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重点(濮之珍版).docx
《中国语言学史重点(濮之珍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语言学史重点(濮之珍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语言学史笔记1 .绪论1.1 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对象和任务对象: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 时期的语言学。小学:文字训诂音韵19世纪以前语文学:文字或书面语言的研究,着重在文献资料的考证和故训的寻求, 零碎且缺乏系统性19世纪以后语言学 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科学系统细致全面的语言理 论1.2 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问题继承和发展并存,不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勇于创新,并积极接受新的观点。1.3 研究中国语言学史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了解中国语言学历史发展概况(二)认识我国语言学各时期的成就和局限(三)正确对待语言学史中的继承和
2、批判2先秦时期的语言研究2.1 概述2.1.1 汉语的起源和发展北京猿人已具有语言传说中国远古居民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炎帝黄帝东夷八卦记事黄帝象形文字仓颉造字28个字为:“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 釜(斧)芾“。对此,有人推测说这28个字其实讲了一件事,大意是说:“黄帝与炎帝 召集部落首领会盟,首领们聚在一起商讨攻打蚩尤,各部落成员在外列队等候命令,之 后进行占卜,占卜的图案表明前景光明,接着他们互相配合一举打败了蚩尤,随后他们 伴随着篝火,设下祭器,手持兵器,腰围兽皮,狂欢起舞。”华夏族文化“汉语不是一种纯质语言,形成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三次部落战争:
3、炎帝蚩尤黄帝蚩尤黄帝炎帝之后黄帝后裔南迁形成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尧:陶唐氏舜:有虞氏禹:夏后氏仰韶文化远古时代的语言,到了氏族社会,随着氏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也随着氏族的兼并而融 合。不过,总的说来,在氏族社会中,氏族以分化独立为主,因此表现在语言上,也是 分化占优势。黄帝入主中原以后,先后兼并了许多其他氏族,因此黄帝族的语言也先后 融合了许多其他氏族的语言,从而成为当时部落联盟的共同语。墨子谦爱篇:“济济 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郭璞方言注第一、郭璞以晋代的语言来解释古代的语词。第二、尔雅、方言二书中的某些词语,由于时代关系,后世不清
4、楚的郭璞在注中说清 楚了。第三,为了说清词义,郭注中常常用复音词来解释尔雅方言原书中的单音词。 第四、郭注中,有时用通用语词来解释方言特殊语词或特殊的文字。第五、郭注中对“语转”加以说明方言注序郭璞盖闻方言之作,出乎情轩之使,所以巡游万国,采览异言,车轨之所交,人迹之所蹈, 靡不毕载,以为奏籍。周秦之季,其业鎏废,莫有存者。暨乎扬生,沉淡其志,历载构缀, 乃就斯文。是以三五之篇著,而独鉴之功显,故可不出户庭而坐照四表,不劳畴咨而物来能 名,考九服之逸言,摞六代之绝语,类离词之指韵,明乖途而同致,辨章风谣而区分,曲通 万殊而不杂,真洽见之奇书,不刊之硕记也。余少闻雅训,旁味方言,复为之解,触事广
5、之, 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燕石之瑜,补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广寤多闻耳。”部分词语翻译:情轩:轻车。$8轩之使:出使的大臣。糜:无。毕:尽,全部。慎hui废: 废弃。暨:等到。扬:扬雄。构缀:编辑。斯:这。是以:以是,因此。不劳畴咨:不花力 气而能访求得到许慎的语言观及其说文解字一书的成就3.4.1 许慎和说文解字许慎字书重汝南召陵人。说文解字,本文共十四卷,叙目一卷,今存宋初徐铉校定本。每卷分上、下,共三十卷。 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五百四十部,首创部 首编排法。字体以小篆为主,有古文、籀文等异体则列为重文。342许慎创作说文解字的原因。第一
