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战国策》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战国策》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战国策》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战国策专项练习题一、(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秦王谓公子他日:昔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 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 之,何如?公子他日: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 王日:善。乃起兵,一军临荥阳,一军临太行。韩恐,使阳成君入 阻于秦,请过上党之地以为和。上党之守冯亭日: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守 二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日: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 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与王,唯王才之。赵王 喜,召平阳君而告之日: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不欲
2、为秦, 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如?赵豹对日:臣闻圣人甚 祸无故之利。王日: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日:秦蚕食韩 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秦敏其劳,而赵受其利, 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 乎?具素以先田水通粮其死土皆列之于上地金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 之。王大怒日:“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得一城也。今不 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赵豹出。乃使赵胜往受地。赵胜至日: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谓日:请以三万包之都封太 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 涕而勉日: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
3、与人,不义一 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 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日: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第1页共25页 九翳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 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 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 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 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 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显。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 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
4、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 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境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 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 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 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 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之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国于齐赵,而 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泰 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卒起兵伐秦,十月取之,遂定秦,秦 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选自战国策秦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5、一项是()A.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帽辕绥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 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B.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赣辕绥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 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C.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蜜辕绥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 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第10页共25页D.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帽辕辕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 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11.对文中下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
6、,是国家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与成语 “一言九鼎中九鼎意义相同。8 .从事于易中易”指容易,与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中易的意义不同。C.故拔一国中拔指攻克、攻取,与出师表中“是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拔意义相同。D.韩自知亡三川中亡指丢失、失去,与过秦论中“秦 无亡矢遗微之费的亡意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绕秦王扩充军事、推进王业的问题,张仪和司马错展开军事 辩论,二人针锋相对各陈己见,最终泰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出兵平定 蜀国。B.张仪建议秦王可以先与魏、楚两国亲善,再让秦军借道两国来 切断通路,进而逼迫周天子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这就能建立王
7、业了。C.司马错认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以戎狄为首领,而且有像夏 桀、商纣一样的祸乱,现在让秦军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 样容易。D.张仪与司马错的观点迥异,从两人的辩论中能够看出,张仪的 主张多主观唯心的空想,司马错则是从实际出,知已知彼,提出积极稳 妥的办法。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11页共25页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 业远矣。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14 .针对张仪伐韩的主张,司马错从哪些方面进行反驳?请结合原 文简要概括说明。【答案】15 . C16 . c A.一言九鼎的意思是九鼎,古代国
8、家的宝器。形容说 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和原文中的九鼎意思相同。B.从事 于易”的意思是”从容易办的事做起,易的意思是容易;寒 暑易节,始一反焉的意思是冬夏季节转换,才能往返一次,易 的意思是交换,转换。故两个易的意思不同。C.意义相同 错,故拔一国的意思是所以攻占一个国家,拔的意思为攻 占、攻取;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意思是因此先帝选拔(人 才)来送给陛下,拔的意思是选拔。所以两个拔的意思 不同。D.韩自知亡三川的意思是韩王自己知道丢失(丧失)了三 川之地,亡的意思是丢失,丧失;秦无亡矢遗银之费”的 意思是秦没有耗费(失去)一支箭(一兵一卒),亡的意思是丢失,失去。故两个亡意思相 同。17
9、 . D ”张仪的主张多主观唯心的空想”错,张仪主张的是“亲魏 善楚,下兵三川,然后兵临二周,威胁周室,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 目的,这并不是张仪的空想,只是没有权衡利害。18 .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市集和朝廷,大 王不去争夺,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帝王之业远了。第12页共25页得到它的土地,能够使秦国的疆域扩大;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 百姓富足,整支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19 .从争利方面,阐述伐蜀有扩地、富民、博德的好处;从争名方面,伐韩、胁迫周天子会背负不义的名声; 从军事方面,周、韩一旦联合其它各国会危及秦国。 参考译文: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
10、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要攻打蜀国, 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你们说说各自的见解,让我听听。”张仪回答说:应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辕、 绥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 派兵逼近南郑,而泰国的军队则攻击新城和宜阳,兵临二周的近郊,声 讨周君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已经 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九鼎和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 户籍,挟持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敢于违抗的,这 就能建立王业了。如今,蜀国是西边偏僻(落后)的国家,戎狄为首领。 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能以此来建
