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与教学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1 一、填空题L 一般来讲,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 文化和社会取向,为培养下一代所制定的一套有目的、 可执行的计划,它应当规定培养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应当有一套具体实行的策略,也应当具有恰当的评价 方法。2 .教学设计可以看作是文献课程向教学活动的转化, 将规定的目的与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并且根 据具体学校、学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发明和调整。3 .在现代的学习观中,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影响 越来越大,更加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并 提倡学习者了解学习过程的心理 机制,自主控制学 习行为。生不管是正式的课程还是非正式的课程,都起源于人 们
2、的平常生活,为了使儿童可以胜任成人后的生活, 掌握生存技能、社会习俗、伦理道德,因此要进行特 定的教育训练。5 .赫钦斯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出“人 性”的共同要素,为培养这种“永恒”的人性服务。6 .课程设计的含义是指按一定“教育观念”和价值取 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要 素”进行规划与安排。7 .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的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一一学习者一一、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8 .目前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有“目的模式、过程模式、 集体审议模式、自然设计模式二.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的提 成”行为取向、生成性取向、表现性”(表意)
3、取向 的三种。9 .布卢姆长期从事教学目的研究,他把教学目的提 成三个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 领域”。11 . “生成性目的”目的可以说是在教育情境中、在解 决的过程中产生,是学生和教师由内在的价值观引导 的关于经脸生长的方向感。12 .生态整合取向试图把课程的三大来源,即“学科内 容”、学习者的需要及社会的需要兼收并蓄。13 .斯坦豪斯认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 发展,并且发展的最佳的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的目的,而 是通过批评实践。1 .课程内容的研究重要解决如何选择和组织某一门课 程的内容,即决定“应当教什么”和以什么样的方式呈 现这些需要教的内容。课程内容的组织要
4、遵循连续性、 “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课程内容的纵向组织, 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 课程内容。2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把课程分为抱负的课程、正式的 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五 个层次。3 .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限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 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4 .必修课程的本质特点就是“强制性”它是社会权威 在课程中的体现。选修课程一般分为“必选课程”与 “任选课程”两类。5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性。行的评价更多的是对特定条件下所发生的事件的描4、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答;综合实践活动的
5、特点有:(1)整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4)自主性。(5) 合作性5、如何更好的完善课程的选修制度?答:目前完善与发展选修制度的重要结识:一方面,选 修课程是致力于“个性发展”的课程,所以选修课程的 设立应当突出基础性、新奇性、实用性和独创性的结 合。另一方面,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等价性,即两 者拥有同等的价值,不存在主次的关系,选修课程不是 必修课程的附庸或陪衬。再次,选修课程也有标准的 规定。选修课程不是随意的、散漫的、浅尝辄止的学 习,而是有共同评估标准保证的、有效的学习。6、对比说明课程实行的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的异同。答:(1 )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都将课程实行看作一个 动
6、态过程。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将课程实行看作课 程设计者和执行课程的人共同对课程进行动态调适。 生成观认为课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实践的 结果。(2)互动调适观和生成观都强调课程在过程中 实行。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认为课程实行是互动调 适的过程,是对所主张的价值和假设的一个挑战过程, 研究者在实行过程中积极对课程方案研究修正作为实 行的一部分,生成观认为课程实行过程也是制定课程 的一部分,是师生的教学实践是修正和制定课程的过 程,师生一起发明课程,也是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实践的 结果。但是,这种师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拟定课程 的目的与内容的思绪过于抱负化。(3)互动调适观和 生成观都强调革新
7、评价。不同的是:互动调适观对实 述。生成观最大限度的规定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拟定 与评价课程的目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和 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造,让教师更 多地参与课程的制定过程。但这种思绪与教学实际有 一定差距。7、要达成成功的课程实行,必须解决好那些问题? 答:要达成成功的课程实行必须解决好五个层面的问 题:(1)教材的改变。(2)组织方法的改变。(3)角色 或行为的改变。(4)知识和理解的改变。(5)价值的 内化。8、谈谈你对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课程专家因 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的理解。答:教师、学校领导与管理者、课程专家是校本课程的 开发参与者因素。这些因素
8、的各自作用:(1)教师:教 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教师因素是影响校本 课程开发的关键性因素。(2)学校领导与管理者:他 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更多地通过校长对学校的特 定管理方式所形成的学校管理特色体现出来。(3)课 程专家。课程专家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者,而是 校本课程开发不可或缺的征询者、指导者、和协作者。9、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性有哪些?答: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性重要是:(1)体现教育的服务 性。(2)促进教育民主化的进程。(3)表现反思性的行 动研究过程。(4)促进课程资源与权力的重新分派。(5 )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6)规定教师转变角色。四、论述题1、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哪几种?试
