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背景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一组关于杰出人物的散文和一篇文言文,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单元要求学习精读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其中,邓稼先抒写了邓稼先以身许国、科技创新的巨大贡献;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展现了闻一多先生学术上沉默专注、革命时无惧生死的爱国热情;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记录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可亲、富有人情味的一面;孙权劝学则把循循善劝的国君
2、孙权和善读好学的吕蒙呈现给读者。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等人物,都堪称中华文化历史长廊中的“奇丈夫”,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他们的品格和气质。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以为班级牛人打CALL为题,写一篇反映同学精神品质的记叙文”。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写作,和本单元的课文联系紧密。学生通过学习四篇课文,感受名人风采,学习课文在篇章结构、言语形式等方面的特点,然后进行写作。在谋篇布局上,邓稼先用六个小标题连缀全篇,多角度组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通篇对举,对比组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以空行自然分割,多片段连缀成篇。学生可以从“篇”的角度学习组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四篇课文均运用了“以
3、形写神”的方法,有通过语言写精神,如邓稼先抓住邓稼先在井下信号失去时“我不能走”这一“语”,表现邓稼先的责任和担当;有通过外貌写精神,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写闻一多先生“头发凌乱”这一“貌”,表现闻一多先生专注学术,专心致志;有通过行为写精神,如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写鲁迅先生把书包好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头都剪得整整齐齐”这一“行”,表现鲁迅先生的认真细致。此外,运用对比凸显人物,运用议论抒情等关键句评价人物,也都是本单元课文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学生可以以单元课文为样例,总结写出人物精神的方法,并运用到“为班级牛人打CALL”的写作中。学习的流程是:第一课段,绘制思维导图,明晰本单
4、元课文在篇章结构上的特别之处,并选择其中一种结构,以备自己写作时使用;第二课段,通过精读文中突出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句,提炼人物的精神品质,感受人物的非凡气质;第三课段,通过分析、比较,探究本单元课文在写出人物精神上所使用的方法,学生为班级文化角设计一张“寻找奇丈夫”卡片;第四课段,运用前三课段所学知识,完成“为班级牛人打CALL”的习作。四个课段之间,由篇章到句段,由人物事迹到人物精神,由课内到课外,由阅读到写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杰出人物的精神,进而激发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学习需要分析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
5、导学生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感悟“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第四学段(79年
6、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概括、讲解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分类整理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精彩段落和经典诗文名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并“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人物形象、选材布局、关键词句三个方面的内容。二、学情研判1.诊断测试请从所学过的写人散文中选取一篇,分析人物形象,关注关键语句和选材布局中体现的人物精神。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98名学生)
7、(1)人物形象:87%的学生能讲述人物事例及人物形象。(2)关键词句:86%的学生所讲述的写人散文没有关注到对重点词语、语句的解读和品析。(3)选材布局:89%的学生对所讲写人散文在选材、布局上的特点没有关注,缺少对文章组材的分析。3.前测分析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写人散文阅读积累,能够从所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但无法进行横向关联对比事件和纵向深入分析事件,剖析其选材布局和其中的关键语句。具体情况如下:85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87%)能够结合事件分析人物形象,但仅14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14%)能够从事件记叙中的重点词语、关键词句来解读人物精神,仅11位学生(约
8、占测试人数的11%)关注和分析了对文章的组材特点。三、学习内容确定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学生有一定数量的写人散文阅读积累,基本能从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写人散文的阅读方法尤其是精读的方法需要进一步学习。因此,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学习作者选材、组材的方法,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1.在通读第一单元四篇课文的基础上,从篇章的角度梳理作者的组材方法。2.品析副词、动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揣摩品味其在表现人物精神上的妙用;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描写,展现人物精神,并在写作时借鉴和运用。二、思维目标1.分析第一单元四篇课文,画出思维导图,概括其选材、组材特点,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和概括
9、能力。2.能够通过分析材料,感受人物精神,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三、价值目标在“为班级牛人打CALL”写作活动中,了解优秀同学的经历,感受他们的精神品质,学习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核心任务】学校微信公众号栏目“星光闪耀”向七年级征稿,请以“为班级牛人打CALL”为题,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以此展现班级同学的风采。教学实施第一课段 初识“奇丈夫”,探求篇章奥妙核心任务:阅读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并概括三篇文章在组材构篇上的特点。一、学习任务1.自读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梳理文章所写事件,并简要概括。2.根据三篇课文的结构,分别制作