6、、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汉代重视识字教育,识字与仕途相结合。第二、由于汉代经学昌盛,经经古文之争的缘故。第三、许慎从语言、文字的实际出发,具有较正确的语言学观点,因此,他才能写出说文 解字这部杰出的语言学著作。许慎的语言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他对语言文字的看法具有发展的观点。其次,他对纷繁复杂的汉字分析研究,指出汉字的造字规律,所谓六书是也。六书有三种说 法,班固、郑众、许慎再次,他能联系社会实际来看语言文字的问题。3.4.3 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说文解字”是说解文字的意思。说文全书十五卷,今本每卷分上 下卷,则共为三十卷。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古籀异体重文为
7、一千一百六十三个。按偏旁归纳为五百四十个部首。说文按文字学原则分部,即依照六书体系,只有同一意 符的字可以隶属于同一部首。每一部首里的字,基本上做到以类相从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说文释字先分析部首,说明凡属这个部首的字均从这个部首,它们在意义上也相关联。 说文解字的材料来源第一,文字形体方面的材料来源,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就 是把周秦以来久经使用的九千三百五十三个篆文作为文字的主体规范。此外,把一千一百六 十三个古文、籀文、大篆等别体作为重文。第二,说文解字一书对每个字的说解的材料来源,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博采通 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说文在对文字形音义各方面解释,引了
8、孔子、董仲舒等三十 一家解说。第三,说文中引用方言俗语约有一百七十几条。其中见于方言一书的约有六十几条。 但说文所引方言与方言一书相比,在文字上互有详略。说文释文中指明扬雄所 说方言有十三条,而这十三条又不见于今本方言一书内。可见说文所用有关方言的 资料,有的和方言有共同来源,但不全来自方言一书。另外,说文解字所载九千三百五十三字,有不少是常用词,有的即在两千年以后也是常 用字,可见说文一书虽多方参考古籍文献,其实也是从当时汉语实际出发的。3.4.6 说文解字的贡献首先,说文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又一部辉煌的著作,其成绩之大,影响之深,是其他 语言学著作所不能相比的。在汉语发展史和中国古代语言学
9、史上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许慎首创按字形结构,即文字偏旁建立分部的方法。(-)许慎说文当时丰富繁复的汉字作了深入的字形结构分析,首创了分部的工作。(三)在字义解释上许慎也有创见。(四)说文提供了语言文字的研究方法(五)说文对当时文字起到了统一规范作用说文解字的不足之处3.4.7 说文解字的影响探求汉语语源的专著释名3.5.1 释名的作者及其时代刘熙汉末训诂学家字成国北海人以语源学观点研究训诂著释名,以音同音近的字解 释字义,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为汉语语源学的重要著作。释名共二十七篇,分八卷。体例仿尔雅,而用音调,以音同音近的字来解释意义, 推究事物所以命名的由来,其中有主观穿凿
10、附会之处,但是对于探求语源,辩证古音和古义 有参考价值。3.5.2 释名的内容和体例释名者,释事物之名而作也。全书共计八卷二十七篇,其分类略同尔雅,条例分为: 本字例叠本字例本字而易字例易字例叠易字之例在易字例转易字例省易字例省叠易字例易双字例释名的材料来源和研究方法354释名的贡献和影响释名的不足之处3.5 汉末魏晋时期的语言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研究,主要成绩在文字和训诂方面,如吕忱著字林、张揖著广雅和 被收入孔丛子中的小尔雅。在语音研究方面,有周研声韵四十一卷、李登声 类、吕静韵集等韵书的产生。3.6.1 、小尔雅(一)小尔雅的作者,关于小尔雅的作者问题说法不一,大概有三种说法,一说小 尔雅
