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在柏林》教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在柏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在柏林》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在柏林教案收录于话题#语文教案【课前解析】在柏林是美国作家奥莱尔的一篇微型小说。字数不到400字。小 说构思精巧。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战争后方的一个生活场 景,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表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沉重灾 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带来了难以愈合的战争创伤。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柏林为背 景,以一列从柏林驶出的火车上发生的故事为材料,深切表现出作者对战 争的厌恶,体现了微型小说“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特点。【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
2、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2 .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的控诉。【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残酷战争 的控诉,对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的同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I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带来了难以愈合的 战争创伤。处于战争中的广大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 的故事二、了解作者: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阅读要求: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熟悉的字词多读几遍。2 .思考这篇微型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事?按照小说的时间、地点、人物 和事件来概括文章内容。3 .“故事
3、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故事发生在哪?故事的背景是什么? 故事有哪些人物?概括故事情节.”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指名学生回 答。4 .教师小结。聚焦人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 态、环境理清故事情节发展。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予以引导,使学生理清故事的发 展脉络,完成课件5的表格。(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 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情节的发展(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关注人 物行为之间的关系等等,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了解。)四、深入研读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展开对文本的解读:问题1:车厢里“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说明了什么?预设1:当时
4、正处于战争时期,健壮的男子不得不去打仗。预设2:说的是“几乎”,也就是说还有少部分的健壮男子,大部分的 健壮男子都拉去打仗了,战争实在太残酷了!师总结:战争使很多健壮的年轻人失去了生命,现在连年老的也要上战场了, 这是为后文“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作铺垫。这让人感到辛酸:战争给 人带来的是痛苦和无奈,战争是残酷的。问题2:老妇人和老兵的外貌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找到文中“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 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这句话。进而分析出 “老兵”头发灰白,老妇人体弱多病,感受残酷的战争对人们身体、心灵 造成巨大伤害。问题3:老妇人的什么举动引起了两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在柏林 六年级 语文 第四 单元 柏林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