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笔记+练习.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笔记+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笔记+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典常谈知识点整理一、名著概览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内容梗概: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 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 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了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 面貌。写作目的: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 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艺术特色:内容精辟通俗。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朱自清 的传统文化研究,
2、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 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语言流利 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读经典的意义: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 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 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 美。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
3、志等多方面进 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二、章节梳理说文解字第一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出现了 “仓造字”的传说。秦以后:始皇时,小篆成为国书,不久便有了隶书;汉末,字体由椭圆变为扁方,形成 了标准的隶书;魏晋之际,变为“今草”;魏代将隶书去了挑笔,变为“正书”:晋代称为 “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周易第二战国末期道家学说、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 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 卦三种传,后称这三种传为逸易。尚书第三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
4、小部分是君 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诗经第四春秋时诗的主要作用在乐歌:孔子时代,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方法,用诗来讨论做 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懦家的“六经”之一。三礼第五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 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汉代所见的“记”很多,流传到 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 戴记。春秋三传第六(4)示例:江雪是铺排。诗人铺排了 “鸟飞绝”“人踪灭”“蓑笠翁”三个印象, 突出了 “江雪”的幽静,又运用“千山”万径绝”“火”等词,显得更为幽静。9、C【解析】
5、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不是史书,C项说法有误。故选C项。10、(1) (4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本是唱诗给人听, 相当于现在排比的修辞手法,“比”指的是不直陈而用譬喻,“兴”指的是以其他事物为发 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一般在诗的发端。(2) D【解析】辞赋第十一主要讲述了屈原作离骚的过程,这一部分介绍了 屈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爱国之情。故选D项。11、示例:我选诗经。经典常谈中介绍了诗经的来源、构成与特色,经过 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国人诗歌启蒙之,因此深入阅读 诗经,不仅可以了解先
6、秦人们的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还可以欣赏其语言美,学 习赋、比、兴的表现手法。12、可以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可以从说文解字中了解汉字的造字法和每个字的造 字本义;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现状,比如可以从战国策中了解战国时期盛行策士游说这 一历史事实;可以充实精神内涵,比如读汉书,我们可以通过其中古人的故事,感受 古人的精神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提升个人修养,比如从懦家经典中我们可以 汲取有关学习、做人等多方面的道理,提升自身修养。三传为左传公羊传毅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解释 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毅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 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
7、,详述史事。四书第七“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 诗礼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所记。孟子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战国策第八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和游说之士开始受到重用。当 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 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 辞编成了战国策。史记汉书第九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
8、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的史识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 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 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汉书汉班固著,其妹班昭奉汉和帝命令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续写班固遗作。诸子第十春秋末年,封建制度开始崩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观点不同,但都“持 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土”。 “土 ”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土 ”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辞赋第十一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
9、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 放逐时所作。苟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总题分咏,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 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以来,班固作两都赋, 后张衡仿其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仿作三都赋。诗第十二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 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唐初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 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末流只知道典故对偶:南宋的 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文第十三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的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又称 为“命”
10、,乂合称为“辞命”或“辞令”;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 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 辞赋;梁昭明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 宋代出现了 “话本”;明代八股文盛行。读经典常谈笔记经典常谈一本书读透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精输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写给大众的国学读本,着重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作品, 从说文解字到诗经论语,从诸子百家到李白、苏轼,系统总结了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髓。近十多年来,从易中天说三国到于丹讲论语的热播,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的 流行,国学己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许多研
