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案:2020人教部编版(新)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docx
《名师教案:2020人教部编版(新)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教案:2020人教部编版(新)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9、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 题。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高中的学习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但我校学生智力水平中等,能力水平和学习习惯相对其他学校较低,历史基础差, 普遍在初中阶段对历史不够重视,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分析问题往往 从个人喜好和经验出发,缺乏理性、深度。这节课涉及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 有关问题和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 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选用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文本材料等素材,帮助 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教材分析
2、:本课 是世界现代经济史的重要一课,涉及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的运行方式、发展 模式,上承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发展,下接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 更趋平衡,和平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更加 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这节课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有关问题和概 念,比较抽象、难讲清楚。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战后资本主义得到经济调整和新变化,认识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时空观念:通过对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演变梳理,学会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下 分析问题。史料实证:通过丰富的史料研读,多角
3、度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学会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料研读方法。历史解释:通过对民主反战社会运动的原因的解释,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理 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加强四 个认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分析其成就和存在的问 题。教学难点:如何全面认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认清“新变化”的实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法: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 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图片和文字 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4、历史学科素养。设计特色和创新:(1)通过时间轴,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演变展示出来, 引出“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助变化”“看变化”“思变化”科技革命助变 化: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放在开始讲,作为生产力的因素出现,推动生产关 系变化-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内外视野看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内部变化包括:国 家加大对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的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福利国家; 中间阶层的产生。外部变化: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主要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5、建立和关贸总协定的 建立。民主反战思变化:“社会运动”作为对变化的反思来处理,通过原因的分 析,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新变化的实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演变”,从中引出唯物史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阻碍双重性)。凯恩重商主义自由主义 斯军减少减少宏观调控微观自主16世纪用殖R8世 民于张纪下 与乐存犀期两次工业革命20 世 1945 1973纪30年代岁斯福斯 政与战后 的繁荣新餐济时代20001 一 1义 1学生活动:学生提前预习,回顾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跟随老师梳
6、理,由于1973年以后的政 策调整学生没有学,教师讲解为主。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唯物史观”,为后面的学习打牢基础。同时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把握历史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二、新课学习:第一篇:科技革命助变化教师活动:教师播放:“第三次科技革命”小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概况。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表现、影响。教学目的:使学生直观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认识 到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影响到生产关系的调整,贯彻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第二篇:内外视野看变化(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聚焦国内-内部调控:(1)二匕旦3三次科技革命
7、的概况。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表现、影响。教学 目的:使学生直观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认识到生 产力的巨大发展,影响到生产关系的调整,贯彻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第二篇:内外视野看变化(一)、国家的宏观调控1、聚焦国内一一内部调控:(1)背景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一条时间轴,让学生 对应时间把重大事件补充完整,并考虑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外部的因素,回答战 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目的。学生活动:学生回答重要事件夕卜Q:苏联斯大林体制19291929经济 大危机1933 罗斯 福新 政凯恩 斯主 义第三次 科技革命目的:稳定社会,谋求资本主
8、义的生存发展。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迁移能力,整体把握阶段特征。(2)宏观调控的措施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材料,学生(合作探究:结合以 下材料归纳概括国家宏观调控的措施?有何异同?)限时2分钟。史料实证:史料一: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第、 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 航的工业企业。史料二:1955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的新长期经济计划, I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鼓舞人心,引导全社会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 有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史料三美国政府采购比重比例最高:1960年19.8%,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名师 教案 2020 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19 资本主义国家 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7276391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