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解读辅导报告、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docx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解读辅导报告、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解读辅导报告、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解读辅导报告、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目录L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解读辅导报告22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心得体会立善法于天下, 则天下治15.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心得体会落实“处分”全覆盖,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18予处分决定的规定。免予处分是指违法情节轻微,本来要处 分的,考虑到有从轻或者减轻处分情节,可以免予处分。不 予处分是指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政务处分,或者因为法定 的事由无法做出政务处分,用不予处分。此前,经过立案调 查,终结后,认为可以免予处分或者不予处分的,可以不再 移送审理,由调查部门直接作出做出第一种形态处理,比如 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但
2、公职人 员政务处分法第四十四条明确了调查终结后的四种处置方 式,对符合免予、不予政务处分条件的,应作出免予、不予 政务处分决定。这就意味着,经过立案的案件,调查终结后, 如果要作出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等 第一种形态处理的,必须作出免于、不予政务处分决定,也 就意味着要移送内部审理部门审理。在免予政务处分决定书、 不予政务处分决定书中同时明确需要给予谈话提醒、批评教 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等处理。当然,未经过立案的, 在立案之前的问题线索处置过程中直接以第一种形态处置 的,则不需要作出免于、不予政务处分决定。政务处分的这 个程序变化,跟党纪案件一致,可查阅中国共产党纪律处
3、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七)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单位是否有权直接作出所有处分种类的处分对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的六种处分种类,监察 机关和任免机关、单位是否有权直接作出?根据公职人员 政务处分法四十四条的规定,要按照政务处分决定权限, 履行规定的审批手续后,作出政务处分决定。此前的公职 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也规定,监察机关应按照管理权限 依法作出决定。既然上述规定均未授权监察机关可以直接依 据监察法等有关规定直接作出政务处分,那么就得找有 没有相关特别的限制性规定。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问题的 通知规定:“县级以下机关给予公务员开除处分,应当按照 管理权限报县级党委或者政府批准既然有这样特别的规
4、定,那么仍然应该遵守,由于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委并不隶 属于政府,而监委和纪委合署办公,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县 级监委开除公务员的,仍应提请同级党委进行批准。同样, 县级以下任免机关、单位对公务员开除处分的,应报县级党 委或者政府批准。以上程序只限公务员,对非公务员的开除, 没有此限制规定。县级监委或县级以下任免机关、单位可以 直接作出开除处分。(八)对受到刑事追究、行政处罚的人政务处分的程 序对此类人员的处分程序,此前监察法中未明确,公 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中过渡性的明确了一下,大体上 参照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此 次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四十九条明确了这一程序,设 计上确实
5、参照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的 规定。对受到刑事责任追究的公职人员,给予党纪和政务处 分的,可以不用再履行立案程序,由相关的监督检查室依据 司法机关生效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提出意见,直接移送内 部审理。但实践中,对检察机关所作的不起诉决定是否和生 效刑事判决一样的程序,存在一些争议。检察机关的不起诉 决定,也是属于司法机关生效的决定,从这一点上和刑事判 决一样。但是,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前提规定 是“受到刑事责任追究”,根据此前官方的一些解释和答疑,“受到刑事责任追究”并不是指侦查的启动,而是最终是否 承担刑事责任。显然检察机关
6、的不起诉决定是免于或者不予 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形,跟判刑的生效 判决是不同的。因此,对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和行政机关 的行政处罚,还是需要由相关的监督检查室按规定履行立案 程序,经核实后依法给予党纪政务处分。(九)任免机关、单位作出的处分到期后也自动解除此前,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并未规定任免机关、 单位作出的处分是否可以自动解除问题。公务员法作了处 分期满自动解除的规定。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 处分期满后,由处分决定单位解除处分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 人。这次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规定任免机关、单位适用 该法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而第二章中的第二十六条第二款就 明确了,公职人员受
7、到开除以外的政务处分,在政务处分期 内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应当给予政务处分的违法行 为的,政务处分期满后自动解除。因此,以后所有公职人员, 不管是监察机关作出的政务处分,还是任免机关、单位作出 的处分,期满均自动解除。(十)关于兜底违法行为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章从二十八条至四十条, 类似于党纪“六大纪律”板块均未出现兜底规定,而在最后 第四十一条作了兜底性规定“公职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 响公职人员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可以根据情节轻 重给予相应政务处分:此处应该注意的是,“公职人员有其 他违法行为”,必须是有明确依据违反什么法律法规的规定, 比如违反了检察官法法官法公务员法治安
8、管理处 罚法等,才能适用该兜底条款。三、深入学习贯彻处分法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的出台,改变了处分标准不统一的 局面,有利于提升政务处分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处 分法将法定的监察对象全面纳入处分范围,使政务处分匹配 党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起惩戒职务违法的严密法网。(一)领导干部要带头学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处分法作为重要内容,要带 头维护处分法权威,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第一 时间钻研弄懂,做学法懂法用法的表率。在学习中要突出重 点、把握要义,认真领会、深刻理解处分法的立法目的、指 导思想和监察原则,增强贯彻落实处分法的自觉性、坚定性。(二)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入学作为一线执纪干部