11、是后人掇拾而成书。此说以戴震为代表、段玉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同此说。 二说小尔雅是王肃所伪造,此说以臧庸为代表。三说是古小学之遗书而采入孔丛子。 此说以胡承玦为主,王煦、朱骏声、任兆麟赞同。(二)小尔雅的内容,荣有十三篇,即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 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广度、广量、广衡。广即广尔雅之 所未备。(三)小尔雅的体例体例仿尔雅,共八例。1、文同训异2、文异训同3、训同义异4、训异义同5、相反为训6、同字为训7、同声为训8、辗转为训(四)小尔雅的注本胡承玦小尔雅义证十三卷,补遗一卷王煦小尔雅义疏八卷胡世琦小尔雅义证宋翔凤小尔雅训纂葛其仁小尔雅疏证五卷朱骏声小尔雅约注一卷
12、任兆麟小尔雅注3.6.2 广雅(-)广雅的作者广雅十卷,魏张揖撰。(-)广雅的内容广雅即“广尔雅续尔雅之意”,用的是尔雅旧目,自释诂至释兽, 凡十九篇,所释训诂名物,计二千三百四十三事,其中有同于尔雅的,有同于方言 的。广雅又名博雅(三)广雅的体例广雅所释诂训名物,计二千三百四十三事,虽多数同于方言,然汉以后之诂训名物 亦颇有之,可以见社会文化进步之迹。广雅一书,既是增广尔雅而作,其撰书体例 大致与尔雅相同,胡朴安曾就尔雅原书为之整理,得二十二例,摘要录之于下: 1.以偶名释奇名.以奇名释偶名2 .以今名别古名.以通语释异语3 .有异名同实,分两条以释例.有异实同名并一条以释例4 .有一物异年
13、龄而异名例.有一物异容量而异名例5 .有大小同实异名不言大小例.有大小同实异名一明言一不明言例6 .有释名物性质例.有释称谓意义例7 .有共名上加一字为别例.有在原名上加一字自成一名词例8 .有以动词为名词例.有连释例9 .有同实因所在而异名例.有异实一部分同名例10 .有同实以雌雄而异名例.有同实以小部分不同而异名例11 .有全体同名一部分异名例.属例(四)广雅的影响和注本广雅是我国古代训诂学方面重要著作,在研究字义、词汇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后世 影响较大。注本:王念孙广雅疏证十卷钱大昭广雅疏证二十卷又名广雅义疏刘灿雅广雅三卷俞楣广雅释诂拾遗王树梢广雅补疏四卷6.3字林晋吕忱著,为补说文解
14、字,遗漏而作,部目依据说文也分为五百四十部。字林收 字较多,共收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且字林收了一些异体字。4,南北朝至明代的语言研究概述4.1.1 南北朝至明代文字、训诂研究简介(-)梁顾野王玉篇(二)孔颖达五经正义(三)徐铉徐错的说文解字研究(四)正字法的专书语音研究的兴起(-)上古注音的专用名词(-)反切注音法(三)声调和四声.语音研究的兴起(-)上古注音的专用名词读若古代注音用语短言读短音内言外言(二)反切注音法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拼出另一个字的读音。(三)声调和四声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宫商角徵羽五声平上去入四声4.2s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韵书421.韵书的产生李登声类吕静
15、韵集422.六朝韵书的发展我国古代韵书的大量兴起,一为审音,一为作文。六朝时代韵书大量“锋出”的原因,是和 当时文学创作中声律兴起,讲究声律和形式美有关系的。李季节音谱周研声韵杨休之韵略沈约四声夏侯咏四声韵略杜台卿韵略423.陆法言切韵陆法言隋音韵学家名词以字行(-)切韵的内容和体例闻见记载,收字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八,式古堂书画汇考载项子京藏孙恼唐韵序 上说:“今加三千五百字,通旧为一万五千字。”切韵一百九十三韵即平声五十四,上声五十一,去声五十六,入声三十二。(三)切韵音系的讨论切韵分韵,三种不同的意见。第一派、戴震为代表认为切韵分韵过细,其中有些韵部是陆法言等人主观地分出来的。第二派、陈澧为
16、代表认为二百零六韵是符合当时实际语音情况的。第三派、章炳麟为代表,他认为广韵兼有古音成分和方音成分。关于审音、正音的标准:第一派认为切韵所代表的音系是综合音系,即使古今(指隋)南北语音的综合语音系 统。以江永、章太炎、王国维为代表。另一派认为切韵所代表的是单一音系,即使一时 一地之音,或者基本上是一时一地之音。以吴音说、洛阳音说和长安音说三种为代表。(四)切韵的刊谬补缺王仁煦孙恤李舟424.王仁煦刊谬补缺切韵孙恼唐韵426李舟切韵陆法言切韵序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代的韵书4.3.1 广韵(-)广韵的内容和体例广韵是宋代陈彭年奉召修订的,全名大宋重修广韵,共5卷,206韵,收字26000余。广韵按