11、立名望;即使 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 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 的大市场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 离帝王之业远了。”司马错说:不对。我听到过这样的话:想使国家富庶,一定要扩 大他的领地,想使军队强大的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王业的一定 要广布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 现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办的事做起。 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以戎狄为首领,而且有像桀、纣一样的祸乱。第13页共25页 用秦国的军队前往攻打,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得到
12、它的土地, 能够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 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也 不认为我们贪婪。这就是说,我们用兵一次,就能名利双收,还能得到 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胁迫周天子,胁迫周天子 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 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 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 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 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
13、求援,以解除危难。 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 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结果,出兵进攻蜀国。十 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然后平定了蜀国。蜀国的君主改称为侯,泰国派 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以后,秦国就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 诸侯国了。四、(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苏秦始将邃通说秦惠王日:以大王之贤,土民之众,车骑之用, 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 效。秦王日: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 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
14、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苏秦日恶有不战者乎? 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中连横,兵革不藏;文土并第14页共25页 饬,诸侯乱惑;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行义约信, 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诂敌国,制海内, 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 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 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日:妻不以我为夫,嫂不 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 其股,血
15、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 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乃见说赵王 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 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 而为不通。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 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 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 可忽乎哉?(节选自战国策秦策)(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
16、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 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B.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 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C.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 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D.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第15页共25页(2 )对文中下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连横,战国时期与合纵”对应的外交策略
17、之一,文中指齐、楚、 燕、韩、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打击秦国。B.寡人,我国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诸侯王的谦称。与孟子”寡 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的意思相同。C 臣诸侯的臣字为使动用法,与项伯杀人,臣活之(鸿 门宴)中的活字用法相同。D.关即函谷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它与“一夫 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都是重要关口。(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A.苏秦起初游说秦惠王兼并列国,称帝而治,希望得到秦国重用。 秦惠王认为时机尚不成熟,未采纳他的建议。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王都 没有成功。B.苏秦认为,从古至今,战争从未停止过,虽然有推行仁义、订立 盟约,天下并没有因此而亲善,
18、想要吞并天下,一定要通过战争才能达 到。C.苏秦离开秦国回到家中,却遭到家人的冷遇,于是用以锥刺股的 精神发奋攻读太公阴符,一年之后学有所成,再次出发游说君王。D.苏秦成功游说赵王,被封为武安君,并得到了赵王丰厚的赏赐。 苏秦在赵国为相,成功抑制了强大的秦国,于是赵国不再出兵函谷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5 )苏秦的人生追求具有功利性,请结合文本就此作简要说明。【答案】(1 ) A第16页共25页(2 ) A(3 ) D(4 )现在先生郑重地不远千里而来,在大庭中教导我(兼并诸 侯的道理),
19、希望日后再聆听您的教导。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侧着耳 朵听他说话;嫂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5 )苏秦游说连横不成,就去游说合纵,在他的心目中,维护 哪个国家的利益、站在哪个国家的立场倒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功名 利禄一定要得到实现。他研读太公阴符,引推刺股,是为了日后 游说国君,得到金玉锦绣、卿相之尊。面对家人前倨而后卑”的表 现,苏秦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不可不顾。【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 和结构判断。(2)本题综合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与理解词类活用现象,答题 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掌握。(3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20、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 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 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 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 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 )黑貂之裘为偏正短语,弊通敝,指破 旧,要连在一起,排除B;尽修饰黄金百斤,要连在一起, 指百两黄金都用完了,排除C ;妻不下纫与嫂不为炊”为对称结第17页
21、共25页 构,前后分别断开。排除D。译文: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金币也用光了, 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 有惭愧的样子。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 父母不跟他说话。故选:A。(2) A.”文中指齐、楚、燕、韩、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打击秦国” 错,这解释的是“合纵策略,连横应是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 以打击别的国家。故选:A。(3 ) D.于是赵国不再出兵函谷关”分析错误,原文为故苏秦 相于赵而关不通,意思是所以苏奏在赵国为相,泰国不敢出兵函谷关, 应是泰国不敢出兵函谷关。故选:Do(4)俨然,郑重的样子;庭教,在大庭中教导;”异 日,日后
22、。译文:现在先生郑重地不远千里而来,在大庭中教导我(兼 并诸侯的道理),希望日后再聆听您的教导。侧目,偏着头看,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蛇行,像 蛇一样爬行;谢,谢罪。译文: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 说话;嫂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5 )原文写到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日,结果是说秦王书 十上而说不行。然后他选择游说合纵的策略,文中写到乃见说赵王 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 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约从散横。这些说明苏秦做人本身 是没有原则的,并不是为了维护谁的利益,也不是站在哪个国家的立场 上,完全是为实现自己飞黄腾达的美梦。
23、还写到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第18页共25页 其股,血流至足。日: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 乎。说明他研读太公阴符,引锥刺股,那么刻苦,完全是为了 卿相之位,金玉锦绣。游说连横不成回家后所有人都看不起他,当他成 功合纵之后,家人的态度大为转变,可谓前倨后恭,看到此景,苏 秦感慨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也能说明他一切都是以 利益为出发点的。参考译文:苏秦迪初以连横政策游说秦惠王,说:凭大王的贤能,军民的众 多,战车、马队训练得法,士卒作战教育有方,完全可以兼并诸侯,侵 吞天下,称帝而治,希望大王稍加注意,请允许我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战国策 2023 年高 语文 文言文 复习 专项 练习题 Word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