9、分析每一种呈现方式的特点。题的清楚限度是影响课程实行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答;(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所谓纵向组织,或称序 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 一般说来,强调学习内容从己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 象,是历史上教育家们的一贯主张。2 0世纪70年代以 后,一些教育家开始强调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原则,即 规定打破学科的界线和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便让学生 有机会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横向组 织的问题:任课老师难以精通和熟悉各科内容;学校现 有条件跟不上;学生难以应付目前通行的考试方式。(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所谓逻辑顺序,就是指根 据学科自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来组
10、织课程内容;所 谓心理顺序,就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 课程内容。现在倾向于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 顺序的统一。(3)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就是把一 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 前后内容基本上不反复。螺旋式(或称圆周式)是指用 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 结构”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课程发展与 设计。2、试述影响课程实行的因素。答:影响课程实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改革自身 的因素,重要表现为(1)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 需要。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限度,会影响 人们实行课程的积极性和积极性,对改革的需要是影 响实行的重要因
11、素,它的作用有时不是直接可以看出 的。(2)实行者对改革的清楚限度。课程实行的主体一 一学校和教师关于改革的目的、方法以及其他方面问 贯穿改革全过程的问题。改革越复杂,就越需要教师和 有关人员了解改革的实行,以及改革过程中有也许碰 到的问题。(3)改革自身的复杂性。复杂性也许是由于 要改变的东西太多,有也许是由于改革的内容跳跃性 太大导致的。改变的越多越广,成功的机会就越大:所 要做的东西越多,就会导致越多的失败。(4)改革方案 的质量和实用性。实用性越强的改革方案,越会得到 实行者的理解和接受。(二)学校内部的因素,重要表 现为(1)校长。校长在改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校长进行专门的培
12、训,使校长结识到课程改革的必 要性和理解实行课程改革的措施是使课程改革有效实 行的重要保证。(2)教师。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观念 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等,都会直接影响课程实行的 进程。(三)学校外部的因素,重要表现为(1)社区与 家长的影响。学校改革受社区的影响很大,校区的改革 经验和舆论是重要的因素,以往改革的成功,也许会 使更多的人接受新的改革。家长更是一个影响课程实 行的重要和直接的因素。(2)政府部门的影响。政府 部门对改革的认同、关心和支持是课程实行不可缺少 的因素。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协调和关心,任何 改革的措施都不也许顺利地进行。同时,课程改革提 出的新理念和新措施,也需要
13、教育主管部门的理解与 支持。(3)社会团队的力量。学校外部环境的改变会 对改革起一个冲击的作用。3、试运用课程管理有关理论分析我国课程管理现状。 答:目前,我国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如新 课程实验区可根据本地区地方特点指定地方课程开发 指南,学校可根据本校特点选择、调整教材,进行校 本课程开发等。新的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只是为课程 管理实践勾勒了一个大体的框架,真正贯彻时还要依 靠具体的管理政策、管理手段,管理策略的支持, 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较少,因而实践中还 存在许多具体问题。比如我国的课程管理手段涉及行 政命令、部门规章、考试
14、和督导等多种形式,但实质 上,它们都属于指挥类限制性管理手段,缺少服务性、 征询性、经济市场类、网络等手段,课程管理手段单一、 陈旧。再如我国在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制定各项课程 相关政策时,出现了课程相关政策及课程改革的精神、 理念甚至各种课程改革标准、文献、资料等没有为一 线课程实践者及社会大众真正理解与接受的问题,因 而影响了新课程的实行效果。4、试论软性环境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答:软性环境涉及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政策,学校领导 及文化方面。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规定具有实行民主、 开放的国家政策的背景,只有通过政策使校本课程开 发在社会大环境下合法化、合理化,才干放开手脚有所 作为。在政
15、策背景的大环境下,学校领导和学校文化 的小环境对校本课程开发又起着具体的重要促进和制 约作用。其中学校文化对校本课程开发有着非常大的 影响效果。学校文化的范围很广,涉及学校的管理特 色、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特点、学校变革的历史传 统、学校员工的协作意识与奉献精神、学校发展过程 中形成的一些习惯性的传统特色,学校的物质建筑体 现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等。这些方面都会对校本课程开 发产生或明或暗,或大或小的影响。但其中学校的管理 特色、学校员工(特别是教师)的协作意识与奉献精神、 学校的变革传统会对校本课程开发起较大的促进或制 约作用。此外,学校领导者个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5、列举实例说明校本课程开发的
16、重要支持策略。答: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支持策略如下:政策支持是 校本课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增强校本课程开 发意识,开展广泛的社会动员,以使全社会都支持校本 课程的开发;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发挥教师的骨干作用;课程专家进行理论支持:加大基 础教育经费投入,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经济和物质基 础三、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结识说的基本观点与意义。P2 0 5 答:教学过程结识说的基本观点: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 师的指导下结识世界的过程,是接受前人积累的知识 经验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结识过程,是一 个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学习内容从不知到知,在教师
17、的指导下不断结 识、探索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 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 技巧,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 而发展学生结识世界的能力。2、简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的重要观 点。P221答;间接知识和直接经验相结合,这是一条重要的教 学规律。它的重要观点是:学生获得知识有两种来源: 间接经脸和直接经验。一般说来,学生以学习书本知识 等间接经验为主。但学生要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深 刻理解和运用的知识必须要以一定的直接经验为基 础。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 起来。除了让学生运用好已有的经验外,教学中要用 各种不同方
