准备:地球仪、帆船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3出示教师提出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知道是圆形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 人眼里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板书课题),研究人类对 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二、探究活动1 .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PPT4出示(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
10、球形状的相关资 料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并填写到记录卡上。(2)小组汇报,展示古人对地球形状探索的相关资料。(3) PPT5、6、7、8出示教师用课件出示历史上有关键作用的四个代表性事件,共 同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过程。(4)师生共同概括、总结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天圆地方”; 古印度人的盾形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观测推测出地球是圆的;古人坐在海边 的高山上远望归航的船只时,发现总是先看到船桅,再看到船身;远去的船只则总是先不见 船身,再是桅杆渐渐隐没于水平面下,推测地球是圆的:麦哲伦航行证实地球是圆的。)2 .模拟帆船远航归港实验。(1) PPT9出示教师引导学生以
11、帆船远航和帆船归港为切入点开展模拟实验,了解人 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的漫长历程。(2) PPT10出示出示温馨提示。(3)通过模拟实验,得出结论。(3) PPT11. 12出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研究结果,并在小组间补充。(4) PPT13. 14出示麦哲伦实验航海经历,使学生深刻体会前人探索地球历程的艰 辛和付出的代价。(5) PPT15出示动画演示麦哲伦的航海经过的路程。3 .利用现代技术认识地球的形状。(1)PPT 16出示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利用现代科技拍摄到的地球,并让学生描述地球 的样子。(2) PPT17出示通过视频播放现代世界认识地球的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组内交流搜 集的资料,让学生更
12、直观地认识地球的形状。(3) PPT18出示教师补充播放关于探索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资料,使学生形成对地 球的整体认识,得出: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4 .了解地球有多大。(1)教师列举更多实例或数据说明地球的赤道的长度和表面积,加深学生对地球的了 解。(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并进行讨论和交流。5 .课堂小结。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6 .德育教育。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当在探索地球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地球的资源,共同保 护地球。三、拓展活动PPT 19出示教师布置课外作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板书设计】9.探索地球古代人:“天圆地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青岛 科学 四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学 设计 教材 目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