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热点03 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





《新高考语文热点03 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热点03 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热点03 新高考文言文阅读(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刚刚过去的山东省2020年“新高考”模拟考试中,文言文阅读试题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1 .命题特点:延续了 2019年高考题的风格,多了一道问答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新增)。2 .选材内容:继续选择史记,与2019年全国卷一致,选了其中一篇萧相国世家。3 .分值设置:20分,比2019年全国卷多1分。4 .题型设置:5个小题,其中3道选择题,2道简答题。(1) 3个单选题,分别考查断句、文化知识、概括分析,9分,与2019年全国卷一致;1个翻译题,考查两个句子,与2019年全国卷一致,但分值设置为8分,比全国卷少2分;(2) 1个
2、主观问答题,分值为3分,属于新题型。分值虽然不高,但是却是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地 读懂了文本内容。【满分技巧】一、文言文断句的答题技巧解答文言文断句题,可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骤展开。1 .读。“读”,就是读与所断句相关的句段,理解所断句的大意。2 .审。“审。就是“一目四行”,纵向看四个选项,找出所给选项中断句不同的地方。3 .断。“断”,就是集中精力“断”选项中不同的“断”点。本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 能力的,我们可以用“凭语感” “通语意”“析语法”“看句构”“巧比较”这五种方法来综合断句。这五种方 法中,最实用的是“析语法”:首先,抓所断句中的谓语中心语(动词);其次,围绕谓语中
3、心语,向前找谓 语中心语的发出者主语(名词),向后找谓语中心语的涉及者宾语,然后在主语和宾语后断句。4 .选。“选。就是运用排除法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另外,注意在平时的训练中多做一些文言断句题,以增强语感。二、识记文化常识的相关方法解答文化常识题的主要方法有二:一是用平时积累的文化常识来判定正误;二是立足文本,联系语境, 通过语境来判定正误。三、内容分析概括的相关方法解答内容分析概括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明确本题的设误角度。本题的设误角度一般有:张 冠李戴、时空错乱、曲解文意、逻辑混乱(强加因果)、无中生有。二是按照“读(读文知意)一览(浏览选的过程,使后代的人了解其中的原因。项)一锁
4、(锁定信息源)一比(仔细比较选项和信息源,寻找选项中的硬伤)一选(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 的方式解题。这五个步骤中,“比”是关键。“比”的对象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比“时间一地点一人物一事件” 之间的对照关系,以防张冠李戴、时空错乱;二比句间关系,以防逻辑混乱(强加因果);三比作者观点和文 意,以防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四、文言文翻译的相关方法解答文言翻译题,可按照“七步八法”进行。1. “七步”是翻译文言文语句的七个步骤,即“读一审一切一译一连一查一誉二(1)读。将要翻译的句子放回原文中反复阅读,依托文意,联系上下文语境(分析人物、事件、前后句 子间的关系),把握句子的基本大意。(2)审。在把握句
5、子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句子中是否含有重要的文言知识点和特殊的文言语法现象。具体而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审查。一审名词。用“”画出句子中出现的古代专有名词,如表示人名、地名、时间、朝代、年号、 谥号、庙号、鸟兽、官爵、器物、礼制、典籍、度量衡等名称的名词。二审实词。用圈出句子中出现的疑难词语、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等。三审虚词。用“”标注出句子中出现的文言虚词。四审活用。用“”画出句子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如一般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等。五审句式。用“”画出句子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和词类活用等。(3)切。将句子按表意单位或
6、词切分。(4)译。立足文本,联系语境,运用相关方法把切分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遇到拿捏不准的词语,一 定要根据语境(前后文句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人物间的关系)和平时积累的知识(词语、语法、修 辞、文化常识等)合理推断其意思。(5)连。立足文本,联系语境,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运用“留”“补”“调”“删”等相关方法,把 上面翻译出来的词意连缀成现代汉语语句,并写在草稿纸上。(6)查。确保连缀成的句子通顺,表意明确完整,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7)誉。把翻译好的句子誉写在答题卡上。当然,以上七个步骤中,前三步可同时进行,第四、五两步是关键。2. “八法”是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八种方法,即“留”“
7、删”“补” “调” “换” “固”意” 凝二(1)留若句子中出现了古代表示人名、地名、时间、朝代、年号、谥号、庙号、鸟兽、官爵、器物、 礼制、典籍、度量衡等名称的专有名词,翻译时要将其保留。(2)删若句子中出现了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的发语词、音节助词、结构助词,以及偏义复词中不 表意的语素,翻译时可将其删除。(3)补对于省略句,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成分或所缺的字词。(4)调对于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句式,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语 法规则调整语序。(5)换对于与现代汉语“同名异称”的古汉语单音节词,翻译时要用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词将 其替换。(6)固对于古汉语中的
8、固定句式,翻译时要翻译成它的固定意义。(7)意若句子运用了比喻、借代、用典等修辞手法,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意译。(8)凝对使用了反复铺陈、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的句子,翻译时可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将同类 项凝结为一项。五、主观问答题要遵循以下步骤1 .首先,需要读懂材料,并审清题干要求;2 .其次,立足文本内容,从文中找出信息;3 .最后,会用自己的话进行加工,才算符合答案要求。【限时检测】一、(山东省2020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 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
9、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 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 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 守关中,侍太子,治栋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 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 最盛,封为娜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日:“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 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高帝
10、日:“诸君知猎乎? ” 日:“知之。” “知猎狗乎? ”日:“知之。”高帝日:“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 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 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稀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 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 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日:“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 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节选自史记萧柏国世家).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11、确的一项是()A.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 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B.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 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C.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 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D.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 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答案】D【解析】“去”是离开的意思,主语为“项王与诸侯”,不能断开,排除A项、C
12、项。“以何”是因为萧 何的意思,是“具得秦图书”的原因,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故选D。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B.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C.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D.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答案】A【解析】A项,“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错误。秦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 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故选A。2 .下列对
13、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 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B.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 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C.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D.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 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答案】C【解析】C项,“经过刘邦的开导
14、,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于文无据。结合“群臣皆莫敢言”分析,群臣 都不敢再言语了,原文没有说“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故选C。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2)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答案】(1)萧何总是先向汉王上奏报告,汉王也总是予以批准,许他施行。有时来不及上奏,就因利乘 便,用最合适的方式先行办理,等汉王回来再报告。(2)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居我们之上,这是 什么道理?【解析】(1)“可认可、赞同;“从事”,做、施行;“辄
15、”,连词,就;“以”,介词,用;“便 宜”,最合适的方式;“闻”,使动,使知道。(2) “徒”,只是;“议论”,发表见解;“顾”, 表转折,去卜“何也”(反问)。4 .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答案】因为他认为刘邦让萧何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冒危险的事情却给萧何卫队,从最近韩信造反的 事情看在怀疑萧何,给他卫队并不是宠信他的表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分析概括人物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 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 说明”,需要立足文本内容,筛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语文热点03 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新高 语文 热点 03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