18、法,引导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增长一 定的直接经验,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 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学生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是学好间接 知识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教学就是在直接经验的 基础上,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的过程。要在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互相作用,互相联系中提高学生 的学习质量。3、述教学过程的重要特点、重要矛盾。P 2 08- 2 0 9答:教学过程的重要特点有(1)双边性,即教学过程 是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过程。(2)认知性, 即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特殊的结识过 程。(3)实践性,即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19、进行 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学过程的重要矛盾有(1)学生与所 学知识之间的矛盾。(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 矛盾。(3)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4、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操作程 序。答:情境一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 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 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 学模式。它的教学目的:通过情感和认知多次交互作 用,学生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科学的知识。它的操作程序的环节涉 及:创设情境一一情境体验总结转化。5、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答: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的重要趋势:(1)教学模
20、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在教育学、心理学、系统 论、信息论、控制论、管理学、工艺学等学科上呈融 合化趋势。(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 当代教学模式研究既非单一的“教的模式”,也非单一 的“学的模式”,而趋向两者的辩证统一。(3)注重学 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当代教学模式研究越来越重视能力的培养。(4)教学模 式的目的趋向情意化。当代教学模式研究强调学生的 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6,简述道尔顿制的重要内容。答:“道尔顿制”是19世纪末到2 0世纪初兴起的进步 主义教育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道尔顿制”是由美国 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它
21、是一 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 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 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毕作业,接受教师 考察,然后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7o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性及优缺陷。答:班级授课制的特性有(D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将学 生编班。(2)把教学内容按照学科和学年分解为小的教 学单元一一课。(3)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4)教 学场合较为固定。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助于大面 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2)有助于 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助于发 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 生的社会化进程。(4)
22、有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保 证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5) 有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班级授课制的缺 陷:(1)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2)学生 重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3)教学内容固定化、程序化,不能反映学生 的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4)教学时间和 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 学成果。(5)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8。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的重要内容。答:对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重要有(1)运用先行控制 策略,事先防止问题行为。其中涉及确立学生的行为 标准;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减少挫折
23、水平;保持建设 性的课堂环境。(2)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 行为。其中涉及采用社会强化,活动强化和楷模强化 等方式;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3)运用 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其中涉及掌握课 堂行为矫正的内容;遵守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 应用问题行为矫正的有效环节。四、论述题1、试论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的重要观 点及现实意义答: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是教学的一条规律。一 般地说,知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智力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顺利完毕反映的主 观条件,智力发展得好,才干进一步地掌握知识。智力 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
24、进程、 广度和深度。两者在教学过程中是互为条件、互相促 进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并不是 只要传授了知识,学生的智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事 实上,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的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 展,有的非但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甚至会阻碍学 生的智力发展。就是说并不是任何知识的教学都能促 进学生的智力得到较好发展。当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发 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在于对的解决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两者关系,只有把握好两者的 联系,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才干把传授知识与发展 智力统一起来。这在当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论选择与应用教学方法的原则。答: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课程 教学 形成 考核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