10、课文结构图。3.分析三篇文章在组材上的特点并简要概括。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学习资源:杨振宁邓稼先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四、完成任务(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根据提示,完成课文的结构图。(二)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三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它们的共同点是都选用了多件事来写人。多件事如何组织成篇?请你借助三篇课文课后的“思考探究”,以及自制的课文结构图,分析三篇课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完成下面的填空。邓稼先结构特点: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构特点: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结构
11、特点: 【说明】邓稼先一课用小标题结构全篇,即“小标题缀连式”组材,特点非常鲜明。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练习一中说“闻一多作为学者时和作为民主战士时”,提示我们此课使用的是一种“对举式”组材。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后“阅读提示”对文章的组材特点也有点拨:“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因此可以看作“多片段组合式”组材。建议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以及课后练习提示的基础上,完成此项任务。五、学习评价请参照回忆鲁迅先生课后“阅读提示”,为邓稼先或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写一则“阅读提示”。【附回忆鲁迅先生课后阅读提示】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
12、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课段 解密“奇丈夫”,感受非凡气质核心任务: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揣摩、品析本单元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人物描写句和议论抒情句,解读“奇丈夫”的非凡气质,并完成“只手撑天奇丈夫”思维导图的填写。一、学习任务1.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选择邓稼先中能体现人物精神的数词、副词进行品析,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2.品析人物描写句:选择三篇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句(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进行揣摩,由人物外在的“形”
13、的描写,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二、课时安排:6课时三、学习资源杨振宁邓稼先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四、完成任务(一)字斟句酌,揣摩品析,完成“学习任务单一”。学习任务单一: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1.小小数词,丰富意蕴。示例: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批注:由数字推算出邓稼先26岁即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国工作,可见他年少有为,心系祖国。(1)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批注:【说明】由
14、上文“1958年8月奉命研究”计算可知,中国研制出原子弹的时间是6年2个月,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氢弹的时间是2年8个月。而美国是7年3个月,苏联6年3个月,英国4年7个月,法国8年6个月,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的超人智慧和不懈努力。(2)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批注: 【说明】由这些数字推算,邓稼先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里就做了三次手术,但在这期间,他还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真
15、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平凡副词,不凡作用。示例: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挚爱的挚友。批注:一组带“最”字语句,既写出了邓稼先谦卑、质朴、无私的卓越人格,也表现了杨振宁对邓稼先的无限崇敬和深挚感情。(1)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批注: 【说明】两句中的“竟”都表示出人意料,表明邓稼先说服两派群众不再对吵对打,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
16、队员,是出人意料、令人惊讶的,侧面衬托了邓稼先的真诚、质朴、无私的气质和品格。(2)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批注: 【说明】第句中的“只”表明邓稼先有着极强的组织纪律性,因为他从事的工作需要保密,因此即使是对自己亲密好友,也不透露一丝自己的工作信息。第句中的“只”表明邓稼先在面对突发事故的时候,展现出身先士卒、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气概。(二)通览全篇,精读赏析,完成“学习任务单二”。学习任务单二:品析生动的人物描写句1.语言
17、描写句一“语”传神示例: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批注:“我不能走”是对邓稼先的语言描写,写出了邓稼先在问题面前,在危险面前,在极端情况下,不畏惧、有担当、敢牺牲的气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批注: 【说明】句这是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语言描写,很好地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沉默、低调、谦逊、专注学术的学者形象;两句是作
18、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语言描写,具体写出了闻一多先生为了革命大声疾呼、置生死于度外的大无畏精神。2.细节描写句一“貌”传神示例: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批注:“头发凌乱”是对闻一多的外貌描写,作者把笔墨集中于闻一多先生“头发”这一“貌”,通过写“头发凌乱”这一特点,生动展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废寝忘食的形象。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批注: 【说明】第句是细节描写,通过描写竹纸本子上字迹的微小、工整、繁多,来刻画闻一多先生治学的严谨和专注;第句是对闻一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