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新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新高考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练习班级考号_姓名 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自曹南至阳翟追怀江上旧游呈叔弟吕本中醉别白沙江上亭,晚蝉高树各秋声。风乘小艇凫鹫进,雨历疏檐环佩鸣。家事不随王事了,新愁常接旧愁生。只今疲病嫌鞍马,十日同居眼暂明。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题来看,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从曹南转往阳翟的路上写给弟弟的,两人曾一同游过白 沙江。B.首联回顾往日与弟弟在白沙江上的亭子里饮酒话别的情景,“秋声”既点明时令,也暗示心 情。C.颔联追忆了与弟弟同游的情景,其中上句流露出如苏轼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的畅快。D.尾联表达了感激之情,诗人
2、认为曾经与弟弟在一起的十天让自己暂时看到了光明,感到了 惬意。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舟中二首(其一)【宋】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风用壮:大壮,易卦名,乾下震上,表示阳刚盛长之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舟行之险。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浪涛骇人,以自然环境写时政氛 围。B.颔联把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把风
3、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 湖。C.颈联写舟中凝神远瞩,江岸空旷荒凉,星星磷火飘荡,“待残更”表现离开官场的轻松之感。D.前两联写景,为后面的抒情营造凭借;后两联由写景转人抒发感情,情在景中,深沉而悲 壮。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槿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 后移镇梓州。槿布:槿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曾兴办学 校,教育人才。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十五、【答案】D30.同
4、意。整首词表面上是在描写宫人被废后孤独凄苦的处境,抒发君心难以久倚的感慨。词人其实是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 “蓄地表达了 伴君如伴虎的担忧与怨恨”错误,词人站在宫女的角度来写作,表达了对君王的不满 和怨恨之情。故选Do十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 “表现凶险的特点”表述错误,“凶险”的特点不是通过化用苏轼诗句表现的,而是通过“千顷光中 堆涌漱,似扁舟、欲下瞿塘马”来体现,此两句写福州西湖中的孤山,言其像瞿塘峡之海漱堆,偃卧在千顷湖 光之中,扁舟过此,极为凶险。故选Bo十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
5、章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B .“求形似的画有邻家儿童般的纯真”错,“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以形似作为论画的标准,其 见识就像邻家儿童一样肤浅、幼稚。故选B。十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 “诗歌语言典雅凝重”分析错误。从本诗“忆到曾栖处,开门对数峰”一句可以看出,本诗的语言风格 是清新质朴。故选Do十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 “与苏轼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异曲同工,表达了初到越州的夜游之乐”错。苏轼的 这句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对海棠花的喜爱,表达了苏轼与朋友游玩时快乐的心情,再现了他被贬
6、黄州 后达观、潇洒的胸襟。而本诗第六句,表达的是元稹被调任越州后,借夜赏美景来打发自己郁闷的时光,传达 出内心的失落。故选Co二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 “还有许多君子也不肯向权势折腰”错,“多”为“赞美”之意,不是选项说的“许多君子二故选DoA.首联互文见义,描写梓州自然风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 B.颔联从细处着墨,描绘了深山夜雨以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奇妙景象,境界幽深而秀丽。 C.颈联紧扣蜀中的民情以及李使君所掌管的职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 D.本诗虽为赠别诗,但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体现了王维
7、诗“诗中有画”特点。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日京中有怀【唐】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京中:指长安,即下文中的“秦二南桥:指洛水上的天津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 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其府第在洛阳城西,此处泛指豪华府第。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 景。B. “不当春”写诗人虽身处长安的春天,却没有春天的感觉,只因此处不是洛阳,更无朋友 同游。C.颔联二句