9、,要原原本本、逐章逐条、逐字逐句 学,要结合政务处分法解读和说明性文章带着问题学,深入 领会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熟练掌握法律内容。要 准确把握政务处分法对违纪范畴的界定、对违纪行为的定性 和量纪标准,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 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依法给予违法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三)全体公职人员要主动学要坚持面向公职人员与面向社会公民普法并重,进一步 凝聚全社会共识。所有公职人员通过学习,要深刻理解相关 条文的内涵精髓,强化法治意识,始终严格按照纪律和法律 规定作决策、办事情,坚决做到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 从政、从业。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县
10、上下要认真宣传好、实施好处分法,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 夫,在学思践悟中增强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不负 重托、不辱使命,真正将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 幸福。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心得体会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6月20日,会议审议通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这是继监察 法之后,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制度成果。政务 处分法强化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使政务处分匹配党纪处 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起惩戒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严密法 网。通过认真学习政务处分法,总的感觉有以下三个特点:政务处分的适用更加精准惩戒、预防职务违法,贵在精准。政务
11、处分法不仅将散 见于公务员法、法官法、检察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 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中的公 职人员处分情形进行了有机统一,解决了以往对一些公职人 员的行为“政纪不适用,党纪管不了”的现象,同时在精准 度上下足了功夫。政务处分法将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发现的 新问题纳入其中,对篡改、伪造本人档案资料,违反个人有 关事项报告规定,隐瞒不报,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受到名 誉损害或者责任追究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针对不同类型 的公职人员,分别规定了处分后果,让处分更加精准、更有 针对性,有利于督促广大公职人员摒弃侥幸心理,坚持秉公 用权、廉洁从政从业。政务处分的主体更加明确深
12、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强化对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监 督,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不仅仅 是各级监察机关的职责,也是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的职 责。政务处分法明确规定,“本法第二章、第三章适用于公职 人员任免机关、单位对违法的公职人员给予处分二这就在明 确监察机关监督职责的基础上,更加明确了公职人员任免机 关、单位的主体责任,更有利于强化对公职人员的教育、管 理、监督,更有利于实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有利于发挥 出法律的威慑力,推动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公职人员队伍。政务处分的程序更加规范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 实现。这就决定了法律不仅要有实体正义,也要有程序
13、正义。 程序正义是保障公职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政务处分法 立足对人权的尊重,坚决维护法律公正性、权威性,专设一 章对政务处分的程序进行明确,明确了调查处理的程序要求, 明确了复审、复核的途径和期限等条款,同时也对不实检举、 控告或者诬告陷害作出了处理要求,明确了对错误没收、追 缴的财物要依法予以返还、赔偿,这既以“违法必究”体现 了法律的权威,也以保障合法权益体现了法律的温度。政务处分法不仅是一种惩戒,也是一种保护。从更加精 准的政务处分情形、更加明确的政务处分主体、更加规范的 政务处分程序中,都能感受到惩戒和保护的双层含义。作为 纪检监察机关的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政务处分法, 加大
14、宣传解读、认真履职尽责,督促广大公职人员坚持道德 操守,自觉遵规守法,保护公职人员在本职岗位上行稳致远, 使之当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值得人民群众信任的好干 部O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学习心得体会落实“处分”全覆盖,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6月20日,会议表决通过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按照党 委有关安排,近日对这部法律进行了认真学习,感觉这部法 律的出台完善了对公职人员的管理监督,使政务处分匹配党 纪处分、衔接刑事处罚,构筑起惩戒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严 密法网,对更好地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 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落实“处分”全覆盖,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政务处分是对违法公职
15、人员的惩戒措施。公职人员处分 法解决了 “政纪不适用,党纪管不了”问题。在此之前,对 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要依据是公务员法、行政机关 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 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在党纪处分覆盖 全体党员的同时,“处分”却未能覆盖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 人员,监督惩戒的对象上还留有空白地带。如对于存在违法 行为中既不是党员,也不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其“微腐败”等违法行为无法给予处分,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制定政务处分法,有利于强化对公职人员的全面监督,推动 全面从严治党治吏。规范“处分”法治化,提高了监察工作水平政务处分法坚持问题导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职人员 政务 处分 解读 辅导 报告 学习心得 体会 汇编

限制150内