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 .会写“德、鹊、蝉”等3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析题宿建德江:孟浩然一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大部分作品为五言短篇, 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这首诗唐代诗人孟浩然途经建德江时所作。二、初读、读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1 .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相机指导“宿”多音字读音。2 .读出节奏。(多种形式读)移舟/泊烟渚,日暮/
2、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三、品析字词悟诗情,想象画面读出韵味。1 . 了解诗意。(1)自由读诗,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了解诗歌大意 说一说诗句中这些词语的意思。移舟:划船。渚二水中的小块陆地9客:指作者本人。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用书)诗的大意是: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 上心头拾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 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2 .体会诗人情感,想象画面,读出情感。(1)“日暮客愁新”,是指临近黄昏,诗人的心头又增添了新的愁绪。为什么诗 人的心头又增添了新的愁绪?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和自身已
3、有经验,体会诗人情感教师讲述背景及生活实际理解“愁”:作者科举失利,仕途受到打击的现实,此 时是“日暮”,一正是黄昏时分、人们返家的时候,而作者在?想?从而体会作 者愁苦的心情。(愁)是这首诗的诗眼。(2)句3句4。(3)抓住“野旷”“江清”的意思,想象“天低树” “月近人”的画面, 提问: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 理解作者当时孤寂愁苦的情感。(3)想象画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讲解:诗人科举失利,仕途受到打击,离开洛阳,借旅行来排解自己 的苦恼。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导朗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读出愁苦之情。表达了作者
4、一人在外地游历时的内心孤苦之情。四、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释题:1 .作者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词的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 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2)西江月(词牌 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在江西闲居 时,晚间经过黄沙岭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2 .介绍宋词:宋词是继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 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子,叫做“词牌名”。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 短句”。3 .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词牌名。(如:如梦令、清平乐等。)(二)品读词句,感悟内容。1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试着
5、画出节奏。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见”同 “现”,读音xidn。)2 .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根据注释,理解词语:“别枝”“茅店”“社林”夏夜的山村风光: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 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 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 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3 .感悟诗情,想象画面,感情朗读。(1)交流:画面里有哪些景物?(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
6、想到的?)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稻子。闻到的:稻花香。想象丰收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出示丰收的图片,图文对照,深度理解诗句意思。听到的:蝉鸣、蛙声。小结: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了夏夜的山村风光(2)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夜?(清幽、静谧的夏夜。)从这些充满山村特色的意象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 进行描写?(体会作者闲居乡村时内心的宁静、喜悦。(3)想象画面。抓住“明月” “清风”“蛙声”等关键词及“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等句子,让学生发挥想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让学生对词人夜行黄沙道时内心轻松愉悦的情感有更深的体会。(4
7、)指导有一感情朗读?感情基调是“喜”,因“惊鹊”而喜,因“稻花香” 而喜,因忽见“茅店”而喜。五、对比理解作者情感1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诗词中情景进行对比:两 首诗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同是明月,但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两首诗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同是明月,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一样却完全不 同,前者表现了诗人一人在外地游历时内心的孤苦之情,而后者表达的是词人 的喜悦欢快之情。2 .分别朗读这两首诗词,感受作者的不同情感。3 .交流其他描写月夜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一杜甫(对弟弟的思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一张九龄(对亲人的思念)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一一
8、王维(悲怆郁愤)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背诗。2 .介绍背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的题材广阔这首诗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北宋 熙宁五年(1072年)六二十七日,苏轼游览西湖,写下了五首诗,这是其中的一 首。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3 .复习学古诗方法:(1)综合诗意,释诗题。(2)理解字词,明诗意。通过注释、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连 起来说说古诗的意思。(3)联系背景,悟诗情。(4)朗读感悟,多积累。二、学法迁移,自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1 .读诗、正确、流利、有节奏。2 .明诗意。诗的大意是:黑云像打翻了的
9、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 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 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3 .悟诗情。(1)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画面里有哪些景物。引导学生提炼关键信息,概括: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狂风散云图、 雨后西湖图;黑云、白雨、狂风、湖水等,写出了从阴到雨又到晴的过程变化;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从阴到雨又到晴的过程变化?(比喻)(2)品读写法:翻墨、跳珠、天,分别指?体会到?翻墨(乌云的浓)、跳珠(雨大、急)、天(湖水平静),品“忽”(风快):这是一场怎样的雨?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刚刚还是“黑 云翻墨”“白雨跳珠”的情景,此时却已“忽吹散”,让学生从中体会“忽”字 怎样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来骤去的动态。(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写骤雨前后的天气变化,朗读前三句时 可用比较轻快的节奏,读出天气骤变时诗人惊奇的感觉,最后一句语速可放缓, 读出雨后湖面的平静之感。四、总结回顾。总结:三首诗词都是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思考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