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记叙文阅读专题 新版 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记叙文阅读专题 新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记叙文阅读专题 新版 新人教版.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记叙文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宝山嘉定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024 题。 (21 分)跟着父亲读古诗潘向黎20 世纪 70 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开始让我背诵古诗。听上去平淡无奇如今谁家孩子不从“鹅鹅鹅”开始背诵几十首古诗,好像都不好意思说幼儿园毕业了。但是相信我,在那个年代,这也算是逆时代潮流的举动。我带着一点违禁的提心吊胆,开始读父亲手写在粗糙文稿纸背面的诗词。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 ,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 。然后,应该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我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好理解,有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
2、么?繼续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 “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我背诵的第一阕词,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非常生硬突兀的岳飞的满江红 。后来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我有女儿,即使不让她背李清照、柳永,至少也会选晏殊、周邦彦吧?现在的我对当年的父亲笑着说:“爸爸,你也太离谱了。 ”当时因为这阕词生字多,我背得很辛苦。等放暑假,父亲回来了,居然没有抽查这阕词,让我暗暗失望。那时候,因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我有些敬畏父亲,竟不敢自己主动卖弄一下,背给他听。按现在的养育标准看,我还在襁褓中时,父母
3、就被迫分居两地,我的整个童年父亲都不在身边,心理阴影该有多大啊。幸亏父亲不在的时候,有他亲手录的古诗词陪着我。父亲出差给我带回一套唐诗书法书签。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杜牧到底想说什么。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我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要人上进的意思?等到可以天天见到父亲,我已经不需要再问,我自己明白: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个诗人便可称得上手段了得
4、,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诗不一定要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 ,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2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便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我十二岁那年,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仿佛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可以很方便地从父亲的书架上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大家。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做了各种记号(估计是每读一遍用一种颜色的笔标记,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 。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画圈。若是句子好,先画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
5、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理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他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那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他忙着准备讲义和伏案著书,我虽然到了他眼皮底下,他却常常没空理我。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于是我也只能用在书上点点画画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父亲破天荒地允许我在他的书上做记号,当然只能用铅笔。父亲在苦熬他的文章或者讲义,我虽然就坐在他对面,但是不敢打扰他,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