17、平上去入分卷,由于平声字多分上平声和下平声二卷,共五卷。上平二十八韵, 下平二十九韵。上、去、入声各一卷,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共计206 韵。它按韵部收字,把同音字放在一起,把同音不同声的字用隔开。每个字下有注释, 有反切。(二)广韵的同用和独用(三)广韵的贡献广韵是第一部官修的韵书,也是法定的国家韵书。从语音研究来说,在保存中古语音、 语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宝贵材料。广韵是切韵系韵书集大成的著作,是我国语言 学史上最古最完整的一部韵书。广韵是研究古音学的阶梯,是研究等韵学所必须的参考 韵书。后世编纂韵书,以及研究各地的方音,也要以广韵作为重要依据,或者是历史的 考证材料。我
18、们研究古音,要从广韵向上研究,我们研究现代音,也要以广韵为中 心向下研究。(四)研究广韵的重要著述。陈澧切韵考邓显鹤玉篇广韵校勘札记刘半农十韵汇编张世禄广韵研究周祖谟广韵校勘记集韵(-)集韵的作者集韵是由宋代丁度等奉敕修订的一部官修韵书,始撰于宋景祐四年(1037),于宝元二 年(1039)编成(-)集韵的内容和体例集韵是在广韵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的。集韵共十卷,平声四卷,上声、去声、入 声各二卷。收字53525。韵部仍分为206韵,而韵目名称和次序稍有更动,在同用、独用韵 方面,也有所改并,并参考当时读音,更订反切。内容注重文字形体和训诂,为研究文字、 训诂和宋代语音的重要资料。(三)研究集韵的
19、重要著述方成珪集韵考正段玉裁集韵校本稿黄侃集韵声类表施则敬集韵本白涤洲.集韵声类考4.3.2 韵略、礼部韵略和增韵韵略五卷,宋丘雍等编,取广韵中重要的字,备当时科试之用,因为是广韵的简略 本,故名韵略,今已不传。礼部韵略五卷,宋丁度等修订韵略而成,专备礼部科试之用。此书分韵及同用、独用例, 均和集韵相同;但是,礼部韵略只收常用字,删去冷僻字,只收了 9590字。增韵五卷,全称是增补互助礼部韵略。宋时官书礼部韵略经历次增修,至南宋时, 毛晃因原书收字太狭,搜株典籍,依韵增附,并辩正音、义、笔画之误,成增补互助礼部韵略, 其子毛居正又重加校订。434金、元、明时代韵书的改革(-)五音集韵五音集韵十
20、五卷,金代韩道昭著。合韵部为160.(-)古今韵会举要古今韵会举要三十卷,简称韵会元初熊忠著。分107韵。每部中又按七音、四等、 三十六字母排列,和五音集韵基本相同。是研就文字、训诂、及宋元间语音的重要资料。(三)洪武正韵洪武正韵是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乐韶凤、宋濂等人奉诏编成的一部官方韵 书,共16卷。4.4、 元明时代的北音韵书441、北音韵书的创始著作中原音韵中原音韵二卷,元代周德清著。前卷为韵书,后卷为附论。周德清根据元代北曲用韵, 归纳分析为十九部,并首创“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之说。每部的字均按阴平、阳平、上、 去四声排列,以入声分别派入阳平、上、去三声。(-)中原音韵所反
21、映的音系全书分十九韵,韵母用两个字标出。四声不分立。还和元曲四声通押有关。分声调,有七十 六部。中原音韵的调类有:平声阴、平声阳,入声作平声、上声,入声作上声、去声, 入声作去声。4.42北音系统的其它韵书(-)韵略易通韵略易通,明代兰茂著,为北音系统韵书之一。本书直接受中原音韵影响,声、韵 系统大同小异。声母二十。编成“早梅诗”一首。(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 春从天上来。)韵部二十,把中原音韵的“鱼模”,分为“呼模、居鱼两部”韵略易通 韵部共分为二十韵。前十韵平上去入四声俱全,后十韵无入声。和中原音韵比较,韵母 用字略有不同,韵目所差者只一韵,即分析中原音韵之“鱼模”为“居鱼”
22、与“呼模 比中原音韵少一韵,所少者是没有“西微”分开。平声不分阴阳,而且恢复了入声。(二)韵略汇通明毕拱辰著,为近古时期北音系统韵书之一。毕拱辰,字星伯,山东掖县人。这本书成于明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这本书是以兰茂韵略易通为基础,进行分合删补而编成 的。(三)五方元音清代樊腾凤著,字凌虚,河北唐山人。五方元音成于顺治康熙年间, 同邑魏大来参订。这本书也是在韵略易通的基础上分合删补所作。韵分十二,列十二图。 声母二十。增四声为五声。(阴阳上去入),以入声韵配阴声韵。4.5、 宋元时代的等韵学概述中国古代语言学,把音韵学的研究分为三类:第一,古音学,以诗经、楚辞等书为史 料,以周秦古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语言学 重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