11、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提倡,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要忘本。于是这些学者就以不同方式进行了不同影响的宣传,激起了 中国人民对重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激情。可是很多人对国学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大概知道是传统文化、经史子集,单就国学的 古籍而言,已经是浩如烟海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国学爱好者该如何入门?如果要解决这个问 题,这本经典常谈便不可不读。该书提纲挈领、通俗易懂,是国学知识和文艺理论最好的入门读本,对当代文艺、国学 爱好者与研究者也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该书也是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在云南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写给大众的国学读本, 全面地呈现了朱
12、自清先生在文艺和国学经典通俗化方面的见解与体悟,各位读者朋友也可以 用这一本书读透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精髓。一、经典常谈之“小学”经典的重要就不用赘述了,要读懂这些经典书籍,特别是经、子,就得得懂“小学”, 也就是文字学,代表书籍就是说文解字,因此它也是经典的一部分,需要作为基础来阅 读。先生从仓颉造字说起,相传仓颉有四只眼睛,间地上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 涌动造成了文字。可是这一说法也经历了很多的更迭,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 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爱历篇六章,胡母敬作了博学篇七章。有了这些标准字书, 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才形成了 “车同轨、书同文”的一统局面。东汉和帝时,许慎作的
13、这一部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他讲历史经典和别 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这部书里,所以足足有九千字。这部书的作用是要帮助人们通读古书, 它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中国的汉字,从造字和用字的角度来讲,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分别是象形、指 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从书法角度讲,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不久有了隶书, 到了汉初有了草书,晋朝有了行书,宋代形成楷书。现在通用的是楷书,同时为了便利的缘 故,行书、草书也同时流行。二、经典常谈之经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朱自清先 生分别挑选了其中较为重要且适宜入门的几部做了介绍。比如
14、,经部是收录儒家“十三经” 及相关著作所形成。朱自清先生挑选的分别是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 秋三传、四书。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八卦及阴阳五行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其中蕴含的道理直到现 在还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信仰,在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之中让这些道理支配着。讲五行的经典, 是尚书洪范,讲八卦的便是周易。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也有说是上天所赐的。 与八卦相伴而生的是占卜,古时候的人们看见数字整齐而有变化,认为是神奇而有魔力的东 西,比如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就是一生二、二生四的意思。在太极八卦中,一横来表 示阳,两横表示阴,分别配出八个卦,名称分别是乾、兑、离、震、艮、坎、巽、坤,八卦 之间两两组
15、合就成了六十四卦,简而言之,八卦的基本原理是靠了数目来判断吉凶的。而周 易这部书,就是把那时候人们占卜的卦辞按着一定的顺序编辑起来的。后来,儒家为周 易卦辞做了种种新解释,加入了君子父子的儒家典型思想,于是周易便成为了儒家第 一经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可以说,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而民众 的周易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内容包括了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 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其主要思想是“鬼治主 义”,就是遇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天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在儒家所传的 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
16、最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书法沿革等历史原因, 在西汉时期流传着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两个版本,也造就了西汉尚书“古今之 争,这一经学大史迹。之后一番战乱古文尚书便失传了,但三国时期出了一位孔安国又 伪造了一部古文尚书,冒名顶替一千年直到清初才被人们彻底识破。诗经是在五经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一部。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 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后来有了文字,人们便将歌谣记录下来,形成最初的诗。到了 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失传,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 流传下来,便形成了诗经。到了儒家这里,孔子用“思无邪” 一句话概括“诗三百”, 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
17、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成为儒家五经之一,主要作教化之 用。而教化的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六义”上,所谓的风、雅、颂、赋、比、兴。周礼、仪礼、礼记三礼的根本是“礼治”,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 他们认为礼为治乱的根本。那什么叫做礼治呢?儒家说每个人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会 造成社会的混乱,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定出森严的等级制度、长幼次序,是所谓“天地君 亲师”等,这便是礼治主义。由此引申出一切口常生活都有了一套程序和规矩。甚至王道不 外乎人情,礼也是王道的一部分。止匕外,从来礼乐并称,但其实乐附属于礼,是用来补助仪 文的不足的,因为乐的可以让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
18、“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是因为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而作为 五经之一的春秋,相传是孔子修订的鲁春秋。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 实,二是劝惩。左传、公羊传、敕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征 实与否,倒在其次。春秋大义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是明辨是非,分别善恶,提倡德义, 从成败里见教训;二是夸扬霸业,推尊周室,亲爱国家,排斥夷狄,实现民族大一统的理想。“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上一句熟语,其中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旧时科举私塾里,学生入学,便是从四书读起的。大学是占来大 学里教学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19、下的人生奋斗理念;论语是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语的,传达了 “君子”、“仁”、“忠恕” 等可以终身应用的学问;孟子是孟子及弟子共同编定的,说“仁”兼说“义”,提出要 养“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不偏 叫作中,不易叫作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三、经典常谈之史部史部收录了 15个大类的史书,朱自清先生挑选了战国策、史记、汉书三 部。战国策的缘起于战国时代,朱自清先生用通俗诙谐的语言讲述了春秋末年列国纷争 的盛况。最后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魏、韩等“战国七雄”相互之间战乱不断硝烟弥 漫的局面。为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便显得十分重要,游说之
20、士便应运而生, 也叫策士。根据对最强大的秦国的态度不同,策士们形成了 “合纵”、“连横”两个派别, 代表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苏秦、张仪,都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用编者刘向的话来讲, 战国策就是记录了战国时代“高才秀士”们“奇策异智”的一部重要古史。说起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是因为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 统的历史,可称为正史的源头;二是因为这两部书都成了文学的占典。史记共一百三十 篇,有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列传,但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史观是以人物为 中心的。他最长于描写,靠了他的笔,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实称 得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常谈 年级 语文 下册 名著 导读 经典 知识点 笔记 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