6、聊天” 。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般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惜时如金的父亲有点抵挡不了,想早点溜进书房:“以后再说吧。 ”我不依不饶:“你给我五分钟。 ”于是父亲坐了下来,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的观点好像比我当年的更有道理。 ”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接着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 ”朱先生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朱东润先生!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20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第段中的“失望” ,是因为爸爸没抽查我能背的满江红 。B第段中的“惊喜”
7、,是因为我读出了绝句中的画面感。C第段中的“担忧” ,是因为我读不出古诗中催人上进的意思。D第段中的“轻松” ,是因为我被古诗中优美的景色吸引住了。21根据文中内容,概述父亲对我学习古诗提供的帮助有:(每空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3(1)_。(2)_。(3)_。22文中“我”读古诗的方式,主要有背诵、_、_、和_等。 (3 分)23第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动作描写,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分)_24文末写道:“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根据上文相关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到自己长大了?(5 分)_答案:20D(3 分)21把诗写在文稿纸背面让我背诵 出差记得带唐诗书法书签给我 允许
8、我翻看他书架上的藏书 准备带我请教名师(只要写出其中三处即可) (6 分)22联想、批注、辩论(想象、评注等) (3 分)23既表现了对父亲理解诗歌权威性的尊重,也表现了优秀古典诗歌在她心目中崇高地位,还表现了她对读诗这件事认真庄重的态度(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表达的情感态度 1 分,与之相对应的内容 1 分) (4 分)24一是面对权威的父亲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得到父亲认可;二是父亲愿意带她去见朱先生求教,把她看作了可以交流、可以讨论的对象。所以她觉得自己长大了。 (两个角度各 2 分,语言流畅 1 分) (5 分)崇明区(一)阅读下文,完成 20-23 题(22 分)童年的最后一天夏日炎
9、炎,黑狗炭头是那样走路的蹑手蹑脚,舌头伸得好长,好长,几乎要触到路面了,哈。大太阳让上学的路变得漫长。炭头一路上呵呵呵地努力呼吸,直到走到学校门口,女4孩拿手上的野芒草抽一抽它的头说,去吧,放学时再来。炭头才转身往回家的路上可呵呵地走,夏日的阳光让炭头看起来比平日黑得更纯粹一些,皮毛发亮,长尾巴竖起来摇啊摇的,像在赶苍蝇也像妈妈坐在病榻上摇蒲扇的动作和节拍。夏日的夜,纳凉,赶蚊蚋,驱不走的是郁闷。炭头是在妈妈犯病后才来的。女孩那时误以为是只小猫,把它捡了回来,爸爸不喜欢炭头,他说狗毛会让妈妈的病加重。女孩听话地把小狗丢弃,它又自己 xn 路回来,女孩就再也舍不得了。不依不依不依!她一脸倔强。把
10、小狗紧紧抱在怀里,爸爸没辙了。邻居说自来狗是好兆头,而小狗还适时地在家里发现了借宿的毒蛇,汪汪汪,算是救了大家的命。妈先心软了,爸也就无话。从此家里多了条狗,黑不溜秋的,叫炭头吧。炭头真黑,浑身不夹半丝杂毛,只有眼珠略带棕褐,像两枚琥珀纽扣钉在一团黑绒上。这眼睛就那样看着女孩一天天长大,也陪女孩一起凝视妈妈印在墙上的身影,以及爸爸愈来愈精瘦黝黑的背脊。妈妈到医院去的次数日益频繁,留诊的时间愈来愈长。上门来讨债的人似乎多了些,勤了些,也有热心的邻里打听了各种偏方,或送来一些奇怪的野味与草药。爸爸傍着炉灶静静地熬药和抽烟,隔壁家的大娘经常过来,还在说着一大堆偏方的名目,不时瞟一眼炭头,还差一味黑狗
11、血的药引子啊。女孩听得毛骨悚然,她回过身来狠狠地瞪着那大娘。爸爸却沉默地看着自己吐出来的烟雾夏日,只有知了在外头穷嚷嚷。像无休止的抱怨。知了的喧闹,在课堂里也听得到。女孩有点烦。好不容易等到放学的钟声响起,她收拾书包走到门口,那里人很多,人声比知了的叫声更喧闹。她没听到炭头的吠声,不像往常一样,有一只黑狗摇着尾巴向她奔来。女孩只看见爸爸站在前面的树阴下,难得地,没有抽烟。那一天,爸爸陪她走回家。路上女孩什么也没问,沉默地让爸爸牵着她的手。只是走到半路时,她忽然想起炭头蹑手蹑脚伸长舌头呵呵呵地走路的样子,才忍不住把手抽回,咬着嘴唇狠狠地擦眼泪。19.结合段意及相关解释,请为第段画线句子中的拼音选
12、择正确的汉字并说明理由。(3 分)它又自己 xun 路回来A.循:依照;沿袭 B.巡:巡视;巡查汉字: 理由: 52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8 分)故事情节女孩表现女孩心得父亲要女孩丢弃黑狗(1) 舍不得黑狗看着女孩一天天长大凝视着妈妈的身影、爸爸的背脊(2) (3) 什么也没问、无声哭泣 (4) 21.联系上下文,分析第段画线句重复出现所起到的作用。(4 分) (1) (2) 22.文中两段多处写到知了的叫声,从表达效果看,这样写的目的是 (3 分)23.对题目“童年的最后一天”,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4 分)A.这一天女孩因黑狗逝去而伤心。B.这一天女孩告别了童年的任性。C.这一天女
13、孩在伤痛中走向成熟。D.这一天女孩理解了家人的难处。答案:19. 循(1 分) 循路回来就是沿着原路返回(1 分) 。表明小狗将女孩家当作了自己的家(将女孩认作是自己的主人) ,成为女孩执意收留小狗的原因(1 分) 。 (共 3 分)20. (1)不依不依不依!(把小狗紧紧抱在怀里) (2)对家庭情况感到担心、忧虑(3)黑狗被杀做成药引 (4)强忍悲痛(每格 2 分,共 4 分)21. 强调了夏日上学路途的炎热,辛苦,表现出了黑狗与女孩之间的关系亲近。 (2 分)与文末女孩“忽然想起碳头蹑手蹑脚伸长舌头呵呵呵地走路的样子”相呼应,更能突显女孩失去黑狗的痛苦,从而体现出成长道路上的辛酸。 (2