8、紧承前意,描绘长安景色,“徒”“漫”二字十分准确地传达了诗人的无聊和沮丧。D.颈联写作者身处热闹的宴饮场景,以此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的怀念之深和思归之 切。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行香子述怀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 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 溪云。注解:十分:古代的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 叹隙中三句:感叹人生短促,如白驹驰过隙缝,击石迸出的火花,睡梦中的经历。陶陶:和 乐、无忧无虑貌。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9、的一项是()A.该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从中能看 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B. “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写出了苏轼对时间消逝迅速的感叹,念奴娇赤壁怀古也 表达了类似的思想。C.词的下阕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几时归去”看来,苏轼已 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D.本词不仅做到了写景、抒情和说理的完美融合,而且用字传神精妙,如“一溪云”中的“溪。 比“一朵云” “一团云”,都更有意境。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扫花游九日怀归【南宋】周密江菌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蛰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
10、谁念西 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 相思儿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6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锦空洲渚”,“空”字描绘了深秋过后,江篱凋尽,汀州繁华不再的萧瑟景象。B. “孤蛰暗语”,写九月蟋蟀鸣秋,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都城临安暮秋时节的风貌。C. “怅望极归舟。写诗人心无依托,怅惘地眺望江上归来的船只,想象天边的烟树。D. “情丝恨缕。以丝缕喻情,化无形为有形,极言情之多且乱,一语概括心中之事。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十七夜对月杜甫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11、。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自然点题,月圆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诗人却独自对月,凄然之感不免油然而生。8 .颔联“还”呼应首联“仍”字,人老须倚杖,月影独相随,江边独步,可谓形影相吊。C. “明翻宿鸟频”与王维“月出惊山鸟”异曲同工,都以清幽之境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D.本诗将写人、写景与写月有机统一,人浴月之辉,景沐月之光,意境和谐,笔力不凡。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夕阳【南唐】李中影未沉山水面红,遥天雨过促征鸿。魂销举子不回首,闲照槐花驿路中。落日【清】袁枚落日金盘大,遥山未敢吞。松
12、根明细草,天外表孤村。似写衰年意,频惊旅客魂。今宵新月好,未必便黄昏。8.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的傍晚,夕阳把水面映照得一片通红,大雁掠过天边,寻找栖息之所。B.赶考的举子在驿路上匆匆前行,而路旁的槐花则在夕阳的余晖中悠闲自在。C. “金盘”“未敢吞”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出夕阳即将落山时的雄浑壮观。D.在落日的余晖中,松根向细草表明着心声,天边的村庄被映照得格外分明。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高阳池送朱二孟浩然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竟来窥。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舞舞杨柳垂。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意气豪华何
13、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注】本诗为孟浩然晚年归隐所作。朱二,孟浩然友人。高阳池,即习家池,位于襄阳城 南凤凰山南龙,是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的私家池塘。晋代山简镇守襄阳,名之日高阳池,盖取郦 食其高阳酒徒之意。舞舞:形容毛发、枝条等细长的样子。松子,即赤松子,古代神话中的 仙人,后为道教所信奉。松子家,隐者之家,代孟浩然隐居处。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二句点出作者送别友人朱二的地点“习家池”,巧妙地呼应了标题。B.第三到六句精选对象着力描写,凸显习家池从
14、前的绮丽繁华,印证襄阳当年的兴盛之状。C.第九、十句由以前的“意气豪华”过渡到描写眼前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事无成的感 慨。D.本诗语言自然纯净而简洁隽永,诗境平淡清远而意蕴无穷,充分体现了孟诗的风格特点。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观伯时画马礼部试院作黄庭坚金鸾供帐饕虱行,翰林湿薪爆竹声,风帘官烛泪纵横。木穿石盘未渠透,坐窗不遨令人瘦,贫马百鳌逢一豆。眼明见此玉花疆,径思著鞭随诗翁,城西野桃寻小红。【注】本诗写于元祐三年,时苏轼以翰林学士知贡举,黄庭坚(参详官)、李公麟(字伯时, 点检试卷)等均为其属官,公务之余多唱和之作。仪鸾:指仪鸾司,掌奉供帐之事。该句典 出真诰:傅先生年轻好
15、道。太极老君与之木钻,使穿一石槃。他昼夜穿钻,历47年成功,遂 得神丹而升天。槃,即盘。渠:通“遽”,疾、立时。斫余的草茎。豆:精饲料。诗翁: 指苏轼。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三句选用三个典型细节,渲染试院生活的清苦、简陋,烘托凄寒、烦闷的氛围。B.本诗写“观”画马,突破一般盛赞丹青妙技的俗套,开掘深,联想广,首尾圆合。C. “贫马百鳌逢一豆”与“食之不能尽其材” 一样都表达了对扼杀人才之举的控诉。D.本诗每句押韵,三句一换韵,给人以奇峭之感,三叠戛止,突兀生新,不落窠臼。H、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泰毋潜落第还乡(节选)王维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
16、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注】泰毋潜,荆南人,王维好友。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 见的地方。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不得行, 绝粮七日,孔子曰: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金门远”与“吾谋适不用”首尾呼应,含蓄地点出友人科举“落第”。B.三四句从时空角度落笔,既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也隐含作者对友人的关切。C.树影遮行客,余辉映孤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新高 复习 诗歌 鉴赏 选择题 专项 练习 参考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