14、分)22. 运用环境描写烘托出女孩内心的烦躁、忧虑,同时也暗示着黑狗即将被杀的命运。(3 分)23.C(4 分) D(2 分)虹口区6(二)阅读下文,完成 20-24 题(20 分)会飞的太阳去一个老房子找人。 这些平房,蹲在几幢高楼后。房顶的瓦片上,生满了岁月的绿苔。一簇一簇的狗尾巴草,也跑来凑热闹,聚集在房屋顶上。春天绿着,秋天黄着。墙壁上涂抹的白石灰,已斑驳成印象画了。前面的高楼挡着,老房子终年难得见到阳光。在老房子里长大的孩子们,早已羽翼丰满,飞了。留守在这儿的,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我去时是冬天。冬天的阳光,见缝插针地,从高楼的缝隙里, (A.洒 B.漏)下一点两点来。我看到几个老妇
15、人,从老房子里捧了被子出来,追着阳光走。阳光走到哪儿,她们就把被子晾到哪儿,一边拍打着被子上阳光的羽毛,一边闲闲地说话。她们看到诧异的我,笑着对我说,我们在赶太阳呢。脸上是一派的安详。赶太阳?多好的一个词语!我在这个词语前驻足,从此铭记在心。每当我觉得寒冷的时候,觉得灰心失望的时候,我就把这个词语掏出来,暖一暖,因为 。 连续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滴答个没完没了。家里的衣物,摸上去都是潮乎乎的,连人也似乎是潮乎乎的了。南方的梅雨天,总是让人难耐。小孩子却照旧玩得兴高采烈。他们穿了雨鞋,偏寻着洼地积水走,一脚踩下去,击起水花一朵朵,乐得他们哈哈笑。五岁的小侄儿,也跟着别的孩子,去踩洼地的积水
16、玩。孩子的快乐,简单透明,无关天气。又一阵雨来,他被“捉”回家。他四下里看看,突然问我:“姑姑,你有彩笔吗?我想画画。 ” 我赶忙找了纸笔来,他握笔在手,大刀阔斧地作画。他先画一幢房,房子歪歪扭扭的,上面开满门和窗。我问,为什么画这么多的门和窗啊?小侄儿答,是为了让小猫小狗进来呀,还有小鸟进来呀,还有小兔子小熊进来呀我失笑不已,小侄儿大概准备开动物园了。 他又开始画树和花。树们很不成规矩地挤在一起,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弯着长的,有斜着站的,一律是山花插满头,花朵儿小果子似的挂着。 后来,他画了一个大太阳,光芒长得恨不得拖到地上。又刷刷几笔,给大太阳加上了一对硕大的翅膀。我说,太阳怎么长了翅膀
17、呢?7小侄儿头也不抬地说,太阳本来就有翅膀啊,下雨的时候它飞出去玩了,一会儿它还会飞回来的。感动。我发现,原来,无论天空如何阴霾,太阳一直都在的,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它长了一对会飞的翅膀。 20.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 分)A.一簇一簇的狗尾巴草,也跑来凑热闹,聚集在房屋顶上。B.连续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滴答个没完没了。C.他先画一幢房,房子歪歪扭扭的,上面开满门和窗。D.树们很不成规矩地挤在一起,高的矮的,胖的瘦的21.本文主要讲述了两个小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6 分)(1) (2) 22.阅读第段,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并简述理由。(4 分)
18、选择:_理由:_ _23.根据文意,在第段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句子。 (3 分)2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阴雨总会过去 B.逆境需要阳光C.快乐源于心境 D.美好需要发现答案20.C(3 分)21.(1)在老房子(或平房区) ,几个老妇人(或老妇人们) ,捧着被子赶太阳。 (3 分)(2)在南方的梅雨天(或连续的阴雨天) ,小侄儿依旧快乐玩耍,并开心画画。 (3 分)22.选择 B。 (选 A 或不选扣 1 分) “漏”是物体由孔或缝透过。生动写出阳光的稀少,这个词同时交代了周围楼宇的高大,老房子的低矮,生活环境的差。与前句的“缝隙”一次相照应。 (或选“洒”与“一点二
19、点”搭配不当。共 3 分)23.围绕“赶” ,写出主动、追求之意即可。 (3 分)24.C(4 分)D(1 分)8金山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0-24 题。 (20 分)母亲的月饼肖复兴记得我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就特别羡慕店里卖的自来红、自来白、翻毛、提浆,那时就只是这样传统月饼老几样,哪里有如今又是水果馅又是海鲜馅,居然还有什么人参馅,花脸一样百变时尚起来。可那时中秋的月饼在北京城里绝对的地道,做工地道,包装也地道,装在油篓或纸匣子里,顶上面再包一张红纸,简朴,却透着喜兴,旧时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 ”只是那时家里穷,买不起月饼,年年中秋节,都是母亲自己做月饼。说老
20、实话,她老人家的月饼是不仅远远赶不上致美斋或稻香村的味道,就连我家门口小店里的月饼的味道也赶不上。但母亲做月饼总是能够给全家带来快乐,节日的气氛就是这样从母亲开始着手做月饼弥漫开来的。母亲先剥好了瓜子、花生和核桃仁,搀上桂花和用擀面棍擀碎的冰糖渣儿,撒上青丝红丝,再浇上香油,拌上点儿湿面粉,切成一小方块一小方块的,便是月饼馅了。然后,母亲用香油和面,用擀面棍擀成圆圆的小薄饼,包上馅,再在中间点上小红点儿,就开始上锅煎了。怕饼厚煎不熟,母亲总是把饼用擀面棍擀得很薄,我总觉得这样薄,不是和一般的馅饼一样了吗?而店里卖的月饼,都是厚厚的,就像京戏里武生或老生脚底下踩着厚厚的高底靴,那才叫角儿,那才叫
21、做月饼嘛。每次和母亲争,母亲每次都会说:“那是店里的月饼,这是咱家的月饼。 ”这样简单的解释怎么能够说服我呢?便总觉得没有外面店里卖的月饼好,嘴里吃着母亲做的月饼,心里还是惦记着外面店里卖的月饼,总觉得外面的月亮比自己家里的圆,这山望着那山高。其实,母亲亲手做的月饼,是外面绝对买不到的月饼。当然,明白这一点,是在我长大以后,小时候,孩子都是不大懂事的。好多年前,母亲还在世的时候,中秋节时,我别出 xn ci 请母亲动手再做做月饼给全家吃,其实,是为了给儿子吃。那时,儿子刚刚上小学,为了让他尝尝以往艰辛日子的味道,别一天到晚吃凉不管酸。多年不自己做月饼的母亲来了情绪,开始兴致勃勃地做馅、和面、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中 语文 试卷 分类 汇编 记叙文 阅读 专题 新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